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蒋有过三次赴日经历,一次是在1906年,而另一次是在1908年,最后一次是在1913年,这三次在日本的流浪岁月都给了老蒋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为他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个人毅力的形成都起了极大的作用,而前两次奔赴日本,老蒋最大的收获无疑是进入了革命之路。



在老蒋第一次奔赴日本之时,他结识了一个之后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便是陈其美,老蒋革命的引路人。而当时日本被誉为“革命的大本营”,这里聚集了太多的革命者,而革命领袖孙文便是依靠日本留学生为当时革命的主要力量,当时的老蒋也因此受到了反清思想的影响,从此这个浙江人开始有了从军的念头,之后回国报考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这段期间,应该是老蒋一生中接受过的最正规的军事教育,之后有一批有限的留日学员,而老蒋名列其中,他又第二次东渡日本,开始投入了真正的革命。在二次流浪日本的岁月里,也是老蒋一生中最为落魄的一段时间,但同样也锻炼了日后他坚韧不拔的志向,他在学校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但张群却是个例外,这二人之间几乎无话不谈,而他在日本可以说饱受倭寇欺辱,但其始终不卑不亢,颇有忍辱负重之势,此时的蒋介石无疑是个热血的革命青年,后被陈其美召唤回国,老蒋随即回国投入革命。



其实老蒋是个民族主义者,他对于国家的观念是很深的,比如有一次在上卫生课时,日本教员拿出一个土块将它比作中国,这时很多学生脸上都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这个教员解释道:“中国有四亿人,而他手中的那个土块正好有四亿个微生物” 。看到这里,老蒋冲上去把那土块一下掰成差不多大小的八块,两眼怒视着教员问道:“日本有5000万人,是否也像5000万个微生物,寄生在这土块的八分之一中”。像很多同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那时候的老蒋也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爱国者。

而在老蒋饱受争议的一生中,时代也曾选择过他,那时候的他是北伐军总司令,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已经离不开了这个浙江人,但之后他的独裁又让人民和历史将其抛弃。而中国自古有盖棺定论之说,但如老蒋这般人物,我认为只能盖棺却不能论定。

感谢您的关注,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最佳贡献者
2

应该是蒋介石在日本6年,学到了什么。

但此题问得有毛病。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时间没有6年。我们来理理思路:

  • 1906年4月,蒋志清正在奉化上龙津学堂时,突然下定决心要去日本留学。

他不顾亲友反对,背着母亲剪掉大辫子,托人送给溪口的母亲。母亲王夫人拦不住,只好支持他,这才成功登上去日本的轮船。

然而到了日本才知道,自己一心想要进入学习的军校,不收自费生。必须由清政府推举。

  • 求师无门,他于当年冬天就又回国了

按照程序,先考保定军官学校,1年后才通过层层考试,保送到日本振武学校学习。

  • 在远房舅舅孙凤琴出了400元川资后,1908年春,蒋志清同学才正式到日本留学。

在日本振武学校,他是第11期学员。

  • 这是一个通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班,在这里,蒋志清必须受训2年,然后再进入日本陆军最基层的联队实习1年才能上陆士

然而,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正在日本陆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实习的蒋志清,不顾一切脱掉日本军服,立即回国参加革命。

所以,蒋介石在日本正式留学的时间不足3年。即便加上1906年那次探险式的旅行,满打满算也没有4年。


(蒋介石日本联队照片)

然而,就是这3年的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蒋介石的一生。

1.人脉

结交了一批国民党元老:孙中山、陈其美、胡汉民、张群、戴季陶、何应钦……

辛亥革命后,蒋介石回国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陈其美给他分派的。在这些人的影响下,蒋介石顺理成章跟随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2.习惯

3年中,真正的军事知识并没有在课堂深入学习 ,但接受了日本陆军极为残酷的训练。

比如,雪地洗冷水脸,然后站在雪很厚的地方,“自己用雪满身擦洗”,以强健身体,锻炼意志。

比如,每顿只能吃一茶碗米饭,米饭上,只有3片咸萝卜片,只有周日才能吃到青菜豆腐。养成了忍耐、节约的习惯。

比如,兵营中无一处不严格、紧张、规律。检查卫生,长官用戴着白手套的手在门横木上一摸,有一点灰尘就要重新做。

检查痰盂,“连里面所盛水量都要合乎规定”。

这些习惯看似无关宏旨,但蒋认为,这就是日本军队精神所在之处。

3.精神

蒋介石后来回忆,他在日本军校学到了日本军队强大的秘密:

  • ①严守军纪,服从命令,彻底执行。

  • ②精神信仰,思想忠诚。这是勇敢坚强,不怕危险不惧流血的根本。
  • ③军队建设。“日本军队是一所最优良的‘职业学校’,每个人都要在军事训练外,业余时间学一门技术,如速记、剃头、洗衣、种菜、畜牧等,这样,军队里面一切生活所需,都不必假军队以外的人民。”

其实,蒋介石在日本陆军实习时,是个喂马的。

但你别瞧不起喂马的,这军马护养有大学问。

那时,军马是用来移动战炮的,有的国家爱惜军马,休息时给他卸下来货物,所以有的军马走一星期都不觉得疲劳,而有的骡马不爱惜的话,1天就倒下或病倒了。军马不行了,战斗力何来?

“马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国家国力的测量器。”蒋介石后来回忆说。

(史料参考《蒋介石传》等)

3

近代中国的留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那就是但凡留日的回到中国后基本上都是反日的,但是留学英美的则不一样,学成归来的都是亲英美的。在清末的留日大潮中,蒋介石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不过蒋介石在日本的准确的留学时间是三年而不是六年,虽然在1905年蒋介石就到过日本,不过很快蒋介石就因为日方学校拒收而回国了。

1908年年初,蒋介石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振武学堂学习。从1908年年初到1910年年底,蒋介石在日本学习了三年。这三年蒋介石一直在日本,而这三年的经历对于蒋介石日后的政治生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振武学习短暂的学习后,蒋介石被分配到高田去实行,高田因为地处日本西北部,维度较高,所以是寒冷多雪的地方,蒋介石在高田实习期间,日本人并没有让其真正学习军事技术,他主要从事的就是洗马、喂马和擦马等事宜,晚上回来还要帮助军官们擦靴子。因为入伍的时候蒋介石只是一个二等兵,军衔很低,所以蒋介石在部队中不被看得起。而日本军队中当时是实行的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的制度,上级 甚至可以随意辱骂下级,蒋介石因此受到了不少侮辱,这也是他日后为什么对日本反感的原因之一。

蒋介石小时候是娇生惯养的,他哪受得了这样的对待,所以当陈其美发电报要他回国参加革命后,蒋介石迫不及待的离开了日本。

不过,蒋介石在日本留学这几年对于其坚韧的个性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蒋介石虽然痛恨日本军官,但是对于日本军队中的严格的纪律还是比较推崇的,这也成为他日后不管时势怎样变化,他一定要坚持对军队的掌控的远因。

4

1906年4月,蒋介石带着母亲筹来的费用,第一次踏上了日本,准备进军校学习,但是由于当时在日本军校学习需要由大清国陆军部保送才行,因此蒋介石年底回国。

1907年蒋介石抱病参加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考试,并通过了考试,不到半年,陆军部选取留日生,蒋介石因前期去过日本,所以被录取。

1908年春蒋介石再次赴日,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炮兵专科。但是在这里学习需要先学习语言,语言通过后再学习技术,蒋介石日语有基础,蒋介石于是转而与上次在日本时结识的浙江吴兴老乡陈其美密切来往起来,并由陈介绍加入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摇身一变,成了拿着大清学费而进行反清活动的革命党。学了语言,振武学校也不讲什么军事,天天做操,练习步伐,蒋介石就跟着陈其美,专门在浙籍同盟会员同学中进行活动。

1910年底蒋介石毕业,12月5日,以士官候补分配到野炮兵第十三联队实习。在这里蒋介石对清政府更加憎恨了,因为由于清廷对外软弱,日本根本不教他们真本事,让蒋介石去养军马。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老大哥陈其美回上海准备举行起义,蒋介石也打算回去帮助陈其美。

蒋介石向长罔外史要求请假回国,长罔外史一口拒绝了。蒋介石坚持要请假走人,长罔外史硬是不准:“大清国委托我们管理,没他们的许可,你们不能擅自归国。”

蒋介石遭到拒绝后,转而去找联队长飞松宽吾,联队长有权给士兵48小时假。飞松宽吾准了他48小时假。

随后,他连夜从高田乘火车赶到东京,向同盟会浙江省支部领取了回国路费,乘船回国,至此蒋中正结束了他在日的学习。

5

甲午战争之后,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突然意识到日本已经通过变法强大起来,有着同样文化基础的日本究竟是怎样强大的,这是当时不少有识之士所思考的问题。这个时期留日之风便开始了,而当时清政府觉得学习西方过于激进,日本虽然西化,但是却可以保留天皇权利,所以清政府认为“以英法为师,不如以日为师”,这时候清政府开始鼓励赴日留学,而且也比赴美要便宜的多。

1905年5月,深感革命希望渺茫的蒋介石东渡日本,其目的就是想在日本学习,获取真理。但是当时的中国学生如果没有清政府的推荐,是不能够在日本入学的,于是第一次赴日就这样结束,但是蒋介石这一趟却结识革命派陈其美,这为蒋介石后面的革命道路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蒋介石一直视陈其美为自己革命的良师益友。

1908年初蒋介石终于得以公费留学日本,一直到1910年11月25日,整整3年时间里,蒋介石看到了日本士官的军事素质的高超,更是看到了日本强大的工业体系。蒋介石这三年的经历,极大的改变了他对日本的看法,他认为日本势必成为中国的大患,并且从内心里佩服这个顽强团结的民族。不过蒋介石恨日本,因为他中国人的身份,连教官都对他区别对待。

1913年蒋介石发表了一篇关于局势的文章,这是蒋介石三年所见所闻所得出来的结论。蒋介石呼吁组建一支60万人的正规部队,并且道出了中国最大的敌人将会是日本的沙俄,并富有预见性的做出了判断,称如果中国二十年之内军阀还在混战,那么凭借各军阀的所谓正规军必定守不住任何一方的侵略。这篇文章具体还说了什么,我也记不大清楚,不过却是后来蒋介石组建德械师一个原因。

6

被日本人洗脑了,造成了蒋中正从心底里对日本人的畏惧!从(秦土协议)(塘沽协议)(何梅协议)(淞沪协议)和1938年蒋中正还在支付日本庚子赔款来看,如果不是苏联美国人支持,又或是谈判中对汪精卫占据伪政府主席不满,蒋中正绝对投降了!

7

我曾担任凤凰卫视五集纪录片《青年蒋介石》特邀嘉宾,对于蒋介石留学日本的事情比较了解,非常高兴接受邀请,回答这一问题。概括而言,蒋介石三次东渡日本学习,前后加起来差不多六年。

1905年5月,18岁的蒋介石到达日本,要求学习军事,不过日本政府己与清政府达成协定,只有经清政府陆军部的保送,才准进日本军校学习。蒋介石无奈,只好先入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日语。不久结识了在警监学校留学的陈其美,交往颇多,这对他日后所走的道路影响很大。是年冬,蒋介石的妹妹瑞莲要出嫁,蒋母来信催促儿子回家帮助料理,蒋也感到只学日语没有多大意义,便起程返归故里。这次留学大概七个月。

1906年春,蒋介石考取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这年冬天,清政府陆军部决定选拨一批人赴日留学,蒋介石和来自四川各地的张群等共四十名学生,获得公费保送。于是,1907年春,蒋介石再次东渡日本,进入专门接待中国留学生的陆军预备学校~东京振武学校,编入第十一期炮兵班。按照规定,学制三年,毕业后获士官候补生资格,必须到日本军队中实习一年,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士官生。

第一年暑假,蒋介石由陈其美介绍,在上海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冬,蒋介石学成,分派日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见习。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陈其美作为中部总会的负责人之一,开始策划光复上海,兼顾江浙一带革命工作。蒋介石接到电报,即于30日抵达上海,参与筹划光复杭州。这次留学日本长达四年有余。
1912年1月,蒋介石奉陈其美之命,组织刺杀了与孙中山存在隔阂的光复会主要领导人陶成章。为了避风头,蒋介石第三次东渡日本,名义上是再深造,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期间创办《军声》杂志,发表多篇政论文章,比如《革命战后军政之经营》《军政统一问题》。年底,蒋介石从日本回国,但仍害怕刺陶案揭发,不敢露面,只在家乡溪口闲居。直到1913年夏,重出江湖,追随陈其美投入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

8

蒋介石一生最大幸运是认识了陈其美。因为陈其美,蒋介石认识了孙中山大总统。以后飞黄腾达,大家都知道了。而蒋介石在日本不但见识了日本的强大,工业的强悍,更了解到日本民族的团结,为以后抗战赞了不少经验。同时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更是认识了陈其美跟孙中山

9

蒋介石在日本是中国的幸事,社会转形到资本主义社会,对于战略家,政治家更深深的了解日本,把日本工业农业军工业看的透透的,美国离日本太远,物质缺,美国控制日本发展,就现在来说战争起来美国也脱日,同样打日

10

留学日本,实在是决定了蒋介石一生的道路。

一,捞足了政治资本。

清末民初,日本是反清革命的大本营。蒋介石留日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浙江同乡陈其美,在陈其美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通过陈其美认识了孙中山,为以后在民国时期飞黄腾达做了铺垫。

二,锻炼了体魄和毅力。

蒋介石在日本寒冷多雪的高田地区,接受了紧张、规律的严格训练。冬天雪地用冷水洗脸,每餐一小碗米饭,每天很早起床,冒着寒冷洗马,喂马,擦马。这些训练养成的有些生活习惯蒋介石坚持了一生,例如早起,节食,不抽烟,不喝酒,节约等。

三,增长了见识,从内心对日本产生了敬畏。

蒋介石在日本见到了明治维新后朝气蓬勃的日本,切身感受到中日两国的差距,特别是国民素质的差距,所以后来他在江西苏区围剿红军的紧张时刻,也不忘发起新生活运动。在九一八事变、淞沪协议,三拒琉球回归,宽大日俘,以德报怨,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等等,都有旅日期间带给他的心理因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