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为什么禅位给曹丕?:感谢邀请 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是因为当时东汉王朝早已名存实亡,经过二十几年的互相战争,当时已是刘备,孙权,以及曹丕三分天下:-禅位
感谢邀请 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是因为当时东汉王朝早已名存实亡,经过二十几年的互相战争,当时已是刘备,孙权,以及曹丕三分天下,不得已让位曹丕。
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当时朝廷为了镇压黄巾起义,赋予地方豪强更高权力 ,以此平定农民起义军,东汉王朝的政治约束能力因而被严重削弱了。
后来随着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为了除掉宦官势力,招并州牧董卓进京,确被董卓专权,后来因董卓倒行逆施,招致天下声讨,东汉王朝穷途末路却并没有因为董卓一人得以改变,汉家天下很快又落入曹操手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是保卫汉朝江山,却实际上将汉献帝控制起来,自己代行朝政,以丞相之名,行皇帝之实,进过招贤令以及招揽了许多文武大将,并在在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势力袁绍,从而统一北方,并在赤壁之战中与南方孙权,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后来曹操死后,其子继承了他得权势,也具备了取代汉朝的实力,因而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
先回答问题,汉献帝为什么禅位给曹丕?我的回答是汉献帝禅让不禅让,他说的不算,所谓“禅让”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无论汉献帝愿不愿意,都必须走完这一流程。
我们来看看禅让的故事是怎么演的。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了,曹丕于是走到了历史的前台。曹操生前怕落恶名,自己不敢称帝,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曹丕身上,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
汉献帝在曹操时代就成了傀儡,魏终将代汉,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所以,曹丕上台后,禅代的事情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谁最明白曹丕的心思呢?大家都明白。不知为什么,却叫左中郎将李伏抢了先机。李伏下手最快。
《献帝传》载禅代故事说:左中郎将李伏给魏王曹丕上表说:当初曹操初建魏国的时候,在境外的人,都以为曹公称王了。当时,武都人李庶、姜合在汉中对臣说:一定是称魏公,不一定称王。能够定天下的是魏国的子桓,曹丕字子桓。这是神的命令,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我就把姜合的话对张鲁说了。张鲁就问姜合,那本书上写着的?姜合回答说:孔子玉版也。孔子说: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姜合可不是一般的学者,关右知名的。殿下即位初年,祥瑞之事月月有、天天有,来自上天的命令,昭然若见。——等等。
孔子虽然说了“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可并没有说曹丕应当皇帝的,这个李伏真敢胡诌。
曹丕接到李伏的表文,非常高兴,下令说:快拿出去叫大家都看看。孤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我可不敢当;这都是先王至德通於神明的结果,这可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
曹丕手下的众大臣都是经过曹操调教过的,一个个精明过人,没有一个傻子。看了曹丕发下来的表张,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都纷纷上表说:“臣读了左中郎将李伏所上表张,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考察古代,没有不是这样的。——。自从桓、灵二帝末年,天下大乱。还不是靠你父子才重新收拾出一片江山。殿下践阼还不到一年,而灵象变于上,群瑞应于下,四方不羁之民,归心向义,都怕来的晚了,就是典籍上记载的,也没有今天的盛世。你就该当皇帝了。
曹丕看了大臣上的表张,非常的高兴,他知道大臣们明白他的意思,但不能就这样答应呀,总得让一让吧。于是曹丕说:犁牛之駮似虎,草小的时候看上去和禾苗差不多,事有似是而非者,你们觉得我的德行很好,你们不会看错吧!看看你们说的事,这是加重我的不德。尚书仆射你快去宣告官僚,把我推让的话让大家都能听到。
当皇帝多好的事呀,曹丕还这么谦虚。大臣们一看不行,曹丕越不想当皇帝,就越得让他当,不是不答应吗?再劝
太史丞许芝把魏代汉见于谶纬的事一条条写出来,报告给魏王曹丕。春秋佐助期说:汉以许昌失天下。“代汉者当涂高”,“涂”就是道路,“高”就是巍峨高大的意思。“当涂高”说的就是“魏”呀;路上有什么高大呢?路上树立的两观阙就是吗;所以,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又说:易运期谶上说,你看许昌的“昌”字,“昌”字两日呀。天无二日,“昌”字二日,必然是一日兴,一日亡。汉在许昌亡,魏在许昌兴。
谶纬的事在古代可以理解成上天的命令,按理说,曹丕见到这些就该答应了,可是曹丕就是不答应。
曹丕令说:“昔周文三分天下有其二,还照样臣服殷商,孔子感叹他的德行是最高的德行;周公是天子一家的人,天下大事都是他处理的,他最后还是把皇权交给了周成王,书上赞美他的为人。我的德行虽然赶不上二圣,但他们高尚的德行我怎么敢忘呢?今天我的德行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然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仍然是寒者没有都穿暖,饥饿的人还没有都吃饱。我整天忧惧担心的都是这些事,我不得安宁。
我闲暇的时候曾经作诗说“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佐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 我准备一生都按诗中说的去做,我不说瞎话。
曹丕这首诗的意思是:丧乱不知不觉已经很长时间了,使得天下到处都是白骨,我可怜天下的百姓没有依靠,我将佐时把纷乱的天下治理,给你们创造一个合谐的工作环境,直到你们退休。
既然曹丕还没有答应,大臣只好再劝。
曹丕说:你们都说我该当天命,都不如我自己清楚。我是不敢当的。比来东征,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有的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这都是我的罪过;在上对不起出现的那么多的祥瑞之事,我感到惭愧,在下对不起士民。从这几方面来说,我的德行连当王都不够格,更不要说当皇帝了。再不要说这样的话了,不要加重我的不德,让我死之后,不愧对后世的君子。
当大臣们再劝时,曹丕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曾经受过君子的教育,皇帝我是不会当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我的志向,岂可夺哉?我还在外面打猎,等我回去了还会专门下个命令。
曹丕的话真是态度坚定、掷地有声!
当大臣们在讨论怎样劝曹丕答应时,人家曹丕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人家还在外面打猎呢。
就这样,曹丕和众大臣玩起了太极推手。
篡盗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按照惯例,总要推辞个两三次,可是曹丕一让再让,态度既坚定又诚恳,又赌咒又发誓,足足推辞了十五、六回。到最后才说:“群公卿士诚以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违,孤亦曷以辞焉?”
汉献帝把禅让的诏书也发了四次,前三次曹丕说什么也不答应,直到第四次,大臣们把禅让台搭好了,把两个女儿献给曹丕,曹丕才批了一个字“可”。
曹丕纳献帝二女,并不全是曹丕好色,他在刻意模仿尧舜禅代故事,尧不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吗?
曹丕如愿地当上了皇帝。曹丕代汉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值得谴责。但你代汉就代汉吧,玩这么多虚的干吗?魏氏春秋曰:帝升坛礼毕,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总算知道虞舜的禅让是怎么一回事了。呵呵,曹丕很实在啊!
回答:汉献帝虽然名为皇帝,但实际上只是曹氏政权的工具罢了!在董卓控制汉献帝时,朝堂之上尚有一些汉室旧臣存在,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多少还可以“帮”汉献帝一把,而到了曹操手里,朝堂之上基本上都是曹操的班底,此时的汉献帝已被彻底架空,身边一个“帮手”都没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献帝就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曹操需要以天子之名干什么事的时候,走个形式找汉献帝盖个章就成了,而且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盖!
汉献帝的所谓“禅让”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无论汉献帝愿不愿意,都必须走完这一流程。而且是否禅让、何时禅让、如何禅让,他本人没有权力决定,因为此时的汉献帝不过是曹丕获得正统地位的一粒棋子罢了,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禅位之前也是故弄玄虚反复推拖!其实只是故意做给文武百官看的!汉献帝的那句 “今日方知,尧舜之事”足以说明一切!
岂仅禅让,还一让坚辞,二让不肯,三让为天下苍生计,魏王曹丕才勉强受之。
这不做戏呢嘛,肯定要全套啊。汉献帝此时一遍遍演,心里也在一遍遍滴着血吧,汉家两代,数百年江山社稷,终亡于己手!
所以后来看司马家剁曹家的时候,心里也挺痛快,心想这方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过瘾!
事情还没完,公元280年晋吞吴,公元420年,也就是一百四十多年后,司马家的东晋也被逼着“禅让”给了宋王刘裕。那一番折腾热闹,比这个还乐呵。刘裕可是又躲又病,做足了连场大戏,才在一片跪求中点了点头。
之后,刘裕登基,国号为:“送”。(宋)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
汉献帝,作为大汉皇朝的末代皇帝,此时已经无力掌控天下。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空壳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似乎禅位于曹丕已经是他唯一的选择。其实在他刚坐上皇位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是这个结局了。
汉室势微
在东汉末年,汉室皇族势力渐微,地方势力渐强。在汉灵帝(刘宏)当政时期,宠信宦官,用以朝政,大肆搜刮人民钱财用于自己享乐,如造宫殿,修饰园林等。至此,宦官势力做大,而民心也逐渐丧失。。
灵帝死后,弘农怀王刘辩即位,因为他年纪还小,史称少帝。不过他也是无实权的,权利都在母亲何太后和舅父何进手中。此时的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而少帝在何进与宦官集团两个敌对势力的争斗中被迫出宫。回宫后又被西凉军阀董卓胁迫。而后没过多久就被董卓废除了,改立刘协(王皇后所生)为帝,是为汉献帝。
而汉献帝也是无权势的。在董卓被诛后,各路军阀混战,最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扫灭了诸多势力,成为了最强的势力。
值此三国鼎立时期,曹操自封“魏王,”也是把个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此时的人民已经对汉室没有了认同感,因为大家只知道是魏王曹操给了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至于大汉,你又给了我什么呢?所以,人民群众对魏王(曹操)进阶帝位是很支持的。
百姓支持,百官亦支持
此时所有的官员(除个别人)也是非常想曹操称帝的。到时新朝初立,自己不也能加官进爵,获得赏赐吗?所以,很多官员也是向曹操进言,请求他称帝建国。
那么,曹操同意了吗?
并没有,对此,曹操是这样对百官解释的:
我本没有称帝的野心,之所以举兵天下,概是因为天下纷乱,百姓民不聊生。所幸上天保佑,让我能平定大半个天下。现在我已进位魏王,余生足以自慰。此事众卿切勿再提。不然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
其实,很多聪明的谋士已经知晓了曹操的心思。他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怕自己的名誉受损而已,不想在晚年背个不忠不义,谋朝篡逆的骂名而已。但是,等时机成熟,他的儿子曹丕倒是可以称帝。至于他自己,还是算了,就把这份开国之功留给儿子吧。
220年,曹丕于洛阳受禅称帝,建立魏国。而汉献帝则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
曹丕的登基是如此的顺利,亦是如此的合理,汉献帝也是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就算他内心再怎么不愿意也没办法了。因为大势已成,不可阻之。总结起来为:
汉献帝禅让,既是出于形势所迫,也是他本人的意愿。很多人认为,汉献帝是不愿意禅让的,是曹丕步步紧逼,不得已为之。其实不然,对于汉献帝来说,这个皇位明显是烫手山芋,自从曹操挟天子,他就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连基本的权威都不再有。
假如把皇位让出去,成全曹丕,可换来全身而退,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至于汉献帝本人是否贪恋皇位,这根本不是问题,他并不贪恋皇位,他巴不得早日离开皇宫。对于曹丕来说,他要这个皇位是志在必得,而汉献帝即使保守住这个皇位,那也没有实际用处。
曹操能容下汉献帝当皇帝,是因为他自己不想当皇帝。曹丕是必然要当皇帝的,如果汉献帝不让,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此,与其守着有名无实的皇位,为何不去当个实实在在的山阳公?前者有生命危险,后者可以颐养天年。最后,汉献帝没有反抗,这说明他信任曹家人,曹操本人就很讲信用,曹丕更是如此,没有为难汉献帝,给了他优厚的退休待遇。
形势所迫,指的是汉献帝的处境,自从曹操死后,就越来越危险了。曹丕本人坐不住,他虽然继承了魏王名号,但政治资本不如曹操,政治手腕也比不上曹操。他需要驾驭亲贵,还得拉拢人心,尤其是获得世家大族的拥护。此时,他如果不当皇帝,权威根本无法树立。他当皇帝,对内可以聚拢人心,对外可以震慑叛逆,是个稳赚不赔的选择。
曹操死后,刘备和孙权蠢蠢欲动。站在魏国角度看,曹操之死造成了政局不稳定,此时汉室还存在,刘备和孙权随时可能以“营救天子”为名大举进攻。如果汉献帝还在位,将成为曹魏一大隐患。如果汉献帝退位,把名分让给曹魏,则刘备和孙权就成了反贼,曹魏更能立的住,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较量,曹丕不能输。
这一点,汉献帝非常明白,即使曹丕失败了,刘备和孙权是否还能容得下他,还真说不准。刘备和孙权给汉献帝的待遇,能否比得上曹操?这也说不准。他必定盘算过,最保险的选择,就是支持曹丕,成全曹丕,这是唯一的方案。
通俗的讲,不让位就离死不远了,在当时的大汉朝堂上,拥护汉室的老臣死的死,老的老,拥护曹魏的臣子越来越多,献帝已经逐渐成为了傀儡,没有军权,没有政权,只有象征意义。
而且在献帝的前半生,他进行了无数次的努力来恢复汉室的统治,比如董承的血衣带诏,献帝联同耿纪起兵等等,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在一系列打击下献帝已经没有了争权夺利的心气,可以说已经放弃了,在只剩下零星几个旧臣的时候,又有曹丕逼迫禅位,也就不得不退位当个陈留王了!
可以确定的是,汉献帝最后是迫不及待地要把皇位禅让给曹丕的。我这样说,并非想象,而是有证据的。
(汉献帝剧照)
其一,汉献帝连续多次提出了禅位的想法。起先曹丕一直不接受,后来才接受了。肯定有人认为,这是汉献帝在曹丕的压迫下作秀,不过汉献帝不会这么配合。尽管汉献帝禅位并非他主动,是有人向他提起。但是汉献帝多次提出禅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不能说这完全是汉献帝被动,如果真是被动,表明一下态度就可以了。我已经提出来了,接不接受是你自己的事,对不对?如果汉献帝不愿意配合曹丕三番五次作秀,谁也把他没有办法。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汉献帝肯定有自愿的成分。
其二,当时曹操家族的主要成员,都不同意汉献帝传位给曹丕。比如汉献帝的妻子曹节就不同意。曹节还非常生气地把传国玉玺扔在地上,以此表达她内心的愤怒。另外曹氏家族另一个主要成员曹植也反对。当汉献帝传位给曹丕以后,曹植还跑到汉朝的太庙里去哭过一场。如果汉献帝舍不得,他大可以借这些人来说事儿。但是汉献帝并没有这么做。
其三,当时的许多朝中大臣都反对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汉献帝禅位以后,像曹植那样表达过不满的大臣非常多,但是汉献帝并没有联络过他们,这说明汉献帝禅位是铁了心的。
那么,为什么汉献帝会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皇位禅让出去呢?
(董卓剧照)
汉献帝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最早董卓是杀掉少帝立汉献帝为皇帝的。董卓之所以这样做,显然就是看出汉献帝性格软弱。因为软弱,所以比较好控制。
汉献帝确实很软弱。汉献帝也发生过几次反抗曹操的事情,比如他用衣带诏联络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让他诛杀曹操。后来又联络伏皇后的父亲诛杀曹操。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可能这件事,是董贵人和伏皇后的主意。包括后来,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丕的时候,曹节表示反对,汉献帝却没有任何意见。
汉献帝由于在整个人生中,一直受到挟制,无法自己做主,所以他也就养成了软弱的性格。可能本来有一点点脾气,最终都被磨掉了。
(曹操剧照)
汉献帝实际上一直处在恐惧之中,最早被董卓挟持的时候,董卓杀了非常多的人,在朝廷中搞白色恐怖,汉献帝可以说深受刺激。后来汉献帝又被各诸侯挟持着,东奔西逃,随时都有被人杀掉的可能。当曹操把持朝政的时候,汉献帝曾经试图反抗。但是带来的结果,就是汉献帝的伏皇后和董贵人的一家老小,都被曹操给杀得干干净净。而且曹操还把自己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这实际上相当于把汉献帝监视了起来。汉献帝可以说连梦都不敢做,害怕做梦的时候说了一句不恰当的话,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汉献帝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已经可想而知了!
现在曹操又去世了,换成了曹丕。曹丕上台以后,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本来在曹操的时候,汉献帝就估计自己的皇位会被曹操夺去。但是最终没有。现在曹操去世了,朝廷中又换了把持朝政的人。那么,曹丕上台以后,又将怎么对待自己呢?曹丕会不会立刻动手,什么时候动手呢?会不会担心自己不愿意让出皇位,采用暗杀的方式呢?这种等待是非常折磨人的。
与其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如提早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把态度摆明。只要曹丕知道自己态度了,就不会杀自己,汉献帝就安定了。
汉献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他没有任何权力,也没有任何拥戴自己的人。
也就是说,汉献帝的皇位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就算他还有雄心壮志,想兴复汉室,也是兴复无望了。既然兴复无望,不如早早地把皇位送出去,还可以安享晚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汉献帝确实是迫不及待。多次提出禅位给曹丕,应该是真心实意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等)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汉献帝当皇帝就是空架子,没有实权,还不如当个富家翁自在。
这时候,汉献帝又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郭淮和董老二又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没把他当回事。还是贾诩走动关系,保住了他的命。
终于,曹操来了。汉献帝觉得,终于有一个有能力的忠臣来辅佐自己了。然而,结果又让他大跌眼镜,曹操利用他的地位,又把他架空了。
这日子没法过了。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位。但是曹丕没有曹操的人望,那局面也不是曹丕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虽然有能力,但是对手也不弱,孙权是枭雄,蜀汉有诸葛亮坐镇。
所以汉献帝未必全是被逼着退位,他自己也很心累,让出去这个烫手山芋,一部分也是他自己的想法。
欢迎朋友们关注@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小故事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汉献帝是董卓进京后所立,然后被劫持到故都长安;后来王允、吕布联合杀了董卓;再后来李傕、郭汜又杀了王允,赶跑了吕布;李郭二人共主朝政一段期间后,开始火并,一个劫帝、后,一个劫公卿,朝廷在战乱中东渡回到洛阳;到了洛阳曹操又来接管,进而迁徙到许昌。从此,汉献帝算是稳定下来了,军政大权一应由曹操独揽,先丞相后魏公再魏王,死后曹丕继位。
这整个过程,汉献帝都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毫无主动权,肯定是干够了。但是让给曹家,人家曹操说了那是把他当烤肉,不到时机不接盘。
其次,到了曹丕上位,整个中国北方都姓魏了,称帝的障碍他的父亲基本上全扫平了。这个时候曹丕如果不称帝,下手那些文武百官怎么晋升,人心所望就是朝代更替,皆大欢喜。如果,曹丕不称帝,人心就散了,队伍没法带了,除了孙刘联盟,谁也不想看到的这样的结局。
刚才说了,汉献帝肯定是不想坐这个位置了,曹丕愿意接,他没啥不乐意的,唯一就是担心从此没有价值而被杀了。但是,这一切都由不得汉献帝来做主,他只不过是一个待宰羔羊。
总而言之,历史的发展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汉献帝不用说,曹丕也不能完全自主。走到这个历史路口,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已经成了必然,水到渠成而已。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