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有两大梦想。

一是做最牛的诗人;

二是成为无敌的将军。

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才是李白心目中完美的自己。第一个梦想实现了,第二个梦想一直在路上。

一个人某方面太优秀了,就会掩盖他其它的光芒。李白不仅是诗人,还是一名剑客,他的师父是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剑圣裴旻。这裴旻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据说他善射,一天之内射杀猛虎31只。另外,他还有一绝活,将宝剑高抛入云后,能用剑鞘接住。唐文宗时,将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称为三绝。名师出高徒,可以推断,李白的剑术也不会差。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自称是飞将军李广之后,他喜欢研读兵法,讨论纵横之术,希望有一天能够建功立业,叱咤疆场。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61岁高龄时,听闻李光弼东镇临淮,立马前往请缨杀敌,渴望在垂暮之年,为国家危亡尽力。

最佳贡献者
2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生于中亚碎业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马克,唐时属安西都护府),五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二十五岁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过交游和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高位,这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十分充分。

他早年受儒、道两家不同程度熏染,人生观中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两种倾向都很明显,而“达则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方面。他有远大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文》),佐明主、安社稷、济苍生是他最大的愿望和理想。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天宝元年(742)应玄宗皇帝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他异常兴奋,踌躇满志,以为功名立就,而其时他已四十二岁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

安史乱起,隐于庐山。后受邀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亦有“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言。李璘事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中途遇赦,遂往来于浔阳、宣城等地。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至于纵酒狂歌、放浪形骸不过是他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时的舒泄愤懑和自我慰解而已。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太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其歌曰: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把大鹏鸟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化身,本来可以翱翔九霄的,此时已飞不动了。但又不愿放弃,仍然扇动残翅,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奋力激扬万世。可怜又被大树挂住了左翼,谁能理解他的理想和遭遇呢?

读之令人黯然落泪,汪然出涕!

3

李白号称”诗仙”,如神仙一般,神圣不可侵;似酒神,一醉千年。他从来不属于尘俗,自然不适合做官,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一身正气,崇尚清,崇尚正,崇尚洁,说话一针见血,不献媚取悦,也不趋炎附势,或者是不愿不屑。李白向往的是仙境;“斩楼兰”,立奇功!

他唱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送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泛洞庭,“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东游吴越,“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北上太原,“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游名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从官宦之家到平民百姓,带着一颗诗意的心。

青山之巅,绿水之湄,尽情放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盛唐的山山水水,因李白的登临而更加峻峭、荡漾。山水之间,以酒为墨,书写自己的万丈豪情,如巍巍高山,似涓涓流水。千年以后,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成了后人追随的神迹,他倾动了大唐的山水,震撼了人心,一路潇洒畅饮,一世英名长存。

剑是随身之物,“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酒酣之时,他“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剑于李白,更像一种精神与志向,“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他对剑的理解,是为国家建立奇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步入仕途,却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酒自适的生活,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仗剑漫游大江南北,入长安城后不得“斩楼兰”,不以功名显,大胆辞官远去。

李白个性高傲、耿直、向往自由,豪情万丈,英名长存。今天我们喜欢的许多诗句,都有李白的醉酒挥洒的影子。上下五千年,谁能与李白媲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我辈岂是蓬嵩人”的自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浪漫深情!如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所说:“酒入豪肠,三分豪气,七分诗情,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4

诗仙李白最大的理想做位高、权重、不受人管束的、最好不做事大官。诗人的秉性是吃得好、玩得好、不受制于人,洒脱的秉性才能写得出流芳千古的好诗来。有这种性格的人都当不了什么好官,并且还和杨贵妃和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一起嬉笑玩耍,玄宗皇帝能容得下这样的人,换位思考谁都不可能重用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中眠。这种不注重礼数、自高自大和没有奴才嘴脸的人,玄宗皇帝肯定容不下,有多大的理想和天大的才干都不会被重用,玄宗贬他离长安越远越好,免得杨贵妃和玉真公主又去找他,封建王朝君王身边全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一帮马屁精围着皇帝转悠。


5

去了爱酒就是随便!自得其乐。

6

到四川去。有诗为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耶]

7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提问这个问题的朋友,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

根据历史记载,李白在进皇宫之前,已在修行,亦有神、佛、道人邀其修炼。在他离开皇宫经过苦修后,李白已然达到高深境界,能看到其它空间很多殊胜景况,并能和众神沟通、交流,随意游弋于不同仙界。这从他进皇宫前后所写诗文中可窥见一二。

《静夜思》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对李白的这首诗是这样理解的:

李白站在床前,乍一看窗外地上皑皑白色,好似深秋冷冷的白霜。又仔细一看,这如霜的白色并不是霜,而是皎洁的月光,照的大地似雪如霜。由此,作者李白见景联想,由下及上,由大地联想天空,抬起头来,顺光仰望,看见天空中圆圆的明月,低下头来,静静的思量着,自己何时能回到未来的故乡月宫,过上自己快乐的神仙生活,脱离人间烦恼。

所以,我个人认为,李白最大的理想是成仙得道,死后灵魂回到天国故乡月宫,一睹嫦娥娇容,过上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

大王原创:

李白一生有修行,

自认故乡是月宫。

看见窗前明月光,

举头望月思乡情。

史传正逢月圆日,

李白醉酒游湖亭。

举头明月不可及,

俯首故乡现眼中。

本想月宫见嫦娥,

谁料龙王出门迎。

可叹一代诗圣仙,

南辕北辙梦难成。

注:史传李白之死有两种,一种是病死。二种是李白在十五月圆之日,醉酒游湖逛景,虽有修行,但因五戒不清,着魔岀现幻觉,坠入湖中溺水而死。

8

李白是一个无理想,无信念无志气的浪荡公子。纵观李白的诗,李白既无报国之志,又无忧国之念,既无忧民之心,也无救民之语,热衷于酒,色,财,气,花,草,鱼,虫,沉迷于迎来送往,穷酸文人气十足,好在文字功底还不错,否则,是一个一文不值之人。

9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佐君王,使天下大定,四海归一”为梦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10

问题:李白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李白曾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听上去他的理想似乎诗归隐江湖。但是这种理想是有条件的,就是假如不称意,才会弄扁舟。

李白又有诗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看上去又似乎想成就一番事业。

李白最大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

李白的理想很简单:功成拂衣去,李白的理想也不简单,因为一生也没有实现过。

我们在李白的很多诗歌中,可以看出李白心目中的偶像,这些偶像的人生就是他的理想。

李白曾经有一首《留别王司马嵩》,诗如下: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在这首古风中,李白用了三个人的典故:鲁仲连、范蠡、诸葛亮,这三个人都曾经建功立业。区别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鲁仲连和范蠡却“功成还旧林。”

可以看出,李白最羡慕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鲁仲连和范蠡。因为这两个人不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还能够全身而退,进退自如。

鲁仲连帮助赵国抵挡秦国的入侵,解了赵国之围以后,平原君欲封赏鲁仲连。但是鲁仲连辞让不肯受。赠送千金为也不接受,《战国策·赵策》写到: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辅佐勾践兴越灭吴的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在最辉煌的时候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后来经商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他的同僚文种留在勾践身边,结果被赐死。因此李白诗中写到: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可惜的是,李白归隐的事很容易实现,可是建功立业的梦想却追求了一生也没有结果。当年在唐玄宗那里,李白没有受到重用,后来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中,永王李璘起兵后,李白耐不住寂寞,错以为机会来了,高唱着“为君谈笑净胡沙”加入了永王队伍。结果被流放夜郎,如果不是幸运的被赦免,可能就客死夜郎了。

李白的梦想就是遇到赏识他的明主, 建立像鲁仲连、范蠡那样的功勋,然后功成拂衣去,归隐江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