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

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

2020-08-23 13:33阅读(245)

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是最容易写错的,其差别非常的小,“示字旁”和“衣字旁”

1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是最容易写错的,其差别非常的小,“示字旁”和“衣字旁”只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这四个字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

祇、祗、衹、袛四字的细微差别虽说容易让人犯错误,可是因为这些字已经不怎么常用,所以一般人想犯这种错误都没有机会。由于不是过于生僻之字,我们还有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不然很多爱较真的文友会睡不着觉。

为了清晰明了,我们还是逐个进行说解:

“祇”音有四,很多啊!

(1)音qí,本义为地神。

大抵有“示字旁”之字多与神有关,因此这里的“祇”(qí)也不例外。“祇”本义就是地神,《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尸子》:“天神为灵,地神为祇,人神为鬼。”

(2)“祇”又可读zhī,为适、恰之义。《广雅》:“祇,适也。”

(3)读chí,其义为病,义《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此“祇”即是“病”义。

(4)zhǐ,同“衹”,意为只。

音zhī。

从金文字形看,像以酒浇地敬献鬼神,由此引申出恭敬义,如《左传》“父不慈,子不祗”。现在还见于书面语,如信件中常用“祗候回音”“祗颂文祺”。

又可读qí,通“祇”,义为神灵。

还可读zhǐ,范围副词。

(1)音tí,同“缇”,本义为橘黄色的丝织品。

(2)读qí,用于“衹衼”一词,指僧尼穿的法衣,如袈裟之类。

(3)读zhǐ,在古籍中,“衹”和“祇”常通用。1955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衹”被定为“祇”的异体字。1964年5月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衹”又被定为“只”的繁体字。

音dī,义为贴身穿的短衣。《说文解字》释义时用了一个颇为陌生的词“袛裯”:“袛,袛裯,短衣。从衣,氐声。”扬雄《方言》对“袛裯”作了考证:“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也。”裯,音dāo,袛裯,相当于今天的汗衫吧。

看完了这些解释或许有人更迷惑了,别着急,这些字的分辨现在看来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我们发现古人也已经迷糊了,“祇” 为神灵之意时读 qí,古人也用“祗”。

“祗”与“衹”都有qí音,但是意义又不一样,一为地神,一为衣服。

最为“恭敬”义当用“祗”zhī,信件中的祝颂语要用“祗”。

“衹”和“祇”读zhǐ,常通用。这四个字中只有“袛”最为单纯读为dī,为贴身的短衣,不能与其他三个混用。

2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的读音分别是(qí)、(zhī)、(tí)、(dī),不仔细看是很容易错的。

1.祇(qí)本义为地神,古人将神分得很细,“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后来用于泛指所有的神灵。有时也读(zhī),通“祗”,恭敬的意思。又读(zhǐ),只有的意思。宋朝以后,祇只读(qí)和(zhǐ)。

2.祗(zhī),恭敬的意思,在金文字形里,像以酒浇地敬鬼神。又读(qí),通“祇”。又读(zhǐ),只有的意思。

3.衹(tí),同“缇”,本义指橘黄色的丝织品。又可读(zhǐ),在古籍里,经常和“祇”通用。和“衼”组词为“衹衼”时,读(qí),指的僧侣的袈裟、法衣之类的。1955年12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衹”被定义为“祇”的异体字。1964年5月《简化字总表》,“衹”被定义为“只”的繁体字。

4.袛(dī),本义为贴身的短衣。杨雄《方言》,“汗襦,自关而西谓之袛裯”,相当于今日的汗衫。

最后临时编个口诀,供大家记忆。

祇(qí)、祗(zhī)、衹(tí)、袛(dī)四个字

仔细分辨很容易。

天上灵,地上祇(qí)

读音就如小红“”。

氏加一点表敬意(祗zhī),

读音就像“吱吱”。

示加一点表丝织(衹tí),

穿在身上不用“”。

倘若读音为“只”(衹zhǐ),

表示“只”的繁体字

衣氏加点表短衣(袛dī)。

读音就像打“滴”。

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也是发展了数千年,从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可以看出,语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今天就来给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这四个字:祇、祗、衹、袛。下图是我整理的表格给大家参考。

教大家有效记住这四个字。

拼音qí,属通用字。“示”为形旁,“氏”为声旁,本意指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如地祇,神祇,也指安心。在“只”用作副词时,“祇”是“只”的异体字,读zhǐ。

祗读作:zhī。字义是敬,恭敬。

祗又为姓氏用字,祗姓为台湾罕见姓氏之一。

“祗,敬也。”——《说文》


衹 zhǐ ,只,仅仅,唯一

衹衼 [ zhǐ zhī ] :袈裟。僧尼的法衣。

《新唐书·李罕之传》:“初为浮屠,行丐市,穷日无得者,抵鉢褫衹衼去,聚众攻剽 五臺 下。”

袛dī ,〔~裯(dāo)〕短衣。

义为贴身的短衣,即襜褕。

趣味记忆

小编自己是这么记忆的,这四个字中带有“礻”字旁的两个字部首不同一个是氏,另一个是氐,所有我就记这一点,“哦,原来多一点的就是祗(zhī),对待别人要多一点恭敬”这就记住了读音和字义,剩下的一个就是我们对地神的称呼,可谓神祇。

再说另外两个“衤”字旁的衹和 袛

同样都是衣字旁,多一点的氐让我想到了“低”,拼在一起联想到衣服低了, 那便是短衣,读 袛dī。衹少一点则是 衹 zhǐ 。

你记住了吗?

4

这四个字因偏旁相似度高,难免出现鲁鱼亥豕的情况。其实稍用心还是能厘清其区别的。

首先,从偏旁入手分两组:“礻”与“衤”。

“礻”旁。“礻”其实“示”也,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凡“示”旁皆与神、祭祀、祝祷相关。比如“礼”,礼仪之起,源于敬神;“社”为土地之神的神主。祇(qi)为地神,化育万物的主宰;“祗”(zhi)因“礻”旁与神相关,而先民对神顶礼膜拜,故祗有低头(氐字一点有低头意)虔诚恭敬之意。

凡“衤”属皆与衣物有关,汉字凡底部衣即为“衣”如裹、裁等、左右结构之衣即为“衤”如被、褥等。“袛”即为短衣,读di,氐下一点,表衣服下面短一点。

其次,氏不带点的祇、衹均通现在的“只”,读zhi。

想彻底掌握这几汉字莫若找几句含有此字的经典美文读一下,如《史记》的《孔子世家赞》有“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今意即为:我恭敬地徘徊流连忘返。又比如《红楼梦》第58回,宝玉恐吓老婆子,“等老太太回来,我就说他故意来冲神祇,保佑我早死。”此处“神祇”就是天神、地神,泛指神明。

而不加点的“衹”、“祇”都与“只”相通,读zhi。

5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还真是很容易混淆,因为也不是常用字,很多人就也没去注意个中差别了。今天,就这四个字,就来分别说一说吧。

本字读音为qi,第二声。

现在用的最多的,大概属于佛教了。通常以神祇组合,在佛教祷告过程中,如: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祈。这里的“神祈”,指的是非常坚固坚定的护法众神了。

古时候,祈,指地神。也就是地上的神明。那统概了非常多的神明了,他们都包含其中。

读作:zhī,字面意思是恭敬的意思。

《左转》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意思是父亲没有慈祥对待子女,子女又不尊敬长辈,当哥哥的又不友好没关爱,弟弟呢又不与哥姐一起,也没有恭敬从服之心,这样没有好的交集是不好的。

祗,这个字也用于姓和名字来用,含有敬的意思嘛,那意义倒是也挺不错的。

衹,读音zhi,第三声,也可以是第一声。此字是现在简体字“只”的繁体字,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


袛,读音dī 。这个指衣服的意思,如袛裯短衣。《说文》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


“祇、祗、衹、袛”,其中,视字旁的,代表和心有关,祇字与神明有关,我们可以意会为神氏神民神明。祗,加多个点,就与人有关,那就是尊敬的一份人际关系,多一份心啦。

衹、是衣字旁的,没有点的,就是只是的只了。袛,有个点就不只啦,那就衣服了嘛,于是代表衣服啦。

我这属于胡乱拼凑吧,反正呢我就是这么去记住这四个字的。不然没有了这份联想,说真的很多时候,还真就混淆了,不知道用哪个字是对的了。

6

还是先弄明白字的意思

祇(qí)(zhǐ)本意指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如地祇,神祇,也指安心。只”字的繁体,读 zhǐ

祗(zhī)恭敬

衹(zhǐ)只的繁体

袛(dī)代表短衣

现查的字典

7

祇、祗、衹、袛

字形很相近,但只要明白了他们的字义,区别开来很轻松。


这四个字是【礻(示)】、【衤(衣)】与【氏】、【氐】的组合,用以下图示就很清晰:


【祇】,【示+氏】

形声会意合体字,示氏为祇。从示,氏声。


本义: (qí)地神,神祇。

组词(qí):神祇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引伸: zhǐ)正、恰、只;“祇”简化为“只”。

组词(zhǐ):祇是(只是)、祇管(只管)、祇好(只好)

胡逝我梁,祇攪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多言寡誠,祇令事敗。——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



【衹】,【衣+氏】

会意形声合体字,衣氏为衹。僧尼所穿如袈裟之类衣服。

本义:袈裟之类衣服。

引申义:1.僅僅,惟一:衹是。2.表示限於某個範圍:衹顧、衹管、衹見樹木,不見森林。

衹是(只是)、不衹(不只)、衹管(只管)

衹顧(只顾)、衹好(只好)、衹有(只有)

注: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



【祗】zhī,【示+氐】

本义:敬,?敬的


祗,敬也。——《说文》

日尹祗敬六德。——《书·皋陶谟》

上帝是祗。——《诗·商颂·长发》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祗,祗敬也。——《广雅》

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左传》


引伸:适、仅、只。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袛】dī,【衣+氐】

说文:袛裯,短衣。

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


以上四字中,

与【示(礻)】有关的字(祇、祗),本义与祭祀敬神有关。

与【衣(衤)】有关的字(衹、袛),本义与衣服有关。

引伸义中,【祇、衹、祗】都有“只”的意思,可以用“只”字代替。



【只】,【口+八】

指事合体字,口八为只。上为“口”,下面“八”分开表示语气向下分散开,口八分语气“只”是散开。

本义:只是,口八分语气散开,表示句末语气。


只是、不只、只管、只顾、只好、只不过 、只有、只要、只得

只争朝夕、只争旦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只】,合并了繁体体【隻】


【隻】

形声合体字,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

本义:鸟一只。

隻身(只身)、隻立(只立)、單隻(单只)、兩隻手(两只手)、三隻羊(三只羊)

隻言片語(只言片语)、隻字不提(只字不提)


【秖】zhǐ,【禾+氏】

会意合体字,禾氏为秖。禾谷始熟,禾谷物开始成熟。

本义:禾谷始熟。


“秖”古同“祇”,仅仅。

例句: “近来世俗多颠倒,秖重衣衫不重人。”


注:“衹”和“秖”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


.

.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

汉字师认证课程,快速让你成为一名汉字专家!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识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体系》,可以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

8

这要根据每个字的不同含义来理解记忆

各字含义如下:

祇(qí)(zhǐ)本意指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如地祇,神祇,也指安心。只”字的繁体,读 zhǐ

祗(zhī)恭敬

衹(zhǐ)只的繁体

袛(dī)代表短衣

示字旁与衣字旁区分开来还是很好记的。

9



来、来、来!检查视力的时间到了,有近视的请带好近视眼镜,有老花的请拿出老花镜,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几个“孪生兄弟”各自叫什么。即使如此,我也不建议300度以上近视和300度以上老花的同学们读这篇极其无聊的文章。

这道题目要是放在高考题目中,相信99%的考生要吃瘪,视力不佳的同学,建议直接放弃,把时间留给其它题目。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怎么读,各自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先将这四个字分开两边,分成“示”字旁和“衣”字旁。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书籍印刷体排版字体都很小,所以“示”字旁和“衣”字旁猛一看,根本分不清。

“示”字旁写做“礻”,如果再加上一撇,便是“衤”。





祇(qí)

“祇”这个字,是指“地神”。所谓“灵祇”就是指天神和地神,天神的叫法是“灵”,地神的叫法就是“祇”,后来“祇”这个字也代表了天上地下所有的神。

《吕氏春秋·季冬》:“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

那么,有人问了,天神地神都有名称,人神又被称呼什么呢?呵呵,人神曰“鬼”。

另外,“祇”还有第二个意思,就是“大”。《周易·复》:“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要是走出不远发现走错了,就立即走回来,这样就不会发生大的错误,这是值得吉庆的事情。

“无祇悔”就是没有大的懊恼、大的悔恨。



祗(zhī)

“祗”这个字,就是“敬”。

“祗敬”就是恭恭敬敬的样子。“祗栗”就是敬畏的样子。

这个字和“祇”字就差一点,应该说是多了一点,面对“神祇”,我们都需要多上这么一点敬畏之心。这么看,我们就能立即区分以及记住这个“祗”字了。





衹(zhǐ)

“衹”这个字,我们并不需要记住它,因为这个字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衹”这个字其实就是“只”,“只”字什么意思,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唐宋之后,大家基本上不再写“衹”,而都写成了“只”。

如果大家在看唐宋之前的书籍版本,可能会看到这个字,了解到就可以。

有意思的是,“衹”这个字同时也是“祇”字的异体字,所以它也代表“地神”的称呼。

反正这个字无论什么意思,都有它的通用字或者异体字,相信这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太会出现了。如果不小心看错成“祇”字,更加不要紧。




袛(dī)

“袛”这个字,非常好记,因为它只有一个意思,和“裯(dāo)”组合成“袛裯”,就是短衣的意思。

一般这么形容短衣的,大多是北方人居多,北方游牧民族因为骑马的习惯,所以大多都穿着短衣“袛裯”。古代南方人也有这种叫法,但一般来说,是用来形容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所穿的工作服装。比如士兵、农夫、杂役们所穿的贴身短衣。

清代有首诗写道:“从子故乡来,短衣缚袛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风尘仆仆的劳动人民。



好了,祇(qí)、祗(zhī)、衹(zhǐ)、袛(dī)这四个字,我们都记住了吧。还有一个窍门就是,但凡看到“礻”字旁的,那肯定和神仙祭祀有关,比如“祖”、“祷”、“祈”、“祠”等等。而“衤”字旁就更好理解了,大都和衣饰有关,比如“袖”、“袍”、“裤”、“袜”等等。


如果能这样区分,再加上视力还过得去,记住上面四个字也不算难吧。




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


10

“祇、祗、衹、袛”算不了很冷僻的字,但在使用频率上,除“祇”字在民俗文化中使用较多外,其它三个字使用得比较少。即便是这样,在使用“祇”字时,很多人也容易与另三个字混淆起来,很有必要区分清楚。



要辨别和有效地记住四个字的不同处,我习惯用小学时,语文老师教的识字方法,一辈子都受用。虽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学时是民办教师教语文,拼音教得一蹋糊涂。那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拼音就没有学好,我们也就没学好。声母、卷舌音、后鼻音分不清楚,现在敲键盘打字,用不了拼音,花了很大的劲,学会了五笔输入法,让我记住了更多的字。

四个字的读音为:祇(qí)、祗(zhī)、衹(tí)、袛(dī),其中,祇、祗、衹均有多个读音,我们且不去管它,我们不是研究文字学的,能记住四个字及常用的读音就不错了。

一、分偏旁识别法

这四人字只有两种偏旁,即“示字旁”和“衣字旁”。

示字旁 在古代与神灵、祭祀有关,是对神灵崇拜、祭祀、祈祷的意思,或者说用于表示礼仪的字。祇(qí)、祗(zhī)两字(带拼音是为了加深读者印象,下同)属于这一类,肯定与祭祀和神灵有关。

衣字旁 ,在古代凡是和衣服有关的字,大多有衣字旁,如襟、裙、褪、补、 褡等等。衹(tí)、袛(dī)属于这一类。一旦见到这类字,肯定与衣服或布料有关。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上语课,老师说,不能“宽字认一边,长字认一段”,那是老师让我们养成好的认字习惯。到了高中,为了应付考试,语文老师说,“宽字认一边,长字认一段”对一些不常见的字,特别是繁体字来说,如果你实在不认识,没有把握的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特点,用偏旁判断一个字的基本含义和读音,虽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大部分是对的。

这样,通过字的偏旁结构,把四个字的类型分清了。



二、象形识别法

祇(qí)和祗(zhī)两个字,为什么一个字多一点,一个字少一点?祇(qí)本意为地神,还有两层意思,不常用,不说了。祗(zhī)为恭敬的意思。也有其他字义,略。祇(qí)和祗(zhī)两字相比,祇(qí)的“氏”字下没有一点,祗(zhī)的“氏字”下面多了一点。祇(qí)下面没有一点,为神坛上的地神,祗(zhī)下面多了一点,那一点就是表示有人在神坛之下伏地拜神,自然是对地神的恭敬之态。

衹(tí)和袛(dī)两字,也从一个字多一点,一个字少一点来识别。衹(tí)字义为橘黄色的丝织品,祗(zhī)字义为贴身穿的短衣,即今天汗衫。衹(tí)和袛(dī)相比,衹(tí)“氏”字下没有一点,袛(dī)下面多了一点。衹(tí)没有一点,就还是丝织的布,袛(dī)字下面多了一点,说明已做成了衣服,表示已有人在穿,那一点就是穿衣服的人。

这样,就可以把这四字理解为,示字旁表示祭祀,没有一点表示是神,多一点的字,是有人在拜神,表示恭敬;衣字旁表示衣服和布,没有一点是布料,多一点的,是有人穿的汗衫。至于,四字中其他读音和字义,当有效记住它们后,再来了解也不迟,一步一步来,以免混淆。



读者朋友,我把四个字分清楚了吧,用我的方法,你能记住这四个字的不同吗?如果有用的话,别忘了留言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