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坂坡之战,张飞喝断当阳桥这是真的,史书是有记载的,但率二十骑断后是有,不过

曹军却不是数万,更非百万。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这个章回说道:

原刘表大将文聘追赶赵云来到了长板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长矛,立于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扬,疑有伏兵,不敢近前。一会儿,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曹操手下名将,一个个都来了。

诸将来了以后,也是大眼对小眼,看到张飞怒目横矛,又恐怕诸葛亮有计,都不敢近前。只得扎住阵脚,派人飞报曹操。

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操来了之后,看到张飞耀武扬威的样子,也是无咒可念。想起关云长曾经说过其三弟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更是心惊胆战。

听到张飞大叫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决一死战。”,不仅把曹操手下众将都吓尿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直接惊吓的一头扎在马下,肝胆碎裂,一命呜呼了。

吓得曹操扭头就跑,张辽、许褚紧追慢赶才好不容易把曹操给拉住。

曹操这才回过神来说:“吓死宝宝啦。”

二将拍拍曹操后背说:“丞相莫怕莫怕,就张飞一人,他也没敢过桥来。”

曹操听这么一说,才缓过神来。

这个桥段看上去很过瘾,张飞的勇猛的确表现地淋漓尽致。

据《张飞传》记载,当时的情况也差不多: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长坂坡之战,先主刘备听说曹公突然追上,就抛弃了妻子率先逃走。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断后阻止曹军。

张飞据水断桥,怒目横矛,站在长板桥上大喝一声:“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战。”

这一声吓得曹军无人敢近前,于是刘备等数十骑得以脱身。

据《先主传》记载: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刘琮投降。等曹操赶到襄阳时,听说刘备已经南逃。于是曹操率领精骑五千急急忙忙追赶,一日一夜行了三百里,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

刘备带领十数万百姓南逃,真实的兵力也就几千人。刘备被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已抛弃了妻子,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大批人众、辎重全部被曹操俘获。

赵云大战长坂坡,张飞喝断当阳桥,这都是有史书记载的。

当时刘备的情况很不乐观,从战斗结果来看,就可知一二。张飞、赵云经过死战,才得以保全刘备等数十骑逃生,但二人此战的确非常生猛。

但从《武帝纪》来看,对于此战,只字未提,恐怕曹操没有亲自参加这次战斗。抓捕刘备是曹操的心愿,但似乎不至于亲自带队长途奔袭作战。相关资料记载,这次带队的是曹纯,也没有记载演义所说的曹操那些猛将的踪影。曹将在长坂坡之战几乎都是空白,没有这次战斗经历。

就曹操第一保镖许褚那个小脾气,如果在现场看到张飞咋咋呼呼的样子,起码要战上三五十个回合。

许褚不在,恐怕曹操就没有前来。

刘备当时可能害怕了,没弄明白曹操到底来没来。

曹纯带队的话,曹操那些大将一般不会参加。这次大战,曹纯俘获了刘备两个女儿,徐庶之母也被俘获,徐庶从此告别刘备进入曹操团队。

张飞站在长板桥这个桥段,的确生猛,但曹操虎豹骑恐怕都在争抢战利品,也没多少心思在与张飞对战上。

缴获辎重也记录战功的,如果与张飞交战有失,那就不上算了。

豹眼认为,历史真相大致如此。

此一时,彼一时。不同境遇下,表现出的战斗力也会有差距的。不过,张飞的勇猛绝不是挂的,万人敌的声誉是名副其实的。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上张飞确实曾经在长板桥喝退曹军追兵,不过曹军并没有数万之多。

长坂坡张飞喝退曹军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场景。此战张飞横枪跃马,据守桥头,包括许褚在内的曹将无人敢上前挑战。最后张飞三声喝问吓死曹将夏侯杰,曹军在他雷鸣般的咆哮声中不战而逃,可谓出尽了风头。而这个故事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得知以后率部退往江陵。曹操得知以后,担心刘备占据江陵会成为大患,于是精选五千精骑追赶刘备。由于刘备南下时大批荆州百姓跟随,行进速度较慢,最后在当阳长坂被曹军追上。

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刘备被曹军击败,士卒流散,身边只剩下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刘备命张飞率二十骑断后。张飞在长板桥据水断桥,向追来的曹军挑战。曹军无人敢上前,刘备得以脱身。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张飞虽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一声怒吼吓死了夏侯杰,曹军总数也只有五千人。且当时战场混乱,在乱军之中追击刘备这一支人马的肯定并非全部曹军,,数量肯定还不到五千,并不是像演义中那样多达数十万。

但是曹操是精选军中精锐追击刘备,其中还包括了曹操手下最精锐的虎豹骑,这些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面对张飞却不敢上前挑战,可见张飞勇名之盛。

3

演义中第四十一回中,刘备十万军民逃跑时,于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追上,再一次遭到惨败。刘备丢下老婆、孩子独自逃走。在逃出重围后,糜芳向刘备报告,说赵云叛变投敌,归顺曹操了。刘备对此一点也不相信,认为赵云在他最危难的时候都没有背弃自己,现在也不会离他而去。

张飞却不以为然,叫嚣着“要去一矛刺死赵云”的话,带着20多骑回到长坂桥。他来到长坂桥后,看到桥东有一带树林,心中生出一计,让手下20多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之间四处奔跑,尘土飞扬,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千军万马。

赵云经过不懈努力,从曹军之中救出甘夫人及小阿斗,被张飞放过,拦住曹操大军。第一个到达的大将文聘,接下来是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大将,这些大将看到张飞在桥上“横矛立马”,怒目横眉,又害怕是诸葛亮的计策,不敢动手,派人向曹操报告。

曹操得到报告,来到长坂桥,看到张飞“睁圆环眼”,心中疑心大起,再想起当年关羽曾说过他的三弟张飞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顿时拿不定主意。在“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的三声大喝之下,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杰心里崩溃,被吓得肝胆碎裂,摔倒在马下而亡。曹操也被吓得够呛,带头逃走,数万曹军也跟着逃走,还发生了踩踏事故,死伤无数。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有人说,这是演义中的事情,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在正史上,张飞也是凭借20多骑击退曹军的吗?下面看看正史中的相关记载,便知真假。

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征讨荆州,恰逢荆州牧刘表病死,继任者刘琮投降,他兵不血刃拿下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不得不再次逃亡。正史上,刘备也是带着数十万老百姓逃走,速度很慢,仅一天一夜便被曹纯的5000虎豹骑追上。

接下来的事情和演义中大同小异,刘备带着赵云、诸葛亮、张飞等人匆忙逃走,慌乱间又不见了赵云。刘备为了自己的安全,摆脱曹纯的虎豹骑追杀,于是派张飞断后。张飞为了掩护主公刘备逃走,紧急召集骑兵,前去完成断后的任务。然而,由于大军被虎豹骑冲散,士兵四散奔逃,张飞只召集了20多人。

他带着这20多骑,义无反顾地返回长坂桥。只见张飞骑着高头大马,立于当阳桥上,“据水断桥”,大喊道:“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看到发怒的张飞,虽然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并退走。张飞圆满完成了断后的重任,使刘备转危为安,安全逃到江夏。《三国志·张飞传》中相关记载如下: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说实话,张飞在长坂桥,只有20多人,而曹军虽然没有演义中的数万、百万,却是装备最精良的5000虎豹骑。这是一支令敌人闻之色变的骑兵,在众多特种部队之中也是佼佼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现在,张飞却依靠20多人,将虎豹骑吓退。张飞是非常聪明的,将桥弄断,曹纯的虎豹骑必须修好桥之后,才能大量通过,这是需要时间的。刘备在这段时间,就可以顺利逃出,摆脱曹军。

结语

演义中的描述的,多有夸张之处,如赵云在长坂坡曹营之中七进七出,杀了五十余战将,救出甘夫人及小阿斗。正史上,赵云很可能是一个人在乱军之中目标小,恰巧找到甘夫人及小阿斗,并成功带出,肯定没有斩杀五十余曹将。

正史上,张飞却是依靠20多骑,吓退曹纯的5000虎豹骑,这是白纸黑字,有明确记载的。由此可知,演义并没有夸张,是实事求是,描述张飞在长坂桥之战的。张飞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4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决一死战!"

每当看《三国演义》至长坂桥之战时,猛张飞声如巨雷般的这一吼,总在耳边久久回荡、余音缭绕。

七分历史,三分虚构的三国故事之所以让人津津乐道,其中一点,就在于罗贯中对笔下正面人物夸张的赞扬描写。

历史上真实的长坂桥之战,其细节无从考证。我们仅从现有的《三国志·张飞传》、《三国演义》等书籍中探究一番。

各位看官想象一下:当曹将文聘追到长坂桥看见,威震八方的万人敌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握丈八蛇矛,立马桥头,他敢不勒住缰绳直接迎上前去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可不是浪得虚名。前面领头的大将都暂且停下来了,手下的小兵谁敢乱动。

兵者,诡道也。

张飞以个人之猛,吓退数万追兵(不是击退),使得曹军一时半会不敢贸然进击,也算是合情合理吧。

曹魏大将夏侯杰被张飞吓死,这个就太夸张了些。但,曹操没有马上督促大军冲过桥去,是因为他看见张飞身后扬起的滚滚尘烟,是伏兵之计,还是其他什么圈套?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暂时退兵,实属正常。

战者,虚虚实实,慎之。

张飞以一人之猛,吓退数万追兵与后来诸葛亮唱"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雄兵相似,都是玩得"虚"招。

再次感谢阅读,欢迎各位点评。

5

当阳长板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兵,说的正是历史上曹军南下,刘备放弃樊城望风而逃后,曹军在后追击,在当阳长坂桥所处,张飞一人阻挡曹军追兵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记载,曹军南下征讨荆州时率领领百万大军,然后在荆州继承人刘琮望风而降的同时,曹军大军又开始追赶逃亡的刘备。因为刘备逃跑的时候携带了数十万百姓,所以刘备很快在长坂桥这个地方就被曹操给追到了,就在此时,张飞单人独骑矗立在长板桥阻拦曹军。张飞本身是一员猛将,所以在张飞长坂桥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后,曹军尽皆胆寒,无人敢应战。

此时曹操看着威风凌凌的张飞又想起了当初关羽在他麾下斩颜良时曾说过“吾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所以曹操自身心里就是一寒。之后张飞再一声大喝之后,曹军一看主公曹操都没有任何反应,自然就更慌了。尔后曹操身边执剑将军夏侯杰又因为害怕肝胆破裂坠马而亡。这一下彻底击破了曹军的心理承受能力,曹军顿时四散而逃。这就是小说故事,张飞长板桥喝退百万兵的大概。

但事实上真实的长坂桥事件却并非如此。长坂桥张飞拒曹军确实是事实,但远没有小说演义那么夸张。建安十三年,曹军大举南下,荆州新主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依旧逃窜。当时刘备逃的很匆忙,所以当时刘备只率领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得知刘备逃跑后,命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追击曹操。重点在这里。追击曹操的只有五千虎豹骑。并没有百万,也并没有二十万。

刘备看到追兵将近,所以派遣张飞前去阻挡追兵。张飞当时召集了二十多骑前去阻击曹军。张飞也不傻,知道自己的几十骑和五千骑兵完全没法比,所以张飞独自一人到桥上阻拦曹军,剩下的人张飞让他们在身后树林里骑马来回奔走,制造出一副身后有大量军队集结的假象。曹纯率军赶到后,看见张飞气定神闲的站在桥上,身后又疑似有军队集结,所以曹纯担心再追下去会遭遇伏击。因此才不得不让刘备逃走。否则张飞再猛也不可能靠着几声吼吓退曹军。曹军又不是泥捏的,一人一刀都能把张飞剁成饺子馅。又怎么会怕张飞的怒吼呢?说白了张飞玩了一招疑兵之计罢了。双方根本没有交手又何谈击退!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6

此事见于《三国志》,应该可信。但真实的历史却很残酷,也许会让你心中曾经的英雄从此破灭。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生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读这段历史,很多人往往纠结的是张飞所面对的曹军人数,到底是《三国演义》中的百万,还是只有曹纯所率领的五千虎豹营精锐?

百万之数肯定是罗贯中的夸张,因为曹军南下部队的总人数也不过十五六万,加上刘琮的荆州人马,满打满算,二十四万己是顶天了。

但张飞所面对的曹军人数,应该又不仅仅只是曹纯所率领的五千之众。虎豹营作为先头部队在当阳桥前追上张飞,双方遂成僵持之局。要想"故遂得免",这僵持的时间就不可能太短,否则不足以让刘备所率残部人马逃远。这样一来,曹军的后续部队就会陆陆续续地赶到,保守估计,当有数万之数。

但这不是关键。以张飞这区区二十余人,无论面对百万大军,还是五千之众,只要动起手来,就难逃被辗压的命运。关键在于,张飞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之下,还能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见谁灭谁"的自信,这是他能震慑人心,使"敌皆不敢近"的原因所在。

这里面无关计谋,因为张飞己经"据水断桥",所以也就没有了《三国演义》中的那些天花乱坠的东西。

历史上对张飞的勇猛,往往不吝华美词藻,什么"熊虎之将"、"世之虎臣″信手拈来,赞誉不断,更以"万人敌"之名冠之,足见其人之剽悍。然而他最大的优点,还是临阵对敌时那种"视百万大军为无物"的气势,不管对手是谁,不管敌人有多么地广众,我若战之,战则必胜。

可以想见,当曹纯率部追至长坂桥前,猛抬头,遥见一尊天神矗立对岸,策马横矛,怒目圆睁,宛若一道挺直的山梁横亘于天地之间,此情此景,带给他的感觉应该不仅仅只是震撼。对于曹纯来说,他仿佛看到了身为武者毕生都在追求的一种至高至纯的境界,佛生魔灭,重生九界。从而让他不自主地心生出无限的敬仰之情。

或许,不是他不敢上前。

又或许,他只是不忍上前。毕竟这种幻生的境界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他何曾有幸,竟然可以在现实中得于一见。

一念之间,"故遂得免"。

然而这却不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让人最感凄寒的是,"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据后"。

刘备的无情无义的嘴脸跃然纸上,可悲的是,张三爷为他卖命了一生。

死后只得了一句:"噫,飞死矣!"。三爷泉下有知,当不知作何感想。

7

《三国志·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根据陈寿的记载张飞确实率领二十骑进行断后,那么曹军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呢?


《三国志·先主传》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根据先主传记载曹操派遣5000精兵进行追击(应该就是曹纯率领虎豹骑),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汉代一里相当于415.8米,相当于一日一夜狂奔了近130公里,骑兵这个兵种更多考虑的是马匹的爆发力,但是这个时候考验的是马匹的耐力,按照虎豹骑的速度,个人感觉追到当阳长板桥之时,骑兵数量不会多,关键这个时候曹军人困马乏,马匹无法冲锋的话,骑兵的威力根本体现不出来。


《三国志·诸葛亮传》:“ 曹操 之众,远来疲弊,闻追 豫州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 鲁縞’者也。

加上张飞直接把战场选择在了桥上,直观的压缩了战斗范围,古代的桥一般都不会太大,如果真的要战斗的话,曹军也不可能一哄而上,最多也就两、三骑和张飞搏斗,更何况现在的曹军士兵大多是强弩之末,面对龙精虎猛的张三爷,心里上就犯了怵,加上张飞的威名被他二哥关羽一番宣传之后在曹营传的神乎其技。

曹军也不敢进行水面强渡,一方面是因为部队人困马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知河水深浅,张飞是否安排了伏兵。


张飞立马于桥边,血浸铁甲,声如爆雷:“身是张益德,但来决生死!”此时的气势完全在张飞这边,虎豹骑们一看,撤了撤了,毕竟任务也算完成了,还是回家吧,咱们惹不起这位猛男。

8

历史上记录长坂坡之战的就是《三国志》里的一句话: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从中并不能看出战势如何,而且张飞据水对抗的,并不是数万曹军,而是曹纯率领的5000虎豹骑。

当时是刘备从樊城离开,一路携带百姓,在襄阳城下又招呼一批世家一起南下。曹操担心刘备抢先占据江陵,因此命曹纯前去追击刘备。

当阳一战,刘备全军崩溃,刘备只带领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关羽先走一步找刘琦求援,因此不在战场。讹传赵云投降。

曹纯截获了刘备的辎重、刘备的两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

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按照常理,张飞不太可能依靠20人对抗5000人,应该就是用疑兵阻挠了曹纯,让刘备有时间与刘琦的援军会和。

9

张飞吓退曹操大军的记载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小说里描绘长坂坡之战,刘备被曹操击败家眷也与其走失。赵云怀抱刘备的儿子阿斗突出重围与刘备相聚,在此期间张飞为了掩护赵云撤退在长坡桥断后成功吓退了曹兵。


小说里记载,张飞当时只有二十余骑。他之所以能吓退曹操的大军,不仅仅是凭借他的勇猛,还施展了他的智慧。早在赵云到达长坂坡桥之前,张飞便让随从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然后让他们在树林中驰骋冲起灰尘给曹军造成对岸有大批军队的假象。果然曹操的先锋部队到达之后见对岸情况不明都纷纷停了下来。

张飞设疑兵首先让曹军陷入了被动,后来曹操亲自率军前来又被张飞遭大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先声夺人,给曹操及其部下的心理上造成了威慑。后来曹操又回忆起关羽曾对他说道: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所以曹操在如此近距离和张飞对峙,心中已有退兵之意。正在这个时候,曹操身边的怂包将军夏侯杰被张飞惊得肝胆碎裂跌马而死,这一下曹操的心理防线彻底奔溃了,于是便立即调转马头逃离了张飞。曹操一走,曹军自然便退了下来。


张飞吓走曹操大军虽然出自《三国演义》,但也有史料依据,不过可能真实的情况没有小说描绘地那么夸张。《三国志》记载: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里没有张飞在长板桥设疑兵的记载,不过张飞身边只有二十余骑这个倒是真的。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刘备遭遇曹军突袭仓促逃走,在慌乱之间留下了张飞替其断后。后来曹军的一支追兵赶上来被张飞截住,双方在桥两边对峙了起来。张飞挺身而出率二十余骑向这支曹兵发起了挑战,曹兵畏惧张飞的勇猛不敢向前。

从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两个事实。第一,曹操并没有率大军和张飞对峙。第二,和张飞遭遇的这支曹军追兵,人数肯定比张飞的多但绝对称不上是一支大军。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三国演义》是小说,对于张飞在长板桥的描绘肯定是有夸大成分的。

10

历史上的张飞足智多谋,他把二十多名士兵骑的马后面绑上树枝,然后在树林里转圈奔跑,长坂坡顿时尘土飞扬,犹如千军万马,曹操追兵将至,恐遭埋伏,于是下令后退二十里,故事为后人广泛流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