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封建王朝时期,起初是不禁止佩剑的,直到宋朝时,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不少行人佩剑,至于有身份的人,佩剑更是标配。然而,中国古代却一直将私藏甲胄视为重罪,历朝历代当中,只要发现私藏甲胄,不论甲胄用于何种目的,一般都会被冠以谋反大罪,贬为庶民、全家流放都是网开一面,由于私藏甲胄被满门抄斩的不在少数。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极为夸张的说法,就是”禁甲不禁兵“,蓄养一定规模的家丁和私兵有时候都没有事情,但是却不能私藏甲胄。这令许多人无法理解,连具有杀伤性的刀剑都可以随身携带,将甲胄藏在家里,为何就会被冠以重刑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与甲胄的重要作用有关。许多常看影视节目的人可能会以为,甲胄在战场上并没有多大的作用,毕竟当敌人的箭雨射来时,穿着甲胄的士兵们还是成群的倒下,但这一方面是艺术的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士兵身上穿的是轻甲,而非重甲,真正的甲胄,对于战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古代几支较为著名的军队确实不一定是重甲军,比如身着轻甲的秦军,纵横睥睨的蒙古铁骑,他们都没有身披重甲。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战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重甲军。

而且,甲胄对于士兵们来说,是必需品,有没有甲胄,士兵们的战斗力可谓天差地别。在真实的战场上,即使是百战将军,也没有把握不披甲打败身披甲胄的士兵。以虎牢关之战为例,李世民派出三千重甲军,冲击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窦建德的军队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他们却被冲击的混乱不堪。

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战场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还不至于让统治者们如临大敌,毕竟刀枪剑戟在战场上也都有用。令历朝统治者忌惮的,是甲胄本身的敏感性。甲胄的制作成本极高,很难打造,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造出来的。可以造出甲胄的,基本上都是大富大贵且极有权势之家。

封建王朝里,统治者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有其他人挑战他们的权威,甚至是觊觎他们的位置。别的事情还可以商量,但一旦牵扯进谋反大案,一定会掀起腥风血雨。甲胄本身的作用,令统治者们有理由怀疑,私藏它的都有造反的想法和目的,且有了极大地威胁性。

所以,中国古代历朝都将私藏甲胄视为重罪,即使有的人藏甲并非是为了造反。比如周亚夫的儿子,觉得父亲征战多年,战功彪炳,于是想打造一些甲胄,用来给父亲陪葬。但是他私藏甲胄的事情暴露以后,皇帝震怒,直接将周亚夫下狱。对待功臣尚且如此,对待其他人的严苛程度可想而知。

说到底,统治者们忌惮的,不是人们私藏的甲胄,而是甲胄背后想要造反的野心,而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的。

最佳贡献者
2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私藏刀剑,甚至弓弩都不奇怪,因为在民间这种制兵器的作坊随处可见,甚至到了对外战争时,朝庭还要鼓励民间庶民拥有兵器以待朝庭随招随时都可以上阵打仗。

但是甲胄可惟是防御重器,谁拥有它,谁就可能不牺而胜,不劳而服天下,并由此招募兵员,关键时对抗朝庭,所以如果私藏甲胄,必判重罪,甚至是极刑。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弓箭、甲胄、骑兵都是古代国家垄断的杀手锏。

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政府军往往可以击败数倍数量的农民军。

很多人认为农民军是乌合之众,不是政府军的对手。

其实我们对比太平军就可以看出,乌合之众只要稍微经过训练,加上一些实战的考验,就会迅速成长为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为什么呢?

打仗可不是儿戏,任何人都会苦练杀敌技巧,以便让自己在战争中能够活下去。

所以,就技战术水平来说,农民军很多并不亚于平时荒废训练的政府军。

关键在于,政府军有技术上的垄断杀手锏。

第一是弓箭手。

大家都知道,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使用弓箭的,只有少数猎户才会需要。

这是因为,弓箭的训练非常复杂,一个还算合格的弓箭手要经过至少一年不间断的训练。

但这只是合格,绝非战斗力强。

训练一个优秀的弓箭手,需要3到5年时间,甚至更长。

如果是骑马射箭,那就更是没边了,有人练一辈子也练不好。

我们都知道,古代能够去考武举人的人,都是自己武术技能很强的人。

而武举人考试,马上箭法,射箭九枝,三箭中靶就算合格,命中率仅为百分三十就合格。

所以,普通老百姓如果起义,是无法凑集弓箭手的。

那么,一旦遭遇政府军的弓箭手,农民军就是单方面挨打,死伤狼藉了。

尤其是攻城战或者野战,缺乏弓箭手一方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是骑兵。

骑兵无需多说,无论马匹、装备都是巨款,养一匹战马比养一个士兵贵好几倍。

而且普通的耕田马是不能作为战马的,要专业战马经过训练才行。

因为马匹天生胆小,普通马走在田埂上,突然窜出一只老鼠都可能会导致马匹受惊,将骑手掀翻下马。

这个训练一般要从战马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好几年时间。

所以,骑兵也是无法速成,成为镇压农民军的利器,打得赢就乱砍乱杀,打不赢可以高速撤退。

一个骑兵可以一次性对付好几个普通农民军步兵。

第三就是甲胄了。

古代甲胄的意义很大,尤其是重甲。

正常来说,穿了重甲,对方弓箭是难以射穿的,政府军赖以杀敌的弓箭就没什么作用了。

近距离肉搏,如果穿了重甲,对方冷兵器的杀伤力就会大减,甚至无法穿透。

有甲胄的人和没有甲胄的人,作战有着很大的区别。

比如许褚作战,重甲被对方弓箭连续射中,但都没事。如果没有重甲,一箭就被射死了。

但普通老百姓其实不需要重甲,试问你要重甲干嘛呢?

重甲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付政府军的弓箭手,增强冷兵器搏斗能力,而并不是自卫。

因为如果你只是自卫,对付匪盗和野兽,家里藏着刀剑就足够了,没有必要有重甲。因为匪盗和野兽都没有甲胄,也几乎没有弓箭。

所以,你私藏甲胄的唯一目的,就是和政府军作战,就是造反啊。

4

所谓“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说的是私藏一副甲胄的罪责,相当于私藏三幅弓弩。如果是私藏三幅甲胄,那官府直接可以判你死刑,让你进地府报道。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近闻民无兵器,不能御侮,贼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与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不得禁止。”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为让百姓们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官府可以允许其私藏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兵器,但是,大炮和甲胄这两样兵器,是绝不允许私藏的。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统治者眼中,百姓私藏甲胄所带来的危害性,比鸟枪、弓箭刀还要大,完全可以和大炮相提并论。

对此,很多人肯定很好奇,区区一个甲胄,至于让封建统治者们如此惊慌吗?要知道刀剑是攻击武器,鸟枪更是杀伤性武器,而甲胄只是防御武器,危害性明显要小太多,但为何皇帝们偏偏对甲胄这样严防死守呢?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条规定所防备的对象,并不是广大普通老百姓,而是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大户和功勋权贵。

大家知道,古代甲胄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成本高、耗时长,保养费用也非常贵。

据史书上记载,就是一般士兵们所穿的甲胄,大都需要一个铁匠花费数月才能完工,如果要做一个高质量的甲胄,比如唐朝和宋朝高级将领们所穿的全套铠甲,大约需要三四十个铁匠花费近半年时间来打造,才能勉强完工,可见其制作难度之大。当然,这还不算后续的保养和维护成本。

从这层意义上说,对于广大底层百姓来说,甲胄实际上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很多人这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实际见过甲胄,更不用说私藏一套甲胄。甚至而言,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甲胄公开出售,如果谁想要甲胄,只能请铁匠专门定做。

问题是,对于古代广大的老百姓来说,他们的生活标准,也就是混个温饱而已,即便是传说中的康乾盛世,大多数也就只能做到吃饱饭、有房子住和有衣服穿而已。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又哪里能够买得起甲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甲胄的价值,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顶级豪车的价值,普通人又哪里能负担得起!



所以说,封建统治者们的这条禁令,对于广大底层百姓来说,其实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问题是,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大户和功勋权贵,他们可就不一样了。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不缺钱和粮食,也不缺劳动力。

最简单而言,他们普遍拥有大量的田地,有着众多与他们有人身依附关系的护卫、佣工和佃户,这些人加起来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人。

甚至而言,他们手上也不会缺少武器,类似刀剑枪马,都是应有尽有;不仅如此,有些人还专门请来退役的军官或者武林高手来给他们当保安队长,给他们训练队伍。在这种背景下,这些豪强大户和功勋权贵所拥有的私人武装力量,和朝廷的正规军相比,所欠缺的仅仅就是甲胄而已。

如果皇帝允许民间私藏甲胄,以这些豪强大户和功勋权贵所拥有的物力和财力,自然可以很容易给自己的私人武装队伍装配上甲胄,这样一来,他们和朝堂的军队又还有什么区别呢?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方上都会拥有许多和朝廷军队类似的大小私人武装,这对于皇帝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更可怕的是,因为古代工匠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如果地方上的众多豪强也需要装配甲胄,那这些工匠们,肯定会被这些豪强和权贵们给截留走一大部分,这样很容易导致帝国的军队反而缺乏甲胄,因为工匠人手不够啊!

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往大的说,这会动摇帝国的统治根基,因为有些实力强大的地方豪强,本身就是地方军阀的雏形,一旦他们实力强大起来,而中央政府变得弱小,他们就会趁机割据一方;往小的方,这些拥有私人武装的豪强,非常不利于地方官员们在地方上的统治。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才会对甲胄严防死守,不允许民间私自收藏甲胄,否则等同于谋反。当然,随着热兵器的普及,甲胄也就随之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所有从鸦片战争以后,禁止私藏甲胄的政令,基本属于是形同虚设。

5

都别抢,我来答。

因为比起刀来说,甲胄的作用更大。虽然刀是攻击性武器,甲胄是防御性武器,乍一看为什么不把攻击性武器给禁了,反而把防御性护具给禁止了。这里实际上牵扯到一个锻造工艺带来的问题,简单来说,刀剑在冷兵器时代实在太普遍寻常了。

在这个各种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时代,刀剑的作用实在是太广泛了,它不仅是最重要的作战武器,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工具。谁家里没有几把菜刀和斧头啊,打猎砍柴,切菜割肉,都需要使用刀具。即便在咱们今天,哪家没有几把水果刀和菜刀呢?

因为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生活工具,除了那种很明显不是拿来当做生活用途的且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以外(砍刀、开山)。

可见不是朝廷不想禁,而是压根就禁止不了。因为没有这些工具,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被打乱了。实际上古代社会对于刀具的管制还是相对宽松的,除了一些特定被禁止的兵器以外,民间百姓是可以持有刀具进行防身或者家用。

宋代词人贺铸在《此日足可惜》中就写“後日卖刀剑,买牛耕故陂”,大诗人白居易也收藏得有宝剑,他在《李都尉古剑》中写: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可见在古代私人佩剑是很正常的事情,李白就是一个剑术爱好者,他二十五岁时带着一把剑离开四川,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而像在秦朝对于武器的管制相对较为严格,《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其实也只是对兵器进行管制,不可能完全将民间的刀具完全禁绝。最严厉的刀具管制是元朝,《元史·刑法志》中记载:

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在外郡县不在禁限;诸打捕及捕盗巡马弓手、巡盐弓手,许执弓箭,余悉禁之……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拄杖者,禁之。

正因为元朝时期对刀具的管制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因此诞生了所谓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的传闻。这个传闻虚假的成分较大,但也体现当时元朝对于刀具的管控确实比较严厉。

但是不管怎么管控,刀具毕竟是古代最重要的生活工具,几乎不可能做到完全禁绝。老百姓该用就用,那甲胄就不同了,甲胄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打仗,为了保护士兵。

它的作用决定了一个人私藏甲胄所将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刀剑因为是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所以没办法禁绝,那甲胄就不同了,你一个平头老百姓一不是兵,二不是将军,你在家里私藏甲胄干什么?这就像咱们今天禁枪一样,你又不是警察或者士兵,你在家里私藏手枪干什么?

另外甲胄虽然是防御性武器,但是正因为它能够保护一个人免收刀剑的伤害。所以它的作用其实远比刀剑要更加巨大,一个不穿甲胄就上战场的人存活率很低,但是穿上甲胄就不一样了,存活率就成倍增加了。

如在周文郁的著作《辽西入卫纪事》中就记载了袁崇焕因为穿着重甲捡的一条性命的事情:

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

由此可见甲胄对于士兵的重要性,实际上能够提高士兵存活率的压根就不是手中的武器,而是身上穿的甲胄。加入把咱们现代的防弹背心放在数百年前,可以说将大幅度提高军队的存活率,而存活率提升了,自然也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军队的实力不会出现过度损耗的情况。

而甲胄的制作水平自先秦时代以来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安全性得到不断的提高,防护性能更优良,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一套完整的铠甲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兜鍪(mo)、眉庇(bi)、面甲、顿项、肩吞、胸甲、披膊、腹吞、捍腰、前裈(kun)甲、后鹘尾、裙甲、吊腿、拕泥遴

正因为制作工艺复杂,且作用单一,那么一般老百姓私自制造甲胄干什么用呢?这不能不引起统治者的担忧,所以在各朝各代都达成了“禁绝甲胄”的共识。比较有名因为甲胄而惹上祸端的就是周亚夫。

他的儿子看到周亚夫年事已高,想着父亲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就猪油蒙心的偷偷买了五百具甲胄准备给父亲当陪葬品,但是这件事被有心之人拿来大做文章,因为当时甲胄就属于民间严格禁止买卖和收藏的违禁品。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虽然周亚夫贵为丞相,但这反而更加增大了他的嫌疑。因此就在这件事上被拿来大做文章,结果郁闷而死。

可见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官方一直采取“禁甲不禁刀”的政策。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6


因为甲胄,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古代军事力量的象征,是皇家政权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是官方的标配,是国器,是公器,不可以私有,私人拥有了,就是与当权者分庭抗礼的挑衅,是大逆不道之罪!

许多人觉得不对啊,连进攻型的刀枪剑戟,甚至弓箭,许多人私人都可以拥有。演义小说和私人笔记里,因为防身或劳作,古代民间都经常地可以拥有一些武器。

看看《水浒传》,那些好汉,谁还没有个朴刀,赤发鬼刘唐,九纹龙史进,连宋江都可以,黑旋风李逵两把板斧,杨志赶个大集都可以卖刀,大和尚鲁智深还可以拿条禅杖招摇过市,行者武松带着双戒刀也无妨,大唐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战国时期的游侠,如荆轲,都可以明目张胆滴佩剑,为什么防御性的甲胄,百姓或就不可以拥有呢?

这是因为,一些武器,比如刀,既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工具,也可以防身,没法彻底禁止;剑,其实是古代男子士大夫的身份象征之一,孔子是儒家开山鼻祖,他的儒家思想成了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他提倡的君子六艺,就包括射箭、驾车、音乐等,所以,这个也没什么。猎人打猎,用个弓箭啥的,养个车马,也没必要上纲上线。

关键是这甲胄,是正规军队的士兵才可以配备,是正式对敌作战用的,是国家军事力量的象征,你一个老百姓,用点武器防身、劳作、鱼猎,都可以,或者普通官员,如战国四公子,养点家丁看家护院,这都可以。

可是,你制作和拥有甲胄是啥意思?!这战场上的装备,就如现代的正规军服,你私人拥有了,是想和国家分庭抗礼,还是私藏野心,对金銮宝殿有非分之想?!就是造反的意思!这个,象征性的意义过于重大,这样,放到哪个统治者眼里,都是不允许的!

古代,皇家的神圣不可侵犯地位,和至尊威严,是有一整套律法、规矩和礼仪来维持的,是不可逾越的雷池。玉玺,冠冕,龙袍,车马仪仗,称呼,避讳,尚方宝剑,官印,旗帜,调动军队的虎符,甲胄,,等等,都是有十分严格的规定。犯上忤逆,当然是逆了龙鳞,不可饶恕了!

所以,别说老百姓私自制作和拥有甲胄,即使一些达官贵人,拥有甲胄(除非铁卷丹书等,皇家特许例外),也是犯了滔天大罪!

7

我是疯言,这个问题我来答。

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制衡了:在朝廷里以文官制约武将,以内宦制约文臣,再到两个理念不同的官僚互相制约。

是忠是奸不重要,只要你们不抱团就好。一旦抱团皇权要制约起来就比较难受了,所以结党历来都是重罪。

对于皇权来说,你想做什么不重要。他没有兴趣去了解,他只看你有没有能力做什么:

对于武器来说也是一样,你有棍棒,刀剑就可以制约;你有刀剑,枪矛可以制约;你有枪矛,弓弩可以制约……封建社会对此的底线就是私人武力必须控制在政权可以轻易消灭你的原则以内。

但铠甲就比较敏感了,这玩意可以给人安全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冷兵器时代,对付重甲好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虎牢关李世民凭借三千铁甲可以击败窦建德十万大军,努尔哈赤凭借13副甲胄就敢起兵反明。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制甲工艺不像普通刀剑那么简单,就以叶子甲为例,从锤制甲叶到最终铠甲成型,据说足有70多道工序。一旦拥有铠甲,几乎可以认定你拥有了制甲技术并建立了制甲工坊。试想下,就算今天哪个私人拥有核工坊是个什么概念吧。

这才是君主所不能容忍的,大规模的拥有铠甲势必然让人拥有对抗自己的能力,必须要下重手打击!

即使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也因500副作为冥器的铠甲而下狱。可见封建时代对此有多么的零容忍~

8

弩是将士的进攻性武器,甲胄则是将士的防护性兵器。而在冷兵器时代,盔甲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进攻武器。

甲胄分为几个部分,头盔可以保护头部,面甲可以保护面部,肩甲可以保护双肩,胸甲是护胸的。

除此之外,还有护腰、护腿、护膝等甲,保护人体关键部位。

防守和进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战斗力。一个武士,哪怕武艺再高强,别人刀枪也一样能伤害他。没有了盔甲战斗力就减去一半,连自身性命都难保,何谈进攻?

用个最恰当的比方,甲胄就是古代的防弹衣。

如果两个人决斗,各自拿着一支枪向对方射击,一方穿了防弹衣,一方没有,结果会如何?

因此,甲胄在战争中的角色举足轻重。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由于战争次数增多,规模增大,穿着甲胄的重装部队在各国部队中的所占的比例也与日俱增。

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已经有了数量庞大的重装部队"甲士"。

其中秦国最早实行变法,军事体制改革最成功,甲士数量上遥遥领先各诸侯国,史书记载,秦兵拥有“百万甲士”,所以秦兵又被称为虎狼之师。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人民不仅要种田,还要打猎。那时候城市规模很小,农村面积广阔,交通也不发达,人口密度也少;可以说是地广人稀,甚至没有开垦的荒地也很多。

那么多的荒地,杂草丛生,动物出没,其中不乏虎狼和野猪一类对人类生命形成威胁的动物。

而且古代警力不足,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土匪盗贼很多,富豪看家护院也需要兵器。

因此为了自卫,大家出去都必须带武器,家中刀具是少不了的,弓弩也不必说。

所以中国历史上,多数时期,百姓是可以拥有弓箭和刀剑的,皇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的。在宋朝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当街佩剑,衙门也不会管。

但是,中国历代王朝却一直将私藏甲胄视为重罪,一旦发现有人私藏甲胄,不论甲胄用于何种目的,不管有没有谋反计划,不管这个人身份多么显贵,一般都会被定罪,大多是谋逆治罪。

轻则贬官、流放,重则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

因为甲胄可以让军队的战斗力如虎添翼,攻防完备。

历代王朝很多起义的农民军都非常彪悍,号称多少万,但起义前期遇到官军镇压,往往都会望风披靡、不堪一击;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这些流寇式的部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军人素质不行;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队只有刀枪剑戟,没有甲胄,攻防不兼备。在训练有素,装备甲胄的官军面前,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

双方交手去起来,官军有着甲胄防护,有恃无恐;而义军没有甲胄,在攻击之下只能以人肉抵御,结果可想而知。

古代的皇帝权力得来途径都是暴力,政权都是军队推翻的,皇帝都是玩枪杆子的高手,他们深知武器的重要。知道暴力夺取的政权,也会因为暴力而丢失。

所以他们夺取政权后,考虑最多的,不是如何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赋税,发展经济;而是如何加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防范下面的人颠覆自己的政权,推翻自己的统治。

于是他们当权后,首先要诛杀一批跟着他出生入死,为自己夺权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然后就是削弱武将的兵权,把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最后就是挖空心思防止大臣和民间有军事装备,禁止私藏甲胄。

比如赵匡胤是通过武力夺权的,登基之后立刻杯酒释兵权,不让地方官掌握太多兵权,还不让百姓看兵书,甲胄更是明令禁止,唯恐陈桥兵变的事情在宋朝重演。

9

古代对武器限制的是弩,对弓和刀剑是不限制的,但是对于甲胄,却是限制的非常严格。

这里要同大家谈谈美国的枪支问题,美国不控枪支,然而在美国,防弹衣是非常难买到的。高规格的更是被限制的死死的。

为什么呢?试想一下若是一个穿着防弹衣的人,再拥有枪支,那么势必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只要他想犯罪,那么一定会穿上防弹衣。

而普通人,谁没事会穿着防弹衣外出?只有别有用心者,才更有可能穿上防弹衣去犯罪,这样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因为这会导致其他人难以第一时间将其击杀,对警方的抓捕和缉拿,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在一个都有武器的情况下,控制防具非常必要。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不控制刀剑,不控制弓箭,只控制弩和甲胄。这是因为农耕文明,面对外来侵略,本身就处于劣势。

如果连刀剑都没有,那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所以在那种大环境之下,基本上朝廷不会对刀剑多加限制。

而弩的话,不经过多年训练便是可以轻松杀敌,这种武器不像弓箭,所以会被限制,甲胄的话自是要限制。

当年蒙古军队皮甲轻骑横扫天下,单单在遇到宋朝甲兵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步兵先行,这就说明甲胄方阵的防御力很可以。

且历朝历代,甲胄的防御力都是不断改进,到了明朝出现的棉甲更是轻便防御力高,努尔哈赤就是靠着十三副盔甲起兵。

不过随着火器的发展,传统的甲胄根本挡不住,从隧发火枪被发明出来,传统甲胄便成为了士兵的累赘。

10

因为私藏甲胄很容易与起兵谋反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是顺理成章,不假思索的。

有人会说,不对啊,私藏兵器才是要起兵谋反啊,怎么私藏甲胄还有罪了?



但问题是,兵器这东西其实谁都可以拥有,尤其在古代,家里有什么菜刀、砍刀、斧头,士大夫还有可能要佩剑,猎户也会用弓箭来射杀猎物,这都很正常。尽管历朝历代多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民间私藏兵器的政策,但真要是想彻底禁绝,恐怕是绝无可能。更何况在唐初的府兵制下,士兵被召去打仗,还要自带兵器的。所以,朝廷绝对不会信口开河,说谁家私藏兵器了,就要直接把人全家咔嚓了。

可甲胄不是这样,一般人家可能会拥有兵器甚至大量兵器,但绝不会有甲胄。因为首先,如果你不从军,甲胄是没用的,一般喜欢舞枪弄棒的人有几件趁手兵器不算啥,大家族看家护院的也储备了大量兵器,但也没有说给自己打副甲胄天天穿着,除非是你是军方人员,那另当别论。



第二,甲胄的制作工艺很难,一般的铁匠铺打个差不多点的兵器、农具、厨具都可以,但唯独打造甲胄是很困难的。所以,如果有谁专门私藏了甲胄,首先来路就有问题,它不会是在外面的铁匠铺打的,而是自己私自打造的。此外,他非了那么大力气打了甲胄,也没什么用处,不是白费力了?他肯定有其他用处。

所以,甲胄这个东西一般只出现在军营里,不会在别的地方出现,更不会有人私藏,除非有人要用它从事非官方授权的军事活动,比如拥兵自重,比如起兵谋反。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对私藏甲胄都十分警觉,只要发现有谁私藏甲胄,立即就是杀无赦,没商量。



最典型的例子是汉初大将周亚夫,曾因细柳营军纪严明而得到汉文帝的赞扬,后率军平定七国之乱,功高盖世,被封丞相,为汉景帝所忌惮。后来有人报告说,周亚夫虽卧病在家,但却私自打造了五百副甲胄,汉景帝遂怀疑其要谋反。周亚夫哭诉道,自己快死了,这五百副甲胄是他用来陪葬的祭品。汉景帝不信,坚称他要谋反,甚至是要到阴间去谋反。周亚夫得知汉景帝对自己的处理结果后,连吓带气,便吐血而死了。

所以,甭说老百姓了,就算你是功高盖世的大将军大丞相,只要私藏了甲胄,皇帝也是毫不犹豫,咔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