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费正清曾告诫过他的学生说:“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而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
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下,人不仅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就连职业也划为了“士农工商”。而商人在中国历史上,貌似一直处于被忽视、被边缘化的群体里面。
其实,中国人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在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就依靠着工商经济跻身于世界的前列。而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的动荡不安,使得商人阶级即便在曾经被人崇拜过、被人歧视过,也最终无法成为“四业之首”。
据记载,在我国商代,商业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商朝不仅商业十分繁荣,甚至还享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后来在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后,殷朝遗民被迫集中到洛阳。这个时候,殷朝的遗民在周朝人的口中称为“顽民”,他们不仅会被召集训话,还过着被监视的生活。
虽然殷朝的遗民已经被周朝人所接收,但是同处于一片领土,殷朝遗民被周朝人歧视的现象也不断发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殷朝遗民在没有政治权利以及土地上,便回归到老本行,继续靠着买卖行业的商人工作以此谋生。
久而久之,“殷人重贾”的现象便产生了,也许我国商人受轻视的首例多半都是来源于此吧。再加上古代最看中的就是土地的资源了,而商人又靠着买卖赚取差价,这种行为在当时的人眼里也是不被理解的。
俗话说“存在即是合理的”,既然商人阶级早在商朝就已存在,并且也能给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为什么商人的地位却“一低再低”呢?
1、封建主流的儒家思想,认为从商违背了道德
时至今日,儒家的思想依旧在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像在当时那个科技水平低下的时代,儒家思想里的诚信和坦诚便是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
而商人作为一个中间商一样的存在,那么对于那些信仰儒家学说的人来说,他们会认为从商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手段。
这一切又恰恰与儒学里面的仁爱相悖,所以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商人的地位低下也是局势所带来的历史产物。
2、商人的不断兴起,不利于统治者集中管理
我们都知道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若是拥有了一块土地,就意味着一家人会一辈子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如此,只要不是遇到天灾,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会不断的传承给下一代。
当祖祖辈辈都在这一片土地上劳作,从未有过出远门的经历,这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有利于统治者进行“愚民政策”的推行。
而商人则恰恰相反,商人的工作就是需要不断的往返两地或多地进行采购。那么,大多数的商人都是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并且流动性也是很强的。那么,这些人在农民的眼里,自然也是不被看好的,
3、商人与农民之前的贫富差距拉大
像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时候,连年发动战争。那么这也就导致民生凋敝,粮草短缺的现象。
不管所处的朝代是处于动荡也好还是稳定也罢,农民种植的土地粮食则是国之根本。而商人的存在,靠着信息差赚取农民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金钱,只会让农民眼红。
如果大家都去经商而没人种植土地,那么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国家的根基将会受到重大的伤害。
因此,为了避免农民破产,弃农离乡,统治者往往会采取“抑商政策”,用来稳定农民,让农民安心生产。
综上,在封建等级制森严的社会里,贵贱尊卑的界限分明是维持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而当商人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之后,就想着在政治上有所造就。如果商人地位真的提高了,无疑是对封建社会秩序进行冲击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