1

其实这个问题有一个误解,李鸿章不是认为军舰不必国产化,而是把清政府的弊病看得比别人透,认为国产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李鸿章实际上对清政府的改革意愿和执行力都持悲观态度,所以他只愿意当“裱糊匠”

李鸿章在给恩师曾国藩的信中谈到左宗棠准备建船政时,就透露出浓烈的悲观情绪。他认为:

第一、清政府政策经常朝令夕改,而且五分钟热度,而军舰国产化偏偏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第二、舆论环境太恶劣,做事的人少,批评的人多,那些保守派大臣和清流言官屁事不懂,但却最喜欢攻击做实事的人。

第三、国家经历长期战乱,财源枯竭;选拔人才的制度依然是四书五经,没有几个了解近代化的人才。

购买蚊子船往往被误以为是李鸿章的手笔,其实是恭亲王的意思,李鸿章只是按照领导指示执行而已


所以李鸿章不但不想做军舰国产化的事情,连买军舰也是不想买的。他最初在直隶总督任上,也只是重建了大沽口炮台而已。北洋进口的第一批军舰也就是蚊子船,实际上是执政的恭亲王在海关监督赫德(英国人)蛊惑下买回来的废物。

李鸿章在公文上迎合上级领导(恭亲王),说蚊子船是好东西;私下里则向朋友抱怨蚊子船射程才4000米,而且不能出海,开炮必须下锚有个屁用。

李鸿章购买的超勇级撞击舰依然是个坑,因为他一直困于海防经费缺少、得小钱办大事的思路,结果往往是达不到目的,要花更多的钱

因为铁甲舰昂贵,所以李鸿章心里一直抗拒,宁愿花小钱买“超勇”级这样的撞击舰。当然买回来才发现撞击舰并不好用。买鱼雷艇也是这样,因为贪便宜在一家从来没生产过鱼雷艇的英国小船厂订购鱼雷艇,结果被坑。

李凤苞为近代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转眼就因为莫须有的陷害而丢官罢职,郁郁而终,印证了李鸿章多年前的悲观论断

李鸿章能够购买铁甲舰实际上是源于驻德公使李凤苞。这位出身江南制造局的技术官员利用德国希望打开中国市场的心理,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买来了“定远”级铁甲舰。

与斤斤计较、舍不得花钱的李鸿章相比,慈禧太后并不懂海军,只是直觉上觉得能够国产铁甲舰是好事情(就像网友们普遍觉得国产航母大好,但好在哪里没几个人知道),于是批准了福建船政建造铁甲舰的计划——是的,平远是铁甲舰,只不过慈禧太后不知道铁甲舰是当时对装甲军舰的一种概称,不是说叫铁甲舰就很牛逼的(就像宁海也是巡洋舰,但和列强巡洋舰一比就是渣渣)。

“平远”到北洋前后的对比,可见耳台炮的位置变化


“平远”号的原型是法国的装甲炮舰“黄泉”级,只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加长、加宽尺度,增厚装甲,增加耳台炮,加大马力而已,本质上依然是只能用于海岸防御的军舰。由于只是简单放大,“平远”在平衡上有很大缺陷,以至于到北洋后不得不把耳台炮往后挪了一段距离,以改善舰首太重、稳性不佳的问题。

而且船政为“平远”装备的260毫米主炮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北洋既没有该炮的炮弹生产线,也没有修理备件。导致“平远”在黄海海战中仅发射了10发炮弹,就陷入缺乏弹药的困境。而且受伤的主炮也无法修复,等于是已经废掉了大半武功。

但最关键的是,当时北洋已经有了“定远”级这样的大型铁甲舰,并不需要“平远”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岸防铁甲舰。在海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显然是仿造快速巡洋舰更合适。

设计师出国采购时,才意识到世界海军技术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快速巡洋舰将比笨重的岸防铁甲舰更适合小型海军,可惜为时已晚

这一点,“平远”号的主设计师在出国购买装甲(因为国内无法国产)时已经意识到,主张仿制法国的新式快速巡洋舰。但是“平远”方案已经上报,船政没有胆量私自修改,于是就有了并不能平“远”只能平“岸”的“平远”。

最佳贡献者
2

考虑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慈禧认为大量的购买军舰太费钱,而且始终掌握不到核心技术,最终是受制于人,以当时慈禧的想法应该是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完西方的先进技术,然后再进行模仿,只是单纯的购买,那还叫什么“师夷”。

从眼光上来看,慈禧的想法是充满一定“浪漫主义”的,假如慈禧真的将外国技术国产化,那么,清朝后期就绝对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反超压制。在慈禧坚持的“外国技术国产化”方针下,清朝晚期已经可以制造出大型军舰,这一点非常难得,在民国时期,即使有黄金十年,然而也只是在轻工业领域生产点火柴、面粉,而没有能力去生产巨舰大炮。

但是,慈禧的想法也只能是身居后宫的妇人之见,外国技术国产化没有那么容易,别说是军舰了,就是一把小小的步枪,清朝都模仿的不伦不类,就拿清政府“研发”出的抬枪来说,本身就是模仿毛瑟步枪而来,而是在枪管材质上生产不出不炸膛的薄皮枪管,只能是不断的加粗,为了打的远点,只能加的更粗,这样就加重到一个人拿不动,需要两个人同时使用,一个架着,一个开枪。

李鸿章本身就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先后创建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一大批官办企业,以金陵制造局来说,在马克沁机枪面世三年后就能完成仿照,这种研发能力不可谓不强大,然而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军工生产必须与钢铁、能源等现代化工业支持,你有模仿枪的技术,也未必能大量的造出来,再加上官办工业管理比较差,生产效率低,在当时的情况下,制造一把武器,往往能够购买多把外国质量更好的武器。

这就是李鸿章为什么主张军舰要购买,尽量不要去自己生产,实际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因为清军不懂海战,即使是购买军舰也大多都是乱买一气,真正到甲午海战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为什么李鸿章坚持避战保舰,在历史教材上说这些是洋务运动的宝贝,一旦打没了,就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的失败,实际上这些军舰大部分都是些破铜烂铁,看着挺虎人,真正打起来根本就起作用,这也是日本敢于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军舰外购也好,国产化也好,对于不懂的人来说,都是破铜烂铁,不从根上解决问题,一样没有用。

3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准确,李鸿章并不是完全反对军舰国产化,他反对造“平远”另有原因。

一般说起李鸿章,很多人因为他筹办的北洋水师主力舰基本购买自国外,和南洋水师大多是国产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觉得他对自造军舰似乎没什么兴趣。不过实际上在北洋水师早期也装备了不少国产的潘建,而李鸿章也曾经多次关注自造军舰的相关事宜。

福建船政局开设初期,其创始人左宗棠对近代海军认识不足,认为军舰上应该加装货舱兵商两用,平时跑运输赚钱,战事打仗。这种想法不错,但是实际上军舰加了货舱以后生存力下降,而且军舰载货量有限,跑运输也无法和真正的商船相比,变成了作战不行,运输也不行。

北洋水师装备的国产炮舰“威远”号

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以后,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他和李鸿章对于海防理念比较接近,两人关系日益密切。所以自沈葆桢以后,接任船政大臣的丁日昌、吴赞诚、黎兆棠等人都是出自李鸿章的幕府,这一时期李鸿章对福建船政局的影响极大。

李鸿章、沈葆桢在筹建海防时,因为大中型铁甲舰费用昂贵,一时难以购买。李鸿章因此建议福建船政局先行仿造新式的巡洋舰,这样以后买好铁甲舰以后可以直接成军。

李鸿章建议仿造巡洋舰而不是铁甲舰,主要是考虑此时福建船政局技术水平比较低,需要先从简单的做起。

不过即使如此,因为各衙门扯皮、经费等问题,福建船政局从1877年委托法国地中海船厂帮助设计新式巡洋舰,到1881年11月9日实际自己开工建造,还是花了四年多的时间。而等到第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开济”号下水,已经是1883年,历时六年之久,原本还算新式的设计已经过时,各国的巡洋舰进入了穹甲时代。

“开济”号无防护巡洋舰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指望李鸿章还对国产军舰有多少信心。他早就等不及在英国订购了碰撞巡洋舰“超勇”、“扬威”两舰并且回国,而在德国订造的“定远”等舰也已经差不多完工,一个月以后又在德国订购了“济远”号穹甲巡洋舰,对于国产的无防护巡洋舰没了兴趣。

更重要的是,福建船政局提出建造三艘“平远”级近海防御型铁甲舰的时候,恰逢清廷为了加强海防,有意购买六艘新式巡洋舰。

“平远”虽然号称是铁甲舰,不过实际上只是加了装甲的大型蚊子船,李鸿章对此根本看不上眼。更何况清政府财政紧张,海防经费有限,福建船政局造船经费只能挪用他的购舰经费,而此时福建船政局的管理权又被左宗棠夺走,已经和李鸿章没什么关系,他当然要加以反对。

被编入日本海军的“平远”舰

倒是慈禧觉得船政搞了这么多年也该有点成果,所以支持福建船政局试造一艘。不过正如李鸿章预料的那样,外购军舰从六艘减少到了四艘。虽然慈禧承诺把福建船政局建造的铁甲舰拨给北洋使用,从后来“平远”和外购的“致远”等舰性能相比看,这事对于李鸿章来说还是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这事还真不能说李鸿章反对造“平远”就是反对军舰国产化,如果福建船政局当初早点完成自造巡洋舰的工作,说不准北洋水师也就装备国产巡洋舰了。

福建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穹甲鱼雷巡洋舰“广乙”号

4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造的。李鸿章短视

5

制造军舰,考验的是工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因为全钢甲军舰是很复杂的工业产品,国产军舰制造考验了清朝的工业能力,无形中带动了一批工业建设,还有既然能制造军舰,在船坞中修理军舰就不是难事了,可惜,清朝没有把这个继续下去,工业能力再无进步,北洋水师变成了一次性的海军,试想,如果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配套了许多船坞,受损军舰能及时修理,如果我们能自己生产高爆弹,里面也装苦味酸的话,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中国当时也会制造速射炮……

6

李鸿章要吃回扣!老慈禧是要省钱!目的不一样!就像家养的狗,吃好玩好就行,狗主人还是要省着花钱!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历史给了清朝三十年的战略机遇期。清朝没有抓住这个机遇期,但洋务运动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国家财政收入超越康乾时期,军工也有发展。

可是清政府或者说当时的中国没有人了解,其实海军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兵种。以为一次性投入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思维最后害了清国的海军。

8

先壮大后制定

9

在這個問題上老李還是比西宮差

10

不太清楚。不过好像是资金方面的原因,而不是什么高瞻远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