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爱小孩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吗?

爱小孩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吗?

2020-08-22 18:43阅读(61)

爱小孩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吗?:打是亲骂是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爱之深责之切”,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那一种?大环境无法改变,在这种

1

打是亲骂是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爱之深责之切”,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那一种?大环境无法改变,在这种大环境下,你是否做了一个合格的父母,选择了正确的应对方式?有没有本末倒置地一起帮着“迫害”着家里的那个未成年人?爱之深恨之切,越疼爱孩子越希望孩子成才,但千万别让这3种教育方式毁了您的孩子,第一、攀比,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能考100分,你呢”“你能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第二、不准哭“哭什么哭,你看看你做的好事!”“做错事就知道哭,好孩子从来不哭”第三、以暴制暴“再闹,看我怎么收拾你!”“还哭,再哭把你赶出门去”,教育从来都是因材施教,而不是随大流!给孩子足够的爱,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会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相信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是最棒的,这是我们给孩子最大的爱!父母希望孩子变得优秀,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如果方式不对,就会适得其反。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到大人,如果我们都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那孩子,又怎么能健康的成长呢。父母,从来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0e10cdc69a4404083c2f47c131485e9\

2

转自网络:

爱之深责之切?孩子记得的是爱还是责?

我们常听到「爱之深责之切」,从小,我们也习惯听「好还要更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论是我们的父母,或是父母的父母,都相信「严格的要求与责备,都是希望孩子更好、都是爱的表现」。

因此,不称赞、提醒孩子可以再更进步、更好,甚至运用体罚要求孩子达到目标。

有些父母觉得这是让孩子不怠惰、更进步,也代表是自己很爱孩子的表现,因为「打在儿身,痛在我心」。

问题是:

真的是这样吗?孩子接收到的讯息,真的是父母的爱吗?

孩子只会记得害怕的感受

曾经,有个甫成年的年轻男孩与我聊过天,不知怎么,他提到令他印象很深刻、自己小时候被父母体罚的经验:

「就是我做错事了??但其实我现在有点忘记我做错什么事,好像是一件小事吧,但我只记得爸妈非常生气地打我。」

他轻描淡写的一段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想到爱丽丝米勒在<夏娃的觉醒>一书中写的话:

「关于体罚,孩子只会记得害怕的感受,而不会记得大人想要教他的事情。」

改变是因为「有需要」而不是「体罚」

我自己也是从小就被体罚长大的孩子,原本我也相信妈妈告诉我的:

「如果不是我这么要求你,你不会有这么好的表现。」

但现在的我想来,当初我会努力,很多是因为对妈妈的爱,还有恐惧,那些恐惧不是因为怕被体罚,而是害怕。

「自己不好,会让妈妈很生气…妈妈可能就不爱我了。」

而当初妈妈努力想要体罚纠正我的一些性格与习惯,老实说,大多现在都继续留着那些习性。

改掉的那些,是因为「有需要」,而不是因为「体罚」所以改变的。

到底该不该体罚?该怎么责罚?

到底该不该体罚?「责」的程度要如何才能表达「爱」?我想这一切都没有正确答案。

我也并非认为「绝对不能罚」、要用爱心耐心面对小孩??的想法,因为曾经我也是非常服膺体罚教育的一员,认为严格与吃苦才能锻炼人的身心(毕竟我是这么被教的)。

事实上,如何在「严格」与「自由」中寻找一个平衡,对父母而言,一直都是很困难的课题;

只是,过度严格的教导,是否反而可能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只用「恐惧的程度」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也很值得父母深思。

不用当永远不犯错的「最好」只要「够好」就够了

写这篇文章,其实我很犹豫,毕竟「到底该不该责罚?该怎么责罚?」光想到这件事,可能就很让人沮丧,好像怎么做都是错的。

有时孩子真的很难以教导,那是会让人觉得很无力的;事实上,对父母来说,要如何不至于「过与不及」的「教养」,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还是想尝试写出来这些,并不是想责怪父母不该体罚、责罚,而是希望能够提供不同的角度,让大人们都有机会重新思考这件事。

毕竟,没有所谓的「一定不可以」,只是让自己保留一些弹性,有机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又是否能有效达成,并非仅服膺过去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我认为拥有这样的弹性与思考,对于自己、他人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而我想,不论父母或是孩子,

也许,我们不用要求要当永远不犯错的「最好」,

其实,只要「够好」就够了。

未来宝宝的汉字学习不要忽视哦~分享一个幼儿识字APP【猫小帅识字】。很多小宝宝都会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来教他识字。这个软件的课程丰富,还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共度亲子时光!增进亲子感情!

更多孕产、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3

视情况而定。有些人是为了小孩好,但也有些人是把自己的虚荣强加在小孩身上

4

虽然我也应了这句话,感觉自己很爱孩子,孩子很淘气不好好学习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很生气的指责孩子。但是我还是不怎么赞同这句话,毕竟我们大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样。孩子毕竟有孩子的世界,我们就在他们的世界外,提供他们选择的明灯。没有必要太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爱不就是放手吗?

5

爱之深,自然责之切。这是爱的一种表现,尤其中国传统的父母,他们要么慈父严母,要么严父慈母,不管怎样,对孩子一定表现出严格的一一面来。

1.中国父母的爱,是一种责任,一种人生设计

这种爱,包括个人才能的培养、个人品德的修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总之方方面面,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是父母的责任,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要不怎么有“养不教父之过”呢,自古以来,儿子不成人就是老子的责任。儿子出息,也叫做“光宗耀祖”,所以,中国父母与其说对孩子付有爱的情感,不如说他们对待生孩子、养孩子这件事就是觉得天经地义,包括结婚以后抚养和照顾孩子的孩子,那也是在骨子里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几千年来,固化的亲情关系使得父母就是教师,至少是人格培养的教师,那么你的志向,你的理想自然免不了收到父母的影响。像孟子,像岳飞,无论文的武的,父母的影响,深入民族文化内核,成为历久不衰的民族心理,不会轻易改变的。

2.“爱之深,责之切”体现了一种所属关系

不光父母对儿女之爱,夫妻之间,也容易出现这种以爱之名模糊了定位的情感表达方式。

父母爱你、为你好,才去说你,家长们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你不听,是不孝,你叛逆,众人讨伐,连自己都不免自责。

贾宝玉就不想科举,就想读闲书,做闲人,那怎么能成了,老祖宗,贾政,甚至宝姐姐,都本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名义,或打或规劝了。

这仅仅是封建家庭一个缩影,有多少理想和未来的设想,就在这个父母的名义下夭折了呢?

当然啦,我们不否则,很多理智的父母也会孩子做出了理想的选择,可那恰恰赶巧了儿子,一旦儿女的意志与父母想法相左,父母们还硬要“责之切”,最后的结局会怎样呢?要么谈崩了,孩子坚持己见,父母伤心难过;要么孩子委曲求全,父母喜笑颜开,多年后,孩子心里的那道伤疤始终不去……

结束语

所以不要再因为古已有之、历来如此,对孩子或者家人,本着爱之名更加干涉了。因为“责之切”本身,就超越了基本的关系界限,不过因为碍着关系亲密不好反驳罢了。作为理智的现代父母,就应该选择理智的处理行为,来解决家人之间的问题和矛盾。而不是一味把爱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做着伤害的行为。那样的结果,也无疑是罪莫大焉,害莫大焉!

6

每个家长都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因此,平时对孩子要求很高,总希望他可以做的更好,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

因为心中有期望,所以每次孩子做的不够好的时候,总会怒其不争,希望他可以再好一点,就像孩子学习一样,当孩子属于中等的时候,希望他可以名列前茅,当孩子名列前茅的时候,又希望他可以次次考第一!

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在你对他的期望中,一次次的让你失望的时候,在你长期的疲惫状态下,可能有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还是算了吧,一切顺其自然吧,那段时间对孩子的期望降低了,自然责备就少了!

中国式的父母,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总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将来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其实,说白了,是父母的自尊心太强,是父母之间的这种比较强加到孩子身上,因此,平时才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太高,打着爱的名义,强迫孩子做许多不愿做的事!

虽然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学着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最重要!

7

你好,我是果妈,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父母都是望子成龙,为了孩子有个好未来,不断督促他进步,可一句好话能让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话却能让孩子陷入自卑。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像锋利的刀子,伤害着孩子。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审视孩子、激励孩子。

1. 你怎么这么笨!2. 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3. 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4.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5.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6. 你看看人家。7. 下次能考100分,就给你买。8.你可真行啊,学好不行学坏快。9. 算了,看你以后也不会有出息。10. 为了妈妈,你努点力好么。


给爸爸妈妈的3句忠告:

? 成长比成功重要——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 付出比给予重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 对话比对抗有效——别跟孩子“较劲”


别只盯着别人家的孩子,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也非常优秀!



8

我觉得是的,因为你爱他,所以你更想他学好做好,但他又做不好,甚至反着来的时候,就会更强烈的想去责备他。

9

是的,真的是这样。自己孩子疼到骨子里,打起来也收不住手。这就是无保留的爱,啥都不会顾虑。但是,还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外人,这样相处会更融洽。

10

爱小孩真的是得“爱之深,责之切”吗?

您好,我是夫子频道,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教育问题不光是学校的事儿,更是每个有娃家庭的头等大事,而教育对于家庭来说,其实比学校来得更加修远和漫长,所以人家不是说吗?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这个问题上,父母肯定都是爱孩子的,可是怎么爱呢?因此就有了像题主这样的发问:爱小孩真的是要“爱之深,责之切”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出我的答案:教育不是在演苦情戏!


A:“爱之深,责之切”不是万灵丹

有很多家长,真的把教育孩子演成了琼瑶苦情戏,动不动跟孩子破口大骂,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寸相思一寸灰,好像教育孩子成了痴女苦恋有情郎一般,倒还叫周遭人等看得必须准备面巾纸,这就是很多父母口中的“爱之深,责之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方法一次两次可能可以,长久下去,其实不仅没用,倒有可能带来你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个后果是什么呢?我归结为以下两个。

  1. 孩子对你彻底无关紧要:本来你想透过你的声嘶力竭、大吼大叫,让孩子起码知道你的用心良苦,然后能够感动天地,最后改变自己,可是就像我说的,一次两次可能这还有点效果,如果长此以往了,总有一天孩子会觉得,你的发火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我继续我行我素,你又能怎么样?黔驴技穷!也就是本来你的用心良苦,在他那里都会成为苦肉计,最终麻木,那你说,自己的骨肉对自己的感受都视若无睹了,这是何等悲哀,父子母女处成这样你说有意思吗?
  2. 孩子在也不听你的劝导:可能有的父母还是继续苦情,说没关系,孩子不理解我没有关系,只要他一切安好就可以。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感受他都无所谓了,你的教育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说是不是这样?我们做父母的肯定希望自己要是能把小孩教好,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变成要让社会来教育啊?这是逼不得已之下的。所以说如果孩子对你的感受麻木,你的教育视若无睹,到时候他要是出了什么事,或者有什么行为偏差,你想拉都拉不回来

所以说,“爱之深,责之切”固然是父母爱孩子,可是他用得不好,就会变成孩子与自己感情的渐行渐远,甚至是不听管教,这反而是更加不利。但是可能有的父母说,难道我们都不要批评孩子了吗?孩子做错事我们都给他说好棒棒?当然不是这样。


B:慎用“爱之深,责之切”

上述所言,不是说父母不要去批评孩子,而是说,你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做错事你本来就该教育,而且到了一定程度,你不批评就是放任,但是我们的意思是,要批评可以,但是你要掌握原则,因为批评毕竟是有点类似吵架,你也知道吵架这个事情是对双方感情的一个波澜,如果这样,我们就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把握尺度,不要让批评变成颠覆你们感情小船的大浪。在这里我想说两个我的看法。

  1. 不是大原则不批评:只要孩子没有触及到什么道德底线,比如不尊重老人,讲粗话等等这类触及原则的事情,只要没碰到,基本不要随便批评,因为批评可以说是一个必杀技,但是不是万能绝技,只有到了关键时候必杀技才能够一招毙敌,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假如他犯了这个那个的原则性错误,你发火了,他就知道,这是不可以犯的错误,我这样爸爸妈妈生气了,如果你把这个当成万能牌,那就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抗体,我们批评就是要有效果,有针对性,否则你的批评就会沦为泼妇骂街
  2. 要批评得有个道理: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会变成说为批评而批评,那我们刚才讲批评多少有点吵架的成分,那吵架不是大声就会赢,你得有道理,批评也是一样的,你批评了孩子,你要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要如何改进,而不是大骂一通然后结束了,心情爽了就行,这样子起不到任何效果,对孩子来说反而对你排斥,所以在批评之前请三思,一会我骂了,骂到什么程度就停下来,然后跟他讲道理,而不是纯粹的为骂而骂,这是没有意义,也是浪费力气的

所以说,批评不能乱用,批评要有原则、要有道理。但是我们刚刚说的是,如果不是大错,不是大原则一般来说家长不要轻易拿出批评这个武器,那如果孩子犯的小错呢?要知道小错不改很容易酿成大错,到时候就算想改也来不及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两个字——沟通!


C:教育中沟通很重要

很多时候,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也知道要沟通,可是怎么沟通呢?很多人说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我觉得,如果是嘻嘻哈哈地给他讲,这是没有用的,他会觉得你是在和他开玩笑,并不觉得自己是有错的,不是说不能和孩子嘻嘻哈哈,而是要分情况,玩游戏的时候嘻嘻哈哈那是促进亲子关系,他做错事你还嘻嘻哈哈就显得你这个大人特别不稳重了。那么在沟通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则非常关键。

  1. 不要忘了长辈身份:我们可以和孩子当朋友,但无论如何别忘掉,你是因为有了长辈这个身份做基础才来和孩子当朋友的,很多人本末倒置或者舍本逐末,这都不对,特别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是以长辈的身份去讲的,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跟这孩子在那里嘻嘻哈哈,跟兄弟哥们儿似的,你觉得这个孩子会有耐心听完你说的吗?搞不好左耳进右耳出了,所以身份问题很重要,不同场合不同切换
  2.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怎么样让你的教育落到实处呢?自己做给孩子看,自己不要有你说的那些个毛病,比如说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你做到了吗?你做到了,然后你告诉孩子你这样子不够礼貌,他才觉得有信服力,否则就凭你两片嘴皮子说一说,孩子凭什么听你的?他也会觉得,你不是也一样吗?我看你学来的,到时候你就哑口无言了,所以请记得,好榜样的力量是很重要的,而父母自己要先端正言行,毕竟你的一举一动孩子也看在眼里

所以“爱之深,责之切”不是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骂你,甚至很多人说这叫“刀子嘴,豆腐心”,你要豆腐心何必刀子嘴呢?所以不要忘了批评也是有限度的,批评也是讲方法的,但是批评不及沟通来的有用,可是沟通也要注意分寸和原则。关于爱孩子是不是就要“爱之深,责之切”的问题,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我的论述能给到您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