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您的邀请,可以说,明朝的海军之所以在海上势力如此强大,大明海盗们也是有一定的功劳的。当时,大明王朝的海盗们十分强悍,各种侵略海上势力,甚至占领了世界的大半海域。

1、陈祖义 陈祖义祖籍广东,在明洪武年间,为了躲避祸端,举家逃到南洋,做起了海盗。就这样,陈祖义盘踞马六甲海峡十多年,他的海盗集团在最鼎盛的时候,超过了几万人。当时的陈祖义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上,是当时那一片海域的霸主,曾经掠夺海上船只超过万艘,攻打过沿海五十多座城市,南洋一些国家甚至还需要向陈祖义纳贡。后来,海盗肆意猖獗,明太祖曾最高悬赏750万两来消灭陈祖义。之后,陈祖义逃到印度渤林邦国,并在那里自立为王。明永乐五年,郑和奉命捉拿陈祖义,陈祖义本想诈降,不料却被郑和识破奸计,一举歼灭。就这样,陈祖义被带回了国,并斩首示众。

2、梁道明 明朝初年,广东、福建的沿海人民都外出谋生,大多数移居到三佛齐国,也就是现在的世界第六大岛——苏门答腊岛,进行航海和经商活动。梁道明也是这移居大军中的一员,后来,由于移居的华人越来越多,于是,因为梁道明有较高的威信,便被推选为当地的华人首领。洪武三十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三佛齐旧王朝,使得国中大乱,就这样,梁道明被旅居三佛齐的华人拥护为三佛齐王。在梁道明担任三佛齐国王的十几年间,先后有几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王。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派人前往旧港,招安了梁道明,并答应给他优厚的赏赐。就这样,梁道明放弃了巨大的海上势力,受招安后回到了老家。

3、林道乾 林道乾是福建人,在青年的时候,因为走私贸易,被政府所不容。于是乎,林道乾聚集了上万人,继续走私贸易。靖四十二年,林道乾突然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攻打诏安县南村土围和厩下村土围,“焚杀不计”,一时震动,但却遭到了俞大猷的迎头痛击,随即兵败,退走台湾。就这样,林道乾在海上从事走私贸易活动达三十余年,足迹遍布了台湾、安南、吕宋、暹罗、柬埔寨等地区和国家。期间,在北大年,也就是今天的泰国,定居,并迎娶了北大年的公主。后来被自己制作的大炮炸死,据说,至今的泰国还十分崇拜林道乾。

4、宋素卿 宋素卿的原名叫朱缟,因为自幼学习歌舞,后来受到了日本商人的喜爱。当时宋素卿的叔父和日本商人做生意,因为无法按时交货,于是宋素卿便被卖到了日本,改了名字,主要从事对明朝的海上贸易活动。宋素卿参与在日本对外贸易的两股势力斗争中,直至演变后来的宁波之乱,日本商人沿途烧杀抢劫,并杀死了明朝前来镇压的官员,逃走了。事后,宋素卿被抓进大明监狱,不久便死在了监狱里。这件事情之后,明朝废除了市舶司大监一职,缩小了与日本的贸易规模,导致倭寇数量的激增。

5、汪直 嘉靖十九年,汪直乘明朝海禁政策松缓之时,与同乡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后来同乡们均被剿灭,于是汪直大胆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自称徽王,曾接受日本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约,以九州外海属于肥前国的平户岛,并以日本萨摩国的松浦津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并不时派部下引导倭寇袭击中国内地。明朝政府多次剿杀,但是却多次以失败结束。后来,汪直接受了明朝政府的招安,为明朝政府剿杀海盗,但却遭到明朝政府的背信弃义,遭到突袭,被处死。到死,汪直也没有承认自己勾结倭寇之罪,并认为明朝驱逐自己国家的海盗,才是真正的盗贼。

6、李旦 李旦是闽南泉州人,刚开始在菲律宾经商,后来因为与西班牙统治者不合,转至日本九州岛定居,成为当地华侨领袖。于是,李旦借由日本海盗集团帮助,筹组武装船队,于日本、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间与荷兰、英国所经营船只从事国际贸易往来,除此,也从事海盗掠夺行为,因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洋人取昵称为“Captain China”中国船长)。 相传,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曾投效他麾下,并为李旦之义子。

7、林凤 林凤是潮州府澄海人,曾长期盘踞在南澳群岛,也就是现在的广东汕头境内,并经常与族人劫掠沿海地区。自万历元年起,林凤势力逐渐坐大,后来打倒林道干,并吞其部众与船只。万历二年,林凤被明朝总兵胡守仁追击,逃窜至澎湖,然后又到台湾的魍港。在官军追击下,林凤扬帆南奔,改往菲律宾,林凤率领部队入侵西班牙统治下的菲律宾吕宋岛,经过与西班牙人作战,攻占马尼拉烧杀抢掠当地土著。后为明朝福建巡抚刘尧诲、广东提督殷正茂与西班牙联军所败,失败后再逃到魍港,被胡守仁击溃于淡水海上。后不知所终,1575年被杀。

就这样,大明王朝这些本应该去占领世界的海盗们,不远万里的被自己国家的士兵给灭了。中国的海盗势力被大明政府消灭的不少,于是,国外的海上海盗势力渐渐嚣张起来。屯门和西草湾之战,澎湖之战,料罗湾海战,都揭示着西方殖民者在填补中国海盗称霸的海域。在此之后,海洋贸易的巨大利润,基本上已经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了。 本应抓住时机进行殖民扩张走向资本道路的大明王朝,却自己消灭了对敌军有海上威胁的海盗们,选择了闭关锁国。

了解欧洲历史的都知道,很多欧洲国家的祖先们都当过海盗。 北欧有维京海盗。 哥伦布也做过海盗,他为西班牙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英国的海盗更为著名,有很多英国海盗都是在女王的资助下外出抢劫。在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大西洋海战中,皇家海军正是在海盗德雷克的指挥下,彻底打败了西班牙。 其他欧洲沿海国家也基本都从事过海盗。 那么,为什么欧洲沿海国家的祖先们基本都做过海盗呢?

1.欧洲人做海盗的传统由来已久。 最早的关于海盗行为的记载,出现在荷马史诗里。其《奥德赛》里的英雄奥德修斯,毫不讳言自己带领手下出海劫掠埃及的经历。 作为整个西方文化的奠基石之一,希腊文化认为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出于征服城市、占有财富乃至俘获妇孺目的的掠夺行为,都会得到赞美。 早在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时期,因为地中海海盗横行,大国们始终掌握不了海上霸权。欧洲海盗几乎与西方文化同时诞生。 8至11世纪,北欧人经常南下劫掠欧洲海岸地区,北欧人正是由此发迹,并创造了“维京文明”。维京的意思是进犯海峡邻近国家的人。 中世纪欧洲海盗肆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海盗更加猖獗。17~18世纪更是海盗的“黄金时代”。 很多欧洲文学作品都会美化海盗行为,最著名的海盗赞歌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名篇《海盗生涯》: “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无边, 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2.海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职业,商船即海盗。 近代史之前的欧洲是非常苦逼的。地处亚欧大陆的西北角,多数地区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各种天灾经常光临,一次黑死病就导致欧洲死亡近一半的人口。普通人仅有的一点财富也被封建领主和教堂拿走,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大教堂。 待在陆地上基本没啥活路,海盗就成了普通人实现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 很多人以为欧洲海盗就是专业从事海上劫掠。其实不是的,大多数海盗还会经商,多数商船也兼职做海盗。商船即海盗,海盗即商船。有机会就抢劫别国船只,是欧洲国家之间心照不宣的海上规则。 如果你不抢别国,别国却抢你,你就吃亏了,所以好人难做。

3.古代欧洲分裂为三四百个小国,相互混战不休,丛林法则盛行。 古代欧洲由于太分裂,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不打是不可能的,经济、政治、宗教、领土、贵族婚姻、自然灾害等,都会引发战争。 欧洲各国在陆地上都混战不休,在海上自然也不例外,海盗盛行也就很正常了。 综上,海盗与商船一体两面,欧洲国家的祖先们基本都有过做海盗的经历也就不奇怪了。

正是由于欧州的海盗兴起,促进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像荷兰和英国加速了向海外扩张,成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最佳贡献者
2

我国明朝时期的海盗特别猖獗,尤其像江浙江沿海一带经常受到海盗的骚扰。由于这些海盗成员大部分都是日本人,所以中国就习惯将这些海盗称之为倭寇,他们居住在中国领海部分的一些岛屿之上,趁明朝海防微弱之际进入内陆抢劫钱财,那掳掠人口给沿海地带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江浙地带在有明一代经济发达,是明朝朝廷的重要税收重地,明朝为了保住江浙打击海盗也是费了很大的心血,在明朝期间也涌现了不少抗倭英雄,比如说当年的戚家军等。

其实除了东的的中国之外,在西方的海盗也特别猖獗,西方的海盗甚至起源更加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在罗马帝国海域上就已经有了海盗的身影,并且一度让其头疼不已,只不过在明代东方倭寇兴起的时候,西方海盗已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这主要是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掠夺狂潮。

那么同是面对本国海盗,同时期的明朝和西欧,做法迥异,带来什么后果?

一,两者成因不同

1.明朝倭寇出现是由于明朝政府处理问题不当导致具有偶然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由于张士城势力的余孽逃到海外,经常会骚扰中国的沿海地区,让明朝非常的头痛,后来恼羞成怒的朱元璋也就索性下令封锁中国海疆,实行海禁政策,避免其渗入,这其实也是闭关锁国的一个具体表现。

但如此一刀切的做法,表面上看倭寇是进不来了,但更大的问题却在后头有明一朝,这般封锁海疆毫无疑问会导致原本居住在沿海地带,以渔为业的居民没办法出海打渔,这些渔民本来就是靠海吃饭,没有土地海禁,就差不多是让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因此这些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开始游离于一些灰色地带,比如说从原来的出海打鱼延伸到海边打鱼,再慢慢的向外海进入。

但当时明朝是明令禁海的,渔民们不顾政府的告诫偷偷出远海,自然就再次惹怒了明朝政府,因此明朝政府对待这些人采用了一些高压的政策,比如说发现之后会没收渔船情节严重的,更是被直接关进牢狱里面。

明政府如此的做法,彻底断了这些渔民的生路,因此明朝政府和渔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在矛盾激化之后,原本很多打渔的百姓开始成为倭寇与明朝政府正面对抗,以沿海地带的海岛作为了主要根据地。

所以说明朝倭寇的产生具备偶然性,如果没有海禁,倭寇问题或许有,但完全不会像后来那么严重。

2.而西方海盗而是由海洋文明所孕育,是海洋文明的衍生物,具有必然性。

西方海盗的起源,我们在前头简单的提到过,接着我们来详细谈谈,地中海文明的出现,为海洋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商业的繁荣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劣性竞争的出现,商人们唯利是图,他们勾结一些海上歹徒谋取暴力,逐渐的这批人成为了海盗。

海盗的存在给罗马帝国的生态造成了巨大威胁,于是罗马帝国统治者在忍无可忍之下,出重兵将其围剿,海盗势力至此一蹶不振。

但大家别以为这就结束了,这还只是个开头。在公元八世纪以后,海盗终于死灰复燃,再次兴盛起来,而这个时期的海盗形象也有了巨大转变,从原本的无恶不作变成了英雄。

而这种颠覆性质的转变,之所以会出现,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维京海盗的出现,作为曾经席卷整个欧洲的海盗,他们展现出了以前海盗前所未有的魄力,他们热血勇敢无畏,重情重义在人们眼中是战士的存在,再者就是西方文学作品的渲染,由于海盗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上帝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因此他们也就成了为了文学家们抒发自身情感的对象之一,当然这些形象都是相当正面的。

西方当时说到底仍旧还是以海洋文明为主的海盗作为海洋文明的一种衍生,不可能这么容易就会消失,他的出现具备必然性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就是最佳证明。

二,两者组织形式不同

1.明朝所面对的海盗一般都是“民营”或者说“民日合资”打造的倭寇团队。

前面有提到这些倭寇大多是活不下去的渔民所组合形成的。

而后来随着渔民越来越多,加上对明朝仇视的一些势力,对这部分人加以利用,导致倭寇队伍逐渐壮大,甚至还形成了一定的团体。

比如说在明朝年间,有一个著名的倭寇领导叫做汪植,当时江浙地带倭寇团队全部在他的统治之下,由他进行统一调配,随着其力量的日益壮大,就连日本对他都要畏惧三分。

汪植这个人也比较聪明,他为了转移自身势力与明朝政府的矛盾,开始找日本倭寇商量,从日本的倭寇团队里面雇人来中国沿海地带抢劫,然后将抢劫到的财物再分给日本倭寇一部分,日本倭寇本来就因为国内一直处于战乱时期,生活困难,如此好事自然是爽快答应了。

总之,两方一拍即合之后,“中日合资”的组织模式开始出现,逐渐成为了东方沿海地带的主流倭寇,构建模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其实日本倭寇当时只不过是一些流散的日本武士,他们根本是没有那么大能力跑到中国边境骚扰,毕竟中国和日本那地理间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古代的时候日本航海技术并没有那么发达,他们跨过海洋来到中国边境已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甚至要经历九死一生抢劫一次机会还不够本,自然不划算。

我国封建统治达到颠鼎盛时代,尚且不敢贸然攻日,即便攻了也大多以失败告终,更别说日本了,当时日本倭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中国这些“民营倭寇集团”给予了他们大力支持。

2.与之相对比的是西方的海盗是以“官民合资”为主,有政策支持的。

在明朝时期,欧洲各国已经迈向了大航海时代,海上交易也逐渐增加,当时的海盗更多是一批帮助相对运送货物的一个组织,这样的一个组织最开始的时候保护相对上岸或者离岸途中不受到劫匪打劫,或者在海面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给予及时救援。

而相对出于报答的目的,则要给这个组织一定的保护费,不过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此类组织也就游离于海面之上,向过往的商队主动索要保护费。

不过由于海盗形象早就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得到了转变,所以西方国家对于海盗这方势力也并不算反感,为了减轻掠夺阻力,他们甚至还会与海盗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掠夺瓜分财富。

当时可以最为直观的证明,这一观点就证据就是“私掠许可证”的出现,这是什么玩意呢?通俗点来讲就是西方一些国家允许私人上海私人海上武装可以合法攻击或者抢劫敌国商船,而如此这般将抢劫合法化,自然是最大化的,给海盗提供了便利。

三,两者对待海盗策略不同。

1.前面也有提到过,明朝涌现了一些抗倭英雄,这就是直观的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情况,是以打压为主的,不过我们都知道明朝倭寇的成因说到底是政策上的问题,渔民没饭吃才有了之后这种倭寇横行的局面。

连明朝的皇帝也在后来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总结出了一句话,即市通折扣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于是明朝政府便开始将全面打压变成局部招抚,答应招抚的倭寇则会得到一些非常丰厚的报酬与一些优惠条件,与此同时明朝也曾尝试着适当的放宽了海禁政策,允许百姓在特定的时期出海捕鱼,缓解了社会矛盾。

当然了,对于一些罪大恶极的倭寇势力还是以打压为主的,至于原因有2,首先是民怨太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怨,接着是罪太大的倭寇,往往死性不改,给予其优惠反馈,让他们觉得朝廷软弱可欺。

而明朝正是通过这种招抚打压双管齐下的政策,换来了周围海域的和谐稳定,海盗数量也大面积减少。

2.为己所用,合作为主

西方海盗的组织形成是“官民合资”为主,有政策支持,而凭这一点西方国家在大多时候,所以对于西方海盗的态度则是主要以合作为主,这种合作最大程度上会到什么范围呢?有些时候甚至会直接将一些海盗势力收编为国家的一支武装力量。

我们这里以英国为例。

就比如说英国曾经在政府穷困的时候,曾联络海面上的海盗,与其谈判允许其抢劫商船来聚拢财富作为报答,海盗需要将这些财富的一大部分交于英国皇室。

之后由于双方都尝到了甜头,欲是英国和海盗的合作也就越来越密切,后来海盗甚至一度成为了英国的正规编制,拥有正规的部门,英国的海军和海盗之间经常实现资源相互利用,在增加海盗抢劫效率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海军的战斗力。

——当年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英国海军本来论硬实力不一定就强过西班牙,但由于英国的海军得到了海盗的支持,这些海盗对西班牙进行骚扰,让其苦不堪言,而这也是英国海军能够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欧洲海盗和西方一些国家的皇室之间更多是一种平等互惠相互合作的状态。

同事面对本国海盗,同时期的明朝与西欧做法迥异,带来什么后果?大家有不同论点和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










3

明朝的所谓海盗,很多就是沿海无路可走的百姓逼不得已而为之,说白了就是官逼民反,后期有倭寇掺和,推波助澜才变得不可收拾;

这些海盗变相的强化了明朝水军的战斗能力,如同鱼堆里的鲶鱼,让明朝的军队没有那么快腐败,反而培养锻造出俞大猷,戚继光这种名将!

而西方的海盗,很多就是职业海盗,海洋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因为海洋文明天生带有掠夺性,这种杀伤性不作用于内部,就作用于外部,他们的这种对外掠夺变相的催生了大航海时代,你且看哥伦布到美洲屠杀原住民的做法,跟海盗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必自谦呢!

老子有言: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利

凡事还是要一体两面的看待

4

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各国政府支持甚至直接参与海盗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欧海盗是有政府批文许可的,只要海盗不劫掠政府船只和本国商船,政府是允许其合法存在的,甚至政府参与劫掠所得财物的分赃,以期获得巨额回报。同时,西欧就行探险寻宝热,部分海盗还扮演着为政府开辟新航路,搜寻新的海外市场的功能。

明朝则不同,东南沿海倭患四起,多数倭患却是本国流民所扮演,不仅在海上劫掠,甚至还攻打城池,戚继光抗倭一事就表明了明朝对海盗的态度,是绝不纵容的。

如若明朝海盗也想西欧海盗一样,不去骚扰本国船只,不知明朝会不会那么坚定的抗日?肯定是会的。

中国和西欧从文明产生的根源来看就有着严重的差异,西欧多山,气候又不适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反而适合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这就迫使其最开始的名族就是开放式的商业民族,中国则是农本位,重农抑商,这样的差异也是西欧各国能够容忍本国海盗存在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不能容忍海盗存在的原因。

5

1、对海盗的态度

①明朝: 招安、圈禁,‘虽远必诛’的无情绞杀。

②西欧: 要么贿赂,要么组建海军收编,扩充力量,扩展海外殖民。

2、带来的后果

这就显而易见了,如果大力发展海上力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很难打进来。

明朝做法过于保守,以至于后来的海上力量几乎没有。到清朝的时候,甚至比明朝更保守,直接玩起了“闭关锁国”,直接导致军事力量下降了无数个档次。

事例:

①郑和向明成祖朱棣,献上在旧港擒获的海盗首领“陈祖义”。献俘仪式上,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者的称颂中,明成祖下令斩下了陈祖义的头颅。

②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受到“招安”,还蒙在鼓里的他,被监斩官遣人用轿子抬上了法场。

③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云南发生大灾荒的时候,自己出钱来救当地老百姓,还带领几万灾民去台湾开荒,过新的生活。

④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航海到远东,准备侵略中国,妄“绝灭广州人,攫取全中国”。后来被施和、林凤先后打垮。

图为葡萄牙殖民者

⑤郑一嫂领导的红旗帮装备精良,屡次打败官军,重创葡澳舰队(其中有美国雇佣兵)且把澳门围困得几近断粮。面对英国舰船在中华水域横行霸道,郑一嫂在1809年痛击了广州内河的英国船只,俘获一艘英舰,斩杀数十英国士兵,英军震惊。

  • 落后就要挨打
  • 什么都不接受就要挨揍
  • 精华糟粕一起丢,就得被打死

这就是后果!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也印证了这几点。

当然,有一点也得说清楚。海盗确实力量强大,脑袋一想全是劫富济贫的狭义人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盗都是有“人性”的。

就比如①号“陈祖义”,谁都抢,抢完还没结束,还要完成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像这种人收为己用,容易激起民愤,甚至造反。用人也得看准了,想清楚了。

造成的后果,都是过去了。现在能吸取教训,加强国防力量,发展国家经济,提高国民素质,就可以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