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客观的地理问题。

在古代,出了山海关以后不要说到沈阳,哪怕是到辽南的锦州,需要经过辽西走廊。

因为如果不走靠海的辽西走廊,西部和北部都是山地,压根没路,根本无法行走。

可以说,当时辽西走廊就是最好走的路了。

然而,辽西走廊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路况却极为恶劣。

这里经常会有海水侵蚀岸边,出现大面积的沼泽、水洼,还有海岸的崩塌。就地形来说,虽然海拔不高,但也是比较崎岖。

简而言之,这里不适合运输,即便普通人轻装步行也非常困难。

而众所周知,中国的长城直到山海关一线,所以汉人对于辽西走廊的保护是不足的。

所以,一旦汉人进入辽宁地区进行农耕,只要这里的异族切断辽西走廊的运输,关外汉人立马就死翘翘了。

而由于辽西走廊又长又窄,切断没有丝毫难度。

所以,古代主要就是难以解决从山海关到锦州的运输问题。

而历史上中原朝廷长期控制辽南地区,开发辽河平原,但也就仅此而已。

因为辽南虽然较为危险,好在还有辽西走廊可以及时增援和撤退,必要时候这里农耕的汉人平民撒丫子跳回关内即可。

然而,如果向北进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就必须翻山越岭,远离山海关和辽西走廊。

那么对不起,一旦异族入侵,你哭都找不到坟头,根本没有机会逃回来。

如果是汉人中央政府去经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对不起,连辽西走廊尚且保护不稳,何谈北上进入黑龙江、吉林,形同作死。

而且,黑龙江和吉林的少数民族太多,基本都是凶悍民族,将抢掠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你去种地能受得了吗?

说不定哪天你种地完了回家,老婆孩子都被人家抢走做奴隶了。

最佳贡献者
2

东北太冷,古代棉花直到明朝才普及,之前没有棉衣御寒,在东北只能靠兽皮御寒,因此,明朝以前无法大规模向东北移民。

古代没有高产耐寒农作物,玉米、土豆、马铃薯等高产耐寒农作物,直到明朝末年入才传入中国。

1922年,日本僧人引入日本东北稻种,并在中国东北培育成功,从此,中国东北才有水稻种植,并逐渐推广开来。

古时候,中原和长江流域才是那时的好地方。民间曾流传一句老话:宁愿向南走一千,不愿向北挪一砖。也就是北方自然条件不好。更何况那时人口不多,好地方就够用了。古时科技不发达,环境不好的地方不适应生存,科学技术还达不到战胜自然条件的能力。

东北冻死人的概率更高,愿意移民过去的人也就少了,在往北一点的西伯利亚,连游牧民族都嫌弃。

合适的农作物不多,古代农业科技也不太好,而且东北相对于华北,冬天太长,夏天太短。室外劳作时间相对于华北短,个人劳作效率降低。

连接东北和华北的陆地通道狭窄,一旁就是游牧民族活动的东北,很容易被游牧民族孤立、攻打。古代很多靠近游牧民族活动区的,农业开发都不是很好。

3

大家都知道,东北有着肥沃的黑土地,现在也是我国的粮仓,那为什么古代就没有开发东北,而是被游牧渔猎的民族长期占据呢?

《尚书·禹贡》将天下划为“九州”,其中冀州和青州分别涵盖了辽宁省西部地区和辽东半岛。《周礼·职方氏》首次出现了“东北”一词,称:“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山海经》有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从当时的文字记载来看,东北属于未开发的蛮荒之地。

而汉文化在长江黄河流域出现并发扬光大,主要靠的是农耕文明,古代的东北是不适合农耕文化发展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气温原因

自古以来,东北的气候都是极其寒冷。种的粮食一年只能熟一季,所以也养不活不了太多人。而中原气候宜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岭南地区甚至可以是一年三熟。

二、技术问题

虽然现在东北依然很寒冷,但是技术水平已经非常发达了,采用的都是机械化农业生产。而古代的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足以支持开发气候寒冷的耕地。

三、政治原因

古时的政治中心主要都是在黄河、长江、淮河等地,宋朝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南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中原地区往往代表着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政治力量,文化层次。直到元明开始,才围绕北京为核心开始了北方文明。因为当时南方粮食一年多熟,所以主要粮食供应还是靠南方。

所以,在古代,东北的大片土地是孕育不了中华文明的,只有长江和黄河流域才具备扎样的条件。

4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发建设东北平原南部地区了。古商族来自东北,箕子朝鲜是周朝的侯国。中原王朝进入东北平原的南部是在战国时期燕国开疆拓土,在现今的辽宁省建立了襄平(辽阳),这是最早东北城市的记载。东北南部,辽东半岛,环渤海地区,适合农耕生产,汉人大规模进入东北平原是在汉武帝时期,攻灭了卫满朝鲜,秦汉时期在东北设置辽东郡、辽西郡、玄菟郡,对东北南部地区进行移民开发,所以东北在战国时期就已纳入中国版图,在秦王朝一统六国后,继承了燕国在东北的疆域,设置郡县,管理开发,辽东地区成为汉文化的覆盖区、传播区。

辽东地区及朝鲜半岛乐浪郡的丢失是在西晋末年,汉人政权退出辽东,东北局势失控的罪魁祸首是司马懿。三国时期辽东割据政权是公孙氏,公孙氏政权三代经略辽东,威服外夷,雄张海东,司马懿发兵攻灭公孙氏政权,在襄平(辽阳)将十五岁以上男子斩杀,筑起京观,并将辽东地区的汉人迁回关内,经营近千年的辽东地区逐渐被高句丽、鲜卑拓跋、慕容氏政权所占据。鲜卑拓跋氏南下,建立北魏政权,统一中国北方。历经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隋唐再次统一中国,发起了对东北高句丽的征讨战争,唐高宗时期灭了高句丽,收复了在辽东及朝鲜半岛。此时的东北西部是突厥帝国,北面是靺鞨、室韦,东边是新罗,辽西是契丹、奚,局面复杂,唐朝设在朝鲜的安东都护府,几年时间就撤回了辽东。武周时期,靺鞨在东北崛起,建立了渤海国,渤海与唐的关系是羁縻管理,外王内皇,实际是独立的国家。唐虽然是大一统国家,但对东北各部落、政权的控制力已远不如秦汉时期了。两宋时期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真正的收复,这就造成了自西晋以来,中原王朝在东北的缺席,东北没有成为汉文化的核心区。

在东北建立的政权,是接受汉文化,学习汉文化。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契丹的一国两制,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在历史上也是向中国学习汉文化和儒家思想,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历史上汉民族是东北的四大族群之一,处于东北平原的南部环渤海地区,汉文化在东北地区传播的影响深远,中原地区与东北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联系密切。

黑土边疆原创

5

您好,我谈一下我的看法。

“辽,远也,其地在九州之东,故名,辽东”,这是明《一统志》对辽东名称的考证。

气候上,辽东和整个东北地区,明清之前气候比现在要寒冷很多,无霜期短,是苦寒之地,在古代水稻,五谷为主的作物不易栽培,所以人烟稀少,在战略考量外,并没有大规模移民。除森林中的通古斯渔猎民族部落活动外,人烟稀少。

交通上,明清之前中原通往辽东走的不是辽西走廊,是辽西故道,就是北京到承德再到辽宁的凌源,朝阳市再到辽东辽阳,这条路非常崎岖,所以唐代征辽东非常艰险。辽西走廊,到宋金时期都没有正式形成,因为辽河平原南部入海口处还没有硬化地面是沼泽地“辽泽”,在宋金之后才形成傍海道,就是辽西走廊的。

政治上,在三国之前辽东地区政治上一直属于中原政权把控,已经开始了基本的开发,三国后期西晋初期,辽东军阀公孙度家族被司马懿平灭,造成辽东汉族政权彻底崩塌,之后辽东成了汉化和半汉化的东北少数民族,政治争夺之地,渤海,契丹,女真,蒙古,满洲,形成了随后的历史局面。

到了明末辽东明清战争,再次使得辽东地区生产力受到破坏,清朝建立后东北封禁,不准汉族出关开垦,都造成东北空虚,人烟稀少,康熙时,辽西走廊还有虎豹熊出没。东北的空虚给沙俄可乘之机,而后来东北的开发,也是清朝看到这个问题,真正开发已经是清末东北解禁后,才允许关内汉族出关开垦,现在东北人也主要是闯关东后裔。

谢谢,希望对您有益!

6

在大多数时期,东北都不被中原王朝所控制。

不是不想开发,而是根本做不到,因为那就不是属于你的地盘。

必须要明确的是,东北并不只有辽沈平原这个距离中原最近的地方,还包括更远方的黑龙江流域。

但即便是辽沈,对于古代的中原王朝来说,也不是能够长期控制的。

就像是汉朝、唐朝,当时东北地区都有其他少数部族居住,诸如东胡系统的鲜卑、契丹以及女真,这些部族建立的政权,中原王朝最多只能进行名义上的册封,而不能对他们生活的地方进行实质上的管辖。

再比如说明朝——最爱吹所谓的奴儿干都司。

首先,这个卫所机构主要是为了册封女真首领,以此控制羁縻,而不是对东北进行经济开发。更不用说没过多少年,这个机构就被撤销的事情了。

真正将完整的东北三省和内地连接在一起的朝代,还真就是清朝。换言之,如果没有清朝,东北恐怕是没办法属于我们的。

总而言之,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

7

东北平原辽阔且土地肥沃,在如今看来是个宝地,古代也并非不是没有开发东北平原,甚至东北地区的开发比岭南地区更早一些,只不过相对而言,东北平原的开发程度远远低于华北与江南甚至岭南地区,而且很长时间内都局限在辽东地带。

东北地区的文明出现得相当早,比如扶余、肃慎等,只不过这些渔猎游牧的族群长期都游离于中原农耕文明之外。古代很长时间内,中原王朝对于东北都采取松散的羁縻之制,除了辽东之外大多数区域其实都不受中原的影响。除此之外,东北的冬季实在过于寒冷,而且森林与沼泽密布,当时的条件想要开发是非常困难的。

东北平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广阔且肥沃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目前也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与石油产地,更是著名的粮仓,在近代时期,日本连做梦都想得到东北。然而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代上千年岁月里,东北都被视作苦寒的荒蛮之地,中原的居民并不愿意前往东北,而且也很难对东北进行有效开发。

在地理位置方面,东北地处温带的北端,维度整体来说相对很高,当地的黑土地虽说肥沃,但日常时间短而且冬天气温低,霜冻期非常漫长。这些气候上的缺陷即便是在现代农业发展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古代就更加重要。玉米、高寒水稻、春小麦、土豆等适合在东北种植的农作物出现的时间其实都不长,古代很长时间内东北的条件都不太适合农耕。

再者就是东北的寒冷,现代人对于东北的寒冷也是有明确认知的,在没有羽绒服等有效御寒手段的古代,东北的冷是最让人头痛的地方之一。棉花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较迟,直到宋元时代才得以推广,古代的东北主要都是以毛皮来御寒,然而毛皮是非常珍贵的,而且当时也没有大量人工养殖,根本就无法满足太多的人口需求。

古代的东北地区,人口一直都不是很多,像是辽、金与后金时代,东北的人口其实大多都分布在辽东等东北的南端温暖地区,清朝甚至将东北的宁古塔作为流放之地,而当时的人听到“宁古塔”三个字简直是闻风丧胆。除了非常寒冷之外,东北古代森林与沼泽等密集得超乎想象,对于渔猎尚可,而想要农牧业开发,是非常困难的。

早在先秦时代,东北的肃慎等就在西周建立时向中原朝贡,只不过古代很长时间内,东北主要生活的都是契丹、奚、铁勒、东胡等游猎渔猎族群。秦汉时代与后来的中原王朝对于东北的直接经营,只局限于辽东等少数地方。除此之外的东北绝大多数地方,中原都采取羁縻的态度,管理相当松散,高句丽、契丹等兴起时,东北也长期不在中原的辖制之下。

清代入关后,将东北作为龙兴之地进行封禁,两百多年岁月里使得东北人烟稀少得难以想象,最终中原大量讨生活的人无奈之下才涌入东北,造就了著名的闯关东。上千年岁月里东北都没能有效开发,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于古代人来说实在太艰苦难以克服,而古人不断南迁也通常是迫于北部的压力,江南与岭南的开发自然胜过东北。

8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长达五千年之久且从未间断的国家,它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享誉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其它人类文明一样,中国早期文明亦发源于大河流域,而对中华文明根源产生最为重要影响的河流就是黄河和长江。

可以说,若没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造的灿烂文明,便没有今日之中国。

据文献记载,自中国新石器时代伊始,我国古人便开始在黄河和长江两河流域开垦、围猎,繁衍生息,如著名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进入夏商周奴隶社会后,两大河流域,诸侯国密集建立,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历朝历代以此为中心,持续开疆拓土,疆域一扩再扩,最终奠定了今天的中华版图。

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时间内,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一直是历代王朝的统治中心。大部分封建王朝的都城也是建在这一地区。

黄河和长江流域之所以能够创造气势恢宏,历史悠久的文明,主要就是因为两大河流域,气候四季分明,无极寒、极热之地,且降水较充沛,故适宜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

靠着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中国古人在此创造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中华文明。

由此,围绕两大河流域的地区便成为了汉文化的核心区域。

回到题干所问“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开发东北平原”则是有如下原因:

(1)、交通不便

东北和关内相连之地,山区居多,连绵不断的大片山脉将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割开来。山地较多,就使得陆路崎岖不便,很早以来,辽西走廊就成了关内通往东北地区的最主要的通道。

而这条仅有的走廊也是狭窄不平,且一旦遇到下雨降雪等恶劣天气,便会泥泞不堪,寸步难行。

(2)、气候较差

在古代中原汉人心中,东北是一处酷寒之地,冬季气温低下,寒冷干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适宜人类居住。鉴于此,古代有些王朝为了惩罚犯人,便将其流放于此,如清朝时期的宁古塔。

不仅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合适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生长亦是如此。

我国古代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农作物种类稀有、单一,耐寒的农作物更是少之又少。那时北方以种植粟、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受气候影响,这些农作物彼时在东北地区根本无法种植。就连我们现在常见的玉米、马铃薯也是在明朝年间才从国外传入。所以说在明朝以前的几千年时间内,东北这种寒冷的气候很难有适合的农作物生长。

交通不便,加之气候恶劣,历代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的关注少之又少,更不会大规模去开发经营那片“不毛之地”。故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时间内,东北地区一直被摒弃在汉文化核心区域之外。

事实上,东北地区是一片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规模开发北大荒,使那片原先沼泽遍地、野兽出没的荒芜之地,变成了誉满全国的“北大仓”,成为了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在困难时期,北大仓生产出的大批粮食曾养育了无数国人。

9

汉文化是以中原为中心,请看中原地区,土地肥沃,四季分朋,降雨适中,热雨同季,这有力于农作物生长,当然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自然就成了汉文化的中心区域,随着民族的兴盛,自然向四方发展辐射。东北地区由于离中原较远,气候寒冷,况且有强悍的游牧民族把持,所以根本成不了汉文化中心,只是现代工业的兴起,游牧民放的衰败,随着汉民族去东北的开发,汉文化才在东北扎根,但成为汉文化中心还甚远甚远。

10

因为东北高寒,气候太恶劣。

开发的成本太高,清朝的时候把东北当做龙兴之地,不让汉族去开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