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清缅战争,满清确实在很多战斗中被缅甸人打的落花流水。

而且缅甸军队对满清军队的骑兵较为畏惧,但对于满清的火力颇为蔑视。

清缅战争前后共有4次。

战争的原因是,缅甸争夺北部同时向中缅称臣的土司,并且直接出兵攻打,甚至进入中国境内。

鉴于这种情况,乾隆命令和缅甸贡榜王朝开战。

前三次,清军都被打的落花流水。


第一次,

云贵总督刘藻出兵收复了被缅甸军队占领的西双版纳,然而追击期间中伏,军队伤亡惨重。

乾隆皇帝闻奏大怒,将刘藻降职湖北巡抚。刘藻惊恐之下,自杀而死。


第二次,

乾隆任命大学士陕甘总督杨应琚代替刘藻任职云贵总督,出兵攻入缅甸境内,一度占领缅北曼德勒地区。

当时缅甸军队主力正在暹罗激战,但剩下的部队仍然能够对付清军。

缅甸军队很聪明的坚壁清野,吸引清军主力持久战。随后,缅甸军队派一部主力,包抄满清侧后腾越地区,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和退路。

在此次作战期间,缅甸军队有少量从印度和英国人手中购买的燧发枪,在火力和射程上相对清军有很大优势,给后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清军连战不利,被迫向后退入中国境内,损兵折将。

由于杨应琚长期回报前线大胜,却又不断索要粮饷,让乾隆产生怀疑,派出心腹侍卫福灵安去查清真相。

知道满清溃败以后,乾隆极为恼怒,将杨应琚逮捕进京赐死,让广东将军杨宁接任云南提督。

此次作战,云贵总督杨应琚上报兵部调兵一万四千,实际共调兵二万二千。战争中,死、伤、病官兵不下万人(其中战死1899人,病故3708人),败退回本国境内。

第三次,

乾隆皇帝派爱将明瑞接任云贵总督,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而此时缅甸军队主力已经攻破暹罗首都,大胜特胜,开始将主力抽调回缅甸。

明瑞是悍将,但也相当轻敌。上任以后,他立即率领2万主力再次攻入缅甸境内。

缅甸军队故技重施,在600里内坚壁清野,以游击战进行骚扰,主力则以木寨配合火枪防御,消耗清军实力和士气。

明瑞连续猛攻,但粮草很快耗尽,被迫撤退。

缅甸军队立即尾随追击,重创清军。明瑞自己率领的1万多人都被缅甸人团团包围,虽奋力突围成功,但伤亡很大,明瑞自己身负重伤,眼见不能突围,用佩刀自杀身亡。

其实,明瑞如果不自杀,也是死路一条。

得知明瑞惨败后,乾隆恼怒之极,下令将逃回来的大将额尔登额逮捕进京,凌迟处死。


连续3次惨败后,乾隆认为堂堂天朝上国,竟然对付不了一个两线作战的缅甸。

第四次,

乾隆任命赫赫有名的傅恒为主帅,亲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并把自己用的甲胄赠给他,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傅恒调动数万主力攻入缅甸境内。

缅甸还是同样方法,采用后退决战方式。

傅恒的主力杀到伊洛瓦底江以后,粮草匮乏,传染病流行,战斗力急剧降低,无力继续作战。

既然大半年,傅恒向乾隆汇报已经无力再战,必须立即撤退“奈因本年瘴疠过甚,交冬未减。”,“三万一千兵,现在仅存一万三千余”。

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先后病死,傅恒本人也染病卧床,随后病死。

这种情况下,乾隆只得找个台阶下,随后退兵。

清朝方面的记载,停战协议为:

一、缅甸遵照古礼奉表进贡

二、缅甸释放所有战俘

三、缅甸永不犯天朝边境

然而,缅甸根本没有称臣纳贡,还发了封不够恭敬的文书过来,乾隆皇帝虽然憋气,但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难,只得装作没看见。


四次清缅战争,4个主帅全部死亡,可见战争的不顺利。清军以泱泱大国,同两线作战的缅甸打成这样,如果说自己赢了就是没天理了。

此次作战中,虽然缅甸军队只用了少量燧发枪,而且型号不一样,主要是从英国人或者法国人手中高价购买的,却给清军带来很多麻烦。

燧发枪的精度和可靠性要大大强于火绳枪,而且较为轻便,容易携带。

然而,满清对此也不在乎,并没有大量仿制装备。

实际上,早在康熙时期,雅克萨的俄军也用燧发枪狠狠修理了清军,后者一样拒绝接受

为什么?

这倒不是满清就是一群傻蛋,他们只是不希望让汉人大量使用火器。

他们认为,满清能够夺取和控制天下的法宝就是骑兵和弓箭。

如果火器大量发展期间,汉人农民人手一杆火枪,尤其是先进的燧发枪,满清的骑兵和弓箭还有个蛋用,加上他们人数又远远少于汉人,肯定要完。

因为火枪不需要像骑术和射箭那样,需要长期训练才可以掌握,农民往上一二个月,也可以射的很准。这样一来,满清的所谓军事垄断优势就没了,一旦汉人造反,满清就惨了。

这种情况下,满清刻意控制国内火器发展,不允许老百姓使用火枪,不允许汉人为主的绿营大量装备火枪,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满清的所作所为,简单有效的两个字就可以形容:傻鸟!

最佳贡献者
2

别搞笑了,清缅战争清军三次深入缅甸,兵锋直指缅甸首都阿瓦,缅甸被打的不敢和清军正面作战,只敢搞丛林游击战,所以请问哪个位面缅甸把清军打的落花流水?缅甸人告诉你的?

战争中清军大部分减员都是非战斗减员,因为清军大多数是北方人,在东南亚作战往往水土不服,因为水土不服染病死亡的数字占到了减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甚至主将都能染病。同时,缅甸被清军打的不敢和清军正面作战,只好打丛林游击战偷袭清军小股部队兵袭扰清军的补给线,导致清军后勤压力巨大,而且缅甸坚壁清野清军搜集不到粮食,每次只能带着大量的伤病员撤退,导致远征功亏一篑。

但是问题在于,清帝国的国力不是缅甸能比得上的,清帝国随时可以组织一支大军远征缅甸,而缅甸则不见得每次都能顶住清帝国的攻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报告就指出,如果缅甸没有及时求和,很可能会崩溃,因为当时的缅甸并非一个整体,境内很多被征服的民族并不服气,所以缅甸必须要警惕内部问题。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贡榜王朝也被清帝国打的元气大伤,泰华郑信也借机复国。如果缅甸不及时求和,贡榜王朝即便能顶住清帝国的军事打击也会失去对被征服民族的控制,最终分裂,贡榜王朝也可能会不复存在。

而且清缅战争清帝国还将部分明朝时期被缅甸占领的地区夺了回来,明确了中缅边界走向。只不过这次战争清帝国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另外,清军在火力上远强于缅军,否则缅甸也不至于被打的不敢和清军野战,真不知道题目是如何脑补的,搞笑。

全文完

3

中国鸦片战争开始后的近代史,一部屈辱史,是一部血淋淋的挨打史;但清朝的腐败无能,早在百年前就开始显现了。

清廷的腐败无能,在18世纪后期的清缅战争中就暴露无遗。

缅甸是个小国,在明朝的时候,还是中国的属国。

但是从1762年开始,缅甸的贡榜王朝就不把大清放在眼里,多次侵入云南,骚扰劫掠边民。

一向贪图享乐的乾隆对缅甸行为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反应,主要还是因为路途遥远,不想劳师动众,不想做赔钱买卖。

后来边关多次告急,文武大臣也数次劝乾隆皇帝出兵,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们说缅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这才硬着头皮决定对缅甸动武。

起初乾隆非常狂傲,觉得收拾缅甸是小菜一碟,大清雄狮一到,缅甸乌合之众肯定会不堪一击,望风而逃;或者把武器一扔,跪地求饶。

谁知交手之后,才知道村长就是干部,豆包也是干粮。

缅甸军队战斗力出乎意料,云南总督刘藻带领雄赳赳气昂昂的数万大清绿营兵迎战缅军,竟然被几千缅军打得落花流水、找不着北。

消息传到北京,乾隆大为震怒,决心要跟缅甸决一雌雄,狠狠教训一下他们。

可是这场自卫反击战打了整整七年,乾隆四次进行总动员,四次更换主帅,其中三个身亡一个撤职,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丢尽了大清的脸。

满清军队战斗力早期爆棚,八旗骑兵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满清入关后,十几倍于自己的汉兵都像鸡蛋壳一样被无情碾碎,扬州三日、嘉定十屠,清兵何其威猛,让人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为什么时间仅仅过去一个多世纪,大清军队就成了草包、纸老虎,连蕞尔小国缅甸也不可战胜了?

究其原因,除了大清统治者进京后只知道花天酒地、鱼肉百姓,放松了军队管理,让恶狼退化成了绵羊外,大清军队武器装备没有与时俱进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当时缅甸军队的装备的火器比清朝先进,他们已经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燧发枪,所以大清军队不是人家的对手。

什么是燧发枪?

燧发枪是浪漫的法国人发明的。

1547年,一个名叫马汉的法国小伙,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为什么叫燧发枪,是因为该枪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取掉了发条钢轮,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这样在射击时,只要扣引扳机,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把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迸发火花,引燃火药击发子弹进行射击。

燧发枪的诞生,改变了发火方式,不仅将射击过程加速,也提高了发火率,还提高了射击精度,可以说是火枪的一场技术革命。

燧发枪一经问世,立刻备受欧洲各国追捧,对燧发枪趋之若鹜,在很短的时间内,欧洲军队就全部“鸟枪换炮”装备了燧发枪,燧发枪在欧洲风行长达两个世纪经久不衰,直到新武器问世之后才光荣退休。

缅甸军队因为已经拥有了这种先进武器,他们经常埋伏在树林中用火枪伏击清军,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没有了脾气。

而大清的火绳枪射击之前要点着火绳引发火药,速度慢了几拍,也容易发潮点不着,成为缅甸军人的笑话。

中缅之战,历时数年,耗费白银900多万两,大清军队也没有能让缅甸屈服,最终以大清的妥协而告终。

此战结束后,吃够了燧发枪苦头的大清将领们意识到武器的落后,他们纷纷向乾隆上书,要求朝廷采取措施,淘汰落后的火绳枪,引进先进的燧发枪。

但英明、伟大的乾隆皇帝对此置之不理,把将士的奏折束之高阁;以至于大清在后来跟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依旧束手无策,被列强胖揍,不得不忍受屈辱、割地赔款。

乾隆为什么会这样愚蠢,没有抓住历史机遇呢?

一、狂妄自大 、抱残守缺

乾隆也看来,八旗骑兵是世界上的威武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向小小的缅甸学习,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二、 鼠目寸光、贪图享受

乾隆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爱搞浮夸,整日把精力都用在打造盛世上面,陶醉在世界第一强国的梦里不愿意醒来。

中缅之战明明是大清遭受重创,却发动宣传机器拼命吹嘘大清军队,欺骗全国人民说大清赢得了战争,让大家欣喜若狂,不能自拔。

如果这时候把大清军队的武器更换了,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谣生事,让大清打败缅甸的谎言不攻自破。

三、人海战术、 漠视生命

大清当时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大清有的是人。

当时军备还没有进入高科技时代,燧发枪再厉害,经不起人海战术,大不了多死几个人。反正大清人多,最不缺的就是人。

一个清兵倒下去,千百个清兵站起来、冲上去,前仆后继,就不信赢不了;即使赢不了,也能顶得住,保住权力就行。

四、维护稳定,权大于天

众所周知,大清的权力是靠暴力夺取的,最怕的就是被暴力夺去。

因此国土不重要,丢失多少也不是个事,只要不危及自己统治。

八旗是靠骑兵起家的,骑兵强悍无比,对付危及政权的汉人绰绰有余。因为满族和自己的盟友蒙古族都是游牧民族,骑术精湛,汉族是农耕民族,骑术是他们的短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练就。

可是军队一旦装备了燧发枪,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军人两天工夫全学会了,这就让八旗骑兵失去了对汉人的优势。

汉人一旦造反,人数不占优的八旗兵就会低挡不住,大清统治就会土崩瓦解,这对乾隆来说才是要命的。所以宁可武器落后,将来挨打割地,也不能装备燧发枪被汉人钻了空子、丢了江山。

4

让乾隆第一次领略到燧发枪的威力,大约是在18世纪末,清廷与缅甸进行了一场长达7年的战争拉锯战。

原因是缅甸人使用东印度公司研发的高科技武器——燧发枪。它的射击原理:在于通过摩擦打火石点燃火药。而手持火绳枪的清军,无论走到哪,都需要带着一根点燃的火绳,在湿热多雨的缅甸丛林,让它不熄火,简直比登天还难!

最后因为战争消耗巨大,终于两国代表坐到一起,签下“和平协议”。而参与这次“清缅战争”的将领们纷纷向乾隆反映,说我们武器不行,要求向西方引进燧发枪。

此时的乾隆已是垂垂老人,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作为一个已经一只脚踏进坟墓的老人,想做的就是保持现状,至于引进燧发枪,对部队装备进行大换血。还是留给后辈做吧,于是这位“十全老人”以“骑射为本”的祖训拒绝大臣们的建议。

当时是缅甸历史上最强大的贡榜王朝当政,贡榜王朝强大到跟英国争霸印北地区,由于跟英属印度接壤,常年接触西方人,对西方战法相当了解,而且军队的西方火器普及率相当高,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相当强。客观的说满清军队这个时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乾隆也是个很强硬的君主,可惜vs缅甸还是败了,不然今天我们在印度洋也有出海口了。

5

主要是乾隆皇帝自以为满清的骑兵“威力无比”。这些满清统治者思想太过于禁锢,实属极端的顽固派分子。

乾隆皇帝时期,由于清政府对缅甸采取的绥靖政策,缅甸的贡榜王朝逐渐强大,于是缅甸方面开始强迫中缅边境地区的土司们上缴税赋,如有不从,则侵袭劫掠。缅甸的这种行为逐渐引起以盛世自居的乾隆皇帝之不满。

在平定西北部的准葛尔叛乱后,乾隆皇帝决定出兵缅甸,以惩治他们的恶行,彻底解决西南边患,史称“清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分为4次,清军所用兵马逐渐增多,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因为缅甸军装备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燧发枪,使得缅甸军在火力方面占据了优势,导致强大的清军损兵折将。

燧发枪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设有一支击砧,射击时,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击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从而引燃火药而射发。燧发枪大幅度提高了射速,一个熟练的枪手可以一分钟射击两次,甚至可以进行逐队齐射 。而清军拥有的火绳枪,操作起来要超过两分钟才一发,而且射程也不如燧发枪。

见识过燧发枪威力的清军将领们多次上奏乾隆皇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然而,乾隆皇帝坚定地继承着“骑射乃建州之本”的祖训,认为大量发展先进火器会导致满清骑兵骑射本领的衰退,甚至荒废,所以没有采纳。

其次,清朝金属的冶炼工艺不是很过关,所以无法自行生产,只能进口。再说,在以前的战争中,比如:与明朝军队的战争;与沙俄发生的雅克萨之战;平定准葛尔之战,清军在这些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不也靠的是满清八旗部队的骑射威力,甚至使用的是长矛、腰刀吗?不也是没有使用燧发枪吗?

总之,由于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大多数情况下,战争打的是国力和军事体系,当时清军野战的战术是步兵、炮兵居中射击,骑兵两翼迂回。所以虽然缅甸装备了燧发枪,最后也无法和清军正面硬,抗,而且最终也主动改善了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其实,这些都迷糊了乾隆皇帝对火器改革的看法。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6

说到底火绳枪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据说在1355年,一个名叫焦玉的匠人向朱元璋展示了一款神秘武器,当时称它为“火龙枪”。它造型大致相当于:一根长木杆前头套着一个金属筒,主要用来发射弹丸。

其实早在12世纪末,我国就已出土一门“西夏铜火炮”,可见在火绳枪领域,我国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大约在1300年前后,火器第一次登上欧洲的战场,这武器的持有人是阿拉伯人,当时人们称它为“马达发”。作为火龙枪的后辈,马达发无论是造型还是发射原理都脱胎于火龙枪,导致两者相似度极高。

但无论是火龙枪还是马达发,都无法进行进精准狙击。因为说白了,它们都是一根棍子,你想射击时,要一手控制杆子的方向,一手去点杆子前端的“金属帽”。

后来,人们发现直接将引火线作长,通过控制它来完成前端点火;若是把杆子做弯,有利人手握,将利于瞄准。

上图为清军将领在使用火绳枪

可惜这些改进,跟中国无关。在1450-1500年期间,中国的火绳枪还保留朱元璋时期那副老面孔。

等到了乾隆朝时期,因为先有康熙朝外国传教士的铺垫,那些老旧的火绳枪便自动更新,和西方流行的火绳枪一个样。

让乾隆第一次领略到燧发枪的威力,大约是在18世纪末,清廷与缅甸进行了一场长达7年的战争拉锯战。素来被当作“蛮夷”的缅甸人,在这次战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原因是缅甸人使用东印度公司研发的高科技武器——燧发枪。它的射击原理:在于通过摩擦打火石点燃火药。而手持火绳枪的清军,无论走到哪,都需要带着一根点燃的火绳,在湿热多雨的缅甸丛林,让它不熄火,简直比登天还难!

上图是缅军使用的燧发枪

于是人多势众的清军则龟缩不前,只能靠人海战术,来保存大清最后一点颜面。

最后因为战争消耗巨大,终于两国代表坐到一起,签下“和平协议”。而参与这次“清缅战争”的将领们纷纷向乾隆爷反映,说我们武器不行,要求向西方引进燧发枪。

此时的乾隆已是垂垂老人,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作为一个已经一只脚踏进坟墓的老人,想做的就是保持现状,至于引进燧发枪,对部队装备进行大换血。还是留给后辈做吧,于是这位“十全老人”以“骑射为本”的祖训拒绝大臣们的建议。

上图是清军士兵在练习射箭

没想到这一拒绝,让清廷被西方列强痛打了一个世纪!

7

不是枪的事!

弘历一贯傻逼,打仗废柴的很!

他们爷儿仨,一对儿半都是吹牛装逼的货色!看看雅克萨就知道满清胡虏吹嘘的大捷不过就是个笑话!

格尔丹也是严寒加瘟疫,还有严重的内乱自己瓦解了,根本不是满清打赢的!回过头来再看打输的这些根本不能看了就[捂脸]

8

呵呵,缅甸早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要不怎么敢入侵大国云南普洱地区呢?缅甸与当时欧洲海洋殖民强国交战都占上风。缅甸海盗在东南亚海域十分猖獗,当时缅甸军事指挥,采取葡萄牙与缅甸结合的先进军事经验。

缅甸正值雍笈牙王朝,对欧洲枪炮研习多年,从欧洲人手里,缅甸沿海进口武器又方便,离在列强在邻国的殖民地和欧亚航道很近!通过购买、抢掠等方式,缅军从英、法、葡等西方殖民者手中搞到不少洋枪洋炮。

史载,缅人曾经一次就在海上截获2艘运送法国军火船,抢得到步枪1300支、各型火炮40门,外带大量弹药。

乾隆手里没有大批燧发枪库存和技术,又怎么供应前线急需的武器呢?一个军工产业,需要的的配套技术和工厂,简直多如牛毛。例如:

符合近代武器质量的:

铁厂、铜厂、铅厂,火药配方中的化工厂,甚至车辆厂,木制的运输车辆也要上千个配件,釆矿机械无数。千百个行业工厂、矿山,大批量生产军备,协作工人、运伕、车马,没几十万人,十几年功夫搞不下来。战情紧急,等建设好这么多厂矿,战争也早结束了。

历史诡异的是,西方工业革命,始于矿山抽水机!这真的要画重点了。

1765年,缅甸入侵云南边境普洱地区,清朝派兵反击,清缅战争爆发。

英国人查阅了缅方记载,战争起因为:

普洱茶马商队,要求架桥被缅军拒绝时,发现驮茶马匹被人偷光了,双方争执,茶商一人被缅军杀死。茶商上告清朝官员,事件扩大后,缅甸要求几个土司辖区(即纠纷地)应归属缅甸。缅军侵略进普洱地区抢掠财物、人口。在当时康乾盛世之下,一个小小的缅甸国,清朝并不放在眼里。然而,就是这个不放在眼里的小国,却让兵强马壮的清朝屡战屡败,3次征付统帅轻敌,忽视瘟疫(热带疟疾,发热、拉肚子等症状),均率1-2万人,冒进攻入缅甸后方,少量缅军几次以逸待劳,收缩回境,内线作战,并逐步调回侵泰国缅军主力,时缅甸对长年死敌泰国,获得大胜,1767年 4月,在围攻一年两个月之后,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财物,并将该城付之一炬。

功克泰国首都,泰军己被击溃分散各地割据防守。清朝八旗军在热带气候、地形不适应,人数也不占优势,战斗和染病死之损失惨重!包括富察明瑞出任云贵总督,他是傅恒的侄子,也是当时的名将。3个统帅先后自杀或赐自杀。大将福灵安在前线(傅恒之子)瘟疫病亡。

乾隆34年,乾隆派重臣一等忠勇公,富察傅恒出征,傅恒能力极强,文韬武略无一不通,出可为名将,入可为贤相。随征名将云集,乾隆此次从东北调集精锐部队,有索伦人,蒙古人,善扑营(是各族摔跤手-巨人),魁梧勇健,骑射精熟,并从全国调集八旗、绿营、土司兵2.8万余人,配备骡马6万多匹、各型火炮上百门,还让福建水师3000人,配合陆军作战。

又新任云贵总督鄂宁辅佐,4征缅甸。鄂宁到任以后,向乾隆上奏表示,作战所耗钱粮甚巨,但云南当地粮草有限,而且道路崎岖,士兵水土不服。结果引起乾隆震怒,将其降职调任。虽准备不充分,但久经战阵的统帅傅恒还是决定开战。他在平定金川与平定准噶尔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是乾隆朝的绝对王牌。

傅恒出兵,缅方也先后抽调回侵略泰国的3万余主力对抗。缅甸原入侵军队中9000人留守泰国,继续镇压泰国政权残部。

傅恒秘密用云南森林大木造船,在内陆河建立水军,顺伊洛瓦底江而下,配合傅恒兵分两路,自己率西路清军,副将阿桂率东路清军,两路大军兵锋直指缅甸重镇老官屯。

缅军前锋与清军交战后,退守缅甸重镇老官屯。两军在新街、老官屯一带夹太平江对峙。

10月2日,清军与缅军交战。

在野战中,缅军不是清军的对手,被八旗铁骑冲得七零八落,当场阵斩数百人。缅军见势不妙,立即逃入河对岸的木城之中,闭门不出。缅军使用先进的英制燧发枪,无情地射杀蜂拥而来的清军官兵。

中远距离交战的老式火绳枪,鲁密铳与缅军差了一个年代,在潮湿的环境下,火绳枪根本打不响,完全不是缅甸人的对手。旦打不穿缅军湿巨木制成的堡垒,而缅军从巨木栅缝隙发射燧发抢,射程更远,威力大,杀伤力惊人,清兵以火攻、大炮等方式摧毁木城,结果均告失败。清军不断的进攻,又不断被缅军密集的火力射倒,一日内连续多次攻势都被击退,总兵德福也中枪阵亡。在枪炮劣势下,此次战争,战功卓著几乎封王的统帅傅恒在云南边境,指挥着部队水战,火炮战,火攻,野战,发挥北方军人体重力大,少数民族土司兵好勇斗狠,福建水师合战,靠非凡的勇气血拼,计谋出色,也仅勉强支撑住平手局面,武器落后,士兵战死数量多于缅军,受瘴气(恶性传染病疟疾)染病10000多军士病死亡,比战死几千人的数目还多,曾有1000人部下,染病死800,100多人带病。没病的剩下几十人。傅恒本人也染病在床,发热、腹泻不止,带病指挥战斗。阿桂却认为,如果再打几天,估计清军都将病饿而死。

而缅军统帅,同样认为,自己部下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抗,是不可能取胜的。

缅甸与盛世清朝拼消耗,劫掠、购买的欧洲列强军火也有限,缅甸没有自己完整的军工产业链条。经济也无法支持长期战争,缅军认为清朝这4次之外,还会再派6次军队,一直进行战争,于是派人求和。

两军几经交涉之后,傅恒、阿桂等人与缅甸将军摩诃梯诃都罗(自做主张)签订合约,缅军送还劫掠来的中国边民,送还缅甸王承认书,并且敷衍称要向乾隆纳贡。双方有序地撤军,历时7年,耗费911万两白银的清缅战争以清朝的巨大损失而告终。

缅甸也没好到哪去,有成为东南亚霸主趋势的缅甸在与清朝的对战中,元气大伤,无力再对外扩张。泰国暹罗的华裔郑信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留守9000缅兵,重建暹罗复国。1767年底,泰军将领郑信(华人)率军反攻,逐走缅军,恢复了泰国的独立。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后,战斗几十年,最多一次消灭1万多拥有先进武器的英军,应该说缅甸的战力是非常强悍的,后失败沦为英殖民地,泰缅战争遂告终止。

回到北京后,傅恒已经病入膏肓,仍向乾隆呈上一封信。信中傅恒描述了缅甸强大的火器以及更为优秀的军队编制,同时还强调了英国对云南以及西藏的威胁。傅恒认为,应该立即向西洋购买先进装备,淘汰老弱,以应对将来的战争。然而沉于“天朝上国”迷梦的乾隆没有理会傅恒的最后建议,仍坚持一意孤行,以骑射为本。缅甸国不满议和,约定的贡品未送,乾隆责怪傅恒,不仅如此,乾隆还以败为胜,将缅甸之战列入他的“十全武功”,简直恬不知耻。之后傅恒疟疾病重而亡。乾隆赐挂紫光阁,将傅恒画像列第一名。

当时邻国又没大的对手,大清国沿袭明朝片板不得下海的恶习,陆地唯一大邻国沙俄,环境极其寒冷,暂找不到对手!

推测乾隆对军工造枪炮,应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身是农业国家,没啥钱,战争后关停厂矿,遣散几十万民工师傅,搞不好还要动乱。乾隆可能是怕了,想到隋朝修运河,元朝疏通黄河丢失江山,转念别处了吧。

而同时间接提缅甸供军火的欧洲,小国家众多,人口2亿,各国始终在的长期战争。枪炮是海船贸易

进攻和自卫的最有力武器。欧洲国家人少心狠,战争胜败,均以工业科技取胜。当时欧洲处于工业革命前的-工场工业,科技较为发达。列强海船贸易和掠夺财富,大力拉动自己全民经济,基本依靠着生存。国家小,地盘小,更非常好管,凝聚举国之力搞工业,盛造军舰、军火,终于办成了大事。

最直接的讲: 欧洲各国军队枪炮不好,国破人亡!

逼得各国你追我赶,只争朝夕、争生死存亡。

清朝在此战100多年前,后金时候,孔有德投降,对清朝最大的贡献,是将葡萄牙技术的红夷大炮和火炮攻城技术献给了后金,展示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技术和航海能力,直接让后金军队如虎添翼,从而使清军从只有骑兵和步军,增加了炮兵,火器军、海军等兵种,随清军征战也是战功卓著。孔有德(孔子后代)带着明朝改良于葡萄牙火炮和技术,操作炮兵和其他部下,自山东渡海至辽西,投奔满清,由此封为"定南王"。

乾隆不敢亲临战场,不了解近代武器在战场中的威力,遵从儒家抑武扬文的思想,的确比他祖先努尔哈赤,和皇台吉(贝勒)差太远了。只学到鸟尽弓藏,不信任其它民族,对民众防患甚于防川。愚昧无知,继续干着排斥其他民族,过河拆挢、任人唯亲的宫庭的老把戏。

因此相比较,乾隆是个自大而又愚昧的人,奉行少数精英,统制2亿多百姓的理政思想,清帝国地域广阔,工业落后,民族众多,矛盾重重。对内釆取愚民政策。

乾皇帝学习了汉文化后,吸收

了"贵人不临阵“等封建糟粕,而没发扬明朝冷兵器+火器立国的长处。治国综合了黄老的"无为思想″,儒家的"农耕传家"封建制,后金的"奴隶制"和"骑射”,整个思想是个烂酱汤!

一句话,反科学,反资本工业。对内重用听话的奴才顺才,例如和珅,张廷玉,对外采取天朝上国态度,搞万国来朝的自大方针,自认大批属国。

邻国送九匹白马,九匹白骆驼,九头白牛,送到上邦换百倍赏赐,又换来小国边境安全,不被大国侵略,于是乎十几二十多家邻国,纷纷攘攘进贡讨封,乾隆自欺其人,上国皇帝老子赐宴、赏钱,感觉非常良好。放任致人残废的汉族女子裹脚习俗(占2亿人口一半),一夫占多妾女,无妻贫民思乱,民智不兴,国家技术等级逐渐加速落后。

乾隆视欧洲海洋国家,近代的工业科技革命为微忽草芥,防范外来文明如洪水猛兽,日常盲视各行业技术人才,视匠人为制造工艺品、干工程的奴隶。以读古书,对子、下棋,写书法、作诗词,收集古玩为文化,继续釆用落后的儒家科举制。

直到50年后,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统治阶级,视理科人才为"匠人"的通病,在乾隆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沿袭历史传统,朝中设六部,其中与科技相关的-工部,没有国家正规的学习院校,没有正规的录取人才的理科科举考试,技艺传承,靠师傅带学徒等低级学习手工技术。工部大部分工作是建工程,又以皇帝享受的皇家工程为主,各地工部下级也是供统治阶层建造工程和享乐。推崇民间手艺、瓷器、丝绸等日用品,各类物品附加精雕细琢,吃喝玩乐,曲艺宠物为风尚,纳妾嫖娼,迷信佛教。走私鸦片由贵族传入民间,之后产生千万吸毒人口。乾隆死后五十年,国内大量金钱外流,巨额白银购买英国等国毒品。武器与军事思想落后于列强。1840年,清朝便在鸦片战争中遭遇了可耻的失败。

清朝亡于遵从历史糟粕~包括网络喷子们推崇的明朝,就开始起源的严厉的禁海制度的沿续下来,及历朝沿袭下来的各种考试严重偏文科、迫害思想家,特权阶级奴役工业,抑制资本主义工业萌芽,致占人口一半的女性裹脚致残的陋习(1亿残废~没法工作),残废毒瘾等生育后代矮小体弱的孩子,残酷保留奴隶制等种种恶习,野蛮堕落严重,与明朝后期一样,贪污腐败横行,病患缺医少药,平均人的寿命只有30-40岁。官吏如狼似虎,欺压民众,压迫人民垂死边缘,重农抑商,敲诈勒索金钱,再加上吸毒人口众多,民生贫弱,积重难返。

乾隆死后,嘉庆朝发生白莲教大起义,人口死亡1亿。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起义,人口死亡2亿。

陕甘回变,西北各省在同治回乱中被屠杀者,超2000万有余。

起义首领中,均未提出明确的工业革命目标。

满清张之洞提出~洋务运动,昙花一现。

孙中山领导革命,呼吁民众推翻满清,被武昌(武汉)辛亥革命胜利的革命军首领,推上总统宝座。在南京提出建立共和国,规划工业革命纲领,实施工业救国,学习西方列强。剪长辫子,废除自南唐开始的致女性残废的裹脚,开民智,举平等,废科举,办学校,建工业。

中国各省市,全部规划兴建火车线路,设想三峡大坝发电厂等世纪工程,均为孙中山提出。

可惜孙大炮金库没钱,口袋里只有革命激情!世界各国华侨捐款、购买的革命债券的钱,早在革命尚未成功时,花光了。

西方列强在华银行,心有所属,借钱支援当时强大的袁世凯北洋政府。孙逸仙医生,空有理想,批给各省新政府最少的政府办公经费,写上百万的数字,找财政部,根本提不到钱。黯然让位袁世凯。

/

值此武汉在受中央任命的~钟南山、李兰娟两院士,感召全国几千万志愿者、几百万医、护工作者,舍身忘死,科学治疫,取得了最小伤亡的最大胜利!我后面历史时期写得长了,只是想回顾表达,直面清朝皇帝,又一次失去历史机遇,愚昧令人愤怒的历史。

我们活下来比什么都好!

//

创作不易,欢迎同意或不同观点的朋友们选择:

///

点赞[赞]、评论,转发加关注










9

满清从多尔衮捡漏入驻中原起,就没见有啥子了不起的鸟,说这个盛世哪个霸主天下的,都是马屁精添油加醋撰写的

10

这个很难解释,左宗棠领清兵收复新疆路上发现了大批明朝留下的开花弹,左大人仰天长恨,要知道,甲午海战时大清基本上还用实心弹干的,开花弹需进口。有清一朝除了人口增长,还有啥增长?书籍的销毁量?当然,这让我们有更多理由出国研究中国史和中国文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