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康熙王朝》中,胤礽刚出生,周培公的一番话,让康熙决定立胤礽为太子。从而解决了康熙和索额图以及所有人的难题,索额图因而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谢罪。

赫舍里生胤礽时难产,而在宫中遍寻不见康熙。康熙原来跟着黄敬去宫外找自己的外宅紫云去了。说白了康熙是在逃避。

原因很简单,赫舍里家族在擒鳌拜,辅助自己亲政这事上,可谓功勋卓著。但是在撤藩这件事情上,索额图跟自己唱了对台戏。当明珠和周培公支持撤藩时,索额图不但反对,还要求将此二人斩首送给吴三桂。

而康熙本身和赫舍里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但是因为索额图,在自己最需要身边人支持自己的时候,最值得依靠的赫舍里家族的代表索额图,竟然为了一己之私,甚至想借自己的手,除去另外两个”政敌”。

而正在赫舍里难产的关键的时刻,正是周培公带人赶到,将康熙带回了宫内,见到了赫舍里最后一面。这一段看似平淡实则凶险万分。因为康熙本人在这一天之内差一点被假朱三太子杨起隆刺杀;另外由于赫舍里难产,而康熙却没有陪伴在身边,这极有可能导致赫舍里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的彻底分裂。

在吴三桂和杨起隆大敌面前,康熙需要的是团结。而明珠和索额图已经斗得不可开交,双方都希望置对方于死地。康熙不得已而将目光转向周培公,这也是周培公为什么立刻就能够成为康熙面前红人的原因。

而当赫舍里生下胤礽之后,见了大红(产后大出血)。而如果一旦赫舍里死了,这对赫舍里家族而言就是一个灾难,宫中无人了,索额图腰杆子就不硬了,自己的实力和民族的实力就完全不对称了,一旦落败,康熙随时就可以不顾及皇后的面子收拾他。而对于康熙来说,自身的力量就削弱的更加厉害。

这也是临终前赫舍里所担心的事情。赫里眼巴巴的看着康熙,但是堵在喉咙里就是出不了声。

而此刻将这种形势看得清清楚楚的人,便是周培公。周培公不但道出了赫舍里的心声,更为康熙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指出了方向。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外有三蕃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叩请皇上在大阿哥和刚出生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做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这正是周培公的高明之处。

首先,周培公此言为公,所谓危难之时,立国本安民心,这是完完全全的大局观;

其次,此言所以从周培公口中说出,但是他的前提是赫舍里娘娘的心思,荣誉归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赫舍里;

再次,周培公恳请从大哥和刚出生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做太子 ,表面上也是给了明珠的机会,所以双方谁都没有得罪;

第四,从”有嫡立嫡”的儒家秩序来讲,也是需要康熙去做表率的,立“嫡”则会得到很多汉族仕子的拥护;

第五,在皇后赫舍里临终前的这种情境之下,就差没跟康熙说,你立胤礽吧。

康熙决定立胤礽为太子,布告天下之后,实际上就将反对自己撤藩的索额图重新拉上了自己的战车,和自己捆绑到了一起。索额图内心再怎么反对撤藩,他也必须与康熙站到统一战线上。康熙若败,自己外孙的皇位也就没有了。

周培公这一次请求立太子 。实际上和当初孝庄将赫舍里指婚给康熙,意义是一样的。

而这整个过程对于索额图而言,也是非常地惊心动魄,犹如过山车。

首先,自己因为反对撤藩,差点让康熙给废了;

其次,到时候你难产死了,宫中从此没有人了,自己家族的根基突然一下子就掉了;

再次,因为周培公的一句话,自己侥幸生还的外孙突然成为了太子,自己家族的地位一下子又变成了重中之重了。

这个感觉实在是太刺激了,但是如果没有周培公的那句话,怎么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呢?而自己当初竟然还要砍了周培公的头。所以索额图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谢罪。

周培公这个角色的出现,正逢大清最危急的时刻。几乎可谓是导演恩赐给康熙的天降之宝。从立太子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周培公我是光明磊落,从来不用阴谋,而善用阳谋推进事件的发展。这是后来的李光地无法比拟的,并且比起其师傅伍次友那种避世的态度,他的积极的入世,敢于担当,力挽狂澜更令人钦佩。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最佳贡献者
2

与其说是跪拜谢罪,倒不如说谢恩,因为周培公的一句话使得刚出生的胤礽被封为了皇太子,周培公到底说了什么话?又做了什么事?让身为朝廷重臣索额图下跪谢罪呢?



为什么索额图给周培公下跪说是谢恩更合适呢?

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周培公在赫舍里刚生下胤礽时,说出了赫舍里的心声,帮刚出生的胤礽登上 了太子之位。



赫舍里在刚生下胤礽之后边出现见大红的情况,太医们束手无策,康熙得知赫舍里产子,急忙赶来看望,可惜康熙见到的已是生命垂危,面色苍白,奄奄一息的赫舍里,康熙也是面露羞涩,心疼不已。

体质垂危的赫舍里开口无声,此时周培公一语中的: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外有三藩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叩请皇上在大阿哥和刚出生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做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康熙深知此话虽是周培公所说,却也是皇后赫舍里之意,但是此话的背后之意,则是想康熙立皇后之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在皇后赫舍里待孕期间,出宫渔色,心有所亏,外加皇后赫舍里难产见大红,危在旦夕,康熙心怀对赫舍里的歉意,以及想让赫舍里走的心安,下旨封胤礽为皇太子。

在此情此景的情况下,周培公提出了让康熙立太子的建议,无疑实在偏袒拥护胤礽为皇太子,所以说周培公或许是无意间帮助了胤礽,但是帮助他也就是帮索额图。

第二:自朱国治弹劾吴三桂且提出削除三藩的建议,康熙召集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四十八人议政,除了纳兰明珠和张廷玉,其余四是六人均反对撤藩,而周培公被重用之后也是站在撤藩的队伍当中的。



周培公不仅赞同撤藩,而且给出了撤藩三步走的说法,纳兰明珠和张廷玉均同意周培公之所想,索额图无奈只能请康熙定夺,心口也是不得不服周培公的建议,但是心中一直对周培公耿耿于怀,恨其不站在自己的队伍之中,反而支持撤藩。

三步走:首期让吴三桂下山,二期千里北迁,三期关外安置。

在没有立胤礽为皇太子之前索额图心中对周培公也是多有不满,直到周培公“逼迫”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之时才幡然醒悟,认为周培公其实还是在暗中帮自己,当然或许周培公本人并无帮索额图之意,仅仅是猜透了赫舍里之意而已。

第三:胤礽被立储,对索额图无疑是莫大的好处,即巩固的权贵,又胜了纳兰明珠一筹,其心对周培公万分感谢。



或许周培公没有想到自己的猜测皇后赫舍里之意,竟然无意间帮了索额图一个大忙,于是在周培公走出殿外之时,索额图急忙跟出,雨中向周培公下跪谢罪,也是发自肺腑之恩。

所以与其说索额图对周培公是谢罪,倒不如说是谢恩更加合理。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3

索额图对周培公下跪,不仅是谢罪,还是对其感恩戴德。

《康熙王朝》中,索尼家族自龙兴关外就追随爱新觉罗家。康熙他爸能当皇帝,索尼也出过不少力,甚至敢与多尔衮翻脸。

到了康熙朝,索尼家与爱新觉罗家关系更加紧密。索尼直接将赫舍里嫁给康熙,并帮助康熙亲政。在铲除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功不可没,很快就成了索相。

在“三藩”的问题上,索额图与康熙的政见出现分歧,康熙主张撤三藩,索额图主张暂不撤藩(对三藩看得透彻,收过吴应熊银票)。最后,康熙执意裁撤三藩。

吴三桂起兵造反,康熙措手不及。察哈尔王也反了,朱三太子也趁火打劫,康熙焦头烂额,恨不得引咎辞职。

在一个下大雨的夜晚,索额图跑来找康熙,说用明珠和周培公的人头平息吴三桂。索额图的目的有两个:一,趁机打击政敌;二,平息吴三桂的叛乱。周培公就在一旁听着,康熙对索额图破口大骂。

就在大清国的多事之秋,皇后赫舍里要临盆了,而康熙却在外面寻欢作乐。赫舍里难产,最后生下了太子胤礽就出大红了。

临终前,赫舍里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康熙,而康熙不知何意。而周培公看出了赫舍里的遗愿:

"皇上,当前外有三藩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今日皇上又得一阿哥,加上大阿哥胤禵,皇上便有两位皇子。臣叩请皇上,在其中选择一位立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康熙采纳了周培公的建议,看了一下赫舍里,又看了看两位皇子,就开始口述:

“按照祖宗家法,坐朝之君不立太子当此非常之时,朕为固国本,决意建储,立皇子胤礽为皇太子。”

话音刚落,赫舍里就撒手人寰。

周培公出来后,索额图赶紧跟出来下跪。

一、周培公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之前索额图在康熙面前说过周培公不少坏话,还要杀周培公,如今周培公帮了索额图一把,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二、周培公立储的建议,说出了索额图的心里话,也圆了赫舍里的遗愿。索额图的下跪,是报答周培公的恩情。

赫舍里是胤礽的生母,肯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太子;索额图是胤礽的外公,肯定希望自己的外孙成为储君。但是他们两与皇子有直接关系,又不能明说,只能由另一个人代说。

周培公说建立储君,其实是已经偏向了胤礽,因为太子之位非胤礽莫属。

第一,胤礽是赫舍里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属于嫡长子;

第二 ,赫舍里与康熙感情胜过惠妃;

第三,赫舍里的家族势力强大,皇帝又是用人的时候,要平定三藩离不开索额图的支持。

有一个外孙当储君,索额图不仅位置更加稳固,而且势力更加强大。

原创:秋媚

4

我们先去看看这个故事的背景吧。

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是危机重重了,一边是南边的三藩之乱,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的叛军已经席卷大清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北边的察哈尔叛军也是虎视眈眈;另一边又是刚刚爆发了朱三太子联合太监的刺杀篡位事件,康熙才刚刚躲过这场暗杀了。

索额图在这件事上是罪人,为何了?

因为他一直暗中在接受了吴三桂儿子吴应雄的很多钱财,一直担保他们不会作乱,现在还提议杀了支持撤藩的明珠和周培公,用他们的人头平息叛乱,可是康熙也不傻,没有同意这么干。他一是一定要撤藩的,也看出了索额图想借自己的手除掉政敌,很反感索额图了。

然后就是皇后赫舍里生育胤礽难产。

康熙和赫舍里的感情很好,虽然婚姻是政治联姻,当初康熙是为了对付鳌拜才遵照孝庄太后的意思娶了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很好,不过皇帝多情,皇后难产的时候,他刚刚从外面鬼混回来,赫舍里死前望着康熙却没有说话,后宫不能干政。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外有三蕃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叩请皇上在大阿哥和刚出生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做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这段话就是周培公说的,他知道赫舍里皇后放不下自己的儿子,于是建议立太子,但是很聪明说在两个皇子中间选一个,没有得罪明珠,但是傻子都明白其实会是赫舍里的嫡长子做太子。

但是大清的规矩是生前不立储君的,不过康熙宠爱赫舍里还是立了嫡长子胤礽为太子,这一举动让索尔图非常感动,因为一个家族都靠着侄女皇后了,现在皇后去世了,怎么办?

周培公的提议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索额图以前看不起汉人出身的周培公甚至还提议杀他,如今自己得罪了康熙,侄女又难产去世了,可是周培公不仅没有落井下石还出来帮他,最后侄女的孩子成了皇太子,家族的荣耀又可以继续下去了,他怎么会不敢动了?所以就给周培公下跪请罪了。

只是太子不争气,最后索额图自己也成了大清第一罪人,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不过最后还是得补充一点,那就是周培公这个人那其实也不是非要帮索尔图的侄女不帮明珠的妹妹。这个人怎么说了,他是伍次友的学生,才华横溢也一心为了大清没有私心,不过最后还是因为是汉人去了冰天雪地的盛京。

可是去了盛京后的他却没有任何抱怨,还给康熙耗尽心血绘制了《康熙皇舆全览图》献给他,为了大清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油尽灯枯了,康熙被感动给他守亡灵。

立皇子一直就是立嫡长子,索尔图的侄女赫舍里是康熙的皇后,太子的人选只能是赫舍里的孩子,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也就是说,要是明珠的妹妹是皇后的话,周培公也会支持的。

5

这一番赔罪意义深远,不然,索额图生死难料;周培公的出现不仅保全了康熙与索额图的决裂,更保住了由索额图家族代表的赫舍里“太子”,如果当时不是周培公带人将起康熙带回宫内相见这位难产大出血的赫舍里,就预示多方平衡将就此打破,其一,康熙可能会被行刺,其二,因索额图私欲,康熙不想见赫舍里导致彻底决裂。

跪拜赔罪始末

索额图家族早期因为赫舍里进宫,在辅助康熙亲政这块尤为积极,特别是康熙在整治鳌拜一事上索额图卓著出力,但好景并不长。

就在康熙新政的撤藩上索额图却没有战队,还和康熙来了一手“对台戏码”,特别是连康熙受重用的心腹纳兰明珠都支持时,反而这位“沾皇亲”的索额图还将纳兰明珠和周培公送给吴三桂,想让康熙这两员心腹致死,可谓其心可诛。

这也导致后续赫舍里生太子胤礽时,康熙避嫌失踪,宫中之人皆找不到康熙,而康熙的出走只有仅限几人知道,几人中就包括周培公。

整个始末其实也怪索额图过于仗着后宫有人而心思泛滥,而赫舍里也因为索额图导致与康熙关系有间隙。

康熙与赫舍里早前感情是很恩爱的,特别是在索额图支持鳌拜一事上,一度让康熙以为索额图后续也是值得信任的,在一些新政上他就需要身边能这样支持他的人,而且赫舍里进后宫,即代表了赫舍里家族的一种态度。

然而这位索额图却想多了,在后续之事上不但不支持,还想借康熙之手将政敌纳兰明珠和周培公处死。

人家康熙又不傻,纳兰明珠乃发小,怎可能就这样放任,并且当时还四面楚歌,一要小心假朱三太子杨起隆行刺,还要留意吴三桂的密谋之事,可谓是斗得不可开交,康熙最希望的就是身边人能团结。

这个小团队却因索额图私欲,从而让康熙愤恼,也造就康熙不愿见赫舍里,如果当时赫舍里难产一死,对外界的信号就是,康熙已经不再宠赫舍里家族,而索额图就将面对宫内无人这尴尬局面。

一旦出现这情况,康熙可能就会不急着对付吴三桂和杨起隆,可能反手就先将他索额图治理了,毕竟,唱反调过火,如今还没后台,不整你这碍路石,整谁?

索额图跪拜谢周培公之因

就这间隙一事,周培公处理也是老练,知道此时不该和赫舍里家族决裂,在赫舍里难产之际,迅速找到康熙将其劝回宫内,见了赫舍里难产最后一面。

在赫舍里眼巴巴干望康熙时,很多话想说,却又说不出口,毕竟,后宫不能言政,但周培公对此却看懂了:“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

这的心思是指,当下四面楚歌,应当以团结为主,特别是在有了皇子一事上,可在大阿哥与刚出生的皇子中二选一昭告天下,以示天下安康,立国安民心。

为何周培公如此提议,一是拉近了赫舍里家族,二是给了纳兰明珠机会,双方均不得罪,毕竟当初康熙和赫舍里的婚可是孝庄皇后赐的。

这一项建议,不仅挽回了索额图这尴尬局面,更挽回了皇家脸面,这也是后续为什么索额图跪拜周培公谢罪,如若不是周培公,可能下一个继鳌拜之后,极大可能就是他索额图。

周培公在大清多次危机转折点时总能出现,可谓是康熙的幸运宝,而且从这太子一事上可看出,此人可堪大用,因为不以己私欲,方为人品德才让人跪服。

文/探索历史奇闻

6

按照《康熙王朝》的剧情来说,索额图和周培公是政敌,至少是在对于吴三桂的态度上是完全相反的,周培公和明珠主战,索额图则主和,那么为什么后来索额图还要向周培公跪拜谢罪呢?我觉得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惭愧,一个是感谢。

(索额图向康熙进言杀周培公)

要明白这个事件的来由,还需要了解一件事。那就是索额图曾经在吴三桂起兵以后,曾经向康熙进言,而他的主要意思就是要康熙杀掉他的政敌明珠和周培公然后由他去安抚吴三桂。严格来说,明珠才是他的政敌,但是因为他们两个意见相同,索额图就将周培公算做了明珠一派。而且从周培公出山以来的表现,周培公绝对是一个才能卓著的人,今后也很有可能威胁他的地位,反正各种原因把周培公也一起除了算了。

但是尴尬的是这一切都被帐后的周培公听到了,当然康熙也并没有采用索额图的计策,周培公反而是为索额图说话,说索额图是为了大局着想,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赫舍里皇后影视形象)

然而后来康熙出宫猎艳,正好赫舍里皇后难产大出血,弥留之际始终不肯闭眼。周培公于此时向康熙进言说应该立太子,以固国本。首先本来赫舍里就是正宫皇后,孩子自然是嫡子,其次康熙也对赫舍里皇后有愧,在这种情况下周培公建议康熙立太子,那就是明摆着要康熙立赫舍里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啊。随后康熙当场宣布立赫舍里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赫舍里皇后才闭上了眼睛。

想必索额图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他曾经向康熙进言要杀掉的周培公会不计前嫌说出这番话,将他的外孙立为太子。这一刻,周培公就是一个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君子,而索额图则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小人,相比之下,他又怎么能不惭愧呢。

(周培公向康熙进言立太子)

而另一方面,正是在周培公的进言下,康熙才将他的外孙立为太子,这在未来可是大清朝的皇帝啊,这可不是一个小忙,而是一个天大的忙,他又怎么不会对周培公感激涕零呢!

因此,就这样一个自己曾经下了杀心意欲除之而后快的人,却以德抱怨帮自己的外孙成为了太子,索额图又如何能不跪拜谢罪呢?

7

吴三桂起兵造反,而赫舍里皇后又因为难产去世,此时的索额图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不仅是政治前途不保,甚至整个赫舍里家族会就此跌入深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大清王朝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的叛军席卷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京城中,康熙刚刚躲过了朱三太子的暗杀,又遭遇到了宫中太监的造反;北边的察哈尔叛军直逼京畿,西北的王辅臣也在坐山观虎斗。一时间风云四起,大清朝危机重重。

而就在整个大清朝面对这场重大危机的同时,康熙的国丈、朝中忠臣索额图也是“四面楚歌”,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首先,是吴三桂的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瞬间让索额图成为了这个朝廷的罪人。

在康熙决议扯藩的时候,索额图坚定的站在了反对面,并且信誓旦旦的提出,不仅不应扯藩,还要继续供养三藩以安定其心,甚至指出了吴三桂等人根本不会造反,而在此之前,为了维护吴三桂的地位与利益,索额图每年都要通过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收取吴三桂大量的财富,成为了吴三桂的代言人和辩护人。

而如今吴三桂突然造反,朝廷毫无准备,顷刻间失去长江以南半壁江山,这朝廷之中的头号罪臣非索额图莫属。

其次,就在朝廷需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眼下苦难的时候,又是索额图提出要杀掉明珠、陈廷敬、周培公等人,以换取吴三桂罢兵。

在得知吴三桂反叛的消息是,索额图不仅没有想着做任何平叛的准备,还在想着利用这个机会清除异己,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全然不顾朝廷的团结与平定“三藩之乱”的大局,这不仅让索额图更加为康熙所厌恶,也将索额图推行了整个朝廷的对立面,索额图的处境也变得空前孤立。

再次,就是赫舍里皇后在生育胤礽的时候,因为难产而去世,使得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家族失去了当下最为重要的政治靠山。

《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之所能久立与朝堂之上并且位列权臣之列,开始靠的是自己的父亲索尼,索尼死后靠的便是自己的女儿,赫舍里皇后。可以说赫舍里皇后坐镇宫中,就是这个赫舍里家族利益的代言人,同时也是索额图最大的政治靠山。

可是赫舍里皇后因为难产而死,赫舍里家族与康熙之间紧密连接的关系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更为重要的是,索额图的政治前途以及整个赫舍里家族的利益都有可能因为赫舍里皇后的去世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而就在此时,周培公按时康熙应该册立胤礽为皇太子,而康熙也接受了周培公的提议,当众宣布了胤礽的储君名分。

尽管已经平息了宫内太监的造反,但是面对大兵压境的察哈尔叛军以及身边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康熙必须有所准备以防不测,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如果真有不测发生时,朝廷不会国本问题的争论而陷入更大的内部矛盾危机中。

而在康熙看来,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他与赫舍里皇后深厚的感情因素,更是为了稳住索额图和他整个的政治集团。

毕竟,索额图太重要了,索额图位列朝阁之中,又掌管着兵部,与明珠这样的后起之秀不同的是,赫舍里家族的势力自索尼时代开始已经遍布朝野,打赢与三藩的战争,还是要继续依靠索额图和他的赫舍里家族,以及他的整个政治集团的支持。

另一方面,此时的索额图因为一直以来反对撤藩的态度以及痛失赫舍里皇后,有了其他的心思的想法,必然会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整个家族的利益做着新的谋划。而此时的康熙册立胤礽为太子,就是要打消索额图的这种想法,让胤礽成为康熙与赫舍里家族新的链接,同时也成为了赫舍里家族新的利益代言人,重新建立与索额图牢靠的政治同盟关系。而索额图也会因此明白,康熙没有因为“三藩之乱”而记恨自己,同时也没有因为自己之前的判断失误而影响整个赫舍里家族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必然是感恩戴德,全力支持和辅佐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索额图跪拜周培公,是对周培公的歉意和敬意,同时也是对于周培公的感谢。

索额图直接提出让康熙杀掉周培公等人以平息吴三桂的怒火,可是周培公并没有记恨索额图,“以德报怨”的帮助胤礽成为了太子,索额图自己却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歉意。

周培公不因为与索额图的私怨,而放下这个朝廷的根本,始终以朝廷利益为先,拥立胤礽,而不是拥立与自己同为主张撤藩的明珠外甥大阿哥胤禔,这也让索额图对于周培公肃然起敬。

而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使得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家族并没有因为赫舍里皇后的去世而陷入绝境,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家族的利益依然得到了保证,索额图和康熙之间依然存在了强力的链接和牵绊,因而索额图也对周培公感谢至极。

也正是因为这种歉意、敬意和谢意,让索额图不惜放下了权臣和国丈的身段,向周培公跪拜谢罪。

8

此前索额图瞧不上周培公,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索尼是四个辅政大臣之首。他们家族的势力非常庞大,又是满清贵胄,自然是看不上汉人出身的周培公了。可是周培公的这些话,却说到了索额图的心坎上。

赫舍里难产时期,康熙却在宫外鬼混。

赫舍里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女儿,孝庄太后也非常喜欢她。为了震慑鳌拜,让康熙在朝中多一个帮手,所以孝庄决定让赫舍里成为康熙的皇后。这么一来索尼家族就完全站在了康熙这一边,跟鳌拜斗争就有了实力。而康熙本人也是比较喜欢赫舍里的,没多久时间两个人就培养出了感情。但是康熙毕竟是皇帝,他精力旺盛,又比较花心,所以在赫舍里怀孕的时候,常常跑出宫去鬼混。这就让赫舍里寒心了,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嫁给了皇帝呢!赫舍里难产当晚,康熙刚好从宫外鬼混回来,他觉得自己愧对赫舍里,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

赫舍里生出了胤礽,说不出口的话周培公代劳了。

赫舍里终于为康熙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嫡长子胤礽。但是自己却因为难产而大出血,这个时候赫舍里说不出话来,满眼都是对自己这个儿子的期望。索额图在旁边也不好开口,这个时候周培公告诉康熙,现在三藩作乱,是时候在已有的两位皇子当中选择一位作为太子,以此来稳定天下民心。

其实这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让赫舍里的儿子胤礽为太子。因为他是赫舍里皇后的儿子,是康熙的嫡长子,自然是有优先继承权的。康熙皇帝饱读诗书,对汉人文化十分推崇,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周培公说出这话其实是帮了索额图家族一个大忙。索额图事后自然要为自己的无理赔罪,认为周培公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其实周培公一心为公,从来没有站在任何一边。

当时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个人在朝中你争我斗,其实为的就是自己家族的孩子成为太子。当时明珠的妹妹嫁给了康熙,为康熙生下了大阿哥胤褆,而索额图的外孙是二阿哥胤礽,这两个人都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只要他们能够登上太子之位,那就说明这一方在斗争中获胜了在周培公的这句话的影响下,胤礽成为了太子,使得索额图获得了胜利。

表面上看是周培公在帮助索额图,其实周培公根本就不想帮任何人,他想的是大清国的安危。此刻三藩作乱,索额图和明珠却依旧勾心斗角,这让周培公心寒,他必须要帮康熙稳定大局,而稳定大局的第一部就是立太子。嫡长子自然是太子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不管嫡长子是谁生的,周培公都会力保。

总结:周培公一心为公,索额图明珠却只为私利。

  1. 赫舍里难产当天,康熙依旧在在外面鬼混,这让赫舍里寒心。康熙回来以后,发现了赫舍里难产的事情,心里很伤心,对赫舍里抱有愧疚之情。
  2. 赫舍里生下胤礽以后,一直眼睁睁地盯着康熙,周培公读出了皇后的心思,告诉康熙必须要在两位皇子中选一位做太子,其实就是在推嫡长子胤礽为太子,满足皇后最后的心愿。
  3. 周培公一心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在无意中帮助了索额图,索额图差点下跪赔罪。其实索额图和明珠这个时候斗争是完全不对的,因为康熙已经到了要引咎辞职的地步了,他们应该像周培公一样,帮助康熙走出困境。

9

《康熙王朝》中,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皇子胤??后,便因身体太过虚弱不幸去世。而刚出生的胤礽也在周培公的建议下,被康熙立为太子。

事后,周培公刚出宫门,索额图便立刻声泪俱下向周培公跪拜谢罪。究其原因,是因为周培公在立太子一事上,帮了索额图的大忙。

众所周知,胤??的生母赫舍里皇后在生下胤??后因为难产没几个时辰便死了,而她死前最大的愿望便是康熙能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当然这也是索额图的心愿。

而在她弥留之际,却无人敢如此提议。一来是后宫不可干政,所以赫舍里皇后;二来外戚要避嫌,所以索额图也不敢讲。而立储一事涉及国本,需要从长计议,康熙虽然有心补偿皇后,但无人提议,他也不好武断。

这时候是周培公站了出来,向康熙提议的要早立太子。周培公的原话是这样的: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外有三蕃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叩请皇上在大阿哥和刚出生的皇子中,选择一位做太子,布告天下,以示大清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表面上看,周培公他说的话是持公立立场,两位皇子二选一,没有明说选谁。

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皇后难产将死,胤??又是嫡子。很明显就是在暗示康熙要立胤??为太子,而康熙也依照周培公之议,立胤??为太子。全了赫舍里的心愿,也全了索额图的心愿,因此索额图心中对周培公感激涕零。

当然,这里面也不仅仅是感激,更是愧疚。

因为在朝堂之上,索额图和周培公关系并不好。周培公太过刚直,处处和索额图这些老臣作对。比如在撤藩一事上,索额图因为收受过吴应熊的钱财贿赂,是站在吴三桂一边的,一直都反对撤藩。而周培公则是和索额图的死对头纳兰明珠持相同立场,一直坚持撤藩,在朝堂上没少和索额图打嘴仗。甚至因为明珠的关系,索额图已经将周培公列为了对手。

不惜要陷周培公于死地,竟然公然向康熙建议将主张削藩的周培公和明珠送给吴三桂他们,以求和吴三桂他们和解。周培公一直是主张削藩的,吴三桂是被削的藩王,所以周培公和吴三桂之间早就水火不容,积怨已深,如今索额图让康熙送周培公他们去吴三桂那,那跟送周培公去阎王那有什么区别。

而如今随着皇后去世,索家逐渐势微,索额图没想到,在此时周培公不仅没有落进下石,还不计前嫌帮助自己。因此,索额图才会又愧疚,又感激,所以跪拜周培公,向他表示以前不敬的歉意。

当然,像索额图这种官场老手,所作所为都离不开利益二字,他下跪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拉拢周培公。虽然索额图对周培公不怎么感冒,但是谁都知道,这周培公是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康熙对这个自己大街上捡回来的人才,宠爱有加。甚至于连立太子这样的国本大事,都会听取周培公的意见,由此可见,周培公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

索额图一族是太子胤??的外祖之家,所以如今既然周培公帮助胤??登上太子之位,那无疑是表明其和自己还是有和解的机会的,所以索额图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便一心想要拉拢周培公为己所用。但是自己以前又做了很多对不起周培公的事,因此为了和周培公冰释前嫌,所以索额图便跪拜周培公,向周培公赔礼道歉。如此一来,索额图便可借此机会将周培公拉入自己阵营,巩固自己势力。

以上就是索额图在康熙答应立胤??为太子后,刚出宫门,便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谢罪的原因,一来为赔礼道歉,二来为表感激之情,三来为拉拢之术。一石三鸟,索额图不可谓不精。

10

首先,之前的剧情提要是:吴三桂的大军势如破竹,索额图跑到康熙面前表示撤三藩是不明智的,他主张把支持三藩裁撤的周培公和明珠杀头,自己把两人的头颅送给吴三桂祈求和平。

当时,索额图和明珠已然初步形成了两个党派势同水火,而周培公又是康熙眼前的红人,这样一来,索额图便可以一举除掉两个政敌。

但是,他这一条阴毒计策被康熙看出,大加申斥,并且问周培公要如何处置,周培公却劝康熙现在是用人之际,索额图又是国丈,当下不宜处置。这是索额图对周培公的感动之一。

另外,当时皇后赫舍里难产,好不容易剩下二阿哥胤礽,奄奄一息之际说不出话,但就是不肯闭眼,周培公一下子猜出了赫舍里的心思,建议康熙皇上立太子,于是,才有了康熙立胤礽为太子之事。索额图也理所应当成为了太国丈,可谓后半生荣华富贵全都稳妥了。所以,这是索额图谢周培公的第二重深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