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 明朝历史中,我认为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作为精彩,这时期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呈现繁荣富庶的局面,在军事上成祖南下征安南,使得安南自北宋脱离中央管控之后,再次回归中原王朝,北上六次亲征蒙古鞑靼和瓦剌部,维护了明朝疆域,因而明王朝朱棣统治这一时期被史学家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生平

明成祖朱棣 公元1360年~公元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是汉人王朝中少有的允文允武的皇帝,早年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镇守明朝北疆,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皇帝的皇位。

永乐皇帝事迹

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创建内阁,完善官僚体质,同时为加强对群臣的监视,恢复明太祖后期废除的锦衣卫,又后设置东厂,随着厂卫机构的设立 ,明朝皇帝的权力也得到了加强,在经济方面,鼓励百姓垦荒,同时加强军屯和民屯以及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从而减轻百姓负担。在文化上,组织编纂《永乐大典》,文化经济交流方面,先后派郑和六下西洋,加强了和东南亚以及红海沿岸国家的交流,在军事方面,更是将明朝疆域扩大数倍。

总结

明成祖朱棣是汉人天子中唯一个亲自远征游牧民族的皇帝,其在位期间的各种举措,巩固了明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同时明王朝对周边国家保持着战雷进攻态势,因而我认为永乐皇帝统治这一段时期是明朝最精彩的部分。

最佳贡献者
2

靖、万年间、社会有序、生活安逸

3

在明朝的诸位皇帝之中,数嘉靖皇帝朱厚熜时期,发生的宫女联合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最为扑朔迷离,让人兴趣横生。

在276年的大明帝国历史中,不乏朱元璋、朱棣、朱佑樘这样有作为的好皇帝,但也有像朱祁镇、朱厚照、朱厚熜、朱由校这样的怪异皇帝。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大明帝国的第11任CEO,在皇帝宝座上工作了45年,一生热衷于炼丹,二十年不上朝。而且他还爱撸猫,给各个小猫御赐封号。但是,作为皇帝,他不上朝并不代表不理政,嘉靖皇帝在位时,抑制皇族勋戚和宦官权力,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所以嘉靖是明朝最受争议的一个皇帝。

嘉靖皇帝获得皇位的过程,可谓是时运所致。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崇尚武功,外出游玩时,在船上因为不老实掉进水里,被呛了好多水,吓得不轻,回来就得病了。生病后也不好好休养身体,反而天天在自建的“豹房”纵欲过度,年仅31岁就死在了“豹房”。由于堂哥没有儿子,朱厚熜幸运地被一群人推上了皇位,成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为人熟知的不是他在书法和文辞修养上的造诣,也不是他经常批改奏折到半夜的勤勉政事,而是嘉靖朝的“修道炼丹”和“壬寅宫变”以及“海瑞骂嘉靖”。而在这三件事之中,宫女谋杀皇帝的“壬寅宫变”最令人好奇。

在嘉靖食用的仙丹中,有汞、朱砂和红铅这些成分,红铅其实是少女的初潮时月经血炼制而成,这东西居然被嘉靖加到丹药中并食用,想想就恶心。嘉靖因此招收了大量年轻的宫女在皇宫中,在炼制仙丹过程中,宫女需要不吃饭,只喝采集的新鲜露水才能产生最纯净的经血,很多宫女累倒病死。而且嘉靖皇帝平时易发怒,动不动就鞭打宫女,处死官员和后宫嫔妃,本就不堪重负的宫女们更是提心吊胆。

有一天,有位官员进献一只“五色神龟”给嘉靖皇帝,嘉靖认为是祥瑞之物,把乌龟当成最爱的宠物,交给16个宫女照顾。结果,可能是这乌龟太娇贵,居然死掉了,宫女们觉得面对嘉靖这个暴君,肯定是难逃一死了,于是就打算先下手为强。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上,皇帝吃完仙丹后,住在了端妃的"翊坤宫"。那天晚上,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六位宫女,用仪仗队的丝带搓成一个绳,趁皇帝睡着了,一堆人一起上来,按住皇帝手脚,用绳套住皇帝的脖子,用布团堵住皇帝的嘴,一齐拉绳子。结果因为宫女的紧张和嘉靖的挣扎,绳子打了一个结,嘉靖只是昏死过去,没有真正死掉。有位宫女见皇帝一直不死,心里乱想“莫非皇帝真是真命天子”,便去皇后那自首。后来,嘉靖未醒来之前,皇后一人做主,借机将情敌端妃曹氏、宁嫔王氏,连同那16个宫女一起顺带处死。

宫女谋杀皇帝,这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是闻所未闻。如今在明十三陵帝王宫的蜡像馆内,还有一组宫女要勒死皇帝的场面,那正是壬寅宫变中的场景。

4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这是《明史》里面对朱棣的评价,每次看到这一段,都会想到朱棣以北京一隅敌朝廷全国,这丝毫不亚于一次开国战争。而且藩王在大一统时代谋反成功的记录在中国历史上是零。朱棣确实办到了。

比起汉武帝、乾隆,朱棣仅仅在位二十二年。比起汉武帝、乾隆晚年的好大喜功、志满意得。英雄迟暮是人们不愿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朱棣四十二岁登基,在位二十二年。而在这二十二年中,却是最好的二十二年,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志满意得,没有在大臣的恭维声中迷失自己。甚至朱棣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

迁都、平安南、修运河、五征漠北、修书《永乐大典》朱棣的功绩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

5

整个明朝历史都精彩,请看《明朝那些事》一书,明月著,光精彩的段落我抄了三大本,现在阅读起来,记忆犹新。

6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兴衰起落,从建立到灭亡,总会存在几个高光时刻。明朝的高光时刻,我认为是朱棣的篡位一直到其孙朱瞻基结束(1402-----1435)。

期间经历了永乐盛世,还有仁宣之治,国力达到了顶峰,之后明朝便开始坐吃山空,日薄西山了。精彩就在于后世对这段历史的津津乐道。

自从大哥朱标去世之后,英文名字叫做Judy的朱棣就把眼光瞄上了大哥留下来的那个位置,只可惜朱元璋只喜欢他的那个好孙子,所以朱棣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输给了建文帝。

争储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朱棣就退出了皇帝之争。侄子当了皇帝,我这个做叔叔的,就不能把他赶下台吗?

朱棣一直处心积虑的谋划造反,最终借口建文削藩,来了一个靖难之役,这才登上大宝,可以说是得国不正,也一直被后世诟病。

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诸多太宗的一员,朱棣没有夺了太宗这个庙号的威风。他在位期间,如同唐太宗,宋太宗,金太宗灵魂附体,精励图治,任用贤才,并且多次北征,打击了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保证了明朝长城以内的安定。

可以说他继承了朱元璋的军事才能,还把军事才能传承下去。文功武治,国家兴盛。永乐十九年,朱棣迁已经都北京,在北京周围安排了十万精兵。

其中包括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的神机营,还有剽悍的五千营。阅兵时旌旗蔽空,声势浩大。有27国或者是地区的外使观看了当时的阅兵。阅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为什么这场阅兵会有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呢?

就在于这次阅兵震慑了整个明朝以外的势力,震惊了整个亚洲。从此再也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敢于对明朝有任何的小觑,虽然没有达到唐朝的那种自认天可汗的地步,却也是万国来朝。

其间的郑和下西洋,一直到其子辈孙辈。向海外宣扬了明朝的国力,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使海上的外交,贸易,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是自宋朝以来,中原汉文化,儒家文化的又一次重大对外输出。

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没有完全兑现自己二儿子的承诺。将皇位传给自己的第一张自朱高炽,导致了他的二小子效仿他以清君侧名义发动的扰乱。但是,朱棣之孙朱瞻基是朱棣一手调教出来的,以雷霆手段平复了叛乱。

在朱棣的基础上,在仁宗的基础上,继续施行仁政,有三杨等大臣的辅佐,让明朝继永乐盛世之后,出现了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可比汉朝的文景之治,让明朝继续达到一个顶峰。

7

要论精彩,应该是万历后期那不上朝的几十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流涌动。早早的就将亡国的火药埋下。后面的天启只是加速了。

8

说起明代历史,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广为流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明代有一个职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那就是太监。甚至明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由一位太监所做的,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曾先后七次率领大明船队下西洋,累计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方甚至到达了东非。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航行,对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也是明朝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

明朝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不断进行航海活动?

并不是所有朝代都有能力去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航海活动,下西洋的活动首先是符合了明朝的外交政策:试图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通过下西洋来建立自己的朝贡体系;其次明朝在早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沿海城市发展十分繁荣,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另外明朝造船业极度发达,航海技术世界领先,有着大批有经验的水手和专业技术人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大明王朝向其他亡国展示国威,宣扬德华。还有史学家认为是为了去寻找逃亡海外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影响

通过七次下西洋,郑和为大明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治秩序,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提升了当时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同时也拓展了朝贡体系,郑和船队展现了大明王朝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实力。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大明建立了贸易往来。在当时很多国家都称郑和为明朝的“和平使者”。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影响

刚开始下西洋并没有把经济做为重点,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无论是官方的贸易往来还是民间的商业交易都得到了极大的促进,甚至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外贸体系。我国之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产自销,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经济发展却有很大的制约。通过郑和下西洋彻底贯通了贸易路线,拉动了内需,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不断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个比之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强了无数倍,可以说明朝通过努力好不容易为中国打开的对外发展大门被清朝重重的关上了。

郑和下西洋的文化影响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交流,留下了航线沿岸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地理著作和航海图。其中《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为世界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参考。随着航线的不断开展,郑和还促进了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在文化发展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因为它向世界宣告了华夏民族的强大,建立了庞大的朝贡体系,无论是从政治意义还是从经济发展上来看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

9

说到明朝历史中的精彩片段,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那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皇帝,或者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

确实有明一代,各时段都有相当精彩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回顾和品味,这是一个有着七下西洋壮举的时代,有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帝王家风,还是一个以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崛起的文学盛世...随便哪一段都可以浓墨重彩大肆书写。

明代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就是“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他的一生颇为精彩。关于阳明先生的传记现在有很多书籍,我们选择一些精彩片段,一起追忆仰止。

  • 名传后世

1905年,日本,带领舰队打败了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要上一直悬挂着一块牌子,上书“一生伏首拜阳明”。

在17世纪传入日本的阳明心学,很快被当时的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到推动作用,明治维新的骨干如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都深受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

  • 禅师的心灵交锋

书有记载一个小故事,提现了王阳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在杭州的一座寺院里,他慕名去拜访一位远近闻名,佛法高深的禅师。

再讨论了高深的佛经禅理之后,双方互相钦佩不已。他又接着问禅师,有家吗?禅师说,有。又问,母亲呢?想她吗?禅师沉默许久,坦言,想啊!说完,禅师羞愧不已。

王阳明却开导禅师,说,这是人的本性,应该尊重和正视,不需要去羞愧。

正是有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他在后来的危难时刻里,能够洞察人心,灵活应对。

  • 南贬脱险

在京城为官的王阳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在他离开京城之后,刘瑾派出了杀手对他进行追杀,势要除之而后快。放眼在古代,但凡被贬官之后又被追杀暗杀的,几乎没有幸免的,个别运气好的,都是因为皇帝突然收回成命。而全凭自己的智慧逃脱的,王阳明可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了。

他得知刘瑾的追杀,走到杭州时,把自己的衣服鞋帽丢进钱塘江里,还留了一封遗书,成功的骗过了杀手。再后来辗转福建南京,最后还到了贵州贬谪之地上任了。

  • 江西剿匪

去江西剿匪是王阳明作为军事家发挥其才能的开始,他的知行合一的指导思想,在军事谋略上的应用,大放异彩。

他用兵诡异,经常能出奇制胜,还洞察人心,抓住土匪人性上的弱点,采用攻心致胜,连打带拉,一套组合拳下来,为祸江西十几年的匪患,仅仅在几个月时间里,被王阳明平息了。

  • 平宁王之乱

这应该是王阳明走上人生巅峰的最经常的一幕了。当宁王在江西起兵叛乱之时,王阳明几乎是只身达到吉安,为了等待援军到来,他连续施出疑兵计和反间计,成功造成了宁王战略行动上的迟疑,为援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之后趁宁王攻打安庆而老巢南昌空虚的机会,又施展攻心之计,一举端了宁王的老巢。在后续几次战斗中,王阳明充分践行知行合一的思想策略,连战连捷,最后一举平定叛乱,总计费时约四十多天。

王阳明真正做到了内圣外王,立德立功立言,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心目中的不朽圣人。

10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皇帝朱厚熜被海瑞给臭骂了一顿。

海瑞不是当面骂的,他当时正在户部任当主事的小官,没资格见到皇帝,他只能把所有的怒怼和怨气都写在奏疏里。

这份奏疏的大意是说:皇上,您登基之初还算干过一些好事,可是现在,不管百姓、不理朝政、远离太子、不务国事,越混越不像话了。您修道不就想长生不老吗?可当年给您修道的那些个道士不都死了吗?他们都死了,您觉得您能长生不老吗?连长生不老这么荒唐的事您也相信您傻缺吗?您不是一向自认为看人很准吗?严嵩后来不就被证明是个奸臣,您不是还把他的尸首从棺材里挖出来过吗?奸臣您也信任,您不是傻缺谁是傻缺?

最难听的是这两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所谓嘉靖,就是家家净的意思,有了您做皇帝,老百姓都成了穷光蛋了。“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底下的人早就看您不顺眼了。

整个奏疏里,将当朝皇帝从品性到能力,批贬得一无是处。

嘉靖读罢自然是龙颜大怒,他把上疏狠狠地摔在地上,对身边人大喊:“快抓住他,别叫他跑了。”站在一旁的宦官黄锦听说过海瑞的事迹,也佩服他的为人,他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海瑞是个死脑筋,听说他上疏时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在朝候听处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绝对不会逃跑的。”

听完黄锦的话,嘉靖命人捡起奏疏,又连读三遍,字迹依旧斑驳苍劲,字里行间仍是恨骂激烈,可他此时的心情却平复了很多,他叹息道:“这倒是个忠臣,可与比干相比,但我不是纣王啊!”

接下来的日子,海瑞一直被关在牢房里。当年嘉靖处理严世蕃干净利落、绝不留情,而今他对海瑞却下不了手了。嘉靖修道,修的不是庄子“恬淡宁静、虚无无为”的道学,却是“长生不老、独裁万世”的道教。道学讲究无为而治,不敢为天下先,嘉靖看似无为,实则乾坤独揽、予取予夺。世人都说他是昏君,其实他并不是那么“昏”,谁奸谁忠他还分得清楚,奸臣善于迎合,相处起来总让人心情愉悦,忠臣心中只有君道臣职和万世治安,不得不语出针砭,说出来的话自然没那么好听。这个海瑞更是忠臣中的忠臣,他要以生命为代价,用自杀式的谏言摒除皇帝的懒聩,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明王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道理归道理,这些天嘉靖反反复复读着奏疏,还是时常感到愤怒,他说海瑞是“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心情不好时就拿宫女出气,被责打的宫女都在背后偷偷地说:“他自己被海瑞骂了,就找咱们出气。

经过这场风波,海瑞宛然成了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楷模,史书上写:“直声震天下,上自九天,下及薄海内外,无不知有海主事。”而他这个骂皇帝的《治安疏》因为主旨为“直言天下第一事”,故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

两个多月后,海瑞被提牢主事从狱笼领到一处单独的小房间,房间的餐桌上摆满了酒菜。海瑞以为这就是他的断头饭,反正后事已准备妥当,也没什么好悲忌的,于是举箸端杯大吃起来。等吃好喝好之后,提牢主事告诉他:“皇上今天驾崩了,先生您要出狱了,而且还会得到重用。” 《明史》记载,海瑞听闻此语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声不绝。”他非常悲痛,吃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昏倒在地,后来整整一夜哭声不绝。

看后多多点赞,多多包涵,不胜感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