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和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开端。
这个时期,新思想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的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
他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这些大师们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共同照亮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天空。
在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蔡元培、胡适、梁漱溟,他们参与了“新北大”的缔造,在动乱的时局里,开辟了一块思想知识的新领域。
在考古、文物、文学领域,也诞生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如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著名翻译家傅雷,文物研究、大收藏家张伯驹,文学大家钱钟书。
在民国动乱的时代,也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沈从文,飘零流落写尽人生悲苦的萧红,细腻写出人世百态的传奇女子张爱玲,他们的存在,给民国增添了几许细腻和柔软。
二、民国时期的全民教育水平不高,那时候60%-70%的中国人在民国时期可能是个文盲。
那个时候有高小文化,什么是高小文化?念过小学6年级那绝对是个文化人了。
念过中学、高中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能念大学比今天教授还厉害。文盲高识字率低,基本没有几个读书人,这是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
所以,但凡有些条件能念大学的人,如果还能出国留学,回来后那基本上就是教授级的人物。
民国的大师多,从另一方面说是人才缺乏,有点学问能力的人就被赶鸭子上架,发挥空间足够大,没有拘束,造成了思想学术的繁荣。
三、中华文明有三个大的冲突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土生土长的文化冲突造就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经过几百年融合,扎根东土,形成了儒释道三大主流文化。
三就是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文明伴随着枪炮,强势东进,我们知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都传入了中国。
文明的诞生需要制度,中华民国不仅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制度国家,而且是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建立的。
各种思想、各种主义在这种环境中诞生,探讨研究未来中华民族的走向,思想思辨之气一时繁荣,思想自由,思辨之盛,易出大师。
四、民国的大师多出现在思想学术领域,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并不多。
民国大师们大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私塾教育的学习经历,对中国古代文化、国学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接触西方思想文化后,中西交融、比较、促进,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影响。
在科学技术方面,民国的科学技术被外来的西方打开,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特别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研究氛围。
生长在民国和后来新中国建国后的科学人才,大都是国外学成回国的,并不是民国自身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
五、民国的这些大师们,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对人生的探索中,他们奋不顾身的勇敢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对于那个时代、家国的责任,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仍会被他们的精神打动。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到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在那个物质匮乏、战乱纷争的民国时代,他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生活和家国的。
对于现在的我们,如何更好地去面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困境,仍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欢迎关注??@I曹二牛I ??与我一起阅读文化故事,品味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