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总喜欢拿赵匡胤和周世宗柴荣对比。不要拿赵匡胤跟柴荣比较,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柴荣是历史上能力最全面的一代雄主,没有之一。这里说的是能力哦,不是功绩。天妒英才,活不长,没机会建功立业也白费。

历史上那些功绩显著的,首先都要活得长,柴荣就是吃亏在了寿命上。

【盘点一下柴荣的能力】

其一,打仗凶猛。

柴荣刚继位时,后周局势那是相当凶险,南唐、后蜀、北汉、契丹一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每一个都有机会要了后周的命。

柴荣一眼看去,四周都是敌人。尤其是北汉、契丹,趁后周新旧交替,政权不稳,南下妄图一战灭掉后周,这一战差点就让后周闭过气去。

无疑,柴荣是力挽狂澜的人物,挫败北汉,西征后蜀,三打南吴,北伐契丹,一时风光无限。

其二,玩经济溜。

光是打仗厉害,那不算什么,能打仗的人很多。柴荣厉害,在于打仗的同时很会发展经济。减役减赋税、水利农耕,这就不用说了。柴荣是对商业贸易最重视的君主,也没有之一。

柴荣年轻时做过买卖,他比任何帝王都了解商业贸易的利润,那是远远高过种田。所以别看他四处征战,但是农民并没有增加负担。在柴荣重视商业的政策下,后周并不缺钱,宋朝商业的底子无疑都是柴荣给打下了结实基础。柴荣经济搞得好,后世宋元百姓。奉为财神,称呼“柴王爷”。

【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在忧国忧民方面,柴荣无疑比所有古代君主都优秀,“十年拓天下,十年致太平,十年养百姓”。这样的话语,至今读起来感人肺腑。

都说灭佛不祥,但是柴荣为了国家不得不灭。当时的寺庙广占良田,又不纳税,活脱脱社会蛀虫。三万多寺庙占据的良田,养活几十万人口都没问题。

柴荣说:“佛就不是说要帮助人么,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在迷信的年代,敢于这样的人有几个?

【再说赵匡胤】

赵匡胤最大的功劳,就是篡夺之后,没有改变柴荣重文教、重商业的政策。

至于统一中原和南方,早在柴荣手上,已经把四面八方都打服了,赵匡胤只是摘了现成的果子。可惜赵匡胤继承了柴荣的“文治”,没有继承柴荣的“武功”。

柴荣时期,起码是追着契丹打。赵匡赢呢?“杯酒释兵权”之后,留下重文轻武的传统。让两宋400多年一直活在“国富兵不强”的阴影下。

柴荣,

无疑是,

为数不多的,

没有任何争议的雄主。

最佳贡献者
2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了后周的皇位,建立北宋。北宋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中原(含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实际上,真正拉开中原王朝统一大幕的,根本就不是贪天之功的赵匡胤,而是赵匡胤之前的皇帝——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荣(921年至959年)。柴荣只是后人习惯性的叫法,他真正的名字是郭荣,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要注意,柴荣的养子身份,和五代十国枭雄们收罗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干儿子完全不同。养子是有继承权的,干儿子有吗?郭威本是后汉大将,后汉小皇帝刘承佑发动乾祐之变,铲除了杨邠、史弘肇等顾命大臣。而郭威和杨邠是一伙的,虽然人在外,可家眷都在汴梁当人质。刀枪之下无人幸免,郭威的儿子,以及柴荣的儿子全部被杀。郭威被逼无奈,只好起兵反抗刘承佑,最终推翻后汉,建立了后周。郭威只当了四年皇帝,虽略有革新,但毕竟时间太短,还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郭威养子柴荣上位,更多的人是等着看笑话,认为柴荣不过是第二个石重贵(后晋末帝,亡于北方的契丹)。后周初建时,形势是非常差的。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请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灭后唐,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在长城——燕山山脉以南,约五台山——滹沱河以北。这里是大漠游牧文明、东北渔猎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过渡区。幽云十六州被辽朝控制,中原王朝彻底失去了战略屏障。契丹骑兵可以以幽州(今北京)为南下基地,随意南下烧杀抢掠,中原王朝防守非常的被动。郭威本人就是被后汉调到邺都防范契丹骑兵南下,才躲过血腥的乾祐之变。还有一点对后周更为不利。后汉时,对山西南部(河东节度使)是完全控制的,契丹骑兵如果从河北平原南下,汉军可以从山西方向对契丹骑兵进行包抄,或者进攻云州(山西大同),迫使契丹进行战略收缩。郭威被迫取代后汉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亲弟弟、坐镇河东的刘崇在河东建国,史称北汉。北汉以太原为都,居高原之下,虎视中原。北汉面积不大,但战斗力极为顽强。而且,北汉的南线约在山西省长治市(时称潞州)与山西省临汾市(时称晋州)之间。尤其是潞州,是后周国都开封北面的战略门户,一旦潞州陷入北汉,北汉军就可杀到黄河北岸,给开封造成极大的生存威胁。但晋州位于汾河谷地,一旦失去,北汉军可南下渡河攻西京洛阳,开封同样面临巨大威胁。郭威刚继位,北汉军就狂攻晋州,险些得手。另外,北汉依附于辽朝,汉、辽可联合南下进攻后周,让后周首尾难顾。世宗初即位,求《平边策》,王朴献之。王朴认为并州(北汉)是必死之寇,是我们的绝对死敌,招降是没用的,只有血战灭之。这还只是后周在北方面临的巨大威胁。其他方向,后周都有强敌,比如西南方向的后蜀。前蜀于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但几年后,原后唐大将孟知祥趁后唐之乱,控制了前蜀旧地。公元934年,孟知祥建立后蜀。后蜀的地盘包括四川盆地、重庆、湖北西南部,陕西汉中,甘肃天水。就战争能力来讲,后蜀有肥沃的天府之国,粮食供应不成问题。人口稠密,兵源也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后蜀占据汉中与天水。汉中以北,隔着秦岭就是一马平川的八百里秦川(关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就是从汉中发兵的。而后蜀有一个巨大优势——已占据天水。如果后蜀从天水出兵,连秦岭这道坎都省了,直接沿着地势低平的渭河东进,就能威胁到关中。所以柴荣征服天下的第一战,还不是南方各王朝中对后周威胁最大的南唐,而是后蜀,一举拿下四州。接下来就要到南唐了。公元937年,吴国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建立齐国,939年,易国名为唐,改姓名为李昪(南唐后主李煜祖父)。南唐有多强大呢?十国之中,公认实力最强的,就是南唐。先说疆域。以公元954年为界,南唐以淮河为界,与后周为界,北属周,南属唐。不过,淮河北岸的泗州(州治在今江苏盱眙)、海州(州治在今江苏连云港)为南唐控制。南唐控制海州,对后周的东线重镇徐州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后周要丢掉徐州,开封以东无险可守。换言之,整个淮南(淮河以南,长江以北)都是南唐的。再说长江以南。现在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全属南唐所有。苏南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四市为南唐所有的,苏州则被吴越国控制。整个江西都是南唐的。此外,还有湖北省东部(约武汉以东),福建省西部(南平、三明以西)。如果不是南唐中主李璟虎头蛇尾,灭楚之后复失楚,南唐的国力将会更加强大。早在中唐时期,江南就是朝廷的财赋重地,韩愈说天下财赋,出江南者十之有九。而南唐控制着江南的差不多一半(另一半为吴越控制)。唐末丧乱,中原杀戮无度,经济发展遭到了极大破坏。江南受战乱的影响较少,中唐以来的经济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淮南地区在唐末破坏严重,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淮南也成为重要的经济带。南唐疆域(相对)广阔,“广数千里,三十多个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财力充足。而且南唐距离中原只有一条淮河的距离,一旦南唐出兵北上,将会给中原王朝带来巨大麻烦。后晋被辽所灭,南唐大臣韩熙载就劝李璟趁中原无主北伐,可惜没被采纳。后周形势不稳,李璟也没敢北伐。但是万一南唐出了像柴荣一样的雄主,柴荣再强,也是拿这样的南唐毫无办法。综合来看,契丹(北汉)在北,南唐在南,给新建的后周带来的威胁是致命的。好在有一件事,契丹(北汉)没有与南唐联合攻周,可以让柴荣个个击破。柴荣即位之初,形势用“凶险”二字形容,并不夸张。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3

周世宗柴荣确实是一代英主!柴荣继位之前,只是治理过澶州,并无其他功业。可是,一旦登基,立刻展露出不凡之姿。

当时,郭威去世,北汉大举来袭,举国上下人心惶惶,那些郭威手下的大将全都心思各异。就连朝中元老冯道,也认为周世宗此时应该避战。可是,周世宗力排众议,在高平与敌军大战,并一战将敌人击溃,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帝位。

之后,周世宗内定打压藩镇,对外进攻后蜀、南唐,夺取了不少地盘。短短三四年间,后周实力飙升,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之后,他统军北伐,连败辽军,夺取了两个州,兵临幽州。可惜,忽然暴病,不得不撤军返回。

周世宗死后,幼子柴宗训继位。转过年来,大正月的,其部下大将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将其江山夺下。赵匡胤遂成为宋太祖。

那么,周世宗柴荣与宋太祖赵匡胤谁的能力强呢?

在我看来,宋太祖赵匡胤能力更强!

周世宗一生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是高平之战。而扭转高平战役的,恰恰就是赵匡胤。是赵匡胤不惜拼命,率领部众冲锋陷阵,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之后,周世宗平定天下,伐西征南,处处都有赵匡胤的身影。尤其是在征讨南唐的战役中,赵匡胤所部多次以少敌多,立刻赫赫战功,堪称战功第一。

赵匡胤称帝之后,原后周领土其实藩镇林立,更有李重进、李筠拥兵自重公然造反。可是,赵匡胤亲统大军,一天就攻陷扬州,荡平原后周最高军事将领李重进所部。李筠盘踞潞州泽州,以北汉为强援。可是,赵匡胤兵锋所指,几天功夫也就荡平。

宋太祖没有急着开疆拓土,而是用了三年时间安定内部,杯酒释兵权彻底解决了藩镇危机。

之后,宋太祖每隔数年就灭掉一个地方政权,诸如盘踞湖湘的高家、周家,后蜀、南唐。但凡兵锋所指,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便灭敌破国。

当然,北汉因为背靠辽国,宋太祖不得不将其放在最后。

宋太祖在位期间,也和辽国多次发生大战,总体来说,胜多败少。正因为宋军实力强大,辽国才会主动与宋朝结盟。

宋真宗对周世宗有一句评价,颇为中肯。他说: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享祚不永,岂不由此乎。

为何周世宗一死,赵匡胤振臂一呼就能推翻后周?许多人都认为是赵匡胤运气好。其实,哪里是那么回事。是人心根本不在周家!

周世宗有魄力,然性格急躁,手段很辣,动辄以杀立威。朝廷中不论文武,许多人都是畏惧多于感恩。反观赵匡胤,不但有军事才略,更有武将罕见的仁德之心。他不仅善待功臣,更下令不得擅杀士大夫和谏官,对柴家后人更一直庇护。这份气度,在帝王之中堪称绝无仅有!

4

都别抢,我来答。

赵匡胤显然比不上周世宗柴荣,赵匡胤恐怕是历代开国皇帝中最省事的一个,也是便宜占得最大的一个,兵不血刃的就黄袍加身,完完整整的把后周政权给继承了过来,几乎不打一点折扣,什么都没有变,没有战争,没有内乱,没有死人,仅仅只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所以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实把赵匡胤拿来和前面三位相提并论,显然是“萤火与皓月争光”,水得不行。

  • 周世宗的功绩如何?

这么来说吧,如果上天再让这个人多活五年的时间,一个完整的大一统王朝是必然会出现的。什么北方的契丹、金人根本就不够看,哪像宋朝和金人、辽人纠缠了两三百年,硬是没有把北方收复,还搞的自己差点亡国。

后周政权是建立在后汉的基础上过渡而来,后周建立时,当时周边还有北汉、后蜀、南唐、吴越和契丹这些割据政权。柴荣致力于统一天下,因此给自己定下小目标说“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也就是三十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的比部郎中向他献《平边策》,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同时指出要想统一中国,必须先发展后周的经济、肃清政治。按照《平边策》的思路,柴荣首先在后周内部发动了一场针对经济、军事和政治的改革。

显德二年(955年),在经过两年的励精图治以后,柴荣派向拱、王景率军西征后蜀,占领了秦、凤、成、阶四州,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战略胜利。同年十一月,柴荣亲征南唐,占领了南唐的五州之地。

显德四年(957年),柴荣两征南唐,继续发动淮南之战,后周军队大获全胜,疆域得到大大的扩张。并且迫使南唐皇帝李璟遣使求和,向后周纳贡,割地,后又自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江北之地为后周占有。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平边策》

自此,后周在南方取得了第二阶段的战略性胜利,南方政权对于后周已经不构成事实上的威胁,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柴荣将兵锋转移至北方的契丹和北汉身上,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再次御驾亲征辽国。

这次进军异常的顺利,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一路上的城池闻风而降。短短一个多月,就占领了三关三州十七县的领土,一路挺进到幽州。然而,就在柴荣准备继续进攻,以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这位年仅三十九岁,最有可能统一五代十国的皇帝就因为患病突然离世。

他年仅七岁的长子柴宗训继位。而这时候离柴荣许下的三十年誓约仅仅过去五年多而已,所以这才说如果再让他多活五年,统一天下真的不是难事。

  • 赵匡胤能力如何?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戴下发动“陈桥兵变”,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政权,对后周的国力没有产生任何一丝一毫的影响。几乎可以说赵匡胤继承的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后周,所以才说赵匡胤是历代开国皇帝中便宜占的最大的一个。此外还有一个就是隋朝,但是人家隋朝好歹还是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赵匡胤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他篡位以后改周为宋,继续执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从建隆三年(962年)开始,赵匡胤开始针对南方发动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到开宝八年(975年)灭亡了后蜀、南唐、南汉、正式统一了南方。

足足用了13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在周世宗柴荣对南方政权已经降维打击过的基础上。而终赵匡胤一朝,就没有出兵打过北方,这无疑给了北方政权以喘息的机会。赵光义时代,宋朝总算消灭了北汉,大体上统一中原以南的大片国土,除了被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以外。

赵光义针对辽国契丹的北伐战争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收场,同时也让宋朝对契丹的态度从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守,自此以后,宋朝在北方再无所作为。这确实让人很纳闷,怎么一到了宋朝,就再也干不过契丹人了呢?

只怪柴荣死的早啊。

亲,对这篇答案满意的话,点赞关注鼓励喲~

5

整个五代十国,庸主太多,后周世宗柴荣算是最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的能力要远在赵匡胤之上。




唐末藩镇割据,再加黄巢起义,形势已如同五胡十六国般混乱。朱温篡唐自立建立后梁王朝后,中原板淡,朝代更迭频繁,先后经历梁、唐、晋、周五个中原朝廷,加上周边的十个小国,这就是中国历史又一个大动荡时期五代十国。

整个五代十国,可圈可点的皇帝极少。后周世宗柴荣算是其中最英明神武的一位皇帝。柴荣的姑姑圣穆皇后柴氏,姑父是后周太祖郭威。柴荣从小在郭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柴荣长的器貌英奇,善骑射,通文墨晓兵法,由于太祖郭威无子,柴荣被认定为继承人。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这就是五代十国最杰出的皇帝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的成就远大于五代其他皇帝,由于历史原因,五代的皇帝一般都平庸无能,当时十国割据,天下纷扰,战乱不止。但柴荣一即位,就立志要改变这种地方割据的局面,完成天下一统的万世基业。为此,他定下了一个三十年计划,即:“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可惜,他在位仅六年便猝然长逝,连第一个十年计划都未能实现。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北方崛起的契丹始终采取高压打击策略。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历几十年战乱摧残的中原经济开始得到复苏。对外,南征北战,频繁用兵,西败后蜀,夺秦、凤、成、阶四州;南征南唐,尽得淮南十四州,迫使南唐中宗李璟自去帝号;北破契丹,连取二州三关,使契丹主胆寒 ,而被后晋高祖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柴荣也是有志收回。

就是这样一个英明神武,五代难得的明君,却在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谋划攻取幽州的时候病倒了,不久即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柴荣病重时,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为禁军将领。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回京后,迫使周恭帝柴宗训让位,后周亡国,宋朝建立,赵匡胤即是宋太祖。

作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位期间,先后灭掉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他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主要统军将领的兵权,结束了自唐中叶以来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中枢号令的局面。

但是,赵匡胤与柴荣的一个重要不同是,在对待幽云十六州问题上,赵匡胤过于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怯弱。

后周世宗柴荣一直视崛起的契丹为心腹大患,因此数次御驾亲征,打的契丹一点脾气都没有,他一直对在后晋时期被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心念不忘,病逝前还在筹划攻取幽州,徐图整个幽云十六州。



而赵匡胤的策略则完全不同,他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希望能以此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说的直白点,就是砸钱买地,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属于中原政权的,当年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国主的支持,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恬不知耻的自称儿皇帝为条件来换取契丹出兵助他灭后唐建立后晋。如今赵匡胤要靠钱财收回幽云十六州,这是一种怯弱妥协的表现。


柴荣对契丹坚定不移的给予打击,赵匡胤对契丹奉行妥协政策。谁更有远见?赵匡胤的能力单从对待幽云十六州的解决问题上,就比柴荣差了一大截,柴荣确实可谓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神武的皇帝!

6

五代时唯一英主,战必胜,征必得,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可惜英年早逝。一伙势力小人,欺孤儿寡妇,把黄袍给赵匡胤披上,建一个最弱宋朝。就看柴的几次亲征,远胜赵?

7

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我们看两人最初面对的对手!

后周世宗柴荣在父亲郭威死后,面对的情况就是内部,群臣不信任,就连老好人冯导都对他存在着质疑,甚至公然嘲笑他,打不赢北汉!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柴荣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与北汉交锋!

这次结果就是,虽然崎岖,甚至大战时候都有人叛变,但是他还是大败老将刘崇。

桌越的非凡才能可想而知了!

赵匡胤呢?在柴荣死后,欺负的就是柴荣的孤儿寡母,这算什么真英雄?

就着又有,李筠叛乱,可他真算不了什么,顶多就是阿猫阿狗罢了!

第二,战争能力!

我们都知道,北宋朝是灭了南唐,可更要知道的是,没有他柴荣,赵匡胤,想要迅速攻下南方,无异于痴人说梦!

是后周世宗柴荣他听了宰相王朴的建议,决定先弱后强策略,打的南唐丢盔弃甲,彻底无力北上,把南唐多年积蓄的战斗力,消耗了个彻底,打个比方,

当时的南唐可不是后来李煜所在的那么羸弱,

可以说,当时南唐,兵马骁勇善战,国富民强,更是有着汉人第一强国的实力,要知道李璟(李煜他爹)可是常年在南方征战的。

可就是,这样硬是被周世宗蔡荣打废了!

你说战争能力谁强谁弱吧?

最后,北方契丹人态度!

在周世宗最后的生命时间段,他是北上收复燕云的,

而契丹人听了柴荣大名,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闻风而逃"

对,就是这样,契丹人听到柴荣名号就是要么逃,要么投降。

周世宗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夺下了三州十七县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周世宗柴荣能力远远高于赵匡胤!

8

首先,柴荣能力很强。如果不死,肯定没赵匡胤什么事。而且,赵匡胤军事能力不强,幽云十六州一直都没有收复。

9

本人是北宋臣子的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里用“臣光曰”的形式盛赞周世宗。

第一处.说“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第二处说“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第一段评论写在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毁佛之后,第二段则在显德六年六月(周世宗去世当月)会见已经被打败臣服的南唐使节,劝后者应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修缮防务,而不必心存顾忌,但实际上是对柴荣一生政绩的评价,认为他对内讲求信义,对外厉行正义,大公无私,胸襟广阔,“宏规大度”即度量广阔、规划深远,远远超过虎头蛇尾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他当然不敢、不便公开把周世宗和宋太祖相比较,但内心答案不言自明。

周世宗继位时后周形势十分不利:北边,辽挟灭后晋之威,割走幽云十六州,实力完整,对中原更已熟门熟路,北汉是后周死敌世仇,和契丹相互呼应,未受重挫,后周朝中军中有许多后汉老臣、宿将与之勾结;西南,后蜀割走原属北汉的秦、凤、阶、成四州,握有进退主动;东南,南唐以大国之姿跨据江淮,觊觎淮北,进逼京畿,且已打出“恢复唐朝”的旗号。内部,藩镇尾大不掉,北汉旧臣心怀去就,民生凋敝,财力匮乏,黄河水患不已,都城因几次战火洗劫残破不堪。可以说,此时的后周全无一统天下的气象,反倒有亡国之虑。

但周世宗继位后,在军事上抓住北汉急于复仇、行动轻率的机会,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力排众议,用内线作战方式一举取得高平之战大捷,不但令北汉从此一蹶不振,也几乎歼灭了同来的四万辽国精兵,还借整顿军纪诛杀逃将樊爱能、何晖等,其中不乏藩镇主帅(樊爱能、何晖分别为宁江和清淮节度使),万事开头难,唐末以来藩镇跋扈、禁军微弱的格局,实际上是从周世宗开始扭转的。此后他三伐南唐,取淮南,西破后蜀,收复秦、凤、阶、成四州,重新奠定了后周“中原大朝”的地位。此时契丹正陷入“睡王”即穆宗耶律璟执政的混乱时期,柴荣抱病出征,42天内取三关,设三州17县,此时如乘胜进取,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他随即病重退兵,不久即去世。

这一切辉煌军事胜利都发生在短短不到六年间,而在这短短六年间他还兴修水利,鼓励农耕,治理黄河,并不顾“不恤民力”和“激怒鬼神”的忌讳改建了后来兴盛近200年的汴梁城,并说出“百年后人自得益,祸患我自当之”这样气魄十足的话。他甚至还“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对国家文化、司法、制度建设都有通盘考量和实际行动,无怪乎另一位北宋名臣、素来认死理的欧阳修也称赞他“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欧阳修是北宋人,在他生前后周就只有北宋这一个“后世”,很显然,这位宋臣认为,周世宗可以当北宋君臣的榜样。

反观宋太祖,其军事方面的成就主要因周世宗成基,却打下了令此后两宋数百年军事不振的隐患;他继承周世宗加强集权、分解地方军政实力的做法并有所发展,却未能继续后者的精兵简政,相反让有宋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冗兵冗官负担最沉重的朝代;他继承了周世宗留下的、已治理的财政和庞大的汴梁城并继续治理卓有成绩,但既缺乏后者藐视宗教迷信的魄力,又不可避免地让后人背上沉重的徭役和财政包袱……他最大的独创性政绩,一是在地方上改道为路,设帅臣、转运使,让支州、支县实际上为中央所直辖,二是以折杖法代替死刑,但这两项都只做了半截,前者废除了藩镇之治,却让路、州、县的上下级关系被彻底打乱,增加了行政层级,降低了行政效率,后者虽有效减少了死刑却让天下刑徒“非遇赦则终身不得还乡”,一旦被刺配除非大赦就始终无法摆脱刑徒身份,等于原本打一顿板子就可以释放的轻罪犯如今也变相判了无期徒刑,既增加财政和管理负担,又完全违背了“省刑”的初衷。

有人就此为宋太祖辩解,说他“来不及”,但他从正隆元年称帝至开宝九年“烛光斧影”,在位长达16年又284天——周世宗可连6年都没凑齐,后者怎么来得及呢?

宋太祖最大的战略错误,是听从王朴“先易后难”之计,将大量时间、精力用于消灭事实上已暂时不构成威胁、即便自己用兵北方也不会掣肘的南唐(江南国),而错过了趁北汉内乱、契丹“睡王”当政内部不稳的有利时机收复河北,结果等北宋折腾一圈回来再对付北汉、契丹,已是宋太祖死后三年(公元979年,太宗太平兴国四年)的事,此时北汉固然更衰弱但契丹已经基本稳定,结果北汉虽灭,幽州却再也拿不回来了。

周世宗最大的缺点在我看来有三,一是性格急躁,曾经屠城,二是在高平之战后喜欢亲自处理一切政务,“百官受成于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高锡劝谏还引起他的不快,三是在位六年,接班问题却始终未考虑周全——但上述三个缺点宋太祖不但同样有,而且都比周世宗更严重,所以也无需百步笑五十步。

综上所述,周世宗文治武功,都远在宋太祖上。

最后要强调的是,周世宗为周太祖郭威嗣子,因此他在位时叫“郭荣”,只是北宋代周后不愿承认郭氏后周的正统,才人为让其后裔回归了柴氏。

10

后周柴荣与北周宇文邕都属于雄才伟略的主,都扫平了北方的障碍,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调,可惜的都是英年早逝,又都有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收下,杨坚和赵匡胤都趁着主少(宇文阐和柴宗训),篡夺了江山!如若柴荣不死,哪有赵匡胤啥事,也就没有宋朝的事了,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