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时,司令员当然是朱老总,而跋涉25000里后到达陕北时的番号已经是“陕甘支队”,这7000余人也就是红1军团和红3军团的全部剩余力量,一方面是途中严重的损失,另外一方面因为红5军和红9军已经不在其作战序列之内,那么陕甘支队的司令员是哪位呢?

(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


当然不是朱老总,因为他当时已随右路军行动,与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一起,陕甘支队的司令员正是我们的彭大将军。陕甘支队进入陕北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吴起镇,然而敌人的追兵甚急,红军清晨刚刚到达吴起镇准备休整,中午时分敌人的骑兵就追上来了,与后卫部队开始接火。


情况确实很危险,一方面是陕甘支队绝不能把敌人带进陕北根据地,必须割掉“这只尾巴”;另一方面是红军指战员刚刚经历长途跋涉非常疲劳,尤其是对付敌人骑兵经验不足,部分干部战士有畏难情绪:“叫我们两条腿的打四条腿的,怕是开玩笑”,一些干部主张避战,尽量不打这一仗。

(彭总在延安)


更严重的问题是敌众我寡,来敌计有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的骑兵第2师和“马家军”的一个骑兵团,加起来有五个团不低于10000人的兵力,在数量上也超过红军部队。即便面对如此的形势,彭总仍然坚决支持和主张打:“要打个胜仗作为礼物,献给陕北的人民”!并亲自进行思想动员和战斗部署。


彭总精心选择了伏击阵地,位于一座没有任何遮蔽物的秃山,然后将所有机枪和迫击炮集中使用,形成了强大的密集火力。伏击战刚一打响,躲在后面的马家军骑兵团就溜了,只剩下东北军骑兵师的四个团陷在包围圈里,彭总指挥部队猛攻其先头团,许多失去骑手的惊马掉头向后狂奔,又冲垮了另外三个骑兵团,东北军的战斗力真心堪忧。

(八路军总指挥、第18集团军总司令)


红军主力随即大举出击进行掩杀,东北军骑2师全线崩溃,被红军歼灭一团击溃三团,彭总由此创造了步兵打骑兵完胜的光辉战例。一直在附近山上观战的主席大喜过望,战后挥毫成诗,书赠彭德怀,原文如下:


“山高路远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注意啊,这与解放后发表的那一首诗,是有不少字区别的。彭总接到后非常谦虚,将最后一句修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把原稿退了回去。


(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


陕甘支队正式进入陕北苏区后,与先期到达的红25军扩编的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和建制,彭大将军继续出任方面军司令员。此时红一方面军下辖林彪红1军团和徐海东红15军团,总兵力只有11000余人,仍然处在敌人重兵围剿的艰苦环境之下。


1935年11月,东北军第57军的四个师和第67军的一个师分头出动,妄图趁我军在陕北立足未稳,一口吃掉陕北根据地。面对气势汹汹的五个师数万之敌,彭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机动灵活作战,利用陕西鄜县直罗镇地区的有利地形,突然包围歼击了位置突出的敌109师,将该师6300余人全部消灭,毙敌师长牛元峰,东北军其他各部闻讯望风而逃,史称“直罗镇战役”。

(彭大将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刚刚完成会师,敌人再次大举来攻,这次是以蒋系中央军为主,包括胡宗南第1军、第3军、第37军和东北军的第67军和骑兵军,兵力仍然数倍于我。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以诱敌深入再行围歼的战术,于宁夏山城堡地区大破中央军,将胡宗南第1军第78师第232旅及其附属的一个团全部歼灭,第1军其他各部仓皇西逃。“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也迫使蒋军停止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攻,意义非凡。


不提彭总指挥的其他大小战役,仅此三战,彭总都是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敢打恶仗硬仗,痛歼中央军和东北军,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延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立下了卓越战功,其勇敢果绝堪称红军“第一猛将”。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马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元帅)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第一西楚霸王 铁汉柔情乃真英雄

垓下歌

[ 汉 ]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历代评价

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

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尽威力而无就也

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项王有吞岳渎意气,咸阳三月火,骸骨乱如麻,哭声惨怛天日,而眉容不敛,是必铁作心肝者。

3

1940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这让蒋军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如鲠在喉,他一门心思要拔掉这颗眼中钉。

不久,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的韩德勤,调集3万人马,兵分三路,大举进犯黄桥。

苏北指挥部前线总指挥粟裕虽然手中只有七千兵力,但临危不惧,他在苏北指挥部总指挥陈毅的支持下,决定集中兵力,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来犯之敌。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粟裕出奇谋,兵出险招,先打强敌,然后逐个击破。最后,以有限的兵刀,打得敌人损兵折将,溃不成军。粟裕的智与勇,在黄桥决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943年,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率部挺进浙江天目山地区,积极打击日伪军,开创浙南局面,但随即却遭到蒋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所部的大举进攻。

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粟裕毫大智大勇,毫不退缩,经过三次战斗,歼灭大批蒋军,再次以弱胜强,沉重打击了对手的嚣张气焰,也算为‘皖南事变’报了一箭之仇。

1946年,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3万人马,与蒋军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12万大军对决。结果,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取得苏中战役的胜利。李默庵用强大的实力成全了粟裕军事生涯中的又一杰作,粟裕在与黄埔军校一期优秀毕业生的对决中取得完胜。

1947年,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集华野主力与蒋军‘五大主力’之首、打法凶悍、武器精良的整编74师鏖战孟良崮。最终,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74师,打出了振奋人心的一战。战役的结果甚至让主席和蒋校长都没想到。

1948年,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策划、组织淮海战役,结果仗越打越大,战果越来越辉煌。最后,我军在以60万兵力对阵蒋军80万人马情况下,歼敌55万人,又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战场上的猛将,有的示形于外,有的深藏于内,虽然粟裕看似儒雅,但在指挥作战时,却能遇强不弱,迎难而上,敢打敢拚,并常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应该是不少人心中推崇备至的的猛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4

将者,需有勇有谋。我心目中的第一猛将是84岁才告别沙场的老将郭子仪。理由如下:

(一)素有卫国保疆之志。

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在一个中层官吏家庭,他从小爱读书,尤其是有关兵法书籍,而且还练就一身好武艺。长大后参加武举高中,被派到北部边疆任职,实现了卫国保疆的心愿。后屡立战功,公元749年时,已经做到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唐玄宗与杨贵妃花天酒地夜夜笙歌天下一片太平时,只有郭子仪等人居安思危,在边疆操练兵马,为战事作准备。

(二)郭子仪主要的辉煌战绩:

(1)平定安史之乱,拯救唐王朝于危难之际。

安史之乱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次影响相当深刻的历史事件,它导致了强大的唐朝走向式微,成了唐朝兴盛和衰弱的分水岭。后经郭子仪等将领的连年征讨,终于平叛挽救了唐王朝。刚即位的唐肃宗对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可见郭子仪在平定叛乱中的功勋是何等卓著!

(2)平定土蕃,收复长安。

公元763年,吐蕃入侵,长安城破。时年已67岁的郭子仪接到命令,起初手下只有二十余骑人马,一路招兵买马才凑足4000多人,最后和各路勤王之师汇合,大家都推举由他统一指挥。击败敌军取得胜利后,唐代宗赐他免死铁券,并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兴唐之功。郭子仪在朝中的地位是何等荣耀!

(3)单骑闯敌营,以威劝敌退兵。

公元764年,唐朝叛将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起兵造反。此时郭子仪只有一万兵马,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郭子仪镇定自若,他认为在平叛安史之乱时曾与回纥兵一起作战,在回纥兵将中有一定的威望,于是他就单独到了回纥的兵营里,回纥主将药葛罗见到郭子仪赶紧说是被仆固怀恩骗来的,因为仆固怀恩说您去世了,否则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来,于是乎赶紧撤军。彼时仆固怀恩早在向长安进军的途中病死。郭子仪在劝退回纥兵后立即组织兵马向吐蕃反击,吐蕃大败,死伤六万多,郭子仪一举平定两大边患。郭子仪若无猛,若无智,何来威?!连吐蕃、回纥这些敌方的兵将都尊称他为"令公"!可见在数十年的边疆保卫战中他的威猛形象已在敌国深入人心,令人丧胆!

(三)后人对郭子仪的评价:

郭子仪除了唐朝皇帝对他的美誉外,《太平广记》曾这样评价:"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不疑",这说明郭子仪虽然劳苦功高,但他从不骄横跋扈,朝廷对他很信任,虽然也有遭贬的时候,但他能坦然处之。事实上确实如此,公元781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郭子仪辞世,唐德宗下诏高度评价,且"废朝五日";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一丈八尺,特下诏给他加高十尺以示尊崇!

郭子仪戎马一生,戍边保国,老骥伏枥,功勋卓著,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真正猛将。(图片来自网络)

5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明初大将常遇春是我心目中的第一猛将,他短暂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早年是强盗出身,跟随朱元璋后就再没做过偷鸡摸狗的行当。跟随朱元璋后,他不断立功,在拿下太平、攻取常州、打败陈友谅和北征的过程中都展现出了其惊人的军事才能,难怪朱元璋有这样的评价:“当百万众,催锋陷坚,莫如副将军(指常遇春)。”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大佬的见面

常遇春和朱元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很有意思。据说当时的常遇春感觉跟着刘聚做强盗没意思,打算不跟随刘聚混了,所以离开了他。然后就打算去见朱元璋,可是由于做强盗的懒散生活,等了一会就躺在旁边的石头上睡着了。睡着之后,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一个穿着铠甲拿着盾牌的神仙在叫他:“起来了,起来了,你的君主来了”,被兴奋地惊醒了,醒来之后朱元璋的部队恰恰赶来,于是常遇春上前跪拜,朱元璋收留了他。

拿太平

常遇春刚到朱元璋手下,并不被人看好,包括朱元璋。但是,这种状态只持续了几天。常遇春具有一个优秀军事家所拥有的勇敢,他到朱元璋手下就请求朱元璋让他做先锋,被其泼了一脸的冷水。朱元璋说道:“你只是来我这儿蹭饭的,我怎么能留下你呢?等你做出一件让我满意的事儿再说吧”。常遇春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在军队经过牛渚矶的时候,元军站在矶上面,船距离岸边很远,没人能登上岸。就在最紧张的时刻,常遇春驾着小船出现了,朱元璋让他向前,他手持自己的戈冲了上去,元军立刻就被打败。从此,常遇春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

攻打陈友谅

此时的陈友谅是最大的军阀之一,实力强大,但在打仗方面,他在常遇春面前还是弱了点儿。陈友谅快要到达龙湾的时候,常遇春设置了五路的埋伏,打败了陈友谅。接着,朱元璋追赶陈友谅,派常遇春留守,常遇春治军严格,被升了官。在攻打陈友谅军队的时候,常遇春箭法入神,射中了陈友谅身边的牛人张定边,让陈友谅军队的士气大减。接着,常遇春和陈友谅大战了三天,用火攻的方式,烧掉了陈友谅的船只。后来,到出鄱阳湖湖口的时候,众将领都开始畏缩了,但是常遇春要求沿长江而上,于是众将跟随了他,陈友谅遭受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后战死。

北征

在北征之前,朱元璋给常遇春说了这样的话:“您是能抵挡百万之众的,摧毁敌军的锋芒,攻陷坚固的城池,没有人能比上您的”。果然,正如朱元璋所料,常遇春拥有神奇的箭法,在攻打洛水北面的时候,常遇春一箭就射死了对方的前锋,敌军大败。接着,又拿下了保定、河间、真定、太原、大同、河东和凤翔等地,拿下了北方的大部分重镇,为明朝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结语

常遇春将元顺帝打跑之后,又追了几百里,俘获了元朝亲王和将士一万余人,将军队驻扎在了柳河川。但是,天不假年,此时只有40岁的常遇春突然病逝,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但是,当我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常遇春的命运时,我觉得他是幸运的,也是完美的,因为他没有成为第二个蓝玉。所以他是我心中最完美的猛将。

6

在我心目中,历史上第一猛将是杨再兴,虽然他的出场不多,单是他的人生却比许多演义小说要来得真实和传奇。

谁也不知道,在遇到岳飞之前,杨再兴是个什么样的人。

虽然他是曹成的部将,可是,像杨再兴这样的猛将,为什么要成为籍籍无名的曹成叛军的部将,为什么要甘居于乱军之中?是不是因为他看到了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所以才下定决心造反?是不是之前,他也曾满怀爱国之心,复国之情,可是因为被那些苟且的官兵迫害,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奋而投军?是不是他也曾经对抗过贪官污吏,曾经像刘备一样怒打过督邮?

没有人知道,反正杨再兴的出场,就是一个让所谓正统的正义的正确的人眼中所鄙薄藐视的乱臣贼子。

杨再兴的遭遇,到底有什么样的委屈与不甘?

谁也不知道,遇到岳飞之后,岳飞为什么愿意放过他。

岳飞这辈子,能够让他吃败仗的人,恐怕没有。

可是讨伐曹成的时候,他却吃了大亏。

岳飞吃亏,自然不是因为曹成。而是因为杨再兴。

当时,岳飞派张宪去讨伐曹成,张宪派人夺得莫邪关,岳飞的第五将韩顺夫以为曹成的兵马已经溃乱,便开始喝酒作乐庆功,结果杨再兴奋力一击,把韩顺夫的胳膊看下,韩顺夫因为流血太多死了。

之后,又有岳飞的亲弟弟岳翻,在和粮草统制王经去讨伐杨再兴的时候,被杨再兴砍杀了。

最终,张宪还是打败了杨再兴,在杨再兴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张宪准备杀死他的时候吗,杨再兴忽然请求张宪绑他去见岳飞。

杀了岳飞的胞弟,与岳飞有不共戴天之仇;反叛大宋,和曹成一起成为大宋的乱臣贼子,这种人,就算是被千刀万剐也很正常。

可是,杨再兴又是有什么样的见识和底气,敢去面对岳飞?

而岳飞,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居然把这个杀了自己亲弟弟的叛贼给释放了呢?

也许,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是岳飞心中的坦荡风骨,是他心中的精忠报国,才让他可以放过杨再兴一马,让他戴罪立功,成为岳家军的第一猛将。

所谓识英雄重英雄,杨再兴,又是怎样,能够知道岳飞可以放过他的呢?

他心中,又是有怎么样的豪气干云?

当然,谁也没有想到,杨再兴投奔岳飞之后,会那样如鱼得水,成为历史长河之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

郾城之战,宋金双方都打得异常艰难,杨再兴敢在金兵最为精锐的军阵之中,单枪匹马,突入敌军之中,想要活捉敌军主将金兀术,这种胆略和本事,千古以来,又有几人?即使是武侠小说,演义故事,又有几人?

小商河之战,杨再兴以三百人,对战金兀术的精锐十二万人,杀两千人,把他们的万户撒八孛堇、千户杀死数百人,敌人万箭齐发,他每中一支箭,就把箭枝折断,最后因为马馅小商河,才被乱箭射死,身上的箭簇,足有两升多。

古人说:拼将一死酬知己。说的,难道不是杨再兴和岳飞之间的情谊吗?

杨再兴之后近千年,当有人读到他的列传的时候,不禁掩卷长叹。

自古以来,英雄的豪情壮志,又有几人能够像杨再兴那样子呢?

7

匹夫之勇不足惧,有勇无谋不足御。唯有智勇双全,忠肝义胆,力挽狂澜者才是真正的猛将。如果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那么猛将就是书写每章标题的硬汉,醒目而又提纲挈领。

  • 蜀汉诸葛亮赤壁之战打破曹军,运筹帷幄。承蒙先主生死托孤,一人扛起一个国。

  • 东晋谢安羽扇纶巾之间于肥水之战大破十倍于己的前秦军。

  • 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挥师北伐,千里奔袭为南宋续命。

历史是本烫金大书,这三位书写的是最醒目的章节,但是历史这本精装书,篇首那篇却是由最猛的人书写。他就是于谦。

于谦,永乐十九年进士。文人出身,满腹经纶。七岁时候,妖僧路过,大惊说:他日救时宰相也。

宣德元年,朱高煦叛乱,于谦跟随朱瞻基亲征,宣宗命令于谦宣读朱高煦罪行。于谦声如洪钟,声色震厉,朱高煦伏地不起。文臣铁齿铜牙,论骂人,于谦第一。

正统十四年,也先攻打明朝,王振挟持英宗亲征。于谦留守京师。随后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明朝精锐部队以及三大营主力全军覆没。于谦力排南迁众议,积极备战。


也先以英宗位人质大举进攻,于谦调兵遣将二十二万于九门外大摆阵式,正面硬刚也先。自己亲自挂帅镇守最危险的德胜门。临阵脱逃者,杀无赦。众将士领命死战。

十月十三日夜,风雨大作,瓦拉趁势全力攻城,首选德胜门。于谦部署石亨埋伏军队于民房内,也先中计,进入埋伏圈后,神机营弓弩齐发,火器全开。也先打败而去,随后转战西直门,于谦抽调将士支援孙镗,多管齐下,也先败走。

翌日,也先攻彰义门,于谦埋伏枪手,弓弩手开拔,随后火枪压阵。也先再拜。

十五日,也先撤退,于谦命火炮追击。瓦剌军死伤惨重。至此北京保卫战得胜。

于谦以书生身份行猛将之事。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力挽狂澜,为明王朝续命。中华历史第一猛将。

8

“王不过项”指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力不过霸”指唐初“八大锤”之首李元霸,“将不过李”指唐末五代名将李存孝,“拳不过金”指北宋豪侠金台!

9

在我心目中,最猛的就是那些抗日英雄了。

看《亮剑》,最爽的就是老李骂街和张大彪摔帽子,非常有男人气概。要是回到冷兵器时代,他们肯定也是军队中的“先锋猛将”。其实,《亮剑》中演的一点也不夸张,我军真有这样的血性猛将,非常多。

例如:

河北抗日英雄吕俊生,他高大威猛,身高接近两米。站鬼子面前,像座大山一样,气势强大。他作战非常勇敢,在1938年与日军的白刃战中,吕俊生以受伤三次的代价,一人就捅死27名鬼子。这本事,魏和尚和张大彪都要甘拜下风。

在百团大战中,他曾经在战斗中非常神勇的把日军碉堡中正在开火的机枪给拽了出来!日军机枪因为长时间开火,把他手都给烫伤了。在1970年,这位猛士看抗日电影时,大笑而死。享年64岁。

还有杨靖宇将军,身高1.93米,也有猛将的气魄和本领。他牺牲前,在零下40多度东北深山,和日军周旋战斗几昼夜。日军解刨开他的肚子,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只有烂棉絮。在场的日军都被震惊了,向他行军礼,并用棺材埋葬。

在场的日本军官岸谷隆一郎很受打击,夸杨靖宇将军是“大大的英雄”,他还说:

“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还有国军陆军上将郝梦龄军长,以军长身份,提着机枪冲击日军。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做到。当官的不怕死,下面的士兵肯定更用命。国军都有这种精神,日寇也不会这么猖狂。郝梦龄军长也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总之,这样的英雄,我们有很多。只是,很多人的名字我们都不知道。

(文|勇战王聊历史)

10

在我心里,我觉得第一猛将应该是共和国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大将。

有时候猛将不一定是要冲锋陷阵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也应该是“猛将”中的一员。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冲锋陷阵,那是莽夫行为,真正的猛将,在我看来,应该是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的那种。

这种人历史上多吗?我想要看怎么理解了,见仁见智。

如果要我来看,我觉得粟裕应该是我心目中的“第一猛将”。

粟裕是少数民族人,侗族,湖南会同人(我发现共和国开国元勋里,湖南籍挺多的)。你别看粟裕将军其貌不扬,可是有时候不能够就白眼相看,莫欺少年穷这个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

粟裕就是这样的人,起初他在国民党眼中是不起眼的,连当时的蒋介石都没把他放在眼中。后来粟裕参加了共产党,从此龙入大海,有了用武之地。长征时期,他没有跟随中央红军,而是留下南方进行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将军更是有了发挥的用处,这么说吧,连毛主席都说:“淮海战役中,粟裕立了第一功。”建国后,粟裕被评为“十大将军”之一。

从一个小小的士兵,逐渐成长为开国十大将军之首,我想除了个人天赋以外,和他本身的艰苦奋斗的经验努力分不开的。在组织大兵团作战中,粟裕是用兵灵活,不拘一格,甚至是越打越妙。说他是常胜将军,这一点都不为过,刘伯承元帅都赞扬他有古名将之风。

粟裕不愧为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