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李唐王朝为什么要向突厥称臣十二年?
突厥先世原始出于丁零、铁勒。南北朝时期先是居住在铁勒附近的叶尼塞河上游,后来逐渐向南迁徙到今新疆维沃尔自治区的博格达山,于是他们屡屡进犯中原。尤其是隋朝末年时期,天下大乱,北方更是多次遭到突厥的进犯。
隋灭掉了陈基本上完成了南北方的统一之后,与突厥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隋利用军事和政治手段开始了对突厥的全力打压。恰巧这个时候突厥内部发生了分裂,分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这样他们的军事实力也一分为二,暂时丧失了攻占中土的良机,隋文帝其实也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利用这层关系牢牢地将突厥势力控制住。
但是杨广继位之后就开始打破了这份平衡,大隋的国力也逐渐衰微,群雄并起,竟有许多人攀附北方突厥,其中包括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就连在晋阳其实的李氏父子也曾经向他们俯首陈臣。
因为李氏父子最开始起事的时候曾经后方遭遇了突厥的突袭,当时损失惨重,而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与他们彻底撕破脸,于是只能忍气吞声,年年向突厥进贡。后来李唐王朝称霸了中原之后,突厥得寸进尺,狮子大开口,而李渊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性格没有那么果敢,可以说是有一点懦弱,加上刚刚建国不久,国内实力还不足以全面与突厥撕破脸。
但是到了果敢勇猛的李世民继位的时候,国力已经很强盛了,为什么还要向突厥进贡呢?这与著名的“渭水之盟”有关系。李世民刚刚继位的时候突厥兵分两路,一共派出了二十万兵马直逼长安,一直打到了渭水河畔,李世民无奈只能求和。
但是李世民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只是忍辱负重,表面上并没有再对突厥做出任何行动,但是暗地里却一直致力于增强军事实力,加紧训练士兵。终于在继位的第三年,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此时已经被突厥压制了十二年,一旦发兵就意味着两国之间必须做一个了结。
于是深思熟虑的他派遣李靖率领大唐将士主动攻打突厥,由于事出突然加上唐军早有准备,于是突厥被打得措手不及,甚至于一个首领被生擒。突厥见到大势已去,只好向李唐王朝俯首称臣,于是李世民算是解决了一大心病,一雪多年以来的耻辱。
突厥的问题就出在了盲目轻敌以及狂妄自大,对于一个快速崛起的强大帝国以及驾驭这个帝国的年轻有为的皇帝过于小看,再加上其内部自身的原因,比如权力的纷争导致的军事实力的分散等,还有就是对李唐王朝逼得太紧,使得其君主实在是忍无可忍,最终导致了它的一蹶不振。
天下大势无非是分分合合以及实力此起彼伏,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有一点松懈就有可能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而李世民这样一个果敢霸气、常年带兵打仗的英勇君主,能够在自己的实力尚且不足以击败敌人的时候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并且以金银珠宝这些华丽的身外之物诱惑敌人,简直就是典型的欲想取之必先与之。
可以说先不管他在历史角落里篡位以及残害手足的斑斑劣迹,单就从作为一个皇帝看来,他当之无愧的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他不仅懂得知人善用,同时其自身的文治武功也创造出中土历史上难得一遇的百年盛世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