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徐海东和粟裕都对革命有大功,但是俩人的功劳的性质是不同的。
徐海东出身四方面军,在四方面军向西转移之后,他和吴焕先、程子华等人率领二十五军单独长征,最先到达陕北,并且和陕北红军会师,之后开拓并巩固了陕北根据地,为之后三大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奠定了基础,这个功劳当然很大。
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兵微将寡,只有七八千人,物资缺乏,在关键时刻,又是徐海东主动伸出援手,给中央红军借了5000大洋,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徐海东任十五军团军团长,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一军团合编为一方面军,并肩作战,巩固陕北根据地,一起参加了东征山西的作战。
东征回来后,因为一军团打仗缴获比较多,主席要求分一批缴获物资给十五军团,一军团领导人不同意,被批评为本位主义,军团长之后调任红军学校当校长,军团长由左权担任了一段时间。可见当时中央极为重视一军团与十五军团之间的团结问题。后来评衔时主席说徐海东对革命有大功,其实主要就是这段时间雪中送炭之功。
抗战开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方面军改编为一一五师,下辖两个旅,十五军团改编为三四四旅,徐海东任旅长,开赴抗日前线。但在1940年前后,徐海东身体越来越差,无法继续征战,于是调后方修养。此后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未能再返前线,指挥作战。
粟裕的情况和徐海东不同,粟裕虽然参加了南昌起义,一直在中央苏区战斗,但频繁转战,多次负伤,所以相比之下,他的职务晋升没有其他人那么快。到随十军团北上的时候,他任参谋长,介于军团和军级干部之间,到十军团兵败之后,他率残部千把人打游击三年多,坚持斗争,脱离中央指挥,音讯全无。
到抗战开始后,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从山上下来,开赴前线抗日,主要在华东战场作战,粟裕逐步开始崭露头角,无论是韦岗伏击战,还是黄桥反击战,指挥都很漂亮,尤其是黄桥反击战,开始展露他的指挥能力,也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粟裕真正大放异彩则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原本解放战争开始的时候,各个战略区都成立了野战兵团,选择得力干部负责军事指挥,比如华北一度是由杨得志指挥,西北一度由张宗逊指挥,但其它战略区初期的战绩并不好,没有能够打出来,只有粟裕从苏中七战七捷,一直打胜仗,地位也越来越高。
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师之后,粟裕实际负责军事指挥,也奠定了此后他在华东战场实际负责军事指挥的地位。虽然华东野战军此后多次分分合合,粟裕既担任过战略区副职,也担任过作为战术单位的兵团司令员,但从豫东战役开始,他在华东战场的主要军事指挥负责人的地位就比较稳了。
到决定两党前途命运的大决战时期,粟裕更是直接参与筹划了整个战役,又负责指挥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两个硬仗,是淮海战役期间华东战场第一线的军事指挥负责人。这也导致一直都有人认为,他后来只被授为大将,有点委屈他了。而徐海东的大将军衔并没有人觉得太高或者太低,反而是他自己曾经主动让衔。
徐海东和粟裕两人在抗战时期,都在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之下,1939年成立新四军江南和江北指挥部的时候,江北指挥部以张云逸为总指挥,徐海东和罗炳辉担任副总指挥,江南指挥部以陈毅为总指挥,粟裕为副总指挥。这也说明,这一时期两个人的地位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