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叫这种流行一时的瘟疫叫“时疫”。根据《甄嬛传》第23集,初春之际,宫外发生时疫,流传到宫里,人人自危。当时阻止疫病传染的办法主要是物理隔离。比方一个下人感染了疫病,立刻将他单独关进一间屋子。病人用过的物品全部烧毁,焚烧艾草,消除感染源。同时,中医根据病患表现出的症状,查找典籍和先例,对症思考消症方子。其实和我们现在抗击非典、新冠等等疫情的模式是比较像的。只是现在隔离有防护服等更加高级的材料,但终究还是物理隔离为主。找寻病根有基因检测等跟多依据,但还是要依据先例,寻找对症治疗方案。

最佳贡献者
2

古代中医连疫情都搞不明白,怎么抗疫,那时中国人抗疫就是硬扛,命大熬过来了,有钱人还可吃中药,沒钱的等死,1910年中国东北鼠疫,京城派出不少名中医去抗疫,其结果鼠疫沒消灭,去的名中医十有九死,最后还是聘请现代医学博士伍连德作为抗疫主要负责人才控制疫情,中医抗疫形同虚设,不管用,这次湖北抗击新冠肺炎,如果沒有现代医学参与,靠中医单打独斗,那就不会这么快控制住疫情,发病人数就不是八万多,死的人就不止四千多了。

3

瘟疫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

它经历了春秋到后汉时期的孕育阶段;晋朝到元朝的成长阶段;明朝到清朝的形成阶段;解放后的发扬阶段。

中医概括瘟疫的特点有四方面:第一,温邪是温病的特有致病因素。

第二,温邪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第三,温邪疾病发展演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第四,温疫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起病急、变化快、传变多,以发热为主症,易化燥伤阴,后期多出现亡阴失水,病程中易出现斑疹、出血、神昏、惊厥。

中医的瘟疫按病名分类有12种:如风温、春温、暑湿、湿温、秋燥、伏暑、冬温、瘟疫、温毒、湿热、温疟等等。

按病邪性质分类一般分为:兼湿邪的为湿热病,不兼湿邪的为温热病。

按发病类型分类则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以发病特点分类则分为:温疫和温毒。

中国古代抗疫是强调天人合一的,主张“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治疗上注重辨证论治和预防为主。

著名的当属明朝末年吴有性的《瘟疫论》,他明确提出瘟疫是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主张必须隔离治疗和避秽气。

中医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医药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4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所有人平静的生活。相似的情况曾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据《中国救荒史》对疫情的不完全记载,大规模病疫在周代发生过1次,秦汉发生过13次,魏晋发生过17次,隋唐发生过17次,两宋发生过32次,元代发生过20次,明代发生过64次,清代发生过74次,合计起来,至少在古代发生过238次以上。由此看来,中国古代历代疫情的爆发次数并不少,古代没有现代医学知识,没有高大上的医疗设备,古人没有消毒药剂,没有防护服,甚至没有口罩。那面对来势汹汹的传染病,古人是如何防疫的呢?

严格隔离

隔离是中西医对传染病防治的共识,在古代的史书,小说,笔记和地方志等文献中,记载了很多预防与治疗疫病的方法,其中“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办法。

在汉代政府就统一部署要求做好隔离工作,以预防人与人的传播。《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记载:“民疫疾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又如《晋书·王彪之传》亦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更加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均需采取隔离措施。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防疫”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当时还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六疾馆”,由此可见,当时古人面对疫毒就已十分重视隔离,这是一种原始传统的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

内寸正气

传染病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在中医看来都是邪气,是非时之邪所致。《黄帝内经》中明确地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告诫人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先要扶正。正气盛则邪气不能内侵。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艾灸保健

古人重视艾灸保健,他们认识到,艾灸的作用甚大,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进行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这是用灸法来预防瘟疫感染。《扁鹊心书》里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强调艾灸不但可用于治疗,亦可用于预防。

因此,我们再平时的保健方面,就可以时常进行艾灸,不仅能预防病毒,更能改善体质,调整精神状态。可谓是一举两得。

佩戴香囊

民间自古流传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毒”的谚语,端午时节也有这样的习俗。佩戴香囊,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古人认为,疫毒是偏性极重的一种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压制疫毒的偏性。若人体正气不足,也可用佩戴香囊的办法相助,就好像在体表形成一道屏障抵御疫毒。香囊可悬于门户,帐前,或佩戴于手臂,腰间,可以有效预防疫毒感染。

5

针灸加汤药。但是大医比较少,交通也不便利,信息传递延迟,庸医误诊等原因导致死亡惨重。

这本书上有后世医者留言,其中一个就是说一个御医回乡探亲,路上发现疫情,结果当地庸医误诊导致死亡惨重,他根据这本医书的经验断定为痧疫,后据方治疫。留言感谢前人医者,并有当地官员留言以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