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办完之后,为何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真正的高情商的体现是:他帮了你,你却感觉是他需要你,而不是他帮了你。杜月笙在帮了国学泰斗
真正的高情商的体现是:他帮了你,你却感觉是他需要你,而不是他帮了你。
杜月笙在帮了国学泰斗章太炎后,反而亲自去信并登门拜访的种种,便是这种高情商的终极体现。“大恩即大仇”这些字眼,在杜月笙这儿之所以永远不会上演,就是因为他的高情商。
当年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世人是这么评价的: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由此可见,杜月笙之会做人,是公认的。
从杜月笙与章太炎的这段过往里,大致可以窥见这位被伟人称作“有本事没脾气”的人,在为人处世上的顶级智慧。
章太炎是民国顶级大师,他也是鲁迅等大师级人物的恩师。他是敢骂袁世凯、孙中山的角色,这样的人,自是傲骨嶙峋了。可偏偏他对上海皇帝杜月笙却相当客气,他甚至还屈尊在他杜家祠堂落成之日,挥毫泼墨为他亲写了杜氏祠堂记。
让素有“章疯子”之称的章太炎做这样“溜须拍马”的事,非一般的关系,绝无可能。
要知道,同样是庆生,这章太炎可是曾在康有为70岁寿宴上写对联喝过倒彩的,他写的是:“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他甚至还曾在慈禧太后生日时写过“万寿祝疆无”这般大不敬之贺词。
由此可见,章太炎绝非趋炎附势之人,所以,他对杜月笙的推崇绝是出自真心实意。能让骂天骂的章太炎甘心情愿地为之歌功颂德,实是杜月笙会做人的必然。
当年,章太炎侄子被抓各种想法无果后,他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能通神的杜月笙。章太炎求杜月笙办事,用的是信件。
这封信被递到杜月笙手里时,他整个人都颤了:这不就是他一直崇敬的国学界泰斗么!杜月笙虽是青帮头子,可他一心想做名流,这也是他一直穿长衫、要求下面人不着短衫的原因所在。
而真的要做名流,非得结交真名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革新自己的朋友圈。
杜月笙看到这求助信后,立马意识到,这是他结交这个真名士的最佳机会。须知,这样的人物,你若真没皮没脸地凑上去,人肯定不会理。
可若是在章太炎雪中送上炭,并且送的方式妥当,那一切就都好说了。真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理清楚这层后,杜月笙第一时间叫来了手下吩咐他们赶紧捞人,不惜一切代价。很快,在杜月笙的帮助下,章太炎的侄子便脱离了危险。
通常,低情商的人多会在帮忙完后各种吹嘘自己为这事费了多大劲,可高情商的杜月笙的做法却完全不同,他第一时间在事情办妥后给章太炎去了一封信,信上只说:事情已办妥,改日将登门拜访先生,只为一睹先生的风采。
显然,收到这样信件时的章太炎,心里自是非常舒畅的。事情办完了不说,这帮忙办事的还要来登门拜访,目的是想一睹他的风采。
这就等于什么,等于杜月笙在告诉章太炎:为您办事真的太荣幸了,办完我还想借这机会来跟你亲近一下。
这样一来:被帮助的人,丝毫不觉得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倒觉得对方很需要自己。
讲到这,不仅想起很多让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的慈善活动了。某机构曾在给贫困山区孩子一人捐助几百块后,逼着孩子说:“我是某某贫困生,感谢捐助多少多少”。慈善机构的这行为,无疑生生践踏了孩子的尊严。
同样的事,杜月笙也干过,他也捐助过贫困孩子读书,但他的做法和他帮助落难章太炎时如出一辙,他在捐助了这孩子以后说:中国需要你们去拯救,你们一定要替国家把书读好。
只这一句,孩子立马没了被救助的感觉,只觉得杜月笙此举纯粹是因为:他和国家需要他。
能把“救人危难”处理成这般高智慧,唯有杜月笙。也只有这样的杜月笙,能得章太炎尊崇。
后来,杜月笙登门拜访时,心情极其舒畅的章太炎还为他改了名字,由“杜月生”改成了“杜月笙”。关于为何如此改名,当时的章太炎是这样说的:
“今后您就以‘月笙’为号,大名杜镛,号月笙,《周礼》云:‘冻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
杜月笙听完立马起身郑重答谢,自这以后,他便开始用杜月笙的名号。
这样一来,杜月笙与章太炎的联系便自然地紧密起来了,毕竟,就连杜月笙这名号,也是章太炎改的。只这一改名字,杜月笙名字高大上了不说,他在名流界的地位也瞬间提升了许多。
杜月笙对待章太炎如此,对待章太炎以外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昔日创办锦江饭店的女老板董竹君有难时,杜月笙帮忙时的做法也依旧显出了“帮你是我需要你”的高情商了。
董竹君的饭店生意日渐红火后,一直想扩大饭店,可因为无权无势,没人肯将附近的店面租给她扩充规模。就在她一筹莫展时,杜月笙出现了。
杜月笙是以食客的身份出现的,他在队伍里排了很久的队吃上饭后便对董竹君说:“你这店啊,太小了,我们都没地方坐,你得扩大规模才能给我们方便啊!”
之后,杜月笙便给属下打了招呼,不久,周围的店铺纷纷自动找到董竹君要将店面租给她。董竹君知道,这一切都是杜月笙帮的忙。
可待董竹君来谢杜月笙时,他却挥着手说:别谢我,我是为了自己和大家吃饭方便。一席话,说得董竹君心里十分舒服,她心里觉得,这倒不像他在帮她,倒像是他和大家太需要锦江饭店提供更好服务了。
帮人的最高境界,大抵如杜月笙之于章太炎、董竹君等这般了。
(杜月笙)
杜月笙底层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从一个“小瘪三”混在黑帮老大,有钱有势,他还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朋友圈”质量。
所以,杜月笙广泛涉足娱乐、教育、文化、新闻等等各领域,结交朋友,努力给自己打造一个“正面形象”。
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鲁迅、钱玄同等人都是他的学生。章太炎这个人很有才,不过脾气也不好,被称为“章疯子”,一张嘴怼遍大江南北,经常上“热搜”。
所以,杜月笙若是能结交到章太炎这样的朋友,那绝对是非常光彩的事情。只不过,章太炎是看不上杜月笙的,一个没文化的流氓,有什么本事?
(章太炎)
据说,章太炎的小侄子,有一次在上海与别人发生了矛盾,被欺负了。对方势力很大,斗不过人家。章太炎思来想去,觉得可以让杜月笙帮帮忙。
杜月笙收到章太炎的信,大喜过望,立刻出手把事情摆平了。
按理说章太炎应该谢谢杜月笙的,但是杜月笙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专门跑到苏州,拜访章太炎。章太炎觉得这个黑帮老大还是很懂礼数的,对自己这么尊重,确实不错。
于是,章太炎也帮了杜月笙一个忙。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名字很普通。章太炎随口说出一句《周礼》上的“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然后建议杜月笙改名杜镛,号月笙。仅仅是在“生”字上面加了个竹字头,文化品味立刻上去了,高端大气上档次。杜月笙非常高兴,立刻感谢章太炎的提议。
(杜家祠堂落成典礼)
1931年,杜月笙在浦东的祠堂落成之后,想要寻求当时的各界名人,都写点东西。当时章士钊就向杜月笙建议,最好找章太炎写一篇杜氏祠堂记,绝对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但是,以章太炎的脾气,这事儿还真不好办。果然,一听说要写“祠堂记”,章太炎就不高兴了,拒绝了。
杜月笙不死心啊,他找到了自己门下的一个青年中医陈存仁,希望他去劝劝章太炎。陈存仁是章太炎的得意弟子,对老师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就对章太炎说:太史公在《史记》中还写了《游侠列传》呢,杜月笙是当代游侠,名声在外,老师应该考虑给他写一篇文章。
章太炎于是有了兴趣,就让陈存仁把杜月笙的生平经历都讲了讲。陈存仁为了凸显杜月笙的“游侠”属性,列举了很多他的很多善举义举。章太炎听后觉得杜月笙这人确实也不错,于是当即挥毫泼墨,为杜月笙写下了“祠堂记”。
其他的暂且不提,杜月笙在结交名士上,确实是很花心思,认真对待的,这也是他的精明之处吧。
章太炎不但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还仗义执言,对时政直言不讳,一张嘴怼遍大江南北,孙文、蒋介石等权贵都曾被他骂过。
杜月笙,20世纪上海滩让人谈之色变的青帮大佬,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青帮三大亨”, 社会名流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蒋介石、宋子文、戴笠等都与杜月笙称兄道弟,成为在政、军、商界呼风唤雨的上海皇帝。
当时的上海滩流传着“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杜月笙常说一句话就是“财散人聚”,“别人存钱我存人脉”这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杜月笙四岁父母双亡,十多岁就闯荡江湖,做过卖水果的小贩,妓院的跑堂,根本没有机会读书,甚至可以说文盲,他发达后特羡慕读书人那种气质和风度,所以杜月笙终年穿着长衫,一副文雅书生的模样,毫无凶神恶煞的戾气,外表看上去甚是斯文。
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与一强人发生纠葛,处理不当将有牢狱之灾,面对侄子的求助,章太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仍无结果,后经高人指点,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杜月笙求助。
杜月笙接信后心喜怒狂,立即着手安排,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几天后,章太炎收到回信,“令侄之区区小事,今已了解,毋庸担心”,措辞极为谦逊,末尾还附有一句“三日之内,月生将上门求教”。
三天后,杜月笙如约而至来到苏州拜访章太炎,二人相谈甚欢,二人居然是浙江海宁老乡,自然更亲近一些。章太炎突然问到杜月笙的名字来由,杜月笙当时还叫“杜月生”。
杜月笙不知何故,只好小心翼翼地说自己降生时恰逢阴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鬼节”,父亲见明月当头,所以为他取名“月生”。
章太炎听后说道:这个名字好虽好,但不够儒雅,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章太炎并解释说《周礼》云:“冻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故取名为镛,字月笙。
杜月笙临走时悄悄的将一张2000元的支票压在了茶杯下,并且定期给章太炎汇上银票,章太炎也是不差钱的人,但他还是收下了,可没有一个谢字。
1931年,43岁的杜月笙斥资50万元在高桥兴建规模庞大,占地广阔的杜氏祠堂,圆了当年自己泣别外婆送自己到上海谋生时立下的誓言。6月10日 杜家祠堂落成典礼当天,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据说约五六千人之多,场面极为浩大,蒋介石,吴佩孚,黎元洪等军政要员都送来匾额,杜月笙当众宣读了章太炎的《高桥杜氏祠堂记》,在文中考证出杜姓出于五帝之一的尧,江南杜氏则是源自宋朝祁国公杜衍,将他的祖宗十八代的闪光点一一提到,各地报纸争相报道,轰动全国。
杜月笙情商极高,会做人是出了名的。他交游很广,朋友遍及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五行七作,干什么的都有,他交友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你是位高权重的政界红人、失意政客、知名文化人、落魄军官、浪荡公子甚至被当时人瞧不起的“戏子”,只要他认为那人值得交,都一律厚待,一视同仁,倾力结交,有时还特意资助而不求回报,也不提什么要求。
杜月笙虽然出身寒微,很小就出来闯荡江湖,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发迹成为上海滩闻人之后,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门徒的形象,据范绍增回忆,他下令手下的各大徒弟一律不准穿短装(彼时称“短打”,是社会下层人士的普遍着装),他本人则一年四季都身着长衫。
杜月笙成为叱咤上海滩的“三大亨”后,为了洗脱自己的黑道背景,行为举止都装的文质彬彬,毫无凶神恶煞的戾气,外表看上去很是斯文。
当年一位著名记者曾见过这位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炙手可热的“流氓大亨”,原先以为此等人物纵使不是满脸杀气、凶相毕露,总该是一介粗野蛮横的武夫,但见面之后,却惊讶地发现他只是一个清瘦修长身材,面色带青、和颜悦色的普通老者,看上去很文弱,言语间也没有“白相人”常说的豪言粗语,给人印象温文尔雅,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纵横江湖多年的杜月笙在气质修炼上狠下了一番工夫。
杜月笙正是以这种新的做派,开始周旋于与当年喋血黑帮时完全不同的全新阶层,着力接近、拉拢颇具社会影响力的知识精英。当年上海有位闻名遐迩、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炳麟),他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学界泰斗。杜月笙早就想和他结识,只恨一直没有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国学大师。某日,杜府管家万墨林拿着一封信走进来,杜月笙接过后在信封上随便扫了一眼,心中一阵狂喜,拆开后在信纸下方写信人落款的地方仔细一看,更是兴奋异常。
虽说他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可是信封上“章缄”二字倒也认识,信纸最后落款处写着“炳麟谨上” 他也依稀认得。这个炳麟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学泰斗章太炎,堪称一代大师,学界名流。
杜月笙十分惊喜,怎么也想不到有机会和章太炎这等人物建立关系,长期求之而不得,今日却不请自来。
杜月笙发迹后,一贯喜欢给人留下礼贤下士的感觉,不论是落魄文人、失势政客,还是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只要认为他们在过去或将来或许可能有所成就或有利用价值,他都竭力与之交往,在金钱上更是经常雪中送炭,通过这种手段,他结交了许多社会名流。从某些方面看,杜月笙颇有几分春申、孟尝的养士古风。
杜月笙急不可耐的吩咐万墨林把章氏来信念给自己听,听罢,杜大亨才明白这位恃才傲物的章太炎为什么找他。原来,章太炎有个侄儿在上海,不慎卷入一场官司中,或许会败诉,没有办法, 经人提醒想到了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杜月笙,这封信就是特地托他从中设法疏通的。
这样一件事,在纵横黑白两道、人脉颇广、社会关系复杂、财雄势大的杜月笙眼里,实属小事一桩。他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疏通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顺利打通了了关节,在十里洋场,谁敢不给杜大亨几分面子?
当晚,派出去办差的人就回复杜先生说,章太炎嘱托的事已经办妥。杜月笙不但爽快的替章太炎解决了这场官司,而且还主动去信表示要亲自去章太炎在苏州的寓所登门拜访,好一睹大师的风采。
这次会面成为杜月笙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因为正是在这次见面中,他有了自己的大号。
话说杜月笙利用自己的权势与关系,替章太炎的侄儿摆脱了牢狱之灾。按理说,他帮了章一个大忙,章欠了他一个大人情,理应亲自到杜府登门道谢才对。可杜月笙虽然没有文化,却对中国特色的人情世故谙熟于胸,考虑到文人大都清高孤傲,还好个面子,他决定放低身段,主动到苏州去拜访这位才高八斗的国学宗师。
某日,杜月笙来到苏州拜谒章大师。章太炎把杜月笙迎进客厅,首先感谢杜先生帮侄儿了却官司,摆脱困厄,杜谦让一番,连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不足挂齿。随后,二人对坐闲谈起来,杜月笙说自己祖籍原本是浙江海宁,世代养蚕缫丝为业,后来才迁到浦东高桥镇。章太炎也是浙江海宁人,这么一算才知两人居然是同乡,于是倍感亲切,谈话气氛也就自然更融洽、宽松了。
杜月笙谈到自己名字的由来,说自己降生时恰逢阴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那天夜里月圆如盘,大小如斗,一轮圆月映的夜空宛如白昼,一片清辉,其父见明月当头,便为他取了个“月生”的名字。
杜月笙滔滔不绝,痛说家史以及自己名字的由来,却见章太炎凝神静听,若有所思,不发一言,还以为他对自己说的话没有兴趣,正感困惑之时,突然听章太炎朗声道:“杜先生,老朽给您换个名号,就叫‘镛’,您的大号就叫‘杜镛’,在先生您的原名‘生’字上加个‘竹’字头,改‘月生’为‘月笙’,今后您就以‘月笙’为号,大名杜镛,号月笙”。见杜月笙一脸茫然,章太炎遂详细的解释起来:“《周礼》云:‘冻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难道您先生不喜欢这个名字’。 难道先生您不喜欢这个名字”?
杜月笙恍然大悟,才知道学富五车的章大师沉吟不语,原来是在给自己取大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章太炎给自己定了大名,这事要是传出去,对自己而言是何等荣耀!杜月笙赶忙起身离座,毕恭毕敬的对章太炎鞠躬道:“多谢先生赐名,晚辈三生有幸,听先生的话,从今日起就叫杜镛(号月笙)了” 。杜月笙这一趟真没白来,不但结识了国学大师章炳麟,认了老乡,还得了大师的赐名,回上海后,他见人便说,遂成为上海名流的一段佳话。据说杜月笙私底下把这个名字习练了不知多少遍,后来签起名来笔力遒劲、龙飞凤舞,不知实情的人乍一看还以为他是一位饱学之士呢。
杜月笙成为海上闻人后,为了自己的斯文形象,行为举止都很注意,平日长袍马褂,显得文质彬彬,同时还煞费苦心地结交了章太炎、杨度、郭沫若、梅兰芳等一大批文人雅士、社会名流,杜月笙名字杜镛,号月笙就拜章太炎所赐。由此这位在上海滩翻云覆雨、纵横捭阖的黑道大亨在知识界也有了相当影响,被文人们称作“杜先生”。
【插图源自网络】
【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杜月笙靠混黑社会起家,在旧上海混得风生水起,算得上是当时只手遮天的土皇帝了。
虽说有钱了,但杜月笙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
(杜月笙剧照)
原来,杜月笙从小没机会读书,没什么文化,很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所以,他总是着一袭知识分子爱穿的长衫,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乍一看,杜月笙还真有一点读书人的模样。
杜月笙对文人雅士分外敬重,喜好与他们结交。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不光著作等身,人还特别狂狷,常常对时政畅所欲言。被他骂的权贵更是数不胜数,哪怕到了民国,孙文、蒋介石这些领袖亦被他骂过。由于他敢做敢当,在文人雅士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
照理,章太炎这么一个狂傲的人,是不会和没什么文化,又是流氓的杜月笙搅和在一起的。可他偏偏和杜月笙交情很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说到章太炎的侄子了。
章太炎的侄子因为上海法租界的一处房产,和人起了纠纷。
对方有钱有势,蛮不讲理。
章太炎的侄子无奈,只得请章太炎出面。
章太炎本以为以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能言善辩,对方一定会买他的账。
谁知道对方行事粗鲁,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
这下章太炎也没办法了。
就在此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给杜月笙写封信,请杜月笙帮忙解决。章太炎答应了。
(章太炎旧照)
杜月笙对章太炎的名气早有耳闻,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认识。收到章太炎的来信后,激动万分,立刻调动人脉关系,替章太炎的侄子解决纠纷问题,最后调解到双方满意。
把事情圆满处理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到苏州去拜访章太炎,把事情结果告诉了章太炎,让章太炎放心。和章太炎聊了些闲话,便告辞离去了。临走时,他还不忘悄悄将一张2千块的支票压在茶杯下。
杜月笙的做法无疑顾全了章太炎的面子,因此让他心生感佩,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反而很有古代豪侠的风骨。
攀上交情后,杜月笙和章太炎互相有了走动。
有一次,两人在闲聊时,章太炎问起他名字的来历。
当时,杜月笙还叫“杜月生”。他告诉章太炎,他出生在7月15那天,月亮正好升起的时候,所以他父亲便给他起名“月生”。
章太炎听了思索了一会才说,这个名字好虽好,但不够儒雅,如果不嫌弃,我替你再改个字如何?
杜月笙没想到有这个荣幸,高兴坏了,马上点头说,一切都凭先生作主。
章太炎一笑,蘸着茶水在桌上比划着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
杜月笙看了半天,由于文化不高,并不明白章太炎为何要用这几个字。
章太炎见他茫然,便向他解释说,《周礼》谓“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故取名为镛,字月笙。
杜月笙虽然听不太明白,但他还是起身给章太炎鞠了个躬,说他以后就叫杜镛了。从那以后,他才把“杜月生”改为“杜月笙”。不过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最喜欢的,还是别人称他为“杜先生”。这个称呼,就像称呼那种很有文化的人一样。
(杜家祠堂落成盛景)
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来往的过程中,看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但生活并不宽裕。于是,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以接济他的生活。
对于杜月笙的的帮助,章太炎也是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
1931年6月10日,杜月笙在老家浦东高桥镇老家修建的杜家祠堂建成。
杜月笙在建成典礼上,请了许多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据说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约五六千人之多,场面极为浩大。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一向不肯与俗人为伍的他,由于感叹杜月笙的为人,竟一反常态,亲自为他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在文章中,章太炎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异士若干,因此让杜月笙的出身,顿时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无形中,这又给杜月笙增添了若干光芒,愈发让他有了名士风度。众人从此后,也就不好再说他是社会哥出身了。
(参考史料《杜月笙传》)
杜月笙很会做人,他早年是个小混混,没读过什么书,对于章太炎这种国学大师,内心深处还是很仰慕的。
当杜月笙成为上海滩最大的黑帮老大之后,他就开始在转型,努力和政治界、文化界各路人物打交道,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杜月笙一度要求自己的手下不再穿传统流氓的短打装扮,而要求他们衣服整洁,讲话不能骂人,一定要给人斯文的印象,可见杜月笙对文化界的向往。
章太炎是浙江余杭人,因为他反清的意识强烈,积极参加清末明初的民主革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著名学者。
章太炎晚年居住在苏州讲学,并不认识杜月笙。因为侄儿在上海租界与人发生房屋纠纷,无法解决才向章太炎求助。章太炎亲自出马,对方根本就不理他是文化界名人,还是咄咄逼人,这时有旁人建议章太炎向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求助。
章太炎思虑再三,还是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帮忙。杜月笙见信后不仅竭尽全力的为章太炎的侄儿摆平了这桩房产纠纷,还专程去苏州拜访了章太炎,向他讲述调解纠纷的经过和结果。
整个过程,杜月笙的姿态放的很低,这点令章太炎很意外,这是他求人帮忙,应该是自己亲自上门感谢对方。结果杜月笙反倒来苏州向他反馈事情处理的结果,足以证明杜月笙十分看重章太炎。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临别的时候,杜月笙要悄悄的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张2000银元的支票压在了茶杯底下,算是对章太炎的馈赠。
杜月笙的行为其实也能理解,他一直在找各种机会接近文化圈,他在与文人交往过程中,总是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姿态放的极其低。
章太炎是文人中的佼佼者,完全值得的杜月笙拉笼交往,章太炎的主动求助,给杜月笙一个认识他的机会。杜月笙很会做人,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给章太炎留下很好的印象。
杜月笙的苦心没有白费,章太炎认为杜月笙讲义气,重礼节,礼贤贤士,有古代豪侠之风,两人比较认同彼此,渐渐开始了交往。杜月笙每个月都派人给章太炎送钱,接济章太炎的生活。
章太炎对杜月笙也另眼相看,杜月笙原叫“杜月生”,名字不够文雅,章太炎便引经据典,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自为他修家谱,为杜月笙的出身造势。
章太炎在民国的文人中是最难结交的,他早年为《苏报》主笔,他在报纸上畅所欲言,骂当时的皇帝是跳梁小丑,差一点就掉了脑袋。
到了民国时期,他又骂了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他这样的个性得罪了不少人,但赢得读书人的支持,声望是非常高的。
作为读书人的章太炎却对流氓出生的杜月笙另眼相看,两人成为好友,还是挺令世人意外的。
章太炎虽然颇有名声,但是生活并不好,也可能是生活所困,才会对杜月笙另眼相看。杜月笙每个月给他送钱,解他生活的燃眉之急,他对杜月笙投桃报李,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他的后人说章太炎和杜月笙的交往很正常,并不存在章太炎巴结杜月笙,但是章太炎炎为杜月笙修家谱,“杜祠”的建立对于章太炎的名声来说,多少还是一个污点,与文人的高洁个性有所不符。
综上所述,杜月笙给章太炎帮忙反倒去感谢他,最重要的原因是杜月笙想结识章太炎,想交他这个朋友。章太炎也投桃报李,对杜月笙另眼相看,两人的交往,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章太炎求杜月笙帮忙,究竟是为了何事?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章太炎有个侄子在上海打拼,辛辛苦苦攒了点钱财,好不容易买下一小块地皮造了房子。刚住进去才两年,有个混混过来说那块地皮是他家祖上的,要收回,并且拿出不知真假的地契。侄子要出点钱,人家还不同意,一定要他将楼房拆掉,赶紧走人。原来混混另有它用。混混三天两头上门闹事,侄子心乱如麻。你也知道,打官司是要钱的,找律师去法院也没有任何结果。眼看着房子就要被人强拆,侄子只好来苏州求叔叔章太炎帮忙。章太炎当时年事已高,虽然名头很响,在上海滩是讲究权势和金钱的,名声一文不值。他也没有熟人,正在犯难的时候,有人点拨他去找找杜月笙,说杜对文化人一向敬重有加,或许肯为他帮这个忙。章太炎从心里不愿给杜月笙这样的黑道大佬打交道,但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信寄出后才五天,侄子就打电话告诉他,由于杜月笙先生出面,混混不敢再闹了,杜先生给了他一笔钱,在别处重新找了地方。这事办得很好。章太炎听了很开心。
第二、既然杜月笙帮完忙,为何还要亲自上门感谢?
大家知道章太炎是个很清高的人,他是不愿意和杜月笙这类人打交道的,在他的眼里,杜月笙就是个地痞流氓,终究是不务正业,不过杜月笙的一次帮忙,让他彻底改观。而杜月笙却不同,因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他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很愿意交一些学术界的朋友。他利用各种机会结交文化名人,无非就是借助人家的名气,为自己脸上贴文化标签。基于以上原因,杜月笙还真结交了许多文化名人。尤其章太炎这种在当时文学界的“大家”,杜月笙更是早就想结实了,肯定不会浪费这次难得机会。另外,当时的文人有钱的不多,章太炎也经常没有钱,于是杜月笙知道了以后,就经常拿钱出来接济他,杜月笙每年花费很多钱,在这种人际交往的中,事实证明是很有用的,章太炎也为了表示感谢,亲自为杜月笙修订家谱改名字。杜月笙的大名叫做杜镛,月笙是他的字,而且章太炎还查阅资料,给他找了个名人当祖先,这样杜月笙的出身,就没有那么差了,他一直苦恼出身的事情,也就解决了,他很感谢章太炎。
章太炎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许多名人都不入他的法眼。比如袁世凯想结交他,却被他连损带讽刺拒绝了,气得袁大总统骂他是“章疯子”。
像章太炎这样的文人都有一种孤傲的性格,常人很难和他相处。然而杜月笙却是个例外,杜月笙和章太炎是莫逆之交,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杜月笙没有文化,靠打打杀杀起家,属于黑社会上的大佬,章太炎和杜月笙的身份根本不搭,他俩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呢?
说起来还是杜月笙会做人,老杜虽然是旧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亨,有钱有势后却一直想洗白自己黑社会的身份,平时总是穿着长衫,手拿折扇装出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
杜月笙此时心中最大的愿望是和文人结交,这样能显得自己不同凡响,不同于过去的痞子流氓。就在这当儿,章太炎有求于他找上了门。
原来章太炎的侄子出事了。事情是这样的,章的侄子在上海有一处房产,由于地理位置好,被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看中,商人想买下这块地,但章太炎的侄子说什么也不卖,开发商为了尽快完工,找了一些地痞流氓威胁章的侄子,“不卖打断你的双腿!”
万般无奈之下,侄子找到了叔叔把事情讲了一遍。章太炎一听说“这事好办,咱们告他去”。
然而章太炎太天真了,不良开发商早已行贿了法官。官司一直拖着,侄子也不能住回自己的房子。这可怎么办呢?章太炎在旁人的指点下,这才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早就想结交章太炎,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这正是瞌睡时有人送上来了枕头。杜月笙向章太炎打包票说“这事儿你就别管了,过两天我给先生回信”。
末了杜月笙忙不迭地摆开宴席,热情款待章太炎,这让章太炎受宠若惊,心想自己求人办事,没带礼物,反而要人家要请自己一顿,心中着实过意不去。
过了五天后,侄子告诉章太炎“事儿摆平了”。开发商向他赔礼道歉并赔偿了损失,那些地痞流氓提着礼物看了他并赔了一千块大洋。
原来杜月笙命他的手下教训了地痞流氓一顿,然后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开发商重新选了一块好地,最后落得皆大欢喜。
章太炎听了侄子叙述,顿时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在侄子面前腰杆也挺直了。
就在章太炎打算提上礼物去感谢杜月笙时,杜月笙却登门拜访,这让章太炎感叹不已,心想“杜月笙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
章太炎这次说什么也要宴请杜月笙一次,盛情难却,杜月笙只好说道“恭敬不如从命”,说罢二人哈哈大笑落座。
席间,章太炎得知杜月笙当时叫“杜月生”,章太炎说这个名字有点土,“杜先生我给你改一下名如何?”
杜月笙拱手道:“但请先生赐名”。
章太炎思索了一会道:“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章太炎接着向他解释道:《周礼》谓“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故取名为镛,字月笙。
杜月笙一听杜镛这名字挺文雅,从那以后,他把“杜月生”改为了“杜月笙”。
二人酒足饭饱,杜月笙临走时,他把两千元的银票偷偷压在了章太炎的书桌上。亲们看到了吧,杜月笙就是这么会做人。
在旧上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如果亲们想深入了解杜月笙的江湖人生,我给大家推荐《杜月笙全传》这本书,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拥有。
文/秉烛读春秋
章太炎是同盟会元老,一代国学大师。杜月笙则是上海滩著名的青帮头目,流氓大亨。这两位原本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的牛人却因为一桩小事而互相结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章太炎是民国大儒,早年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也为邹容的《革命军》作过序。鲁迅,刘文典,黄侃,钱玄同等人都是章太炎的学生,1924年脱离政界后定居于苏州。
有一次,章太炎在上海法租界居住的侄儿卷入了一场官司,写信向叔父求助。章太炎早已告别官场,无能为力,一位朋友建议他写封信给杜月笙,看看杜先生有没有办法疏通关系。杜月笙收到一封信封上写着“炳麟谨上”,落款是“章缄”的苏州来信,立即认出是大名鼎鼎的太炎先生来信。杜月笙平生最爱交朋结友,尤其喜欢结交有才华的读书人,对章太炎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只恨无缘相见。于是立即派人上下打点,替章太炎的侄儿解了围。
几天后,章太炎收到一封回信,信件内容是“令侄之区区小事,今已了解,毋庸担心”,措辞极为谦逊,末尾还附有一句“三日之内,月笙将上门求教”。
三天后,杜月笙果然赶赴苏州登门拜访,光见面礼就封了两千块大洋。感激不尽的章太炎请他在书房相见。两位素昧平生之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杜月笙说他祖籍浙江海宁,而章太炎祖籍浙江余杭,彼此又成了同乡之谊。杜月笙生于七月十五月圆之夜,其父杜文卿替他取名为月生。三岁时逛庙会遇到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命格极好,只可惜五行缺金,替他改名为“月笙”,取丝竹属金之意。
章太炎听杜月笙说完他的姓名来历后说道:“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杜先生的大名应该叫作“镛”,“月笙”作号,这样既典雅不俗,又能调和五行!”杜月笙喜出望外,站起身来向章太炎鞠躬致礼:”经先生一改,我这个贱名还真有些意思了,我以后的大名就叫杜镛。”
杜月笙是上海近郊的高桥人,但杜家是何时迁来高桥的则无从得知。1931年,杜月笙斥资50万元在高桥兴建规模庞大,占地广阔的杜氏祠堂。章太炎经过仔细考校,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考证出杜姓出于五帝之一的尧,江南杜氏则是源自宋朝祁国公杜衍,以此来抬高杜月笙的显赫家世。
6月8日,杜氏祠堂举行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蒋介石,吴佩孚,黎元洪等军政大员纷纷送匾额,致贺词,京剧名伶齐聚一堂,好戏连台,各地报纸争相报道,轰动全国。杜月笙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他把天下人才分为四等:有本事而无脾气者为最上等,有本领也有脾气者为第二等,无本领亦无脾气者为第三等,无本领而有脾气者为最下等。对于章太炎这位国学大师的主动求助,杜月笙自然慨然允诺,而后登门拜访,以诚相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杜月笙重视人才的一大特点。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章太炎是我国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而杜月笙则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黑道大亨,杜月笙和章太炎之间本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但事实上章太炎和杜月笙的关系很好,杜月笙这个名字就是在章太炎建议后改的,章太炎还在杜月笙衣锦还乡是,为杜氏家祠写下《高桥杜氏祠堂记》,那么这两人之间是怎么产生交集的呢?
杜月笙早年就是一个混迹在上海滩的小瘪三,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无依无靠的小混混,有朝一日能成为整个上海滩最有影响力的黑帮大佬。杜月笙早年在上海滩混迹时,得到青帮大佬黄金荣赏识,又经过自己十几年的打拼,才慢慢混出名堂来,杜月笙虽然是黑道大亨,但是他却一直都非常的尊重文化人。
因此在杜月笙发迹后,就开始想法“转型”,毕竟不可能一辈子喊打喊杀的,杜月笙把原来当小混混时的短打装扮换了,开始穿着长衫长袍,让自己看起来斯文一些,也让自己的手下,尽量少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平时外出办事,一定要注意着装打扮,也不许随意骂人,尽可能改变大家对自己的印象。
不止如此,杜月笙还找各种机会结识社会各界名流,去结识一些文人,杜月笙非常善于交际,在和这些文人交流的过程中,态度十分恭敬有礼,也让很多人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章太炎先生在清末的时候参加维新,维新失败后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又参加反袁,袁世凯死后,晚年的章太炎来到了苏州定居,他有一个侄儿在上海滩租界生活,后来和别人发生了房产纠纷,因为章太炎在民国很有名,所以他的侄儿就写信来向章太炎求助,章太炎找了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件事。
有人就建议他写封信给杜月笙,章太炎和杜月笙没有任何交集,章太炎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杜月笙一看是章太炎找自己帮忙,正好他早就听闻了章太炎的事迹,就愁没有机会结识,所以杜月笙立刻动用身边的各种关系,竭尽全力的帮章太炎的侄子处理房产纠纷,最后事情顺利的解决了。
随后杜月笙还专程前往苏州拜访了章太炎,详细的跟他汇报了事情的处理经过和结果,章太炎也没有想到杜月笙会如此重视这件事,加上和杜月笙的交谈过程中,他见杜月笙态度恭敬,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也让章太炎心生好感,章太炎送走杜月笙后,回来看到杜月笙压在茶杯下的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原来章太炎虽然非常有名气,但却不善理财,生活拮据,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很感动,觉得他颇有古代侠士之风。
从这以后两人之间的交往就开始密切起来,常有书信来往,杜月笙每个月还会派人寄一笔钱给章太炎,接济章太炎的生活。杜月笙虽然有借这些社会名流提高自己声望的目的,但是杜月笙在和这些名流交际时,也会给足他们尊重,这也是杜月笙能长期屹立上海滩不倒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