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日本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民族,美国当时参战也是早晚的问题,由于日本在日俄,甲午等战役中,偷袭成功也尝到了甜头。这次也算是一种军事冒险吧,但是他显然低估美国人的能力,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是不同意的,德国不想过早把美国卷进来,等德军羽翼丰满,原子弹研制成功,美国未必打得过德国。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日本不进攻美国,中国英国有可能就沦陷了,最后的对决可能是日德联盟对抗美苏联盟,胜败很难说了。

最佳贡献者
2
先纠正一个错误,许多人都知道山本五十六发动了“珍珠港偷袭”,甚至于在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现代编》也写的是山本五十六直接指挥了“珍珠港偷袭”,实际上这是个明显的错误。当时,实际指挥6艘日本航母偷袭珍珠港的是南云忠一,山本五十六则是“偷袭珍珠港”的幕后策划者、始作俑者。说来奇怪,山本五十六此人本来是日本军队内部反战派的代表,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省军务局长井上成美并称为反战的“三驾马车”,在日本军队内部是少数派。按道理来说,山本五十六这个人怎么会策划对美国海军的空袭?其实,山本五十六不愿意与美国开战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山本五十六曾参加过日俄战争,1914年进入日本海军大学学习,此后多次到美国进行考察交流,并担任驻美国的武官,尤其关心美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是日本国内少有的具有国际性军事眼光的军方高层。1939年8月,山本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获得海军大将军衔。作为日本海军的高层,他对于日美双方的海军力量一清二楚,他知道美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也知道日本海军的强项。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开战,但如果战争无可避免,他还是能够发挥自己军人的专长,找出美军的软肋来攻击。在当时的西太平洋地区,日本的海军较之于美国海军更占优势。美国的主要敌人是德国,所以把主要的军事力量调集到大西洋地区,太平洋尤其是西侧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日本还在此能形成局部优势。其次,山本考虑的是既然要战争不可避免,就要在一击之下尽可能摧毁美国的作战力量。他放弃了以战列舰为主的“大炮巨舰”策略,这种伤敌1000、自损800的方式,日本海军玩不起。他想要一方面尽可能打击美国的作战力量,一方面保护己方力量。1926年,山本任驻美武官的时候,就阅读了一本《太平洋战争》的书,提出了以舰载机袭击珍珠港的情节。1940年11月,英国海军在突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时,真就把利用舰载机搞突袭变成了现实。于是,山本五十六才敢酝酿“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最后,为什么利用航母编队来偷袭呢?要知道,日本其实现代航母的诞生地。1922年底,日本建成了世界第一艘现代航母“凤翔号”,排水量7000多吨,可搭载21架飞机。之后,日本又陆续建成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大型航母,建立起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母舰队。反观美国方面,对于航母重要性认识不够,一直将它视为一种辅助性(运送飞机)的水面舰艇,在航母这个单项武器方面,日本也占据优势。如此,在进行了敌我优势的对比之后,山本五十六才敢孤注一掷,让日本的航母主力长途奔袭3000多海里去美国海军的主要军港搞偷袭。要知道,万一中途被发现,这6艘航母还没见到珍珠港的影,可能就把美国海军在半道上围剿了。不得不说,战争有时还有运气的成分在。
3

1919年,山本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1925年,开始任日本驻美武官,见证了美国的繁荣,亲眼目睹了美国的强大,日本与美国相比较,其综合国力远逊,两国实力差距太大。

战前,山本和前首相米内光正海军大将、海军航空本部部长井上成美中将组成了海军“反战铁三角”,与狂热好战的陆军,以及萨摩的海军“舰队派”主战将领进行了尖锐斗争。

尽管山本一派据理力争,但此时的日本已被军国主义狂热民意所席卷,不仅陆军,海军内部也是一片主战声,山本等人的“反战铁三角”,在开动的战争机器面前无疑是螳臂当车。

由于日本在华侵害到了英美的利益,美国对日本采取了贸易封锁,日本无法从美国获得战争所需的石油和橡胶等资源,国内储备的燃油仅能供海军半年之需,从皇室到内阁都感到压力非常大,在事关日本国运的背景下,是“北进”还是“南下”,天皇和内阁让日本军方必须做出明确选择。

陆军先怂了,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关东军完败苏军,见识了苏军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所以不再坚持“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转而同意海军的“南下”战略。

所谓的“南下”战略,就是攫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橡胶以及锡矿等维持战争所需的战略资源,将西太平洋地区纳入“大东亚共荣圈”。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员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深知日本要侵占南洋,势必要和美海军开战,而美国的整体实力远在日本之上,所以强烈反对向美开战,但日本军部执意开战。

山本不得不制定了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军港珍珠港的计划,企图一举歼灭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和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等主力舰艇。

但山本预言,即便消灭了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日本也只能维持在太平洋上大半年的优势,最多能抵抗美军两年半时间,日本最终将战败。

历史竟然奇迹般地见证了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预言,毕竟在美国留过学,当过驻美武官,眼界确实要比军部的那帮大都是陆军出身的土包子开阔。

最终,日本大本营采纳了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建议,大胆地实施了偷袭珍珠港的行动,彻底与美国撕破脸,为进一步征服东南亚地区做好了充分的作战准备。

4

偷袭珍珠港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举动,也是促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事件。这一战,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全权策划和亲自指挥的,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说,这场惊天豪赌,仅赢了一半。那么,当时山本五十六为何如此疯狂呢?

如果仅将目光停留在军事层面,或许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山本五十六是个狂热的战争机器。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忽视了山本五十六的另一面——愚忠似的帝国武士。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愚忠和狂热,才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

山本五十六原本叫高野五十六,后来日本天皇大赦,给山本带刀等人一批旧武士平反,由于山本家族几乎绝嗣,所以找到了与之有世交的高野家族,并选择让高野五十六改姓山本。山本五十六之所以答应改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崇尚武士道精神,这种愚忠又使之一步步沦落为战争恶魔。

在二战初期,日本与美国逐渐交恶,日本许多政客和军方代表都主张对美宣战,但山本五十六却一直主张和谈。由于山本五十六此前曾出访美国,他深知日本的综合国力不及美国,论生产能力,日本方面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而且日军的石油等战略物资均被美、英等国控制,一旦与美、英交战,将会给日本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正因如此,山本五六十曾长期主张与美国和谈,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他还专门给海军大臣上书,强调了日美开战后的种种弊端:

对帝国来说,则在圣战数年之后再添新的强敌,诚国家之危机;在日美两国两败俱伤之后,苏联或德国乘机扩张欲争霸世界,其时何国得以制衡?——《山本五十六全传》

客观的讲,山本五十六的判断是极为准确的。然而,当时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激昂,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征服世界的幻想中。此时的山本五十六也陷入矛盾当中:他同样赞同向南太平洋扩张,但同时又惧怕过早地与美国交恶。

1940年11月5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当时东条英机等人极力主张对美军开战,以免到时受制于美国,使得日本措施良机。而且海军大将永野修身也强调,英美的经济制裁已经使日本海军受到遏制,应该趁尚有石油储备时,及时出手,大破对方的遏制。

此时日本天皇已表露出了向美国开战的意愿。至12月1日,近卫内阁通过决议,向英、美、荷三国宣战。面对这一决议,山本五十六立刻转变立场,表示坚决拥护,并强调“要在开战之初就决一胜负”。而这便是后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指导思想。山本五十六自知日本海军不是美军敌手,因而他设想趁美国海军主力舰队大部分停泊在珍珠港时,利用飞机编队将其彻底击毁。之后,日本海军的所有部署,都是围绕这一设想展开的。而这一设想,可谓是一场惊天豪赌。

自1941年5月开始,山本五十六先后向珍珠港派出了两百多名间谍,全面搜集珍珠港的气象、水文以及美国海军部署情况。与此同时,他还精心安排了多次战前演戏,以实战标准对水平轰炸机队、俯冲轰炸机队、鱼雷轰炸机队和制空战斗机队严格要求,力求在珍珠港将美国海军主力一举歼灭。

就这样,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对珍珠港实施了偷袭。在这次袭击中,美军有4艘战列舰被击沉,1搜搁浅,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重创,有188架战机被击毁,数千名官兵伤亡。而日本仅损失了5艘特种舰艇、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但从战果来看,日军无疑是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不幸的是,美国海军主力并未停泊在港内,航空母舰躲过一劫。而美国方面随即于12月8日对日选战,日本虽然咬了老虎屁股一口,却也开始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经过此战,山本五十六也被列为美军的“头号仇人”,在二战后期,当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电文,掌握了山本五十六的行程安排后,由罗斯福总统亲自下达了截杀山本的计划,并将这一行动命名为“复仇之剑”。最终,臭名昭著的战争贩子山本五十六,被美军伏击,算是得到了应有惩罚。

5

其实就山本五十六本人的意见而言是不主张偷袭珍珠港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该忘记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路线的执行者之一,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然而如果仅仅只从军事素养上而言: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对手,因为只有先学会尊重你的对手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并最终更好地战胜对手。事实上山本五十六是当时日本难得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放眼全日本具有他的战略高度的就只有石原莞尔了——当别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高呼着要在三个月内搞定中国战场时、当全日本因为对美开战而欣喜若狂时只有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尔明确知道日本的战败已是定局。尽管山本五十六是珍珠港事件的实际策划执行者,然而他本人从一开始就对这一作战计划极力反对——在山本五十六看来:尽管中国在长期的军阀割据混战后陷入了积贫积弱的状态,然而毕竟是一个大国,拥有比日本丰富得多的战争资源,日本绝不可能彻底征服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如果在深陷中国战场的同时去挑衅美国无异于作死的行为,可他的反对并木卵用——因为此时的日本实际上面临的是一个无解之局,无论山本五十六具有何等战略眼光,此时实际都已无力回天。

事实上美日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中叶之后西方列强开始觊觎广袤富饶而又积贫积弱的中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太平洋沿岸国家更是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主要的扩张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从琉球到菲律宾这一串岛链被视为是窥视进而侵蚀中国大陆的战略基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由独立时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发展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疆域面积900多万的庞大国家,人口也已发展到9800万,在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中已超越原来的世界工厂大英帝国,跃居世界第一,军队人数也已增长到100000人。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获得了古巴和菲律宾等殖民地。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已不再满足于单纯谋求美洲霸主地位的门罗主义,而是开始积极谋求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传统的殖民扩张所不同的是:美国的扩张模式是占领国际航运贸易的关键节点,以迫使别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途径实现经济上的渗透。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权论》作者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指出:美国应当以北美大陆为轴心,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扩张自身海权,由于这一时期美国相比欧洲列强还不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马汉特意强调美国应当利用地缘和经济上的优势向亚太地区扩张。美国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菲律宾后的次年向英、俄、法、德、日、意六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要求,对此除沙俄外的其他五国均表示有条件的认同。沙俄的不回应态度使美国将其视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绊脚石,于是美国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暗中支持日本,从而进行了一场代理人战争。然而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日俄战争后迅速扩张并渐渐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这就使美国将日本视为继沙俄之后自己在亚太的又一大敌。马汉作为美国海权理念的鼻祖在此之后多次提醒美国政府务必注意日本在亚洲的扩张野心。

然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遭到了日本的挑战:1869年日本明治政府设置北海道开拓使,加大向北海道移民、屯垦的力度,不断蚕食当地阿依努人的土地;1875年日本从英国手中取得了小笠原群岛的所有权;同年通过与沙俄签订《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互换条约》获得千岛群岛;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将其改为日本治下的冲绳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构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1893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策动的政变颠覆了太平洋上的岛国夏威夷。就在这年的1月17日一艘飘扬着太阳旗的军舰驶入夏威夷——这艘军舰是排水量2250吨的二等铁甲舰”金刚号“。2月23日由日本本土派出的排水量3709吨的巡洋舰”浪速号“抵达夏威夷,而当时停泊在夏威夷的美国军舰只有排水量3189吨的巡洋舰”波士顿号“和两艘炮艇,此时日本海军在夏威夷的军力已超过美国海军。”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公然在岛上巡视日本侨民社区,尽管日本军舰按国际礼仪向美国军舰行了礼,但却公然表示不承认美国扶植的夏威夷临时政府。1894年7月4日在美国的授意下夏威夷临时政府升级为夏威夷共和国,当然其实权操之于亲美派人物手中。与此同时日本方面也没闲着:他们在夏威夷完成了驻防军舰的轮换。然而几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驻夏威夷的日本军舰这才被调离。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战略收缩,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就使日本觉得自己具备了向太平洋扩张的更多资本。1900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随即在夏威夷瓦胡岛南岸的珍珠港建立了海军基地,将打造成为向西太平洋继续开拓的前进基地。当美国人强化对夏威夷的控制力度时日本人并没闲着: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侵占我国宝岛台湾;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扩大在我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并取得了南库页岛;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扩张行为已引起美国的高度警惕: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自己的禁脔,禁止英、美船只进入大连港进行贸易,美国认为此举是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破坏。1908年11月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签订了《高平鲁特协定》:应允各国在中国东北的工商业方面机会均等,但另一方面美国则需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已取得的各种特权。1905年有着“铁道大王”之称的美国大资本家哈里曼试图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从日本手中取得南满铁路的控制权,1908年他又提出要收购东清铁路,然而均被日本方面拒绝。这种失信行为引起了美国的不满,随即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在1909年提出满洲铁路中立化的要求,由此引发了美日之间的外交摩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的厮杀,亚太地区成为美、日势力角逐的博弈场所——日本以英日同盟的名义对德宣战,从德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以及太平洋上的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实际上相当于把美国从夏威夷向西连接西太平洋的岛链扩张计划拦腰一刀,由此造成了美日之间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对峙格局。美国面对日本这个太平洋上的暴发户的挑战自然不会坐视:1919年美国建立了太平洋舰队。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在巴黎和会上缔结的《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以及太平洋上的属地移交给日本。美国不能坐视日本在亚太的扩张,于是在美国的倡议召集下英、法、意、日、比、荷、葡、中八国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九国缔结了《九国公约》:日本被迫交还以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胶州租借地,但仍保留诸多特权。同时美国同英、法、日、意达成《五国海军条约》: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被确定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五国按比例为5∶5∶3.∶1.75∶1.75,美国以此实现了遏制日本军备扩张的势头。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此举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九国公约》的破坏,而作为《九国公约》主导者的美国这时一则忙于国内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利用日本遏制苏联的意图对日本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逐渐开始意识到日本妄图侵占整个中国的野心。事实上日本野心不至于侵占中国——1939年日本拟定了南下和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所谓北上是指侵占苏联的西伯利亚以实现日本所谓的“满蒙生命线”的安全;所谓南下是指侵占石油、橡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同苏蒙联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在遭遇苏蒙联军的打击后北上计划遭到遏制,于是日本开始执行南下计划。当时的东南亚地区只有泰国是独立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当时是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法属印度支那,缅甸、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印尼当时是荷兰统治下的荷属东印度,菲律宾则是美国殖民地。表面上看日本南下正如题主所说的似乎除了菲律宾之外不会再威胁到美国的任何利益,尤其是考虑到当时法国、荷兰已在欧洲战场败于纳粹德国之手,日本可以毫不费力地侵占法国、荷兰在东南亚的领地,再不济也可以对忙于欧洲战争的英国下手,似乎没必要去挑衅美国。然而实际上只要日本执行南下计划,那么日本与美国的冲突就无可避免。表面上看:美国在东南亚只有菲律宾这一处殖民地,可实际上美国看重的是东南亚在国际航运贸易中的战略地位,美国真正所不能容忍的是日本对亚太航线的垄断。这时的美国已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欧洲列强正饱受战火摧残,美国已实际成为全球第一大国。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美国政治精英们此时正准备放弃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积极准备谋求世界范围内的霸权,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极大地妨碍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美国无法容忍日本进一步扩张,因为这甚至会威胁到美国的国防安全。有鉴于此的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将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这样一来对日本而言:处境就相当尴尬了——如果答应美国的要求,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已到手的诸多利益;如果拒绝美国的要求,那就必须面对美国的制裁。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如果被美国制裁,那么其原本就并不强的战争潜力将遭到进一步削弱,这对已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的日本而言显然是不能承受的。况且在日本看来:美国在采取制裁行动后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呢?如果美国主动进攻日本,那么以日本的国力是完全无法与之对抗的。既如此,不如索性对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从而争取战略主动权。

日本内阁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决定以偷袭珍珠港这种先发制人的方式开展对美国的打击。当然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件之前也并非没对自己和对手的实力进行衡量,然而除了山本五十六和石原莞尔这样真正的战略家之外绝大多数日军将领都过分高估了自身优势而忽视了对手的优势:美国军事力量的崛起正是始于二战,事实上在二战爆发前美军在军舰数量上是少于日军的,兵力规模也并不大,这一切都使日本自以为能通过一场有效的偷袭摧毁美军主力,从而使自己获得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制海权。至于英国等国则被德国牵制在欧洲战场,因此不可能向太平洋战场派出主力部队。然而日本只看到了美国军力的表象,却没看到美国的战争潜力:1941-1945年日本一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 、潜艇147 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 (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 10 艘、巡洋舰 48 艘、驱逐舰355 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从1940年到1944年短短4年内美国的军事工业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在1944年达到了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两国的军火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零头。与此同时日本同样也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决心——在淞沪会战时日本曾狂妄叫嚣“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事实却是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近三分之二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正是对自身优势的过高估计和对手战争潜力的估计不足促使日本盲目进行了一场战争豪赌。在日本看来:此前自己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中都曾面对看起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进行过类似的豪赌,不过这次他们输得连内裤都不剩。

山本五十六是当时日本国内极少数在珍珠港事件前就对美国的战争潜力有充分认识的战略家,因此由始至终他都认为对美开战并非一个明智的决定,然而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乃是天职,无论他对内阁通过的决议究竟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其实从珍珠港事件的具体策划来看:可谓设计得天衣无缝——日军绕过了距离自己更近的菲律宾和马里亚纳群岛,悄无声息地偷袭了珍珠港。这次偷袭使美国海军在此后的六个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日军得以从容不迫地横扫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山本五十六已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削弱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力,从而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赢得了半年左右的优势。至于最终日本的战败是由两国整体实力决定的,即使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打压限制日本,而日本面对美国的蹂躏同样将无计可施。不过在珍珠港事件中日军依然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日军并没对珍珠港的战略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而仅仅满足于狂轰滥炸一通以增强该事件的国际影响力,结果导致日军事先没掌握美军航母的动向,使美国航母躲过了这次劫难。除此之外,日军在轰炸中只着眼于美国战舰,而没对船坞和油库进行轰炸。

6

因为山本五十六是一个纯粹的赌徒,喜欢冒险,实际上日本人都有这个思维。由于山本五十六非常明白美日之间的差距,日本如果按正常打法,肯定无法击败美国。



按照当时的情况,即使美国还没有开动战争引擎,美国海军的实力也并不在日本之下,正常开战的话,双方谁也无法短期打败对手,战争肯定陷入相持状态。但是随着美国惊人的战争生产能力的开动,形势肯定对日本越来越不利,最后日本只能迎来败亡。



因此,山本五十六就打算进行冒险,打算通过偷袭,乘对手不备之时一举消灭对手主力,占据战场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当年日俄战争日本就是通过突袭,把俄军舰队的主力堵塞在旅顺港内,占据了主动,最终为日俄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山本五十六,通过分析找到一条美军平时不大关注的路线,由6艘航母为主力,偷偷开到美军舰队驻地珍珠港,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实施打击。最终冒险取得了成功,日军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日军果然如山本五十六所想占据了战争主动权,并且接连攻占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



但是,山本五十六也明白美国的强大制造实力,日本的优势不可能保持长久,所以希望能够以暂时的优势来迫使美国议和,可惜最终未能成功。随着美军开始反攻,日本一步步走向灭亡。

7

不是山本五十六敢偷袭珍珠港,而是被逼的。

山本五十六其人,天性好赌,但是并不傻。山本五十六(1884-1943),曾于1919-1921年间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因为这段经历,他对美国的国力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很清楚日本对美开战是没有胜算的,除非德国能击败苏联,让日本获得与美国进行长期斗争的资本,否则日本必败。

因此,山本五十六也是开战前唯一反对与德国意大利组成三国轴心的日军高级将领。但是虽说山本五十六抱着这种正确的态度,但是他的职位并不足以让他染指日本国家权力中枢。他既不是一夕会成员,也不是海军最高层的dalao,和天皇也没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山本五十六是个纯粹的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日军大本营决定向南洋方向扩张甚至不惜与英美开战时,山本五十六就只能想办法打赢这场战争了。

“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颠覆了之前40年日本的对美战略。此前日本的对美战略都是“九段邀击”,也就是诱使美军舰队步步深入,最终以舰队决战击溃之。这个计划虽然看上去有些想当然,但是其实是非常可行的。因为美国对日战争的“橙色方案”的进军计划和九段邀击中日军的设想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山本五十六认为,这样的作战计划风险实在是太大了,需要打赢一系列海上战役。如果日军舰队在此之间有什么大的损失,就完全会功亏一篑。所以他主张在开战初期就要迅速击溃美太平洋舰队。让日本能够安心的在南太平洋扩张,以充实国力。此时山本的心境可以这样描绘:“反正九死一生,不如赌个大的。”

最终,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取得了成功,但是后续作战中山本五十六犯下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日本也没有能够通过在南太平洋的扩张获得实力上的提升,最终输掉了战争。

8

山本五十六其实不愿意袭击珍珠港,不仅如此,他还反对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当时,他是日本海军唯一一个反对对外侵略扩张的高级将领,不是因为他善良,而是因为他知道,日本的国力水平在哪,盲目的发动战争最后吃亏的还是日本,只可惜,他不能左右日本军部的决定。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石油基本全靠进口,而美国则是日本进口的石油的主要国家,美国一旦在欧洲国家的压力之下停止对日本石油出口的话,日本只能干瞪眼,日本当时国内的石油储备仅仅能够维持不到半年的时间,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疯狂的购买和生产石油,比如从我国东北开采油页岩,提取更多的石油。



当时日本内部分为北上和南下两派,在和前苏联的诺门坎战役中,日本惨败,所以最终他们决定南进,但是东南亚地区的油田和橡胶园都是美国控制,美国提出让日本撤兵,恢复中国七七事变前的状态,否则就切断石油供应,日本辛苦绸缪了这么多年,当然不愿意就这么灰溜溜的撤走,所以必须在美国加入到战争前,拿下东南亚这块“资源宝藏”,而在打东南亚之前,先让美国瘫痪一阵子,腾不出手来对付自己,给自己争取更多时间因此就有了投资者张主管饿计划,即便山本五十六认为此举愚蠢,但是作为指挥官,他只能照章办事。

9

基本可以分三点讲
1:珍珠港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其主力大多以珍珠港为母港,且珍珠港有完善的舰艇维修,补给设施,如果偷袭珍珠港成功,不仅可以消灭太平洋舰队主力,而且可以通过摧毁港口设施使得美国海军丧失在太平洋的长时间作战能力。如果预定目标达成,那么至少两年内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是不会有大的作为。


2:歼灭太平洋舰队主力,可以减小东南亚攻略作战的阻力。由于石油禁运,夺取东南亚油田是当时的首要目标,而阻碍这个目标实现的最大阻力既不是英国远东舰队,也不是荷兰海军,也不是澳大利亚海军,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缺乏太平洋舰队主力的支援,临时拼凑的ABDA联合舰队的陈年破船根本就


3:同时,彻底歼灭太平洋舰队,的确也有可能迫使美国投降或是签订一份有利于日本的和约。
话说武士道精神有何不敢?从战略上和战术上都ok,再加上司令官山本是一个赌徒,那就必定会打,而奇袭是最好的战术

10

这是日本外务省在偷袭珍珠港那天下午交给美国人的最后通牒——

美国政府处处声称为了世界和平,但却坚持对自己有利之各项原则,并逼迫帝国政府采纳。如果立足于现实世界和平,理应善自理解对方之立场,寻求妥善的互惠方案,以期能够实现。而今竟忽视现实,将一国独善之主张强令对方国家接受,如此态度,殊难促进谈判之成立。

日本人这番通知倒是丝毫不作假,大咧咧地指出了日本对美作战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日本需要谋求更多的利益,不想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了。1941年7月在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后,西方对日本的贸易封锁和资产冻结,让日军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屈从于美国的政治要求,就得夺取东南亚的石油和原材料,否则几个月内经济就得崩溃,而完成这一目标,美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必须抢先重创美国西岸的海军力量。

而日本敢于策划珍珠港偷袭,也是有着自身的一些有利条件的,比如开战初期日军舰队的集中,而美国由于地理需要建造两支舰队,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初期海军拥有局部优势,

此外日本人从1940年的塔兰托战役中得到了启示,认识到了舰载飞机的强大潜力,以前人们一直以为从空中投放的鱼雷至少需要30m的深度,可英国海军在只有12m水深的塔兰托港使用改良后的低空鱼雷照样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同时,日本还和在德国的接触中,得到了后者的援助保证,轴心国的三国条约规定日本一旦受到攻击,就可以得到另外两国的援助,就如同希特勒所说的那样,如果德国不跟着日本一起对美宣战,三国轴心就名存实亡,轴心集团只会败得更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