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秋后问斩之源,莫不搬出《礼记.月令》,此章讲四时宜忌,强调只可顺天承命,严禁行不合时宜之事。此章讲到孟秋、仲秋时,道: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恒,制有小大,度有长短。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天子乃难,以达秋气。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这一季应该循规蹈矩,不能违背任何度法规定,如若不然就要施以极刑。而且还得公平公正,不能枉法不能冤屈。
为什么呢?因为秋季是丰收之后祭祀上苍的日子,作为其人间代言人,必然要让他老人家明白,寡人不负所托。
但这是从“礼”上来说的,其实这一章更多的是透露出一种思想:绝对不能行不合时宜的事情,为什么?容易招至灾难,容易损害健康。这在古人看来就是得罪了上苍。其实隐隐透漏出朴素的科学尝试。
古人哪里知道什么科不科学,他们只知道不得罪上帝就对了,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下雪别忘穿棉袄,天晴别忘带草帽。
后来董仲舒宣扬皇权神授以巩固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便顺理成章地让秋主肃杀合理化了。
另一方面,秋历来被称为四季之中,所以秋后问斩,也是官吏们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决狱公正,正直无私,被杀之人更是罪不可恕,苍天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