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李杜苏辛算得上中国历史上,诗人中的前4名吗?
不能算。我们看清楚题目要求,诗人——并不包括词牌作品,那么辛弃疾第一个就排除了。辛弃疾代表了融会贯通苏轼豪放派与词牌婉约底色的词人,算得上文武双全的厉害角色,我们甚至可以说,辛弃疾代表了宋词的最高峰。而宋词的最高峰,无疑就是整个中国词牌史上文武兼备的最顶峰。
词牌风流,非稼轩莫属。但是谈到诗,就乏善可陈了。
你可曾有什么耳熟能详的稼轩诗作?没有吧。这并非他的才学问题,而是诗这种形式抽离宋朝文坛的原因。终宋一朝,除了王荆公、苏东坡、陆游以及末年的杨万里、范成大一干人等,再找不出诗歌成就上的高杆。
苏东坡也要被剔除出去。
老百姓的口传是最好的筛选方法,他比辛弃疾好一点,我们怎么还能记得他的“只因身在此山中”,“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树梨花压海棠”,但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对诗歌史和文学史除了丰富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高的到达?能不能作为标杆?很难。
实际上苏轼的诗歌水平是非常高的,高过陆游、范成大等一干人,这是因为北宋的气象要高于南宋。而在宋朝如果说有两位写诗大家,苏轼必然占有一席,但是我们要选诗歌中前四,他真的排不上号。
他的丰功伟绩在于词牌题材拓宽(开豪放之风),在于散文,在于文人画,在于书法,在于哲学思学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全才,诗歌并不是他的短板,只是不算突出。我们经常把苏轼的文学成就比作漫天星河,诗只是其中最不亮的一颗。
宋诗成就最高者,在于王安石的荆公体。但是荆公体的特色就是取法唐诗,囿于篇幅,就不多讲了。老二的苏轼排不进去,第一的王安石也无法和唐诗之盛相比。
所以要评选中国诗史的前四,宋朝的一个都进不去。
诗圣杜甫只能垫底。
最前面是中华诗歌第一人——屈原。然后是东晋陶渊明,再下来是李白,最后才到杜甫。
这四个人才是对中国古诗发展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的人。搞懂这四个人,整个诗歌史的脉络就清晰明白。
屈原是可具名的第一个诗人。也就是说文人创作,从屈原开始,同时屈原也是第一个为诗歌命名的人。我们今天看《诗经》中的诗,那些名字都是后人给取的,但是从屈原开始,诗就开始有了自己的身份,同时诗人的名字开始登上文化舞台——而在他之前的那些诗歌作者,都只有一个名字——佚名。
在艺术手法上,他开启七言,杂言结构,为后世五言诗,七言诗打下了基础;在思想创作上,由于楚地荒蛮,巫术横行,他的创作充满了奇丽鬼魅的想象,是为浪漫主义的先河。李白,李贺以及众多文人的想象都脱离不了屈子为他们打下的底稿。
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而东晋的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成就主要就是开启了田园诗派,并注入了隐士精神,为后世的落魄文人提供了一种寄托,一种仰望的方向。只不过在后世,除了王绩学陶渊明有些像之外,汲汲于功名的儒生再也无法身体力行达到陶渊明的诗歌境界,因此他成为了诗歌史上第二座无法逾越的精神丰碑。
在写作形式上,他的清淡、融情写法不但摆脱了魏晋玄言诗的影响,也成为后世诗人效仿、学习的榜样。
李白对于诗歌的贡献主要在七绝,还是和王昌龄一起干的。他就是吃的才气饭,别的干啥都不行。不过就凭一张绣口,号称“诗仙”,留下名句不计其数。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盛唐,盛唐的顶峰在李白。这个不用多说。
而杜甫凭的就是努力、刻苦、对文学理论、诗歌理论的发掘,对格律的钻研,成为格律诗的集大成者。他对诗在体裁、格式方面的贡献是比李白高的,奈何才情逼人,屈居第二,只得了个“诗圣”的称号。
其实白居易、李商隐开创“香山体”、“西昆体”也算是在诗歌史上分门立派,但是都只是在个人特色、诗歌风格上的不同,虽然可能各有所爱,但是综合得分是无法超越大李杜的。
所以,中国古诗人要评前四,非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