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时期科技发达主要因为人才辈出,是因为一直在进行文化教育大规模投入。因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收人增长一倍,劳动人民日益高裕,为不断提高文化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当时,苏联已基本上扫除文育。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实行初等普遍义务教育,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终结时,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3300万人,1914年却只有800万人。20年内兴建的学校,比沙俄200年还要多。
十月革命后,建立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网。1939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60万人,几乎是沙俄时期的6倍。1937年,全国有435所高等学校,革命前却只有70所。乌克兰原来只有19所高等学校,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终结时达到123所。格鲁吉亚原来只有1所高等学校,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建立19所。其余的民族共和国,革命前连一所高等学校也无,在苏维埃政权下办起100多所。1939年,苏联全国人口的1/4以上,约4750万人在各类学校里学习。
不少民族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才开始有文字,用民族语言教学,发展文学和戏剧,培养知识分子。仅1936年,苏联用各民族语言(不包括用俄语)印刷出版的书籍,就达到1.83亿册。苏联用59种语言印刷出版报纸,用11种语言印出版书籍。与沙俄相比,报纸发行量增加13倍。图书馆、阅览室乐部、剧院、电影院、体育场、运动场和集体农庄农艺研究所一年年扩大苏联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达到960万人。
文化建设方面基本任务完成后,工人的文化技术程度将会提高到技术专家的水平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普通中等学校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坚实的基础理论教育,对于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虽有利,却与劳动就业不适应。实行综合技术教育说明,斯大林提出的“技术决定一切”和“领导班子决定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了
1958年12月24日,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法》,以8年制普及义务教育代替7年制普及义务教育。8年制学校实际上是一种准综合型职业学校,既有基础理论教育又进行综合职业训练,与今后一边工作一边进行专门职业训练学校衔接,反映苏联社会已发展到需要大量熟练劳动力的水平
50年代后期,苏联高等教育事业又有很大的发展。1956年,全国有765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67万人。50年代末,虽有些高等学校合并,绝对数量有所缩减,在校学生却仍增加。1961年,全国有739所高等学校,分布在全国247个城市,在校学生达到260万。全国还有330所中等专业学校224万所普通学校,在校中小学生共3620万。苏联已建立起完备的教育配置和教育网。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1961年,各类学校共培养480万高等专业人オ和770万中等专业人オ。苏联科学技术事业上的成就堪称辉煌。二战后期,苏联在海军装备、航空装备及防空系统、技术军事设计等方面都落后于美国。在这方面,斯大林决心与美国一比高低,不仅在物质保障方面把一切为军事服务的科学技术置于最优先的地位,还说:“别用政治学习讨论打扰我们的物理学家,要让他们把一切时间都用到专业上。”
苏联有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如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巴班斯基,成绩各有千秋。其中,苏氏最为突出,所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论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时至今日仍具有生命力。苏联不仅进行科学实验,还研究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出版几百万册,建立了莫斯科“列宁图书馆”和列宁格勒“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图书馆”,给人们查阅资料和研究理论、指导实践提供了方便苏联在解体前,国民受教育水平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每一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古巴,居于第四位。高等教育是苏联教育中引以为荣的部分,规模、水平、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培养造就大批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推动人类科技文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