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令妃,嘉庆的生母。乾隆十年封魏贵人,同年升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令妃。乾隆三十年晋封皇贵妃。乾隆六十年,因所生之子永琰被册封为皇太子,死后的令贵妃得已被追封为孝仪皇后。令妃一生一共生了4子2女,其中2女就是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看到这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皇七女的封号会是“固伦公主”,而皇九女确是“和硕公主”。



熟悉清朝公主封号制度的,都知道清朝的“固伦”这一封号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女能够获得,而像康熙固伦荣宪公主、乾隆固伦和孝公主这样非皇后所生之女被册封为“固伦公主”的则是少之又少。而一般情况除皇后之外的妃嫔所生之女封号都只会是“和硕公主”。



那为什么皇七女和皇九女都是当时还是令妃的孝仪皇后所生,她们的地位会相差那么多呢?一个顶着只有嫡女才能获封的“固伦公主”头衔,而另一个却只是“和硕公主”呢?当然啦!这原因肯定不是因皇七女受乾隆的宠爱,然后就像乾隆最宠爱的女儿和孝公主一样,被授予“固伦和孝公主”。实际上皇七女在当时并不受乾隆的喜爱,这点从皇七女出嫁后只赏了9万两白银,然后只给了和硕公主待遇的伙食标准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我们要知道当年和孝公主出嫁的时候,乾隆可是给了估值超过百万金的嫁妆,而且和孝回娘家的时候,乾隆还给了她30万两白银,你说谁受宠,还不清楚吗?所以皇七女能被晋封为“固伦公主”绝非是乾隆宠爱她,那皇七女真正受封“固伦公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只要看看皇七女是什么时候晋升“固伦公主”的,就大概知道原因是什么啦!史载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也是说皇七女是在要嫁给拉旺多尔济的前六个月被晋封为“固伦和静公主”的。那拉旺多尔济到底是何许人也呢?为何他能让乾隆如此重视,甚至为了他还晋升了和静公主的地位呢?



拉旺多尔济是超勇和硕亲王博尔济吉特·策棱的孙子,扎萨克和硕亲王博尔济吉特·成衮扎布的第七子,也是“扎萨克亲王”爵位的继承者。看到这里,很多就会疑问他不就是蒙古的一个亲王的世子吗?有什么稀奇的啊!对于皇帝来说和硕亲王有啥了不起的啊!为什么他就那么值得乾隆的重视呢?



是的,一个和硕亲王的世子的确没啥了不起的。但是我们不要忽视拉旺多尔济的姓是什么,他的姓可是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氏在汉语中还有一种译法,那就是“孛儿只斤氏”。看到这里我想应该有很多明白了,没错这个姓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姓,也就是说拉旺多尔济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就是曾经蒙古的皇族。那么又有人说不就是落寞的皇族吗?此时蒙古早已不是清朝的对手,而且实际上蒙古也早已落入清朝的掌控,乾隆有必要这么给一个落寞的蒙古皇族的面子吗?



实际上还真的有这个必要。众所周知早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八旗兵就已经不堪重用,曾经那个不可一世“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兵在此时就连打的勇气都没有,若不是绿营兵的帮助,恐怕三藩之乱早已让清朝亡了国。但是我们也都知道清朝上下都是十分忌惮汉人,毕竟此时清朝可是有上亿的汉人,而满人却只有数百万,所以一旦汉人再次团结起来,以此时八旗兵的战斗力,显然已经保护不了清朝。



那么清朝不能靠,也不敢靠汉人,那能靠谁呢?当然就只有蒙古人。实际上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族为了获得蒙古人的支持,那是使命的与蒙古人进行联姻,皇帝不但自己娶蒙古族的女人,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蒙古的皇族。比如皇太极的孝端皇后、孝庄皇后、元妃、懿靖大贵妃、淑妃都是蒙古族人,且都出自于博尔济吉特氏。亦如皇二女固伦温庄公主嫁给了孛儿只斤·额哲,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嫁给了博尔济吉特·索尔哈,皇七女固伦淑哲公主嫁给了博尔济吉特·铿吉尔格。



可以说在皇太极时期,满蒙两族就是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顺治帝当初能够坐上皇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既有满皇族的血统,也有蒙古皇族的血统。可以说自顺治之后,清朝的皇帝都有蒙古皇族博尔济吉特氏的血统。当然到了康熙年间因为国家已基本大定,所以皇帝就很少再娶蒙古族的女人。



但是皇帝的女儿却依然会嫁给蒙古的皇族亦或贵族,比如康熙的皇三女就嫁给了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再比如雍正时期因为没有多少女儿可嫁,但是为了与蒙古联姻,雍正就硬是收养了三个女儿,然后将她们嫁给了蒙古的皇族。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知满蒙关系对于清朝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说的简单点就是清朝对于整个中国的统治是绝对离不开蒙古人的支持的。再加上到了乾隆时期,虽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汗国,但是蒙古动乱的苗头却依然还存在。所以此时乾隆更需要稳定住蒙古,那么要想稳定住蒙古就需要先稳定住蒙古的皇族。



也就是如此,乾隆重视与博尔济吉特氏绝对是正常的。那么拉旺多尔济作为蒙古的皇族,又是扎萨克和硕亲王的继承者,亦是蒙古喀尔喀的首领,所以嫁给他的公主必定就得是“固伦公主”这一级别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乾隆对他们的重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被重视。

那么很多人不明白,乾隆为何会选皇七女这个本是妃子所生的庶女呢?其实不是乾隆不愿意将自己的嫡女嫁过去,只是在当时乾隆的唯一一个嫡女固伦和敬公主早已在乾隆十二年下嫁给了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而剩下的皇四女也在乾隆二十五年下嫁给了福隆安。



也就是说此时乾隆还没有出嫁的就剩下令妃所生的皇七女和皇九女,而大概符合条件的就只有皇七女。于是乾隆没办法,只能在前几个月先晋升她为“固伦和静公主”,然后再把她嫁给去,这样也算是门当户对,给足了拉旺多尔济家的面子了。



就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令妃生的,但是皇七女的级别却要比皇九女高一等级。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嫁的人不一样,皇七女嫁的是蒙古的皇族,而皇九女嫁的确只是乾隆的奴才。奴才能够娶到公主已经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还想要娶有嫡女之意的“固伦公主”几乎已无可能,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和珅那样的。

最佳贡献者
2

其实清朝的公主并不称为“格格”,仍旧称作公主,而清朝按照嫡庶一般也将公主分成两种,皇后所生的为固伦公主,而妃嫔所生的为和硕公主,在品级上固伦公主的地位更高待遇也更好。虽说嫡庶之别无法更改,但清朝也有和硕公主受到皇帝宠爱而被册封固伦公主的例外。

乾隆帝令妃也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一生为皇帝生育四子两女,两个女儿分别是皇七女和静公主与皇九女和恪公主,和恪公主的正式封号一直都是和硕和恪公主,而和静公主却因皇帝念其夫家门楣而破格抬升为固伦和静公主,虽然是同母所出的姐妹,品级却完全不同。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出身内务府上三旗的包衣,是个实打实的汉人女子。魏佳氏侍奉后宫深得皇帝宠爱,其位分也是噌噌噌地往上升。乾隆十年,才18岁成为妃嫔没多久的魏佳氏就晋封为嫔成为了一宫主位。在乾隆帝后宫之中,魏佳氏的宠爱可以说非常高,而且其生育的子嗣最多,与淑嘉皇贵妃一样生育四个儿子,但魏佳氏还多生了两个女儿

乾隆一朝,除了富察皇后所生的三公主和敬公主是固伦公主之外,还有两个生母本为妃嫔的公主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一个是后来惇妃所生的著名的十公主即固伦和孝公主,还有一个就是魏佳氏所生的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和孝公主能够被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主要还是因为皇帝的宠爱,而和静公主得以晋封,主要因为其夫家地位

乾隆二十一年,刚出生才几个月的和静公主,就被许配给了蒙古贵族拉旺多尔济,这个拉旺多尔济出身非常高贵,姓博尔济吉特氏,与当年的孝庄太后娘家同出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拉旺多尔济的祖父策凌为清朝戍守漠北有功,雍正时就晋封亲王,祖母是和硕纯悫公主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个女儿,两家也是世代姻亲

不仅家世显赫,而且拉旺多尔济一家时代驻防漠北,对于清朝北域的安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拉旺多尔济的父亲成衮扎布也是著名的蒙古将领。按照拉旺多尔济的家世,想要求娶嫡出的公主也无可厚非,可乾隆皇帝膝下的嫡公主在生的仅有和敬公主一个。为了显示对拉旺多尔济家的笼络,乾隆帝破格将和静公主抬为固伦公主许嫁。

相对于姐姐,和恪公主出嫁的夫家家世就远远不如了。和恪公主的额驸札兰泰,其祖父是著名的清朝大将兆惠,然而札兰泰八岁时兆惠就已经去世,乌雅氏就此家道中落。由于兆惠对清廷贡献巨大,乾隆帝亲自为其立奠,并且在祭礼之上亲自将尚且年幼的九公主许给了札兰泰。乾隆帝将公主许给功臣的子孙,也算是一种安抚眷顾。

但乌雅氏本身也不是大族,而且兆惠身后其家族中落,札兰泰的职缺也就是个散秩大臣不是太显赫,皇帝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已经算是天大的恩典了,如果和恪公主也被封为固伦公主,那迎娶了和敬公主与和静公主的蒙古黄金家族又该做如何感想。公主大多都是身不由己的命,婚姻不能自己做主,而和静和恪虽然是同母所生,但地位却因为夫家而完全不同

3

说乾隆皇帝的七公主比她的妹妹九公主高出一个品阶,是因为七公主被乾隆皇帝册封为固伦公主,而九公主仅仅是和硕公主。

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元称帝后,开始始仿明制,将皇帝女儿称为“公主”,并且按照级别分为“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所以一些影视作品中将清朝皇帝的女儿称之为“格格”,是不正确的。

在满语中“固伦”代表国家,“和硕”代表四方一角,泛指地方,所以“固伦公主”的级别是要高于“和硕公主”的。除此之外,两个级别的公主,具体的差别还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固伦公主一般为皇后所生之女才可以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也就所谓的嫡女;而和硕公主一般只是妃嫔所生之女或者是皇后的养女,即庶出之女;

其次,从品阶上来看,固伦公主较为尊贵,相当于和硕亲王品阶,和硕公主相当于和硕亲王世子品阶,要比固伦公主低一等;

再次,从公主朝服装饰来看,固伦公主的朝服装饰比和硕公主的装饰更加的贵气,如固伦公主之朝冠,垂绦金黄 色。和硕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每孔雀饰东珠六。

由此可见,被乾隆封为“固伦和静公主”的七公主,在级别和地位上,是要明显高于自己的妹妹九公主“和硕和恪公主”。


两位公主为一母所生,但是被册封的级别却又高低之别,除了有乾隆喜爱的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是所嫁丈夫的级别和地位,有着明显的高低差别。

按理说,令妃魏佳氏所生的女儿应该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的级别,哪怕是后来的魏佳氏被乾隆皇帝册封为“皇贵妃”,暂摄六宫之事,她也没有到皇后的位置,所生的女儿也不能成为嫡出的“固伦公主”。

但是作为皇室的女儿,自从降生之日起就要承担“政治联姻”的责任,她们要牺牲自己婚姻自由来维系整个国家以及朝堂内外的稳定,特别是清朝早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定下了满蒙和亲的国策。因而,当皇室的女儿需要远嫁蒙古,相对应的,如果蒙古一方的驸马级别、地位较高,那么也需要皇室的女儿们有着相对应的高级别,以示对于蒙古部落的尊重,以及对于满蒙联姻的重视。因而,皇帝的女婿的级别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也决定了,要远嫁过去的清朝皇室公主的级别和地位。

乾隆给七公主找的夫婿地位非常高,是扎萨克和硕亲王拉旺多尔济。而九公主所嫁的夫婿扎兰泰只是一等公爵,其级别和爵位根本不配迎娶“固伦公主”。

所以,嫁给扎萨克和硕亲王拉旺多尔济的七公主就被乾隆皇帝封为了“固伦和静公主”,而嫁给一等公爵扎兰泰的九公主,只能是“和硕和恪公主”了。

4

令妃是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是魏清泰之女,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汉人血统皇后。

令妃的皇后是她去世后,在她儿子嘉亲王永琰被乾隆确定为皇太子同时追封为皇后的。在世时,依次为魏贵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令懿皇贵妃。

令妃为乾隆生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皇十四子永璐(幼殇)、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皇十六子无名(幼殇)、皇十七子永璘(庆僖亲王),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其中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比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高一个品级。两位公主出生时分别是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三年,此时其母品级还是令妃;册封时分别是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六年,此时其母品级为皇贵妃。

清朝规定:皇后所生之女册封“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养女册封“和硕公主”。令妃此时品级是皇贵妃,按照规定的两个女儿都应该封为“和硕公主”,然事实上其长女被册封为皇后之女才能拥有的“固伦公主”称呼。

其实,清朝皇帝在册封公主时候也不一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公主册封也会受到皇帝的宠爱程度以及夫家的地位影响。

七公主在正月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七月就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明显受到夫家地位影响。拉旺多尔济是喀尔喀赛音诺颜部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第七子。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作为外蒙古部落,祖孙三代担任定边将军,节制漠北数千里,威望极高,乾隆称“二百年未之有也”。七公主下嫁到蒙古亲王家中,乾隆额外册封为最高一级的“固伦公主”封号。

九公主在乾隆三十六年按照规定被册封为“和硕公主”,第二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札兰泰其父为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此时扎兰泰袭父爵为一等武毅谋勇公,被授散秩大臣,其地位仅仅是满族正黄旗的贵族之后,与蒙古亲王家族不可同日而语。

5

乾隆朝,令皇贵妃魏佳氏为乾隆帝生育了两个女儿,皇七女和静与皇九女和恪。然而最终和静公主得以晋封固伦公主,而和恪公主仍旧是庶出品阶的和硕公主。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两人所嫁的额驸地位悬殊,与其本身并没有太多关系

清朝,只有正宫皇后所生的嫡出公主能够册封固伦公主,地位与亲王相同;妃嫔所生的庶出公主都是册封和硕公主,地位同郡王

令皇贵妃魏佳氏得宠,一生为乾隆皇帝生育众多,可是其死后得以被追封孝仪纯皇后,但其生前终究是妃嫔,她所生育的女儿按道理来说也只能是和硕公主

一开始,皇七女和静公主并没有正式封号,然而乾隆三十五年,14岁的和静公主奉命远嫁蒙古,嫁给蒙古王公贵族拉旺多尔济。远嫁之前,乾隆帝晋封其为固伦公主。拉旺多尔济乃是蒙古科尔沁部贵胄,成吉思汗的嫡脉后裔,其父辈为清朝平定准噶尔立下汗马功劳,非常受乾隆帝重视

和静公主远嫁拉旺多尔济,地位自然也要相应提升,毕竟皇家之女,也是为了宽慰博尔济吉特氏一族

后来的皇九女和恪公主,最终嫁给了乌雅氏札兰泰,得以册封和硕公主。相对来说,虽然札兰泰的父亲兆惠,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功勋卓越地位尊贵,但是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还是相差甚远。当时的札兰泰承袭父爵一等公,仅授散秩大臣,地位与拉旺多尔济差得多。

6

乾隆皇帝的七公主和九公主的母亲令妃(魏佳氏)比乾隆帝小16岁,汉族血统,她出身低微,长相秀美、清纯,心地善良,是乾隆最喜爱的妃子。她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间,短短10年先后为乾隆生下4子2女,她是为乾隆皇帝生儿育女最多的后妃。其中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九公主(和硕和恪公主)皆为她所生,一母所生但是姐姐却比妹妹高了一个品级,这是为何?

清朝有规定,皇后所生之女(嫡女)才可称为固伦公主。“固伦”是满语音译,意思是“天下、国家、尊贵”,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里的“老大”。“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这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

富察皇后去世后,令妃并不是皇后,因令妃汉族出身,而且她的娘家没权没势,也没有对清朝做过巨大贡献,加上清朝政治规定,皇太后的反对,另外乾隆在1773年冬至,乾隆秘密立了令妃13岁的儿子永琰为皇储,如果乾隆提前立她为皇后,会有诸皇子夺嫡的危险,所以乾隆未立她为后。但她因受宠享有皇后的待遇,她在乾隆后妃中是随驾出巡最多的妃嫔。


乾隆21年2月,乾隆帝自宫中搬到圆明园长住,让怀孕的魏佳氏随驾。7月15日,七公主在父母的呵护下平安降生于五福堂,而这个地方是乾隆皇帝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这个小公主的降临,令乾隆皇帝喜爱至极。七公主满月后,乾隆帝才动身去热河。

七公主之所以被封为固伦公主,除了因为受老爹宠爱,主要因为她要嫁的老公身份高贵。

七公主在出生3个月左右就被乾隆指婚给 :拉旺多尔济。他的祖父是超勇亲王策棱,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孙。拉旺多尔济的奶奶是康熙帝的十女固伦纯悫(què)公主。

拉旺多尔济的父亲是成衮札布是策棱的长子,他在征讨准格尔和叛清蒙古部落屡立奇功。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拉旺多尔济身份高贵,乾隆29年封他为世子(王太子,储君嫡长子)。他在乾隆30年时世袭亲王王爵。为了让七公主和他的身份匹配,乾隆35年正月初四,封14岁的七公主为固伦和静公主,7月份七公主和“七公子”结婚了。这时的魏佳氏(令妃)是皇贵妃,七公主因自己的婚姻享有皇后所出之女的封号和尊荣,可惜她20岁就死了,19天后她的母亲因过于悲痛也去世了。

另外乾隆皇帝对七公主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女儿奴”乾隆除了破例封七公主为固伦公主外,作为一个父亲他还帮女婿拉旺多尔济争家产、开当铺,乾隆的亲家双双去世后,乾隆帝舍不得女儿远去守孝而“百般阻挠”。

九公主的封号

乾隆23年(1758年)7月14日九公主出生,比她的姐姐七公主小2岁,乾隆36年(1771年),乾隆按照清朝惯例封13岁的九公主为和硕和恪公主,因她的母亲魏佳氏生前是皇贵妃,孝仪纯皇后的名号是死后追封的。九公主理应封为和硕公主,她应该没有她姐姐受宠。


第二年8月她下嫁给了札兰泰。札兰泰之父乌雅·兆惠是,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札兰泰后袭爵一等谋勇公,乾隆仅授其散秩大臣。

比起七公主的夫婿地位差了很多。可惜九公主23岁就死了。也许是死的太早,没有被追封,九公主死后8年,札兰泰也去世了。他们有一个女儿被乾隆接回宫中抚养。

非皇后所生的公主,是否封为固伦公主这和乾隆的宠爱有很大关系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除了富察皇后的固伦何敬公主、令妃的固伦和静公主,另外他还有一个女儿被封为固伦和孝公主。

她是乾隆的第十女(惇妃汪氏生)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美丽的意外。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所生,乾隆帝老来得女,对她喜爱非常。又因她下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

7

谈到这个问题,其实就得从清朝的民族政策说起了,说来有趣,清朝的民族政策与曾经的元朝的民族政策截然不同,这些不同,是多层次的不同也是很多方面的不同。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们虽然都同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但是他们所采取的民族政策却对他们的统治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我们说清朝他们的民族政策就有效的巩固了他们的多民族大一统王朝的统治,我们在说元朝他们那种民族政策就使得他们那种多民族大一统政权的迅速崩溃。

那么,区别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就从这条题目所说的关于皇帝的两个女儿封号不同的这个细节开始说起。

作为游牧民族的元朝入主中原之后,大多时候奉行的是一种几乎实质性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几乎一边倒向的蒙古色目族人高等的狭隘民族观念,这种观点给他的统治带来了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当时的元朝人,特别是元朝贵族,对于之前被征服地区的原土著人民,他总是报以非常强烈的歧视意味统治。

由于蒙古当年是推翻金国暴政,所以对于金国宗室们和金国女真人,也就是后来清朝满人的祖先,采取了种族灭绝和大屠杀的政策,尤其是对于完颜氏这个女真皇族,元朝统治者几乎是不放过一人的风格。这固然是因为元朝统治者对女真人的报复,也从侧面上佐证了元朝人不善于管理复杂的民族关系——他对于中原地区的汉人也是采取着相似的歧视和镇压政策。

与它相比,清朝政府就非常注重各民族之间相处的学问,他经常能在各民族之间微妙的观念上找到一个能够使他本民族获利的平衡点,这个能力确实是前无古人,也难怪说清朝是封建时代国家层面上的鼎盛时期,各项封建时代所需要的技能早已经发育到完全成熟。

这里就详细讲一讲清朝的民族政策,清朝的民族政策虽然对于汉人也是采取歧视性和侮辱性政策,但他的层面上,不那么明显和刻意,去除清前期的一系列暴政操作,自打清代中期以后,对待汉民族已经非常的怀柔,对于汉民族的绿营军,逐渐取代了清朝自己本身的八旗劲旅,这件事也显得不那么在意,这其实就是一种民族政策上的进步。根据我上文所说,当年女真人也就是后来满洲人的祖先被蒙古人如此虐待,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王朝,逐步稳定之后,对于曾经的蒙古人,采取的也同样是较为怀柔的政策,至少与蒙古人的祖先比起来已经非常的怀柔了。

清朝统治者早在入关之前就注重与蒙古部落的联姻关系,皇太极,一方面是女真首领,另外一方面,他还是蒙古大汗,听上去非常的不可思议,而这恰恰都是清朝在入关之前,各种各种各样的联姻功劳。清朝政府与蒙古部落进行联姻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时代,当时清政府或者说是后金政府与蒙古部落联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迎娶蒙古部落首领的女儿——著名的孝庄皇太后就是当年被联姻的那个蒙古公主。

而随着清政府在中原地区统治日益稳固之后,这种传统也很难得的没有被废弃掉,康熙年间为了招待蒙古王公们,特地营造了避暑山庄,而历代清朝皇室都非常注重与蒙古王室之间的联姻关系,乃至到了清朝末年,依旧保持着相当多的联姻关系。

解释了这么多,我们再回来就好理解了。回到题目所说,当时令妃的七公主和九公主,之所以姐姐要比妹妹位分要高一级,那当然是因为这位姐姐需要远嫁给蒙古进行联姻,这么一来,既然是联姻,就讲究一个给面子,东亚皇室王室之间的外交或者联姻往往就是这样,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就是一双给双方面子的行为,事实上,这种联姻行为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当年,与匈奴人进行合金,不也经常会有将一位普通的宫女临时收为义公主的举措嘛,很正常。

8

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清朝对公主设置了两个等级,即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位同亲王,和硕公主位同郡王,一般来说,皇后生的嫡女是固伦公主,妃嫔生的庶女是和硕公主,令妃魏氏生前的身份是皇贵妃,她的两个女儿嫁的都很风光,但是在两个公主成婚前的封号却不太一样,七公主受封固伦和静公主,九公主受封和硕和恪公主,一母同胞的姐妹却有着身份上的差距,而且七公主在当时只是庶女,却封为固伦公主,这其中当然是有原因的。

高贵的公主有高贵的生母

在乾隆帝五个长大成人的公主中,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是孝贤皇后所生,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是纯惠皇贵妃所生,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是惇妃所生。

七公主和九公主的母亲魏氏在她们出嫁时是摄六宫事皇贵妃,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但是她毕竟不是皇后,按理说,她的女儿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就像和嘉公主一样,但是这对姐妹却同母不同命。

高贵的公主要配高贵的额驸

乾隆帝的五个女婿皆是出身不凡,嫡公主和敬公主的额驸是蒙古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四公主和嘉公主的额驸是大学士傅恒的次子福隆安,十公主和孝公主的额驸是权倾朝野的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左超勇亲王策凌,右大学士兆惠

和静公主是魏氏的第一个孩子,乾隆帝的第七女,她的额驸是康熙帝第十女固伦纯悫公主和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成衮扎布的世子拉旺多尔济是未来的超勇亲王

和恪公主是魏氏的第三个孩子,乾隆帝的第九女,她的额驸乃是乾隆朝重臣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的儿子,袭封一等武毅谋勇公、散秩大臣札兰泰,他与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乃是同族。

两位公主的额驸皆是出身高贵,他们的父祖也都是朝廷的勋略重臣,正可谓门当户对。

同母不同命的真正原因

满蒙联姻为清廷旧俗,《康熙北巡会亲图》

介绍了两位公主的出身和额驸,这对姐妹同母不同命的真正原因其实已经大致可寻了,在古代有一句俗语“夫贵妻荣”,也便是说“丈夫显贵,妻子也跟着荣耀”,可不要认为这对皇家就不适用了。

就拿七公主的额驸拉旺多尔济的祖母纯悫公主来说,她原本只是康熙帝的一个普通嫔妃所生的公主,与策凌成亲时也不过封为和硕公主,但是在纯悫公主逝世二十年后,雍正皇帝以策凌军功卓著追封她为固伦公主。这便是丈夫显贵则妻子的地位也跟着提升的实例。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拉旺多尔济和七公主

放到七公主和九公主身上,同样适用。虽然拉旺多尔济和扎兰泰都是名臣之后,出身华贵,但是扎兰泰的地位远不及拉旺多尔济。仅就拿亲王和一等公的俸禄作比较,就可见一斑。

根据《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一等公岁支俸银七百两。

一万两和七百两的对比是再明显不过了。

再比如九公主的四姐和嘉公主的额驸福隆安,他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子,大学士傅恒的儿子,后来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比札兰泰的散秩大臣的官职要高多了,即使如此和嘉公主也只是和硕公主,何况和恪公主呢。

追封为皇后的魏氏

和恪公主和姐姐和静公主都是红颜薄命,若是能活到弟弟嘉庆皇帝即位,魏氏被追封为皇后,和恪公主自然应被提升为固伦公主,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9

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建立大清王朝以后,按照“清承明制”的原则,仿明朝制度,对皇室子女的称谓、封号予以明确。

规定:皇帝女儿称“公主”,其中中宫(即为皇后)所生嫡出公主的封号为“固伦”;而妃子所生庶出公主的封号为“和硕”,遂成定制。

但是,对于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所定下的“祖制”,在乾隆朝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有违祖制”的特殊情况,一度引起后世学者热议。

为何称其特殊呢?

因为乾隆皇帝的这两位公主,同为《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历史原型——令妃魏佳氏所生,妹妹按照清朝祖制被封为“和硕公主”;而姐姐却“有违祖制”,被封为了“固伦公主”

清朝历史上的“魏璎珞”,一共为乾隆皇帝生育了4位皇子、2位公主;2位公主分别为乾隆皇帝皇七女和皇九女。

皇七女,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于乾隆三十五年被晋封“固伦公主”;皇九女,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于乾隆三十六年被晋封为“和硕公主”

而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的记载: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

也就是说,魏佳氏在生育两位公主的时候,仅仅是“妃”,而非“后”,其所生公主只能被晋封为“和硕”封号。

那么,皇七女和皇九女这两位一母所生的公主,而且都是庶出的公主,为何同母不同命呢?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全是命运使然。

魏佳氏,于乾隆十年进入后宫获封魏贵人;同年被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

从乾隆十年到乾隆十三年,短短三年之内,魏佳氏的后宫位分就连升三级,而且是乾隆皇帝原配嫡后孝贤纯皇后尚在人世的前提下,这就足以说明乾隆皇帝对魏佳氏的特别恩宠。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最为喜爱的孝贤纯皇后崩逝,乾隆皇帝对于魏佳氏的宠爱程度,更进一层。

而皇七女,就是这位极得乾隆皇帝恩宠的魏佳氏所生的第一位子嗣。“女凭母贵”,皇七女能顾获封“固伦公主”封号,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在清朝历史上,如果庶出公主的婚姻对朝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位庶出公主,也有可能获封嫡出公主封号。

皇七女的驸马是谁?

蒙古科尔沁亲王——博尔济吉特·策凌的孙子拉旺多尔济。

这个策凌是谁?

其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清朝的边疆安稳、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成吉思汗嫡传后裔;康熙皇帝的女婿;被清朝皇室宗亲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评价为“蒙古王公以勋劳侑享庙廷者,王一人而已”;被《清史稿》评价为“策棱忠而勇,毋谓古今人不相及也”的蒙古王族。

毫不客气地说,策凌活着的时候,平定准部,统一西北边疆,稳定北部边疆,其一人足矣。

而他的孙子拉旺多尔济,也被诸多的清史影视剧反复演绎,这位10岁就被乾隆皇帝亲封“世子”的蒙古王族后裔,自出生之日,就被乾隆皇帝当成了“满蒙联姻”的重点培养对象。

乾隆二十一年,在皇七女刚出生三个月的时候,乾隆皇帝就将其指婚给了未满三岁的拉旺多尔济。

一个是大清皇帝的女儿,一个是蒙古科尔沁“扛把子”的孙子,皇七女的婚姻对于大清王朝而言,意义何其重大,可想而知。所以,皇七女被晋封“固伦公主”封号,也是乾隆皇帝出于政治目的的理性考虑。

而相比较于下嫁给一等公乌雅·兆惠之子札兰泰的皇九女,婚姻的重要程度、婚配对象的爵位高度、对朝廷的影响程度都无法同皇七女相提并论。

所以,乾隆帝皇七女和皇九女,虽然为一母所生,但却同母不同命,皆为命运使然!

命,这个东西,果真是没法说……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乾隆朝起居注》、《清皇朝文典》

10

清朝在皇太极继位之后开始效仿明制、习汉礼,皇帝的女儿开始被改成公主,同时规定皇后所生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则被封为“和硕公主”。因令妃魏佳氏生前并非皇后,乃死后加封,因此按理来说七公主和静公主和九公主和恪公主都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那么为何和静公主最终被封为了固伦公主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两位公主的生母令妃在后宫的确非常受宠,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的被废极有可能与其有关。皇后被废,乾隆终其一生再也没有立后,因而身为皇贵妃的令妃,虽没有皇后的身份,实际上却已经是后宫之主。再加上令妃乃是嘉庆帝的生母,因而在嘉庆帝极为之后,得以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

△《延禧攻略》中的令贵妃

不过即使如此,令妃因生前并非皇后身份,再加上其包衣的出身(后抬旗),按照清朝的规定,她的女儿仍然很难被加封为“固伦公主”,和静公主之所以能够被封为“固伦公主”,显然是有特殊原因的。而从其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便下嫁给拉旺多尔济来看,其被越级加封的原因,很有可能来源于她的额驸

和静公主的额驸拉旺多尔济,乃是蒙古喀尔喀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的祖父乃是超勇亲王策凌,其父则为扎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扎布。这个出身于喀尔喀部的家族可不得了。

△超勇亲王凌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凌策在祖母格楚勒哈屯的携带下归顺清朝,康熙当即便授予其三等阿达哈哈番的职位,不仅在京师赐其住宅,还下令将其带入内廷教养,其属部则被划入察哈尔镶黄旗。凌策长大之后,在康熙的主持下纳了和硕纯悫公主,被授予和硕额驸,不久又被赐予贝子品级。

凌策不仅被康熙极为重视,而且其自身也的确厉害。其在返回塔米尔旧地后,不仅曾击败入侵的准噶尔,而且还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随从傅尔丹多次击败准噶尔兵。雍正继位后,凌策被加封为多罗郡王,此后因在雍正年间屡立大功,先是被加封为和硕亲王,后又赐号“超勇”,晋封固伦额驸。

而凌策的长子成衮扎布,也就是和静公主的公公,其虽然没有像父亲那样屡立战功,但却先后执掌大将军印长达四十年,显然也是长期率兵驻边的重要人物。

可以说,拉旺多尔济因为祖父和父亲的原因,其家族荣宠已经到了极限,几乎已经没有了受封空间。于是乾隆只能将和静公主破例加封为固伦公主,然后再嫁给拉旺多尔济,并加封拉旺多尔济为固伦额驸,这等于是变相表彰了其家族。

△和恪公主显然就没姐姐的好运气

由此可见,和静公主之所以被加封为固伦公主,应该与自己关系不大,主要还是源于夫家。至于九公主和恪公主,显然没有姐姐那么好的运气,她的额驸是乌雅氏的札兰泰,其父为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乌雅·兆惠。虽说也是名门重臣之后,但显然没有起姐夫家里那么尊贵,自然也就没有越级册封的道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