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他自己对前程满怀信心,为实现自已的远大抱负,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进京赶考,然而造化弄人,几次赶考却名落孙山。

柳永是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诗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自称白衣卿相,他也有报国的想法,只是当时没有办法,才落得那个下场,这也许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吧。




最佳贡献者
2

柳永是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人吗?这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其创作的词作品来评判,笔者愚见,柳永不算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人。

屡试不第使柳永遁入烟花柳巷,早把家国情怀忘却了脑后

柳永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告别福建崇安家乡北上京城求取功名,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处发的小牢骚,可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如果这时的柳永能像同为词人的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也可以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我们会把“家国情怀”的祝愿放在他的他身上。可遗憾的是,柳永自此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为她填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七年,直到他终于在四十七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可他这时候不但不感谢朝廷,而且“早把功名忘却了脑后”。

对后世的词作贡献让史学界难以把柳永和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

必须承认,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九百多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让人置身在美妙的山水图画中,可这样美妙的词句,还是落笔在“想佳人,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格调上去。翻遍柳永的《乐章集》,体现“家国情怀”的词基本没有,史学界早把柳永的词定性在了“婉约派”的风格上。不过,人生在世,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才得其用,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既能记住“金戈铁马”的岳飞,也能记住“晓风残月”的柳七。

3

如若柳永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他的回答是“纵使国虐我千百遍,我却爱国胜初恋!”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多少宋代词人的抱负。纵观柳永的一生,我敢言:柳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先来从他的出身说起吧,柳永出身官宦世家,作为一个官宦世家子弟,多多少少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国情怀肯定是有的呀!他自幼就开始学习诗词,因为他有功名用世之志。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所以才一心填词。因为仕途坎坷,他才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正因为有家国情怀,但家国情怀得不到施展,他只能忍痛,在寄托中生活!我们不能说一个仕途坎坷的的人没有家国情怀!







4

  这么评价柳永还是有失偏颇的——虽然他风流成性,被妓女包养,死在妓女床上,妓女为他凑钱送葬,全京城妓女为他戴孝……但这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问题,他对国家和人民还是有抱负的。

首先,年轻时的柳永是很积极向仕途靠拢的

  柳永成名比较早,十八九岁就因写得一手好词而名噪一时。

  年轻时柳永本来生活就不检点,经常寻花问柳,因此他的词也多数是偎红倚翠,浮糜浓艳。

  柳永还是追求上进的,他二十四五岁就去参加科举,按他的才华也是能上榜的。但是,当时的皇帝宋真宗是个儒雅的皇帝,明令那些“属辞浮糜”的文章不能录用。

  于是,柳永的首次科举就失败告终。

其次,多次求官不得开始放浪形骸

  首次科举失败,虽然失望,但柳永还不至于就此堕落,不过他有自己的傲气,就写了首《鹤冲天》自我解嘲,也算是自我勉励。

  但这首词过于狂傲也就罢了,好死不死,后来的皇帝宋仁宗当时也是他的粉丝,这首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让宋仁宗很不爽。

  于是,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时,虽然柳永上榜了,宋仁宗却亲自把他名字划掉,并说:“且去填词,何要虚名!”

  自此,柳永觉得自己的政治前途真的很渺茫了。他开始肆意流连烟花巷陌,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再次,终于走上仕途的柳永,为官期间还是略有作为的

  不过,虽然柳永放浪形骸,但想当官报效朝廷的心愿依然不灭。

  后来,宋仁宗降低科举考试门槛,柳永终于上榜。但因之前风流账太多,名声不好,柳永只能当个小县令。做县令期间,柳永很为百姓着想,颇受百姓爱戴。后来,柳永又做了个盐监,也很体谅盐工的艰辛,经常为他们说话。

  所以,柳永在当地还是个“名宦”。

第四,既然官场失意,那就情场得意

  柳永并不满足做个小官,他还是想为国家出更大的力。但苦于之前的名声不好,影响了别人对他的推荐。

  柳永不死心,通过各种关系,找人把自己写的一首词《醉蓬莱》献给了宋仁宗,也就是给宋仁宗拍马屁的作品。

  然而,宋仁宗并不吃这一套,对柳永是更加的厌恶了。从此,柳永心灰意冷,也就不再求上进,更加耽于声色。

  柳永的词能帮助一个歌妓提高身价,以至于他的词千金难求。当时还有很多名妓都争相包养柳永,其中就包括京城三大名妓:陈师师,赵香香和徐冬冬。柳永流连在众多名妓之间,最后死在了赵香香的床上。

  柳永穷困潦倒一生,死后竟然连送葬的人都没有,京城里的名妓便凑了一笔钱为他安葬,还为他戴孝。出殡之时,京城的所有妓女都来了,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为了纪念柳永,每年逢柳永的忌日,妓女们还要集中开一次“吊柳会”。

  综上所述,柳永不是没有家情怀,他还是想上进的,而且为官期间也是有所作为的。他不能施展抱负的主要原因是时运不济,然而这一切也只能怪他自己早年风流,把名声给毁了,以至于终身被打上了“行为不端”的烙印。

5

柳永没有家国情怀,是因为他生错的朝代,时代没有给他机会。毕竟这位仁兄可是生活在北宋最繁荣稳定的时期,那就是宋仁宗一朝。仁宗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商业发达,甚至开始出现了纸币的雏形——交子。要知道,能够称得上“仁”字的谥号的帝王凤毛麟角。

出生于公元984年的柳永,排行老七,所以叫柳七。那一年距离北宋开国仅仅24年。在他13岁那年,宋真宗继位。然后在他38岁那一年,宋仁宗继位,直到他死去,都留在了仁宗一朝。可以说,他活在了一个蒸蒸日上的王朝时期,是大宋王朝崛起的道路上。王朝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处在太平盛世的人,自然会有更多精神上的追求。

柳永从小爱读书,天纵英才,喜欢填词,挥手即来。面对运行了几百年的科举制度,柳永也是有心为官,也只是只可惜屡试不中。最后因为有人羡慕他的才华举荐他做官。他的一生,只有浙江余杭县宰和屯田员外郎这两个为官经历。

这还是拜他的词所赐,因为他的填词得罪了当时宰相吕夷简。据《喻世明言》卷十七篇记载,他在完成浙江余杭官员任职后回到东京,之后任屯田员外郎之时,因填词得罪宰相,遭到弹劾,被宋仁宗赐圣旨曰“奉旨填词”。仁宗御笔批示四句道:“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作自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所谓“奉旨填词”。据说后来他死后的墓碑上刻着“奉圣旨填词柳一变之墓。

家国情怀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国家兴亡关怀、关心黎明百姓的民生疾苦、爱国爱民、心怀天下苍生、造福天下苍生等思想。我们看到那些拥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军事家、政治家,他们处在的环境和时候都是在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比如战国时期的屈原、南宋的诗人辛弃疾、陆游等等,他们的诗词都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只可惜柳永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柳永一生,除了两次官场任职之外,一直生活在填词中。特别是与当时社会的那些有名的“失足妇女”。直到他死后据说都是当时有名的官妓出钱埋葬,并且形成了一个“吊柳七”的风气,直到南宋皇帝下旨禁止,才逐渐减少。

6

柳永之所以可悲,就在于他天性放荡不羁、热爱自由,因此无法融入那个社会,特别是无法融入那个社会的政治环境中,他用文人的单纯去对抗着那个社会,但一切都是无用功,就像堂吉诃德战风车一样毫无意义!

当你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你就必须服从它,如果你无法服从,那么你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毁灭自己,柳永大抵是前者。所以,他成了一个流连花酒的浪子!

这样一个词人,他难道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大宋天下?我实在是不能相信的!

如果说他惦记自己的功名利禄和面子,那还说得过去,他实在是没有那么大的心。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家国情怀,我觉得柳永就不是!




7

不认识此物!

8

柳永是女人喜欢的

9

大概是柳永的“偎红倚翠”形象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会好奇:柳永是一个没有家国情怀的人吗?我觉得这么说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呢?因为科举,他就考了30年!及第后他也曾当了9年左右的地方官,政绩还不错。

下面我们简答从几个方面了解下


柳永的科举之路

咸平五年(1002年),18岁左右,柳永就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了。但路过杭州时,因迷恋山水,就在杭州待了大概有三四年时间。

大中祥符元年(1009年),25岁左右,柳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踌躇满志的柳永,觉得自己一定会高中,可惜真宗下诏,不要“属辞浮糜”。柳永初试落第。那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就写于此时。

六年后,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再过了三年,有一次落第。

不甘心的柳永,于1024年,40岁时候,第四次参加考试,第四次落第!

柳永愤然离开京师,开始了他填词为生的日子。

十年后(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啊),仁宗亲政,出台了一个“仁政”措施,对于历年科考不佳的人,给予再次考试机会,放宽录取尺度。50岁的柳永闻讯,立刻由鄂州赶赴京师。这一次,柳永终于登上了进士榜。

从20岁准备科举,到50岁终于得中进士。30多年的等待,一度以为一生都要填词为生。他比范进也好不到哪去!

欣喜不已的他写下了《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说“报帝里,春来也”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 ,感叹春天终于来了,鱼跃龙门,他也可以像别人一样游御花园,可以宝马香车游京城。


官宦生涯

1037年,53岁的柳永被任命为余杭县令,在这里他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二年后,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因为政绩不错,被列为“名宦”。

再四年,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范仲淹庆历新政,柳永改授西京灵台山令。

此后,柳永入京为著作郎、太常博士等。最后任屯田员外郎,并以职致仕。

后定居润州,1053年逝世。

所以柳永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一辈子都填词了。


诗词里的抱负

他的诗词里也表达出对家国和民众的关切。试举二例。

赠滕宗谅《永遇乐》:“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


这里用召公甘棠歌咏仁政,也抒发自己为政的抱负。


另,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时作《煮海歌》,描写盐工的艰苦劳作,并予以深切关怀。


煮海歌

宋代: 柳永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從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鹽铁。太平相业尔惟鹽,化作夏商周时节。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太容易受流传的标签影响了。说柳永风流,被妓女保养云云,大概这个故事是大家愿意听的,就很容易流行。

很少有人去关注,大概觉得他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不会再去科举了。这样才符合他诗人的个性不是。


如果柳永只是一个花花公子,没有一颗爱心,我想他也写不出这么多好词吧。

10

莫言柳永胸无志,凡请听其煮海歌。

柳永改名之后,成功考取了功名,经过几番波折之后,就任余杭县令,就职之后,以清净之举安抚民生,倍受百姓爱戴。此事记载于余杭县志之中。后来转职于定海做盐务管理,曾经写过一首《煮海歌》,这首诗后来被钱钟书先生编进《宋诗选注》中,以钱先生之大才,未尝没有为柳永翻案之意。

这首诗写得不同寻常,极见家国之情怀,甚至还带有悲情及批判意味。比如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

这四句写的就是当地居民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衣食来源,没有土地资源,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煮海盐。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为了生活,甚到进生存,这些海民面对危险根本无计可施,不去做工,饿死,去做工,同样也有可能被野兽吃掉。

自從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这里是说民间借贷的惨状,相当于现代的高息借款。为了还款,为了谋生,海民们只能没有休息地不停工作,即使如此,还要缴纳各种费用。弄得骨肉分离,面黄肌瘦。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鹽铁。

太平相业尔惟鹽,化作夏商周时节。

这几句抒发的柳永的愿望,希望海民的生活能够富裕起来。希望仁德可以施加到这里,废除一些不必要的杂税。让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生活。

这还算不得家国情怀么?

在古代,做为文人,考取功名,出仕为官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对于柳永而言,这条路被皇帝堵死了!也就是说,他与事业无缘。

“奉旨填词”,一个做不了官的人,一个连幕僚的职位都拿不到的人,怎么可能写诗去抒发家国之悲?他哪有资格去表达爱国爱民?

正如一个不断被家暴的女人,怎么可能写出婚姻美满的柔美诗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能写出如此富有大唐气韵的人,怎么可能没有家国之思?

他不是不想写,而是当时不能写,不敢写,不配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