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庙号是什么?最早开始庙号,是在商朝,以祖有功宗有德来追尊,但是此时并非所有的君王都能有庙号,只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繁荣的才能有庙号,而且此时庙号简单,只有“太、高、世、中”四种,创立基业可以用太,太祖太宗,功勋卓著的可以用高,高祖高宗,能够被世代祭祀的可以用世,世祖世宗,中兴国家的可以用中,中宗。周武王灭商以后,感觉存在子议父的嫌疑,和周礼冲突,就废弃了庙号,这一废就是千年,直到汉朝才恢复。但是西汉仍然对庙号相当谨慎,每个皇帝都有谥号,但是庙号却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上才追尊刘邦为高祖,刘恒为太宗,刘彻为世宗,刘询为中宗,不是建立国家,就是开创盛世,或者中兴国家的帝王。东汉也仅3个皇帝有庙号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
曹魏代汉以后,谥号开始泛滥,基本每个皇帝都能拥有庙号,但是庙号有褒有贬。开国奠基之君可以上太祖高祖,发扬光大的可以上太宗,重新鼎定天下的可以上世祖、成祖、圣祖,仁爱孝顺的可以上仁宗、孝宗、睿宗,有功劳也有过错的一般就只能上宪宗、景宗,过于文弱的一般也只能上个文宗,太过偏爱武力的也只能上个武宗,昏庸无道的一般就是僖宗,悲情一点的就上思宗,平平无奇过渡用的就上顺宗、定宗、度宗等,喜欢搞一些花里胡哨的玄虚的就上玄宗、真宗、理宗、道宗,有战乱逃离的就上德宗,过于懦弱的就上宁宗。 从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仁宗”是一个很好的庙号,反映了皇帝执政的受人爱戴和品行的高尚。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儿子,“仁”就此“真”好的多,宋仁宗从小就自律,天性仁厚,待人宽和。大臣包拯包黑子屡屡直言进谏,甚至口水都喷到宋仁宗脸上,但是宋仁宗没有怪罪,一边拿袖子擦口水,一边耐心听着包黑子的谏言,并能够虚心采纳。正是因为宋仁宗的这种品性,在他手上名臣辈出,富弼、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蔡襄、韩琦、狄青等等。仁宗锐意进取,想改变宋朝建立之初制度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知人善用,积极改革,减少百姓的徭役,后面因为改革阻力太大,改革被迫废止,但是仁宗的努力,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很多对百姓好的政策也让百姓得到了实惠,加上此时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幸福度比前朝高很多。国家整体虽然经济发展不错,但是宋仁宗却能始终如一的简朴,很自律,不奢华。有一次宋仁宗想喝羊肉汤,但是忍着没说,第二天说给了侍卫听,侍卫就问他为什么不让厨师做,宋仁宗却说,如果有了这一次,以后恐怕都会这样了。作为皇帝自律如此地步,实属难得。
一般来说严以律己的人对待别人也会严格要求,但是宋仁宗不是这样的。他对底下人很宽容,有一次他吃饭吃到了沙子,旁边的人都慌了,他却吩咐大家不要对外说,不然会让很多人受到处罚,类似的事情很多,一般的事情,宋仁宗都会去包容和体谅。
宋仁宗在位42年,去世后就连敌国都哀伤。虽然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他的仁爱,让世人崇敬。这个仁宗的庙号,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