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夏至面”是老济南一直传承的习俗。一碗面条中包涵了很多老济南的“讲究”和文化,可以说你能品味出面中的滋味也就多半领悟了老济南的生活。
先说这面,最早是的都是手擀面,要求面条宽而薄;现在,都是机制面条,但也要选宽的。听行家说,这是为了能“挂住味道”。而煮熟的面条,要过一到两遍凉水降温,济南人管这个过程叫“拔一拔”,呵呵,单听这“术语”就知道这是地道的济南美食了。尤其是老济南都用井水“拔”,那个筋道与凉爽的感觉可谓“带劲”。接下来,就要说说“麻汁汤”了,在吃凉面是要浇麻汁汤的,别小看这麻汁汤,不掌握两项“核心技术”是断然做不出来正宗味道的。一是要用凉开水拌制,而是要顺时针调制;否则,麻汁汤就会“泄”(麻汁在水中形成不了悬浊状态,都沉在碗底)。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拌“麻汁汤”,因为每次都能“偷”得好几口麻汁解馋,虽然死不承认,可每次嘴边残留的麻汁总是能被妈妈发现。在老济南的凉面中,最有特色的就要算是“菜码”了。所谓菜码就是加到凉面中的调味菜品,最传统的包括:黄瓜丝、胡萝卜咸菜末、香椿芽末和醋蒜泥;讲究的人家还会有鸡蛋饼丝、发好的海米等;我最新的发现是超市中常见的“烤里脊”,切丝当做“菜码”味道很不错。你不妨试一试。“醋蒜泥”是凉面中必加的“菜码”,不然就像吃不放辣椒的川菜一样。而“醋蒜泥”中的酸讲究用“蒜臼子”捣出来的才够味。其中的“科学原理”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但是捣过的蒜“浓香而不辣心、解馋!”
一切齐备,一顿地道的老济南凉面便可开吃了。先根据自己的口味把菜码洒在面上,然后浇上“麻汁汤”;记得!如果你想体味真正的老味道一定要多放“醋蒜泥”,因为老济南们都知道——凉面怎么才算好吃?“酸酸的、辣辣的,麻汁大大的”。
滋,滋,蛤喇蚰
酱油螺丝?蛤喇蚰子?咋听这两个词,不是地道的老济南绝对摸不着边际。其实这两个词说的都是“炒田螺”。在老济南,“酱油螺丝”的流行程度远超现在的羊肉串,是夏天家家喜爱的美食。因为水系丰富,所以老济南盛产田螺,在物质生活水平有限的过去,田螺可是不错的 “荤菜”。听不少老济南说起过,解放前,现在的人民商场位置有一座小土山,山下是做买卖的,山上是说书卖艺的,山四周一拉溜儿摆开卖酱油螺蛳的小摊,足有数十家之多。按照习俗,摊主不准叫卖,他们只是用勺子在盆里上下不停地翻动煮好了的酱油螺蛳,田螺壳与壳之间发出的清脆翻炒声就成了最好的“招牌”。
而奶奶做的“炒蛤喇蚰”则令我至今难以忘却。那个时候“炒蛤喇蚰”可是我思维中夏天的代名词,对于我来说,吃“炒蛤喇蚰”时夏天的乐趣与希冀。奶奶是大明湖边上的人家,做起“炒蛤喇蚰”自然是独具味道。不过这也是很繁琐的,其中香油和“大油”的使用是保证口感的两个关键。
买回来的“田螺”要放在水中,滴入香油浸泡。奶奶说这是“蛤喇蚰闻见油香就会张开嘴”,每次也的确如此,我总是满怀好奇的看着它们张开口上的盖子,惊喜地好像发现新大陆。后来,才明白,这样做可以去除田螺中包含的杂质。等到换过2、3遍水后,田螺基本上就洗干净了。这个时候最繁琐的工作开始了——去掉“尾巴”,也就是用钳子把圆锥状的田螺顶端剪掉。这可是集力量与耐心于一体的工作,我总是因为使不动钳子,而不小心将田螺加碎,把劳动变成了“荼毒”。而只有这样处理过的田螺才能在炒制的时候入味三分。炒制田螺的时候,要选择“大油”也就是“猪油”,因为这样才够香够味,当然配料中酱油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什么“炒蛤喇蚰”又被叫做“酱油螺蛳”的原因。在那时只要奶奶做“炒蛤喇蚰”,院子中便会弥漫着浓浓的酱香;吸引我忘记玩伴的召唤,一心只等着“一品为快”。
吃“炒蛤喇蚰”颇有特色的,那个时候,每家吃完罐头都舍不得扔掉铁盒,而是用钳子把铁盒剪成许多指节长短、瓜子宽窄的三角片,为的就是吃“炒蛤喇蚰”。当“炒蛤喇蚰”上桌时,顾不得烫手,拿起一个,先用嘴嘬一嘬,伴着“滋,滋”声浓浓的酱香汤汁点滴入口瞬时四散。然后用三角片跳开田螺的盖子,扎起田螺肉,咀嚼其香,至今难忘。
现在也有不少店家在做“炒田螺”,可是吃起来总也没有儿时的感觉;可能是用牙签挑起的不再是三角铁片的记忆;只有梦中曾出现的“滋,滋”声依然能带我回味那老街老巷中的地道“炒蛤喇蚰子”。
奶汤蒲菜
蒲菜是大自然赐予济南人的口服,当炎炎夏日让你食欲不振时,吃上一道这湖边的特产,绝对可以让你从嘴爽到心。《济南快览》便记述:“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白,其味似笋,遍植湖中,为北方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在众多做法中“奶汤蒲菜”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听美食专家说,“奶汤蒲菜”早在明清时期便已创制,历经这么久,足可见这道菜的魅力。
虽然现在已经吃不到大明湖畔的原产蒲菜,但是正宗的做法还是传承了下来。除了几家地道的鲁菜馆,很多济南老百姓的家中也能做出地道的“奶汤蒲菜”。经过一番寻访,我发现烹制这道菜,是有不少讲究的。先说这蒲菜,要做出肥嫩的口感,首要便是“一泡一淖”。蒲菜应用清水浸泡3~4小时,过水焯时,水一定要沸、要宽,一焯即捞出。这样入锅炒制才能保证不失肥嫩口感。
而“奶汤”的制备则是“技术+时间”的功夫活,家庭中制备的“奶汤”虽然不能像酒店中醇厚,但是只要注意一些细节还是能弥补“奶汤”所欠的火候,让菜品独具风味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葱椒绍酒”,这是一种简易却很提味的技巧;将葱白、花椒剁成泥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绍酒中浸泡2小时。这种“葱椒绍酒”加入菜中不仅能提鲜还能提香。还有一个窍门可以一试的窍门就是用大油(也就是猪油)烹制,用大油炒蒲菜可以弥补家中自制“奶汤”的不足,使菜品鲜嫩醇厚。
这一道亦菜亦汤的佳肴,入口清淡味美,回味醇厚悠长;不愧是 “济南汤菜之冠”。
说了这许多,却发现面对探寻老济南的夏日味道这个话题还远远太少。这座古城中的一街一巷中还有许多不断丰富的记忆;还有许多源远流长的美味……在我心怀探索之心去发现的同时也欢迎关注老济南味道的店家一同去挖掘、去传承老济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