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太好说,具体情况还是得具体分析才行的。
比如我给你说两类比较有普遍性的情况:
1、有一部分成绩比较优秀的初中生,他们的学习不是由内及外的主动学习也没有自主安排过自己的学习,他们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要求去做的。
比如在一些纯应试教育的私立初中,学校或者说是老师在孩子们的学习安排上做到了极致,不少学生基本上不需要有任何的思考,光是学校里的学习就已经让自己疲于应付了。
这部分初中生经过这样的三年学习,往往是能够让分数提的高高的,甚至大多数人都能够考入非常好的高中。
但是上了高中之后,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表现——最为常见的就是自己不会学了……
因为到了高中尤其是公立的高中,老师几乎不可能在跟他们初中老师那样去全面的安排学生们的学习,更多时候是需要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的。那些能够适应的学生他们会很快就在成绩上有所体现了,但是那些当初过于依赖老师的学生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了,而在这个适应过程期间可能就会成绩不太好的。
并且这个过程还是会有一定风险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可能会耗费时间比较短,但是有的却是会比较长的,而还会有一些很久很久都适应不了。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多发生于一些民办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身上,尽管不是绝对的,但是如果孩子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真的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么还是需要注意的。
也别太紧张,如果真的遇到了多鼓励、多主动想办法解决那一个个暴露出来的问题即可,关键是不要丧失信心!
2、第二种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比如往往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他们在前一个学段好像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是进入下一个学段之后突然就冒了出来。
你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很多时候他自己也觉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像自己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就是一学就会,一考就对……
因为我本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我个人的分析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尽管成绩不够突出,但是他们是真的用心在思考的。而且他们会在一些段时间内较难提高成绩的地方或者有一定的积累,或者是基础打得很扎实。
比如语文、英语等一些偏文的,他们的成绩不太突出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去背诵或者没有去研究“正确”答题的方式,但是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却高出其他人,因此过去的成绩不够理想更像是“茶壶煮饺子”——尽管倒不出来,但是肚子里真的有货。
再比如在一些数学等理科学习上他们的成绩可能不够高,但是基础却很牢,稍微难点的题目确实可能不会,但是会的题目绝对不丢分。而且还能够沉下心来慢慢梳理那些没掌握的内容。这种孩子后面还是会有较大概率突然就“开窍”的,毕竟是有基础的。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多的思考和尝试,对比第一种情况,如果说第一种情况的孩子可能一直都是在“奔跑”,而这种情况下的学生他们其实一直在做一些“热身运动”或者说是在做一些基础性的训练似的,不是他们“跑”不快,跟多的时候其实很他们压根还有那个跑起来的意愿。
但是一旦他们真的跑起来了,还真说不定蹭蹭就追上甚至赶超了。
现实中除了上面的这两种情况其实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其他一些情况的。
我个人觉得与其说现在就担心这个“几率”的问题,倒不如去为后面的三年高中学习做些准备去。
因为读高中这件事情显然是你必须要去做的了,而争取考个好成绩也是我们非常想得到的,既然如此,你还考虑“几率”干嘛?
难道你会因为有人告诉你“几率不大”或者“几率很大”就改变你这三年的学习态度吗?
你总不会因为有人告诉你初中好高中一定好然后自己就不去努力了,而是坐等成绩好吧?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在意“几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