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宗敏所谓的胡作非为,就是刘宗敏主持了对明朝官吏残酷的拷掠。

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占领北京后,李自成封刘宗敏为汝侯,节制文官,并且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

整个拷掠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残忍,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则夹碎手足。同时,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宗敏就拷掠出银七千万两,随即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而刘宗敏做的另外一件有重要影响的事情,就是霸占了吴三桂宠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降而复叛,也成为了李自成大顺政权覆灭的导火索。


刘宗敏的胡作非为很大程度上是由李自成授意的。

首先,拷掠是李自成授意的,并不是刘宗敏的个人行为。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说是农民起义军,但是在性质上和流寇是一样的,整个军队没有固定的财政和补给来源,所有的一切都靠抢夺而来,在洛阳抄了福王的家,在山西又抄了晋王和宁王的家,到了北京,继续查抄明朝宗室和大臣的家成为了必然,因为这本就是李自成大军的财政来源。所以拷掠是李自成授意的,并不是刘宗敏的个人行为。

其次,刘宗敏拷掠的成绩非常显著,这只会令李自成满意而不会去阻拦。

经过一个月的拷掠,刘宗敏从明朝大臣这里拿到了7000万两的巨额财产,要知道,雍正留给乾隆整个国库的存银也就5000多万两,已经接近了清朝国库的峰值。面对这样丰厚的成绩,李自成只会是希望多多益善,不会加以阻拦,况且,刘宗敏拷掠出的白银被铸成了银饼,属于交公,并没有进了刘宗敏自己的腰包。

再次,李自成大军本来对于明朝的宗室和官吏就没有好感。

李自成大军都是穷苦大众,仇官仇富由来已久,看看李自成大军的过往经历,在洛阳,杀了福王不说,还要做成“福禄宴”,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当朝统治集团的恨之入骨,并且,李自成也没有把明朝的官员当成拉拢扶持的对象,所以也不会顾及他们的死活,任由刘宗敏残酷折磨。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李自成真的想管也已经是很难管得住刘宗敏了。

刘宗敏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立下大功,是李自成的绝对支持者。163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打到蓝田,27岁的刘宗敏投奔义军,成为了李自成的一名部下。他作战勇敢,屡立大功。到李自成接替高迎祥成为闯王的时候,刘宗敏已经是李自成离不开的得力干将了。1638年时,李自成在潼关大败,仅有十八骑突围,隐没山中。此时刘宗敏全力帮助李自成重整旗鼓,收拾残兵,这才使李自成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刘宗敏既是李自成的部下,但更是李自成的兄弟,是李自成最信任也是最为倚重的心腹。

尽管打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刘宗敏,包括整个农民起义军,都缺乏战略眼光并没有摆脱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上至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下至农民军的士兵,迅速堕落,开始享受荣华富贵,而李自成也沉积在现有的成绩中,做着自己的皇帝梦。

而最为重要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一直都是江湖化的管理方式,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一开始,大家都在行军、打仗、受苦,官军一体的做法有利于士气的提升和官军团结,但是时间一久,关系过于密切,反而成为了管理的阻力,加之刘宗敏居功自傲,李自成又没有以身作则,李自成管不住刘宗敏也就成为了必然。


山海关大战兵败,李自成政权走向了覆亡。

面对吴三桂的降而复叛,李自成原本让刘宗敏出兵攻打山海关,但是刘宗敏并不愿意带兵出征,甚至说出了“大家都是贼,凭什么你在这里享受,让我去卖命”这样的话,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亲自统兵出征山海关,刘宗敏作为大将也必然随军出征。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吴三桂阵前投降满清,在吴三桂与多尔衮的共同打击下,李自成大军是大败亏输,逃回北京后慌忙举行了登基大典,随之撤出北京,满清大军和吴三桂军队是穷追猛打,最终李自成身死湖北九宫山,而刘宗敏被清军俘获后杀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彻底灭亡。

最佳贡献者
2

李自成率领大军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攻入北京城,进入北京城之后,李自成部期初的规定是京城居民五户供养一兵,且严令禁止烧杀抢掠。那为什么不制止刘宗敏的胡作非为呢?



农民阶级局限性

其实刘宗敏作为李自成集团的高级领导人,他的胡作非为是整个李自成部的一个代表,不仅仅是刘宗敏一个人在胡作非为,而是李自成整个集团在胡作非为。这就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活动中的通病,王朝的更迭如果是王公贵族主导的,如果不是与前朝仇恨太深,几乎不会毁坏前朝留下的财富。但如果是农民起义,若非有圣贤儒士等幕僚的参与,那么烧杀抢掠,霍乱前朝后宫和百姓的事就比比皆是。



当时李自成的部队有十几万人,按照“京城居民五户供养一兵”,北京城里的居民根本就承担不了。军饷来源不足,很多军士就有了不满,都是一样跟随闯王打天下的,为什么如今打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我们就跟其他人的待遇不一样了。这种局限性不仅体现在起义军高层,而且贯穿于整个农民军。

李自成进京的时候也颇为军饷不足而苦恼,如何补充军饷,让跟随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得到些好处呢?于是他就打起了明朝的官员的主意。李自成本就是因为吃不饱饭而起来反抗的,对于明朝的这些“肉食者”深恶痛绝。于是就有了令部下追赃的命令,此令一下就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收刮到不少军饷。但是起义军的素质低下,此例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

仅仅是三月二十七日,追赃第一天就处死了五百名官宦。前大学士魏藻德在交出万两黄金赎身后仍嫌不够被拷打至死,襄城伯李国祯受刑不过,自缢而死,英国公张世泽因为没凑够数额,连同妻小均被打死,陈演为赎身交了黄金4万两,骆养性交了3万两,才暂免一死。追赃网越来越扩大,逐渐演变成了抢劫和勒索,共计有1000多名士大夫遭勒索拷打致死。

十多万农民起义军的胃口怎么好喂,你得到了好处为什么没有我的,亦或是你凭什么比我得到的多。既然将领们可以勒索官宦,部下自然就向民间下手了。此后大顺士兵搜查平民宅院,抢夺私财,凌辱房东,侮辱妇女等事件接二连三,“劫富济贫”本就是造反者最朴素的心理动机,一旦放开根本无法遏制,即使李自成也无能为力。在将士们看来,你作你的皇帝,我抢我的东西,大家各取所需,天经地义。

刘宗敏作为李自成的心腹爱将,左膀右臂,对于领导的命令自然是“无条件服从”,其实估计对此早就是朝思暮想了。他作为李自成集团的高级将领,多少次为李自成出生入死,如今成功了,弄点好处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刘宗敏的胡作非为的对象是前朝的达官显贵,这些人是李自成深恶痛绝的,应该是打心底里支持刘宗敏的胡作非为,为自己出口气。

既来之却无法安之

“陕西,吾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李自成《明史》

事实上,从五月起,李自成就让手下将金银重铸为锭,征用骡马往西安运回了。他根本就没打算在北京长待,毕竟陕西才是李自成的根基所在,回归故里才是他所想要的,既然如此,起义军自开始的以战养战的习惯也就对部下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自己亦是如此,谈何制止刘宗敏呢?

李自成起义军根本没想过打下江山之后怎么办,他们的动机一直都是求生存,求财富。去哪想过要安抚百姓,治理天下,只是为了抢点钱,然后回家“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理想。



在李自成攻宁武关时,通告宁无关守将周遇吉若五日不降就将屠城。但这回李自成遭遇到了顽强抵抗,激战三日,大顺军损失万人。最终攻陷宁武关。随后便是屠城,妇孺老幼概不能免。

这也是李自成难成大器的一个表现,他有的只是匹夫之勇,讲的是哥们义气,你杀我兄弟,我杀你全城,根本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有的是目光短浅,只在乎眼前的得失。

综上,李自成本人的个人素质的低下,毫无政治眼光,只是单纯的求生存,求财富的目标使得他不可能去制止刘宗敏的胡作非为。刘宗敏的胡作非在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同时,也为李自成收刮了大量的财富,他又怎么可能会制止刘宗敏呢?!

3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经过攻打西安,建立农民大顺政权。和大明王朝分廷抗礼的农民政权,以经有充分实力,能够有强大军力和联合各地农民的政权消灭明朝官兵武装。

而大明政权精锐武装力量,被抽调到东北作战,被满清消灭大半,剩余残余势力,都看透大明政权腐败到底,纷纷开始向李自成挺进北京队伍投降,而且一路上,各地贫苦百姓也涌动加入李自成反抗队伍,使进入北京的反抗大军,到达明朝首都时,北京人数超过李自成原来人数十倍,有超过百万之多。百万人一下涌入北京,要吃,要吃,要安家住户。本来连年灾荒,并没有存有大量粮食,百万人一下几天吃空了。头些月子里有吃好说话,严肃军纪有作用。后些李自成必然要精兵减丁,给百万遣散人员安置费,复员费,安家费,路费这些百万之多人员,要得费用,必然是天大数量。从那里来。不从北京土豪家里,富人户中取,皇族官家要。能天上掉下,地里长出。钱财借的都不想还人何况平白要,必然拖着不给必然要以严打酷拷问出来。

李自成在短短时期内,要把军队减成十多万,用掉金银财富是相当具大,也必然是急风暴雨手段,从北京城民众身上捞取,从进入北京后,到要去山海关打击吴三桂,只有短短时间,又根本没有成立政府机构,让李自成军队有轻松缓气地处理冗兵杂员的机会。只有以暴取豪夺打发去起义之人了事。当然大量官兵散兵,也不是吃素的,在明知不能再在李自成队伍混上一官半职,必然在先下手为强,明抢暗夺从百姓身上掳掠为财物财富要回家安户。所以不论公开豪夺,还是暗地明抢都是都急风暴雨没有制序。

百万之众,兵匪一旦形成抢掠风气,就会如洪水猛兽,那有让刘宗敏能制止住的道理。到李自成去山海关带有兵马才有六万多人,看守北京兵卒也就几万人,山海关兵败回来了才有二万七干人。在北京再无军力,根本守不住北京。又在定州被吴三桂追上打了大败仗。

金银财宝在定州就被吴三桂抢夺一空,连陈园园也不要了。不是刘宗敏放任自流纪律松懈,直接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和新政的灭亡。是李自成在势如破竹,直取北京大明王朝,一夜之间被摧枯拉朽 宣告明王灭亡后,李自成也亲自颁告,有取财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大师临城,秋毫无犯,敢有掳掠民财者,凌迟处死。,

但是看到宫中美貌如花女人,不论政权核心人物,还是一般工卒小兵就开始放纵,刘宗敏更敢,对李自成说,皇帝之权归您,拷掠之威归我,谁都别废话,这么急切任务,要准备军饷,军情急迫军需需要,更迫不急待我。李自成拂袖而去,安民禁令,也就成为废纸。

刘宗敏开始粗暴拷脏助饷,行动以官第一品献银必须献银累万,以下官僚必须也要累干,痛快献银者,立刻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候。北京城内,白天四处哀嚎。夜里士匪乱窜,百姓连一点口粮,被兵匪被夺走。成为真实人间地狱。当然掠夺献银,随收随之遣散人员拿走,却激化市民气愤,和原有官僚者的不满及仇恨,更直接有人跑到东边向吴三桂通风报信,导致和李自成传言抢掠吴三桂之家而决裂。

更使山海关决战失败。葬送李自成的政权迅速灭亡。

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刘宗敏是在执行李自成的命令。

农民军是流寇,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几十万大军所有的军饷和粮食,全部靠抢劫。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军政府军越打越少,农民军越大越多的原因。

明军无法得到足够的军饷和粮食,因为他们是政府军,不能公然抢劫地方。

说白了,李自成的部队如果不抢劫,部队就维持不下去。

所以,进入北京城以后刘宗敏的拷打富人和官员,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目的就是搞钱。

历史记载: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足。他还觉得力度不够,于是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 他在追赃索饷中杀人不少, 共获银七千万两,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大家注意,刘宗敏搞到7000万两白银,并没有私吞,而是运回西安,实则作为大顺军的军费。

说白了,这是李自成的命令,刘宗敏只是执行者之一。

第二,刘宗敏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刘宗敏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每每关键时候都给予李全力支持。

曹变蛟大败李自成于潼关,李自成被打成18骑的时候,刘宗敏就跟他的身边。

杨嗣昌督师夷陵(属湖北省)将李自成军围困于巴西、鱼腹诸山中。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刘宗敏为了挽救农民军,毅然杀死2个妻子,誓与李自成共存亡。

还有种种。

李自成不可能随便杀死刘宗敏,不然就是脑袋坏了。

当时李自成充其量只是割据中国北方一部分,还有很多强敌,必须依靠刘宗敏。


第三,李自成其实没有那么强的控制力

李自成的农民军因历史原因,很多都是各派系武装组合起来的大杂烩。

李自成的很多命令,其实是顾及将领的立场,最终大家商讨出来的结果。

说白了,李自成手下这些大将,比如刘宗敏是掌握实权的。

李自成如果来狠的,刘宗敏未必会怕他,很有可能拥兵自重甚至自立。

如此种种,李自成自然不会杀了。

5

李自成当然阻止过刘宗敏,但是刘宗敏当时也回复了他,皇帝是你当的,追赃助饷威慑群臣是我管的,你就不要再废话了。不单如此,刘宗敏还说过,我和他(李自成)同为响马(土匪),凭什么我要拜他呀?名言呐,啧啧~

刘宗敏为什么会、为什么敢这么说呢?

其实自从刘宗敏入京,他的一切言谈举止都发生了极大转变,原因无外对李自成即将黄袍加身,身处最高位而心有不甘,这是二人不睦的根本原因,通俗讲就是可以同患难,但不能共富贵,蛋糕太大,他也想得到最大的那一角。

刘宗敏虽然也是起义军中的著名将领,但是存在感肯定不如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在进入北京之前,他和李自成已经配合了15年之久。在这15年中,他参加的反明斗争不计其数,一直是李自成的第一臂助,不仅参加军事活动厮杀于战场,政治活动的参言权他也同样拥有。

他的地位何来?

敢打敢拼,战功卓著;

与李自成的莫逆之交;

所以使他在大顺军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和影响力、凝聚力。

为何说他二人不能同富贵呢,可以说在进入北京之前,他俩的配合相当默契,甚至可以说刘宗敏为李自成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但是颠沛流离多年,终于占据北京的刘宗敏,他所谓的“眼界”开阔了,他的目标也“升华”了,他要抓更多的人,抢更多的钱,霸占更多的女人。

他不愿意再继续筹谋,继续巩固自己自家政权,不愿意借机迅速扩充自家势力,思想麻痹的他,觉得天下舍我其谁,并没有正确且清晰的认识到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既得利益上,也就是这些现实利益上的东西,让他忽略了当时政权转型的必要性,或者说小农思想占据了他大脑的全部,他根本没有相应的水平去考虑这些。

李自成以极快的速度败亡,这其中少不了刘宗敏的原因。最初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想到满清可以入关,接手大明政权。更多的是盼望当时的李自成,能够顺利登基,大顺代替大明才是大势所趋。

所以当时无论是京官们,还是地方的官吏、地主豪强、普通的百姓,对李自成的大顺军都非常支持,每到一地都热烈欢迎,到北京后,2000多京官也都同样盼望着为李自成效力,对大顺系公务员的追捧,火爆到了什么程度呢?想要入大顺朝当官的人,报名者竟达3000余。

面对官员们的热情,刘宗敏是如何做的呢?

他们首先顺乎民意,镇压了一些百姓所痛恨的王公贵族和贪腐官吏。但是后来,事情慢慢开始脱轨,不受约束,他们不但到处缉拿皇亲国戚、东厂锦衣卫、武将将官500多人,还将已经归顺的将近3000名官员,全部交给刘宗敏和李过关押,只录用了三品以下的90多位原官员,不到百人而已。

其余官员全部遭殃,而他们追赃助饷的对象,并不只是王公大臣,皇族勋戚,包括整个官僚阶层、官吏系统都遭了秧,甚至包括普通百姓,地主、权贵、富豪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平民百姓衣服穿好一点上街那是要倒霉的,或者身材稍胖且未经减肥就敢上街的,也会当街被抓,受尽严刑拷打,最后的目的都是钱,和现在的绑架勒索,并无不同,只是受虐率和死亡率更高了一些而已。

刘宗敏这些举动的缘由是什么?

刘宗敏的思维方式在当时,代表了大顺军中相当一部分官兵的想法,他只是代表人物之一而已,他们在进京之后,第一要务就是快速瓜分胜利果实,拥有足够的财富,才能让自己安享富贵,他们并没有其他更高的追求。甚至强敌在畔,也都不以为意。

转型失败的原因

其实在甲申国难的前一年,大顺军占领西安之后,曾经做过政权转型的努力。大顺政权沿袭了明朝的各项制度和执政机构架构,改元建号、铸币、开科等等,虽然大多也还是沿袭大明制度,但也不失为一种积极转化的举措,包括当时的乡绅富户地主豪绅,对李自成也是有一定支持的。

他还大量招揽人才,以图后用,一切迹象表明,大顺政权好像正在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本来情势发展比较正常,但没想到在攻占北京之后,一切情况都开始转变,阻止这一切转变的人中,刘宗敏就是代表之一。

本来已经向正规化政权开始转型的李自成,也陷于麻痹状态。李自成的登基大典即将开始,而刘宗敏还在纠结---我和他都是土匪,为什么我要拜他呢?虽然很多人都在苦苦奉劝,但刘宗敏也只也仅仅是拜了两拜而已,最后还是搅和了整个典礼无法继续。

短视无知争权夺利的后果

在刘宗敏的抵制下,李自成迟迟不能登基,也就无心再进行后续的变革。恐怕在那个时期李自成也无法进行变革,因为胜利的果实来得太快太大,利益分配成为摆上桌面的最大问题,甚至包括政权的巩固和安全问题,也暂时都付诸脑后,就这样他的登基大典一直推迟到从北京撤退的前一天,错失了最关键的转化良机。

追赃助饷的事情李自成曾经提出过批评,他的区别对待的要求也没有被执行,这其中就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是全家遭殃,造成本想归顺大顺政权的吴三桂,因为全家老小都被刘宗敏祸害,所以倒向满清一边。(当时的具体情况我在其他文章有过详述,欢迎关注浏览)

刘宗敏的这些作为极大的破坏了所有阶层对大顺政权的看法和口碑。从高官到平民,对大顺政权都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根本不会、不敢与草寇合作。这也是满清进入北京后,大批官员甘心归顺的原因之一,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李闯太祸害人了,还因为毕竟大明国灭,而大顺政权还属于草台班子级别,不值得他们为李自成等人效力,说直白些就是一群响马而已,所以当时的满清政府成了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选择。

后期民众对大顺政权的态度

大顺军逃离北京的时候,举城沸腾,人们争相燃放鞭炮庆祝,人们喜大普奔(^_^),并没有人因为李自成的离开而惋惜,所有人都已经完全看清、看透了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真正嘴脸。

曾经有地方官员为了自身安全,被逼无奈混到难民队伍里观察过,李自成的部队,十人中,竟然有6人是抢掠来的妇女,逃命的时候都不曾放弃,可见这种政权、这种将官和士兵是不足以成大事的。

大明帝国覆灭,是死在自己手里,李自成能打败大明,并不是因为李自成能打。就拿唐通来说,当初要求勤王救驾的时候,只有他到达了北京,而崇祯派他去居庸关镇守,抵御李自成,临走时怀疑一切的崇祯又贴心贴肺的给唐通安排了一个监军太监杜之秩,而正是这位监军太监,在唐通出城与李自成厮杀的时候,为李自成主动打开城门造成唐通被俘投降,这就是当时的态势,什么意思?李自成根本没什么战力。

但很显然刘宗敏可不是这么想的,进京后的他已经狂的不行,不单严刑拷打了吴三桂全家,还在言谈中,无意暴露了他自己的短视和无知,竟然宣称山海关不过是弹丸之地,还不如京师的一角,可以用靴尖儿直接踢倒,换句话说就是不足为虑,随时可以拿下。

谁给他的底气?主要是大顺号称雄兵百万,“天下”已在指掌之间,这些念头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觉得再也不用东征西讨,安享胜利果实即可,在追赃助饷之余,他也招妓无数,饮酒作乐。不但如此,还夺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刘宗敏很成功的帮李自成把有生力量推了个干净,上文讲过从王公大臣到官员,乃至普通百姓,都恨毒了李自成,这一下又招惹了吴三桂这位颇具实力的边将,一下子把本该围绕在大顺政权周围的所有势力推了个一干二净,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从整体有利态势中自动脱离出来,变成孤军奋战,所以他们的死都是咎由自取,毫不可惜。

由上可知大顺军的败亡是必然的

有本事惹祸,还要有本事扛,在得知吴三桂复叛之后,李自成找到刘宗敏和李过,想让他俩跟自己一起去山海关镇压吴三桂,但是两个人却互相推诿,完全不顾自家政权的安危。

大顺政权的团结性已经出了问题,而李自成当初也看出了端倪,他是不敢自己带兵出去而把刘宗敏留在北京的,所以刘宗敏无奈之下,才跟李自成一起去讨伐吴三桂,留下的只是牛金星等老弱病残,毕竟这些人扑腾不出什么水花来,放心。

李自成与吴三桂激战一昼夜,多尔衮赶到,和吴三桂谈好价码后,阿济格和多铎仅两个冲锋,李自成5万多人,便争相逃命,大败亏输,多尔衮本队则根本没出手。

4月30日,李自成撤离北京,然后又退到湖北,在临时客串斥候侦查九宫山的时候,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死,虽然大顺军对当地进行了清洗式的屠杀,为李自成报了仇,但也无济于事,刘宗敏于再次败退途中被杀,恐怕到死的时候他也没搞明白,当时政权如此快速的消亡,其实和他本人有莫大的关系。

刘宗敏的两个极端出于固话思想的限制

一个极端,在长达15年的抗明斗争中,刘宗敏这位猛将,经历了无数战阵,也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承受了无数苦楚,也数不清自己的生命究竟面临过多少次威胁,他冲锋陷阵立功无数,大顺政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刘宗敏的努力。

李自成待他如兄弟,他也清楚李自成对他的知遇之恩,是李自成提供给他发展的平台,在李自成团队,他兢兢业业15年才打下了一片基业,这是靠自己的努力用命挣来的。

另一个极端,好不容易他们进驻了北京,虽然只有短短的40天,但是他格局和个性上的缺点便暴露无遗。在亟需转型的政治态势下,麻痹大意,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真心帮助李自成迅速站稳脚跟,稳固政权,寻求官僚、百姓等阶层的支持。

本该凝聚在身边的一切有生力量,都被抽飞打跑,自断活路,大顺军变成孤家寡人,失道寡助。而机会稍纵即逝,一切都无法挽回,虽然不能将大顺军的败亡等一切罪责都归于刘宗敏,但是他在其中所发挥的负面作用确实是巨大的。

6

李自成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入京,于四月三十日离京逃往西安,也就是说在北京仅仅住了42天。如此迅速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刘宗敏的胡作非为,而李自成没有制止刘宗敏的原因,是因为李自成已经默认了刘宗敏的行径。



刘宗敏出身贫苦人家,幼年时父亲因为官府逼税而自缢身亡,自己只能跟随母亲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后来母亲也因为冻饿而死,因此刘宗敏从小就对官府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心理。

公元163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到达陕西蓝田,此时刘宗敏投靠了李自成。凭借着一腔愤怒,刘宗敏作战勇猛,多次立下了大功。高迎祥去世后,李自成继任闯王,此时刘宗敏已经成为了李自成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

转眼间,崇祯派遣洪承畴、孙传庭等人镇压农民军。李自成大败之后,只得带着18个人逃往了商洛山中躲藏,这18个人之中就有刘宗敏。



当时刘宗敏全力支持李自成,为李自成收拾残兵、扩充军队,可以说此时的刘宗敏已经是农民军的二号人物了。后来李自成被围困巴西、鱼腹山地带时,刘宗敏为了表示与李自成同生共死的决心,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妻子。李自成也因此重新振作,率领众将士烧毁辎重,轻骑突围到了河南一带。

到了河南以后,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下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政策,这一政策迅速让广大农民投入到了反抗明朝暴政的洪流之中。尤其是在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后,李自成开仓放粮,军队数量也出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进入北京后,刘宗敏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第二件事就是拷掠明朝官员

前文已经说了,刘宗敏在李自成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而且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妻子以示忠心。如今攻克北京,只是抢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而且李自成等人对吴三桂估计不足,自然认为这是小事一桩,根本没有必要制止。



第二件事是拷掠明朝官员。当时刘宗敏制作了5000副夹棍,上面还有铁钉,专门对付明朝官员。凡是有人拒不服从,夹棍可以夹碎官员手脚,而这件事实际上是李自成授意的。

自从尝到均田免赋政策的甜头后,李自成便把这一政策奉为了制胜宝典。但均田免赋固然可以发动群众,却给后续的军费来源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大顺军不得不依靠劫掠富户来维持军费开销。

到达北京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依然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自然劫掠明朝的官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另外,刘宗敏拷掠明朝官员并不是为了自己,他拷掠到的7000万两白银全部熔成了银饼,后来运往了西安。以此看来刘宗敏的胡作非为,基本上都得到了李自成的首肯或者默认,李自成自然不会阻止。



当然,刘宗敏的胡作非为,也使得明朝的官员离心离德,尤其是导致了吴三桂的叛变。最终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李自成和刘宗敏也灰溜溜的逃往了西安,后来刘宗敏也被清军俘杀。而李自成一路败退到了九宫山一带,最终被一个耕地的老头用锄头刨死,退出了历史舞台。

7

在李自成的义军队伍里,刘宗敏绝对是战神级别的人物,他打起仗来不要命,屡立奇功,李自成对待这位有功之臣,那也是相当器重,委任要职。在义军队伍里,刘宗敏的作用不亚于三国时期关羽与之刘备的作用。义军多次受到重创,刘宗敏多次率军击溃前来讨伐的明军,使李自成及义军转危为安。李自成对待功臣兼恩人,在各方面那也是处处满足刘宗敏的要求,这无形中助长刘宗敏的蛮横不讲理作风。



刘宗敏出身不好,他自幼父母死的早,从小就是在苦水中长大的。后来他跟人学会了打铁,掌握了打铁技巧,成了远近闻名的铁匠。但刘宗敏读的书少,没有什么文化。他生活中的不良作风就会表露无疑,他非常嫉恨富人,当李自成的义军占领北京后,他就敲竹杠,让富人出钱出物,稍有不从,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李自成率军占领北京后,对义军的管理有所松懈,他手下的将官放松警惕,为所欲为,忘记了初衷,特别是刘宗敏,更是没人敢约束他。刘宗敏烧杀抢掠,差一点引起公愤。李自成的命令,刘宗敏也是不听,我行我素,李自成毫无办法。



李自成在使用刘宗敏的问题上犯了三点错误:1.他给予刘宗敏的权力太大。2.他没有给刘宗敏戴上“紧箍咒”,没有约束,没有监督,一个人的私欲容易过度膨胀,其结果就可能驾驭不住他。刘备用人上就比李自成高出不少,诸葛亮再厉害,始终不敢造反,这与刘备对部下的掌控有关。3.李自成和刘宗敏都属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思想意识不高,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起义终究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始终代表不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他们起义失败在情理之中。

(小司马讲史文,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8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因为不阻止刘宗敏对明朝官员进行残忍的搜刮拷虐,最终失去民心。后来山海关大战失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进行落井下石,穷追猛打,没有什么营救他的力量。以至于李自成迅速失败,刚建立起来的一个帝国,也瞬间灰飞烟灭。

可以说,刘宗敏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在给李自成拆墙挖坑。那么作为皇帝的李自成,为什么不阻止刘宗敏的这种行为呢?

有人说,这还不简单,就李自成那点水平,哪能认识到那些道理。他和刘宗敏也就是一丘之貉。

其实,这是小看李自成了。实际上,李自成完全不是刘宗敏那样的性格,也不是刘宗敏那样的认识。他打进北京城后,对待明朝皇室,其实还是相当好的。不但厚葬了吊死的崇祯,还把崇祯的儿子们都封为王。不像满清那样,若是听到一点关于崇祯儿子们的风吹草动,就立马找来杀了。所以说,李自成其实还是比较仁慈的。

(李自成进京,图取其意)

既然李自成很仁慈,为什么他就不约束刘宗敏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农民军缺钱粮。

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

可以说,大明的国库已经是山穷水尽。早些时,崇祯就是因为国库里实在没钱了,为了筹钱打仗,不得不哀告大臣们和皇亲国戚们,让大家拿出钱来打仗。崇祯说得情真意切,锅里没有,碗里也不会有。大明江山保不住,大家就没地方吃饭了。

这个道理,大臣们和皇亲们都懂。但是,临到让大家拿钱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装穷,说没有钱。崇祯的老丈人富得流油,可是也只是拿出了五千两白银(最后刘宗敏一拷打,他一下就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

大明王朝的国库里没钱,李自成进京后,要养军队,要奖赏功臣,要登基称帝,都是要花钱的。没有钱,什么也干不了。

五代的时候,李从珂打到京都,要兑现给大家的奖赏承诺。可是京都国库里没钱,他不得不向老百姓预收五个月的租税。

可是李自成不敢这样干啊。一来,他没时间搞这件事。二来,他从闹革命开始,就提“闯王来了不纳粮”,结果刚进北京就预收,还像话吗?

国库里没钱,又不能找农民要,就只能找官员及皇亲要。他们不痛痛快快拿出来,就只能拷打。

(崇祯剧照)

二、李自成管不了。

李自成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还没有真正明白皇帝的意思。对古代开国皇帝的做法,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其实已经给刘宗敏打过招呼了,但是刘宗敏不听他的,他也没办法。

像李自成这样的开国皇帝,他最好的榜样应该是刘邦和朱元璋。刘邦和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以后,都因为自身出生比较低贱,害怕功臣对他构成威胁,干过杀功臣的事。

当然了,并不是说当了皇帝后就一定要杀功臣,关键是要树立权威。只要树立了权力,杀不杀功臣,其实是其次的。

可是李自成没有权威。他当时劝说过刘宗敏,刘宗敏不听,他也没办法。后来,李自成派刘宗敏去攻打山海关。可是刘宗敏竟然不听招呼,还说,大家都是做贼的,你在家当皇帝,我去帮你打仗!李自成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去山海关。

这样的事情,在朱元璋和刘邦那里,是不可想象的!

(刘宗敏剧照)

三、李自成瞧不上。

李自成很尊重崇祯,很尊重崇祯的家人,其实并不主要是为了安抚明朝的官员百姓的人心,而是他觉得崇祯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他也认同崇祯的观点,崇祯不是亡国之君,大臣们是一些亡国之臣。因此,他对明朝官员们,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刘宗敏拷打明朝官员,他也觉得很解气。

正是因为这样,李自成没能约束刘宗敏,造成悲剧。

(参考资料:《明史》《鹿樵纪闻》《明季北略》)

9

1644年3月10日,面对李自成起义军的围城,明朝的国库已经没有钱充作军饷了,崇祯皇帝发起了“捐银助饷”的大型募捐活动,此时已经距离崇祯自缢身亡也就只有8天时间了。此后历史的发展事实证明,明朝崇祯时期的这些官僚是最无耻的一群人。

崇祯皇帝募捐到了多少银子?

明末北京的这批士大夫官员是最无耻的,面对国家首都即将被攻破的背景下,崇祯皇帝发起的募捐活动让后人们大跌眼镜,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王朝的概念,剩下的大都是贪得无厌的丑陋嘴脸。(崇祯皇帝的皇后——周玉凤剧照)

按照崇祯皇帝的想法,应该可以募捐到一大批银子,特别规定捐助30000两白银以上者为一等,可以加官进爵,依次类推。不过最高捐款额也就是一个叫王之心的太监捐款10000两,一个勋戚张国纪捐款20000两白银,大部分官员捐款只有几十两到几百两银子不等。崇祯皇帝一共募捐到20多万两白银,杯水车薪啊!

最可气的是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周皇后之父),崇祯待他不薄,让他带头捐款10万两,他居然硬着头皮不捐款,跑到皇宫中向自己的女儿索要。周皇后给了他5000两白银,回头他捐款3000两白银,自己留下了2000两白银的跑腿费,明朝的其他官员更不用说了。

刘宗敏在北京拷掠索饷搞到多少银子?

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自缢身亡。刘宗敏被李自成任命为文官之首,全权负责拷掠索饷。简单一点说,刘宗敏负责在北京筹措军饷,主要索取军饷的对象是北京的明朝各级官员,以及在北京的商贾。(李自成和刘宗敏剧照。刘宗敏是二号人物)

刘宗敏为了索取军饷,连夜赶制了5000套夹棍以及一些其他刑具,专门用来对付明朝的各级官员。明朝官员按照等级索要军饷:

中堂七万两,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科、道、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两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矣。

按照这个标准,拷问明朝的各级官员,交钱放人,否则施以刑罚,直至处死抄家。虽然明朝末期的官员大都是贪官污吏,但里面也有不少清贫的官员,没有钱就要受罚,或者用妻女来顶罪,不少官员都被处死了。

刘宗敏这么一搞,在北京总共得到7000万两白银的现银,其他珠宝黄金不可计数,和崇祯皇帝只筹划到20多万两有云泥之别。这7000万两白银被刘宗敏铸成银锭运送到西安军中。

上面讲到的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被抄了家,光白银就有53万两(一说70万两),其他房产、地产、珠宝不统计在内。只捐给崇祯3000两白银,看一看这位皇帝的老丈人是什么嘴脸。明朝的其他官员就更不用说了,都是抱着金银珠宝死扣到底,舍命不舍财!

刘宗敏及其手下索饷扩大化,李自成为什么阻止不了?

1644年3月23日,李自成下达拷掠索饷的命令,在开始的四天内还是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以刘宗敏为首的农民军将领及其下属很快腐化,陷入癫狂之中,他们尝到了甜头,自上而下纷纷对北京的普通商户以及稍微富有点的住户开始索要军饷,索要军饷迅速扩大化,涉及到很多普通的老百姓,这些农民军都想借此大发一笔横财。

以刘宗敏为首的大批农民军加入到索要军饷的队伍中来,形成一种群体行为。对农民军索要军饷扩大化李自成深感忧虑,于是责问刘宗敏,要求他克制,稳定北京的军心、民心。刘宗敏顶撞了李自成,称李自成只管做好他的皇帝,至于索要军饷一事他全权负责,让他不用操心。

李自成手下的农民军纪律比较松散,进了北京大都为自己抢夺劫掠财物和女人,那还有什么大顺朝、李自成,只有自己的小算盘。面对这种局面,李自成也无力阻止刘宗敏索要军饷,他面对的不是刘宗敏一个人,而是整个驻扎在北京的农民军,根本阻止不了。

有了钱和女人的农民军战斗力大幅下滑,很多人都想趁机溜号,过自己安稳的小日子。当吴三桂起兵背叛大顺时,李自成命令刘宗敏率军攻击吴三桂的军队,刘宗敏死活拖着李自成亲自率军迎战吴三桂的军队。当时他说:

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北京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当然,这句话的记载是有偏差的,故意贬低李自成、刘宗敏等人,但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农民军有了钱财以后,都迅速腐化,谁也不愿意打仗卖命了。从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队伍迅速垮掉来看,很多农民军得到钱财都溜号跑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这也是农民军迅速被消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吴三桂和陈圆圆剧照)

刘宗敏有没有抢夺陈圆圆?

很多人热衷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这个小妾背叛了大顺,投降了清朝,这和历史的记载有很大的出入的。

吴三桂这个人一生精于算计,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小妾而做出重大决定。历史记载是刘宗敏抄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家,也即是吴三桂在北京的府邸,并且封锁了消息。此时的吴三桂正快马加鞭赶到北京,准备向李自成表忠诚。不巧的是刘宗敏抄家吴三桂时,跑掉了一个奴仆,这个奴仆正赶往山海关给吴三桂报信,正好想遇到半途中,吴三桂迅速回到山海关拒绝大顺朝的招揽,并联合大清的军队,共同对付李自成。

至于陈圆圆的下落,没有详细记载,很多人考证,在李自成拷掠索饷前她就已经在山海关吴三桂府中了,和刘宗敏根本没有交集。

陈圆圆在北京期间的下落一事本来就是一个谜团,谁也没有证据证明她被刘宗敏抢夺了,多为后世人的杜撰,以讹传讹,演化出多种剧本,而且乐此不疲,失去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10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晚明东林党人的主动顺承下挥兵进入北京城。同年,经历了42天皇帝生涯的李自成遭到了吴三桂和八旗军的双方猛攻,最终不敌而逃之夭夭。可以这样说,如果李自成在反明运动中是一号人物的话,那么他手下大将刘宗敏就是二号人物。刘宗敏为农民军起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大顺政权的辉煌,但刘宗敏的胡作非为同时也加快了大顺政权的急速灭亡。在我个人看来,李自成当初确实是应该阻止甚至惩罚胡作非为的刘宗敏的。

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城。与此同时,回天无术的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进入北京城后的李自成随即建立了大顺政权,完好地掩埋了崇祯帝的尸首,并且对起义军约法三章,绝对不允许烧杀抢掠事件的发生,李自成最初的安民政策在得到贯彻后果然十分有效。但是,如此安宁光景仅仅保持了7天,一周过后,在起义军无法得到粮食补给的情况下。李自成下达了“节制文官”的号令,当时负责之人正是汝侯刘宗敏。如果仅仅是节制文官、勒索钱财的话,事态并不严重,但是不识大体的刘宗敏缺败坏了起义军的“好名声”。

第一点:刘宗敏的两条罪状

其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李自成下达“节制文官”的命令后,本来李自成的约束范围很明显,就只是明朝遗留的文官,但是刘宗敏却将范围由文官扩大到了京城百姓。刘宗敏先是对明朝官员动用私刑,强迫他们交出所有钱财,三日之后,刘宗敏便将矛头对准了京城百姓。不出一周,刘宗敏共获银七千万两,铸成无数银饼上交于李自成。一时之间,京城之内怨声载道之声轰然而起,几千人因此丧命于刘宗敏的屠刀之下。

其二:酒色纵欲,酿成大祸

原本李自成同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早已达成协议:吴三桂负责阻击关外的满清军队,两股势力共同合作、平分天下。但是刘宗敏在京城期间,凭借着李自成手下大将的身份竟然去吴襄府将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掠夺而来,随即强行占有。吴三桂听后,暴怒而起,一气之下便降清复叛。

第二点:李自成对待刘宗敏的放纵

上边我们就提到了,其实李自成早就该阻止并惩罚罪不可赦的刘宗敏的,但是李自成却迟迟没有怪罪于刘宗敏。李自成之所以没有阻止刘宗敏,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面对刘宗敏的数条罪状,李自成自然看在眼里,但是此时此刻的李自成却想到了刘宗敏与他曾是共同出生入死的患难兄弟,没有刘宗敏的誓死效忠,那就难有如今的大顺政权。李自成权衡之下,最终还是默然允许了刘宗敏的胡作非为。

②李自成之所以放过刘宗敏,究其根本还是要源于李自成自身属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李自成虽然厚葬了崇祯皇帝,善待了京城百姓。但是之后在“节制文官”和面对战争局势的时候,李自成由于自局限的认知水平,他并没有将刘宗敏的胡作非为放在眼中。

综上所述,李自成之所以原则放纵胡作非为的刘宗敏,一方面与他自身认知水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颇有关系;而另一方面,李自成考虑到刘宗敏对大顺政权的重要性,也就姑且作罢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