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太久的原因,考证很难。

对“夏”是否存在,只能纸上谈兵的谈谈个人的理解。

“夏”应该存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纪、夏本纪》及《尚书》、马王堆帛书中的《春秋事语》、《吕氏春秋》、《左传》都有纪载。再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三本书《夏小正》(农业历法)、《山海经》(地理方面)、《虞夏书》(至今无人看懂,郭沫若称其为“天书”)基本确定“夏”的存在。

《尚书》中不但有“夏书”、“商书”、“周书”,还有比“夏”更早的“虞书”!这就说明:不但有夏的存在,还有比夏更早的“虞”的存在。也说明历史是一代代有绪的传承的,只是”传承”的方法不同而已。

回到问题,为什么商“灭夏”而商无纪载?

大胆猜策;“夏”之灭并非商灭。在《山海经》中,提到一个东夷部落,首领叫后羿(后羿:夏朝东夷有穷氏)。在“夏”未期,也就是衰落时期,被后羿的东夷部所灭(夏遗民迁到那里?待解)。而商是从其它地方迁徏过来的,并在“夏”的土地上建立了“商”王朝。“商”并不了解“夏”(也许商是远道而来?),由于对“夏”的不了解,所以才无对“夏”的纪载。直到周朝(周应是原驻民),才有了对“夏”乃至“虞”的记载。

“商”从何而来?有许多说法,陕西、山西、河北、东方、东北等等。究竟“商”从什么地方来,没有准确的说法。但“商”一定是外来的,与“夏”也没有交集,所以才对“夏”没有记载。但“夏”一定存在,抱括之前的“虞”。

这一切真相,还有待考古的发现及科学的论证。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爱好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喜欢历史的老马。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通过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夏朝逐步证明是存在的。

禹建立夏朝,他联合原本较为分散的邦国和部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朝代,夏朝。

夏禹,名曰文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史记.夏本记】

禹改变了之前的禅让制,开创世袭制的先河。

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世本.居篇】

“安邑”就是今天运城市夏县的旧称。1974年夏县东下冯遗址的考古发掘,为解开谜题提供物质文化佐证。当年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了,夏时期的灰墙、城墙、陶窑等遗址。并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石器等文物。遗址总面积二十五万平方米,考古学家提出这里可能是夏朝都城遗址。后来考古学家对夏县中条山、涞水河、青龙河流域进行大面积考古调查,发现几十处史前文明时期古文化遗址。夏王朝正向我们揭开面纱。

朋友们你有什么看法、观点,欢迎在评论处评论留言。

3

一段历史的存在与否且被世人所认可,简单的说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让它“自己说话”,另一个就是 “有没有人为它说话”。

关于夏王朝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热议的话题。要证明它的存在,让它“自己说话”就是看能不能在考古中挖掘出相关年代的物证,“有没有人为他说话”就是在历史长河的典籍记载、民间传说中有没有能够让人信服的自圆其说的完整体系,最好是两者可以相互印证。

《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约公元前2049年-前1577年)共计14代,延续了将近500年。而司马迁开始写《史记》的时间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也就是说他当时写的夏朝也是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其中不免有些传说的成分。《夏本纪》中记载夏本是由许多古老部落的联合体,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我相信一个民族是有她独特记忆的,任何事情的产生和发展都不会是凭空而来。我崇敬司马迁的伟大,两千年前记录下当时一千多年前的口口相传,是他帮助我们这个民族镌刻下了“孩童时的记忆”如果没有他或许我们就不会找到属于我们的东方文明。

要证明夏的存在,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自己说话。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1928年开始的安阳殷力发掘,证实了殷商的存在。同时也是对《史记·殷本纪》实证,从而引发了《史记·夏本纪》的探索。1959年夏,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旭生亲率考古队在豫西进行“夏城”调查,遂使二里头遗址名显于世。自1959年以来,我们在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数十次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文化遗迹有大中小型各类建筑遗址,其中有宫殿、陵寝、台坛、祭祀性设施、各阶层的居室、手工业作坊(如铸铜、制骨等作坊)、地窖等等,此外还有陶窑、水井、道路、灰坑、墓葬等。不论是从当时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聚集的氛围来讲,二里头遗址都处于这样一个从远古以来即为我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地带,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区。由此大环境和历史渊源,可见二里头遗址作为一个帝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自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夏王朝的存在,毕竟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一个称呼—华夏。

4

夏朝是存在的.

但史书上对夏朝的记录都是虚构的,多含有神话或传奇色彩.不信翻翻史记,上面对夏朝的描写大多是传说的形式,所以那个朝代具体是否如史书所描写的一样,我们无从得知.

一些学者认为史料上所记载的夏朝不可信,所以不承认夏朝的存在,但持这样的观点的还是占少数,大多数史学家还是愿意相信夏朝存在的.

夏朝以前的尧舜禹,已经被证实不存在.而夏朝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起点(现在不这么说了,统称中国传统社会),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夏朝时代的社会、人文、经济,将会对现实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那段时间,一定有那么个朝代,它可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朝代,但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就姑且叫它“夏”吧.

5

夏朝的存在受到怀疑, 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 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 ,特别是系统记载夏史的《史记·夏本纪》更是晚出于夏朝之后一千四五百年 。按照一般的治史法则,当时人叙当时事 ,这种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最高 ,至于与历史事件发生相距太过久远的晚出资料 ,严谨的学者对其可信度大都是持保留态度的 。正是由于夏史没有当时的文字材料来证明 ,故不少学者主张以传疑时代观。

一、周代追溯夏朝的史料大多真实

现在我们研究夏代历史所能拥有的文献资料都是西周以后的东西。这些记载商周以前古史的晚出文献 ,其价值有必要给予合理的评估。这里不妨举一个现成的例子来分析, 那就是史迁所著的《史记 ·殷本纪》 。当本篇成书之时, 上距殷商时代已有一千来年了, 但所记殷先公先王及其世系大都得到甲骨文的印证。不仅该篇记商汤以后的列王世系是正确的 ,就是商汤以前、上甲微以后诸位先公的世系 ,除报乙 、报丙 、报丁小有失次外亦无大误。甚至历来认为荒诞不经的《山海经》 ,其《大荒东经》中的王亥(《殷本纪》讹亥为振), 亦由卜辞证知确为殷人先祖。周公作为政治家谈夏商史, 主要着眼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所以他在《尚书 ·召诰》中反复强调夏商二国“惟不敬厥德 ,乃早坠厥命”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 亦不可监于有殷” , 至于其他内容则鲜少关注。其后孔子作为教育家、思想家谈到夏商, 则在于强调其礼制的传承 , 故在《论语 ·为政》中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但到了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 ,有关夏商史的内容却大大丰富起来了,诸如朝代的兴替, 世系的先后 ,史事的轮廓 ,人物的褒贬 ,都不是此前周公 、孔子等人尽所言及的,这是因为历史记载是综合性的 ,各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涉及。对各种历史文献的性质不加区别,只注意时代先后的排比,就断言某时某事之有无 ,进而推论晚出文献在蓄意伪造古史,不免有些武断。

二、夏朝应该有文字,只是没有被发现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 , 的确尚未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 ,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 。其一 ,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 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商代甲骨文的出现决不会是从天而降的,在它之前应有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因此 ,在先商时代,文明程度高于商族的夏族统治者,也应有文字的发明与使用 , 这才符合文字发生与演变的规律 。其二, 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已发现的一些陶器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特征 ,有的还被释读。只是这些陶符文字, 尚未连句成篇 ,未见其记事功能 。个别如丁公陶文 , 虽形成了段落式的文句,但似非汉字起源的正流。不过 ,大汶口文化出现的个别符号(如专家所释读的“炅”字),又发现于良渚文化还是耐人寻味的。这表明当时的陶符文字已不局限于某一地域范围 ,初步具备交流的作用 ,这正是文字发展走向成

熟的重要一步。而龙山时代从年代学上看正处在夏朝之前 ,那么与其紧相连接的夏朝亦应有其文字使用 ,且应比龙山时代的陶符文字更为发展和进步 。其三,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 ,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 ,亦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 。有学者认为 ,“这些`符号' 中有的确实应该就是早期文字, 分别表述数字 、植物 、器具以及自然现象” , 如可分别隶定为一、二、三 、六 、七 、八等 ,或木、禾 、矢、菔、井 、墉等,或山、射、竹等符号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 。这些情况表明 , 夏朝有文字使用 ,当不是凿空之谈。夏朝的成篇文字总有一天会在考古发掘中重见天日 。

三、怀疑夏朝存在是近世怀古思潮的产物

夏朝的存在被怀疑, 是疑古思潮的产物 。疑古派许多观点的提出 , 确有疑古过头之弊 。但他们主张历史学需要科学地整理史料, 对没有当时文字材料作证明的史事提出质疑, 最终目的仍在于建立科学的古史系统。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做法不好以民族虚无主义目之 。由于当时中国考古学刚刚起步, 对于商周以前的

考古遗址发掘缺乏科学的测年手段, 年代不易确定,整个考古文化序列亦未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夏朝的怀疑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体现出一定意义的科学精神。疑古派阵容强大, 名流荟萃, 论说雄辩, 在当时国内外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学派能与之匹敌 。即使是当时一些不太同意疑古派观点的学者 ,也无法摆脱其影响。这影响了后世对夏朝的看法。

四、结语

在近世疑古思潮的影响下 , 夏朝传统的信史地位开始发生动摇。 主要原因是有关夏朝的各种文献资料大多晚出于夏朝数百年之后, 加之, 考古发掘一直未能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 致使夏朝的存在至今还受到一些人的怀疑。 实际上, 从史学方法论讲, 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 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 , 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 夏朝是中国文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对它的怀疑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今天也该成为历史了。





6

夏朝是存在的.

但史书上对夏朝的记录都是虚构的,多含有神话或传奇色彩.不信翻翻史记,上面对夏朝的描写大多是传说的形式,所以那个朝代具体是否如史书所描写的一样,我们无从得知.

一些学者认为史料上所记载的夏朝不可信,所以不承认夏朝的存在,但持这样的观点的还是占少数,大多数史学家还是愿意相信夏朝存在的.

夏朝以前的尧舜禹,已经被证实不存在

.而夏朝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起点(现在不这么说了,统称中国传统社会),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夏朝时代的社会、人文、经济,将会对现实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那段时间,一定有那么个朝代,它可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朝代,但起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就姑且叫它“夏”吧.

7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这只是神话与历史合成了大概时间而已,而真正的历史只有三千八百年矣,此话怎讲?请看下文便知。

夏何存,实乃周人神话。文字乃远古时代之人传至商矣,《尚书》乃为儒家之编,不足信,连《武成》篇(《古文尚书》[只因杀伤流血过多])都使失传,只因兵家《逸周书》保留下来而己。周人神话自封国完善,杞国乃蛮夷部落,被周封国而已,自然夏不足信。《古本竹书纪年》没用,都是战国魏人编之神话与史料结合之物,并参考周人神话,更不用说《今本竹书纪年》吧。二里头遗址分明为商物(公元前1768年殷商建立),喇家洪水遗址(大洪水肆虐时期)自然为殷商之人治理,五星聚合只为古蛮人、商人观星相之物,后予周人所拾,便编进周之书内(《尚书》、《竹书纪年》)。同周人有夏神话便编入其中整理。周乃西羌,编夏自为西羌,夏朝不存在,三皇五帝何有?中国起源于郑州。

而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商朝没有对夏朝的记载,但西周认为虞夏商是五帝的一部分,西周认为五帝是:"黄帝、尧、舜、禹、汤"(摘自《五帝之戒问》西周 姜尚)。但在今已有文献中却不一样,哪里会有西周的人不知道,而今的人知道比其多呢?这是一个定点。春秋与西周的神话近乎没有改变,但在战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连篡改史料的孔子都不知道的"颛顼、帝喾、帝挚、少昊",竟然出现在荀子等战国人手里,此不为天下之大稽邪?所以今五帝传说中二帝已是虚无。

而在《中国上古史导论》等书中,都证明了商前历史皆神话所演,例如:鲧即共工等……虽在夏朝证伪方面,我不与其苟同之,但我以今之物证证其伪也。

而商朝之前应有一大部落,《史记》言:商灭葛伯,何为"伯"?古以霸为言以伯,所以商前朝无国,而当时最强之聚落可能为葛国。而周人贬其而加入神话,以衬神话夏矣。

噫!

而少康中兴,《史记》有提吗?没有,这是唯一在西汉末年东汉初期的神话。西汉以前史料根本没有。《史记》大部分严谨,但小部分随便不已,只因其为儒家思想所害矣!可见夏朝又为不存证据。

而从黄帝成仙而去之言,即可证明其为神话,人怎可成仙?

而尧舜禹,则有二说。一曰:舜逼尧,禹逼舜。二曰:尧禅舜,舜禅禹。若为真史,不可出二之相反之说,千古何来此说?噫!定为神话矣。至此五帝夏之说则全破为周人神话!

而三皇盘古之说,更为荒唐。盘古今人何不知为神话邪?三皇,女娲造人与补天便知假矣,伏羲作八卦也为神话,八卦最早只在3400年前出现,与神话伏羲之年代差远矣!燧人钻木取火而为皇,有巢造房、神农尝百草而同上,上古何为皇,零星散步,怎只一首领?而天皇、地皇、人皇、泰皇,则曰活十万余年,有何能?可见不可信也。

礼治社会早被淘汰之久,但儒家盲目自守,而至先秦至明清间祸人矣,只正儒荀况、王阳明二人不为乱也。儒家将此神话发扬下去,只为实现礼治社会而已,可见儒家之愚昧矣。

如今,有人因为想要证明神话夏朝的存在,却硬是套在古埃及的头上,岂不荒谬!更有人认为夏为世界地跨欧亚非当时唯一帝国!这令人耻笑不已也!先不说神话中商汤伐夏中,商汤如果是中华文明之人,远征之路上必伤亡,而今更无此迹!而且夏如为古埃及的话,更无中国朝代之说,只为西方文明之说。而且上推翻也!这么大的战争,竟然没有遗迹,天下大话何至此!

8

根据史料记载,夏朝开始于大禹,共经历471年之久。根据《周礼》、《尚书》、《孟子》等文献的记载,夏朝历史上的主要的事件有大禹治水、世袭子启、太康失国、少康中兴、暴桀亡国等极少数的大事件。即便是关于夏朝的记载如此至少,在夏朝之后的人们依旧对夏朝的存在深信不疑。

根据《史记》的记载,现代考古学家么发现了殷商的废墟,从而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并将商朝认为是我国的第一个朝代。然而夏朝却是比商朝还要更加早的一个朝代,在商朝的遗址上现代考古学家可以轻易地判断出商朝的存在。虽说在二里头发现了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宫殿群,并且证实其早于商朝,但是却没有办法证实其实夏朝遗址,而现在我国考古界对于夏朝的态度是怀疑夏朝是存在的。

9

肯定肯定,商朝的文字已经很成熟,国家制度已经很完备,可想而知,她之前的中国肯定也存在很久的文明社会了,不光是夏朝存在,之前的虞朝存在,虞朝之前还应该什么朝代存在!时间长了,他们存在的痕迹已经灰飞烟灭了,没有保存下来而已

10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或民族称为夏人。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