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5年7月26日,同盟国敦促日本投降,并发出了关于日本的投降公告,也就是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大意是德国已经投降了,日本不要作困兽之斗,赶紧投降,再就是投降后如何约束日本的一些条件,其就第9条和第13条明确了投降后,日本所有的武装部队无条件的解除部队,于是8月15日,日本政府签署了投降书,裕仁天皇下令日本所有的海陆空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交出军械,等待盟军来接收。

年轻东久迩稔彦。

所以8月15日签署了投降书后,意味着日本近700万的军队将全部解除武装,该接受审判的受审判,其他人全部遣返回乡,但是军国主义笼罩下的国内的局势已极不稳定,很多人仍旧迷信皇国必胜,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已在投降当天辞职,内阁也垮台,军中有很多激进派也不相信日本会败,部队里抗美、继续战斗的呼声非常强烈,军中将领们对此无力控制,为了战后政局维稳、重建家园安定民生,一些元老们向天皇建议,用皇族的权威来控制军队,而当时的人选里,东久迩稔彦是最合适的人选。

东久迩稔彦是日本皇族,裕仁天皇的叔叔,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留学于法国陆军大学,二战时任侵略我华北地区的第二军司令,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39年晋升为陆军大将,东久迩稔彦不仅是皇族,还是陆军大将,由他来震慑军队是再合适不过,但日本的惯例是皇族不能担任首相,也从未有过皇族担任首相执政的,不过现在日本已到了最危险时刻,经裕仁天皇同意,东久迩稔彦成了临时救火队员,因此东久迩宫便成了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皇族首相。

晚年东久迩稔彦。

其实东久迩稔彦也明白,自己是临时过渡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两个,一是和平解除700万军队并遣散,二是迎接美军进驻,他先向美军表现足够的诚意,将战前的“一亿总玉碎”的口号改成“一亿总忏悔”,而且一再保证绝对会解除全部武装,接着谈条件,解除武装可以,但日本政府保留、天皇无罪、士兵安全,在这三条得到美军保证后,他利用强硬的手腕平稳的解除了所有武装,不过由于当时粮食匮乏、大批失业、士兵复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东久迩稔彦又与美军初期方针矛盾,于是宣布辞职,执政时间仅54天。

最佳贡献者
2

东久迩宫稔彦王,日本皇族,担任过陆军大将。当时的日本皇族大都是军国主义分子,是好战分子中的死硬派。

所以说东久迩宫稔彦王不是第一个担任军职的皇族,也不是最后一个担任军职的皇族。

不过东久迩宫稔彦王很不简单,不但是皇族中担任过军职的,还是皇族中唯一担任过首相的。

可惜这个东久迩宫稔彦王只当了54天首相,就宣布辞职,好像专门为日本法西斯送终来的。因此,东久迩宫稔彦又被人成为"葬礼主持人"、"送终首相"。

东久迩宫稔彦王1887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是久迩宫朝彦亲王第9个儿子,昭和天皇是他亲侄子。因此说东久迩宫稔彦王可谓是根红苗正,国家栋梁、军国主义最理想的守护人。

因此,皇室也对东久迩宫稔彦王寄予厚望,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不到20岁就被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攻读,1915年与明治天皇的爱女聪子内亲王结婚。

1920年,升任大佐的东久迩宫稔彦王被派往又被派法国陆军大学深造。

但这个时候的东久迩宫稔彦王才30多岁,是个花花公子,还没有进入法西斯角色。在法国的那几年,东久迩宫稔彦王整天声色犬马,寻花问柳,天皇多次招他回国都抗命不尊,弄得皇族嚷嚷着要开除他"皇籍",

后来天皇病危,给东久迩宫稔彦王发几封电报都置之不理。

直到1926年日本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天皇上位后他才很不乐意地回到日本。

回国后的东久迩宫稔彦王被国内的军国主义气氛感染,很快中毒进入角色,成为一名狂热的法西斯分子。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东久迩宫稔彦王被升为日本陆军大将,死心塌地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中国华北战场,东久迩宫稔彦王临危受命,接替西尾寿造担任第2军司令官,马上扭转局势占领徐州,然后率17万虎狼之师穿插到大别山,直奔武汉,重创国军。逼迫国军撤出武汉,退守西南。

1945年8月15日天皇广播投降诏书后,铃木贯太郎内阁辞职。身为本土防卫军总司令、陆军大将,又是皇族的东久迩宫稔彦王众望所归,成为过渡首相的不二人选。

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站在皇族的立场上,尽快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才能不惹盟军生气,才能保住天皇的位置,才能让战败给日本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所以,这个东久迩宫稔彦王首相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做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送终首相,在短短54天的首相任期里,他的内阁完成了对政府的改造,解除军队武装、欢迎美军进驻以及签订投降书等善后工作。把一亿玉碎的口号改成一亿赎罪。

但这个皇族的死硬分子,依旧顽固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来维护天皇的权威,跟美国占领军软底硬抗。比如继续搞新闻审查,限制舆论自由等等。东久迩宫稔彦王的做法显然跟美国改造日本的政策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美国人岂能让这个皇族余孽继续作威作福,麦克阿瑟将军根本就不把这个送终首相放在眼里,继续按照既定方针办,对日本进行有条不紊的改造。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东久迩宫稔彦王终于梦醒,他认识到,自从日本战败后,军国主义已经被时代抛弃,自己已经无力回天,过渡任务已经达成,他灰溜溜地宣布辞职,只当了54天日本首相。

东久迩宫稔彦王为什么会被选来做“背锅”首相?

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他既是皇族,又是大将,可以利用独有的影响力说服日本国内外的军队放下武器,彻底放弃抵抗意图。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前,日本还有700万正规军,为什么后来会乖乖放下武器呢?

其实按照日军士兵的性格,他们是会血战到底的,因为日军都是经过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精神洗脑的,无条件效忠天皇。哪怕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多少原子弹,他们也不会选择放下武器。

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战争工具,没有了正常思维。

日本军人虽然说不会百分百的以死为天皇殉葬,但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拼死抵抗。之所以日军会顺利放下武器,别的条件都不重要,唯一一点是天皇亲自宣布战败,亲自下令让日军放下武器,向盟军投降。

在1945年8月14日深夜,日本天皇完成了一次重要录音,这段录音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录音结束之后,一名信差准备将这段录音送到东京的广播室中,但是,就在这时,数千名日军拥入皇宫,切断了皇宫的通讯,四处寻找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录音,他们就是日军部队中的少数顽固派。

日本天皇不得不又一次宣读的无条件投降的文书,在这次他加上了停战的要求,也就是从这时起,那些日本的好战分子才不得已停止了战争。

正是日本天皇的决定性作用,他才拥有了跟盟军讨价还价的资格。都说日本和德国是"无条件投降"的,事实上德国真的是无条件投降的,而日本的投降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维持日本国体,不改变天皇地位。

在1945年8月9日的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做出"圣断":

"仅以确认皇室和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0日,国务卿贝尔纳斯据此起草了一个答复草稿,内中有盟国最高统帅可以"采取他认为适宜于执行投降条款的步骤"、"日本政府的最后形式将按照波茨坦公告,依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确定之"等条款,既未明确答应日本的投降条件,又为保留天皇的地位与权威一事,留下了运作的空间。

美国人之所以要对日本妥协,并非是美国跟日本沾亲带故,他们知道军国主义的基础是天皇,也想斩断天皇的魔爪,将军国主义斩草除根;但没有天皇,日本的投降就不能顺利实现,美军还要付出很大伤亡。最后美国人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保留天皇地位。但聪明的美国人还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了日本,架空了天皇,让日本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正常国家。

所以说日军投降是天皇起了决定性作用,跟东久迩稔彦没有太大关系。

3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东久迩稔彦的生平:

东久迩稔彦1887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是久迩宫朝彦亲王第9个儿子,昭和天皇的叔叔,日本皇室子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后到法国陆军大学留学。东久迩稔彦并不喜欢自己皇室子弟身份,也不喜欢打仗,对军人身份也比较排斥,因此到了法国后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整日花天酒地,乐不思蜀,日本皇室、军中多次要求他回国都被他拒绝了,直到1927年日本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天皇上位后他才不情不愿回到日本。

虽然日本军方对东久迩稔彦多有不满,但由于其皇室子弟的身份,而且辈分还不低,因此回国第二年就被晋升为少将,1939年被升为日本陆军大将。东久迩稔彦虽然不喜欢打仗,但能力其实并不差,二战期间以侵华日军第二军司令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会战和徐州会战。

东久迩稔彦的前半生并不算惊艳,其真正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在日本投降后的表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投降后,时任日本首相的铃木贯太郎也宣布辞职,后来经过日本众臣商议,推举东久迩稔彦为新首相,主持大局。

日本人选东久迩稔彦当首相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皇室和军中大将双重身份,由他主持大举既能让皇室满意,也能让军中信服,在当时是最佳选择,他也由此成为日本第一位皇族首相。不过当时交到他手上的却是一堆烂摊子,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已将日本团团围困,而当时日本本土还有700万武装士兵,麦克阿瑟要求这些人必须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如何说服这些人放下武器成了当时困扰日本政府的难题。

要知道二战时期,日本士兵受武士道精神毒害不轻,个个想着要为天皇玉碎,日本投降前还在喊着“一亿玉碎”,让这些人死战分子突然放下武器投降难度不是一般大。不过东久迩稔彦接任首相位置后,两个月不到就让700多万武装士兵乖乖放下了武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一,来自盟军的压力。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空军几乎全军覆没,败局已定,加上美国的李梅火攻行动和两颗原子弹,直接导致日本30万以上军民死亡,东京、广岛、长崎等城市被炸成废墟,尤其是原子弹的恐怖威力,让很多日本人感到绝望,抵抗心思也就淡了。

二,这些日军大多是新兵。日军精锐在投降前几乎已经损耗殆尽,这700万士兵是临时凑起来的,大多人都是普通人,可能连枪都没摸过几次,中武士道的“毒”不重,所以让他们放下武器相对容易些。

三,东久迩稔彦给了这些人一个台阶下。他把天皇的“一亿玉碎”口号改成了“一亿总忏悔”,天皇的话对日本人来说就是圣旨,天皇都开始忏悔了,他们自然也要放下武器跟着一起忏悔,而且东久迩稔彦还承诺,战后不会追究普通士兵的责任,这才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原本就没有多少抵抗心思的日军也就放下武器投降了。

日本士兵放下武器后,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盟军进驻日本。1945年10月4日,盟军总部对日本下达了《取消限制政治、民事、宗教的自由备忘录》,要求废除思想警察,罢免内相,淡化天皇的影响力,东久迩稔彦不愿执行这个命令,第二天就宣布辞职,在任54天,是日本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辞职后,东久迩稔彦办过茶点、缝纫店,还开过剧场,组建过宗教,生活倒也多姿多彩,直到1990年去世,时年103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政治人物之一。

4

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这个标题实在有些托大,解除700万日军武装哪能是他东久迩稔彦(原名:东久迩宫稔彦)一人之功劳,纵使他能耐再大,也做不到凭借一人之力解除700万日军武装。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稔彦不过是善于审时度势罢了。

稔彦是明治天皇的竞争者朝彦亲王的第九王子,曾一度留学法国,由于是皇族出身,因此频繁与法国上流社会人物接触,一战中的法国英雄贝当元帅、画家抹内等曾是他座上宾。正是因为在国外待得久了,脑子也比较灵光。

在回国之后,稔彦以第二军司令身份参与武汉会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也有积极参与,此人可谓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此人也是个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件事他个人是持赞成态度的,在日军占领南京后,他亲赴南京慰问日军官兵。

当二战进入尾声之时,稔彦接替铃木担任日本首相,他认为日本若继续战下去是没有未来的,于是他命令内阁班底草拟出三份重要文件:

第一个是解除军队武装,第二个是确保占领军顺利进驻,第三是签署投降文书。

稔彦认为日本必须要“一亿总忏悔”,反思战争给他国和本国带来的灾难,不要执着于大日本帝国永不败的神话。他坚决反对前首相小矶国昭提出的“一亿玉碎”之主张,认为那样做,只会让日本国万劫不复。

裕仁天皇个人认同稔彦的主张,最终在稔彦的努力和坚决态度下,全部大臣和高级将领才同意停止战争,向美国以及战胜国投降。

美军登陆日本之后,麦克阿瑟与稔彦出现摩擦,稔彦对美国人提出的一些苛刻要求,比如释放政治犯一项持坚决反对态度。他认为日本战后一切都不稳定,许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如果把那些亲苏的政治犯放出来,势必给日本带来更大麻烦。

稔彦的不合作惹得麦克阿瑟很不高兴,他批评被日本人当作自由主义者的稔彦“思想、行动皆非民主主义”。

稔彦不愿跟麦克阿瑟为伍,干脆宣布内阁总辞,在职一共54天,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短命的内阁。

辞去首相的稔彦向天皇禀奏要“臣籍降下”离开皇室,改名东久迩稔彦。天皇应允,自此后,这位一生桀骜不驯的亲王,离开政坛成为商人,也成立过新兴宗教,有一段时间几乎为人们所遗忘。1990年稔彦去世,此时已经102岁高龄。

对于日本人来说,稔彦是他们的救星,若不是因为稔彦的坚持,一直叫嚣战争的日本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尽管如此,但若说他解除了700万日军的武装,实在有些托大。真正迫使日军解除武装的是天皇和把日本揍得满地找牙的美国,而不是稔彦。



5

东久迩宫稔彦王,既拥有日本天皇血脉,又曾经是日本的一位大将。当时的日本,许多皇族曾经在军部任职,但真正当过首相的,还真就只有东久迩宫稔彦王。

虽说东久迩宫稔彦王当过日本首相,不过,也只是当了54天的日本首相而已,他是昭和天皇的叔叔,曾经接手第二军区司令官的头衔参与过徐州会战以及武汉会战,让国民党军一时间直不起腰。

之所以东久迩宫稔彦能够做54天的内阁首相,与东久迩宫稔彦本身特殊的身份地位是脱不了干系的,在军中,东久迩宫稔彦曾经是陆军上将,在日本军中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而东久迩宫稔彦又身怀皇室血脉,因此,在那个日本战败的和平过渡期,选择一个东久迩宫稔彦这样的人做临时首相是很必要的。

识时务者为俊杰,很明显,东久迩宫稔彦就是这样一个识时务之人,尽管,日本战败了,但日本的战争真的就结束了吗?并非如此,日本战败不过是日本政府战败了而已,当日本政府选择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中国土地上不知多少日本兵选择了自尽。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日本兵曾经接受过军国主义思想,都是一群疯子,在他们看来,为天皇效忠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在东久迩宫稔彦王内阁的统一领导下,日本可战之兵,七百万日本海陆军官兵,正式被解除了武装,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之所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自然不可能单纯是东久迩宫稔彦一个人的功劳,东久迩宫稔彦在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发挥重要作用的绝对不是他一个。

真正让日本七百万海陆军官兵无条件放下武器的,是日本当时的天皇,日本当时的天皇是裕仁天皇,日本军队之所以乖乖投降,大多也都是因为听到了天皇的号召,尽管当时日本在内陆进展并未受挫,但日本本土却已经是一片焦土,曾经的日本人提过出一亿玉碎计划,只可惜一亿玉碎计划也意味着日本很可能因为反抗到底死伤无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裕仁天皇终于录音,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而在日本投降以后,接受日本战后事宜的人正是东久迩宫稔彦,尽管东久迩宫稔彦内阁曾经接受日本内务,但也因为东久迩宫稔彦内阁对美国将军,麦克斯的要求并未彻底执行,因此,东久迩宫稔彦内阁也在美国人的打压下垮台,只做了54天首相的东久迩宫稔彦也因此被迫辞职。

下台以后的东久迩宫稔彦,做过商人,在1990年去世。

6

东久迩稔彦是日本历史上在位最短的首相,只有54天,他最大的政策就是让日本自废武功,解除了700万日本军队,当然不是说他能力强能解除军队,他是顺势所为罢了,背后是美国在决策日本。

东久是皇族出身,是朝彦亲王的第九子,年轻时留学法国,以司令官的身份参与侵华战争,身上占满了中国人的献血,二战尾声,以陆军大将的身份被召回日本当最高日本本土防御司令,抵挡美军对日本的进攻。1945年8月15号,日本无条件投降,首相铃木辞职,东久身为皇族又是陆军大将,大家觉得他能够收拾残局,一致推举他做日本第61任首相。东久做首相后做了三件事迅速稳定了日本局势。他解除了日本军队武装,迎接美军进驻日本本土,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就解除军队武装这件事也不难,本来日本就已经输了,还留着军队干嘛,何况美军肯定进驻日本本土,美国也不愿意日本还有军队在,美军保护日本就行了,日本不需要军队,这就是美国对日本的要求。东久就是很清楚美国的打算,反正迟早都要解除,何不早点解除,做个顺水人情给美国看,好抱紧美国的大腿。更何况日本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这700万的士兵啊,哪有粮食养这么多闲人呢,现在战争结束了,不需要这么多军队打仗,还是解除为好!于是700万士兵被东久赶回老家种田去,失业的士兵很多都流落街头,也算是报应啊!

美国进驻日本后,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为了让日本成为美国一条听话的乖乖小狗,美国对日本进行社会民主改造,弱化天皇的权威。麦克阿瑟要求东久释放亲苏的政治犯,东久认为这可不行,放了政治犯不就搞乱了日本社会嘛,就拖着不办。不放政治犯,美国怎么控制日本的民主嘛,民主就是多种声音,这样才好控制日本呢!东久拖着不办,麦克阿瑟很不爽,找他来狠狠的痛骂斥责一番,那真是狗血淋头啊,骂东久你要认清楚谁是日本的主子,你就是一个奴才,就是一条狗,我美国说怎么样,你就怎么办,日本没资格说三道四,不听话看我怎么弄死你!被大骂一通的东久,不堪受辱,愤然辞职,就那样东久成了最短命的首相,只做了54天。后来的首相就听话多了,美国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美国要求裕仁天皇解除东久的皇族身份,东久推出政坛后做起了生意,混的还不错,一直活到1990年才死了,整整103岁,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东久这个战争罪人政治生涯短命,可性命却活的这么长,真是没道理啊,怪美国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刻意包庇,才有日本战争分子逃脱法律的审判!

7

这个家伙是逃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重大战犯之一,正式官称是“东久迩宫稔彦王”,陆军大将,是裕仁的叔父外加亲家。从他的从军经历中,便可以深刻了解当年日本皇族的狡猾:既是侵略战争的的发起者和决策者,又不想承担战败的政治责任,因为东久迩稔彦战争期间的两次重要职务提名,均被裕仁否决,反而在日本投降后,很快就出任负责收拾残局的首相。


(朝香宫鳩彦王剧照)


东久迩宫在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就已经接替西尾寿造,由师团长、军事参议官转任第二军司令官,率部从长江北岸的大别山北麓进攻(南麓是第11军所属的第6师团),该军下辖第10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团等精锐部队。我们知道的筱冢义男(第10师团长,后升第一军司令官)、荻州立兵(第13师团长,后升第六军司令官)那会都是他的部下,正是由于该军最后击破胡宗南的信阳防线,从江北迫近武汉,中国军队才被迫弃城。


不过裕仁对于皇族将领在侵略战场统兵这个情况,始终心里惴惴,他既需要保持对军队绝对“统率权”,又不希望皇族将领手上沾血将来引祸上身。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声讨,因此朝香宫鳩彦王(南京大屠杀元凶)和东久迩宫稔彦王纷纷调回国内,后者被任命是本土防卫军总司令,军权仍然很重,但是性质已经完全不同。




1941年日本决定挑起太平洋战争时,首相近卫有点畏缩,提出了内阁总辞职,此时若干重臣推举东久迩宫稔彦王出任首相,遭到裕仁的第一次否决,最终选择了“楞头青”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你得承认,裕仁在这一层上的考虑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如果日美开战期间是东久迩宫担任首相,战后美国人饶不了他,自然也会牵连到日本皇室甚至裕仁本人。


太平洋战争形势不妙以后,东久迩宫干脆被雪藏起来,只担任军事参议官的虚职(朝香宫鸠彦王也是如此),所以后来日本人叫嚣“本土决战”组建第一、第二总军的时候,也只是任命了昭和军阀畑俊六、杉山元等大将为军事主官,再不让皇族将领顶在前台。1944年畑俊六奉调回国时,日本军部又有意提名东久迩宫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




裕仁第二次否决了这个提案,改以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接任,原因很简单,战争顺风顺水的时候都已经决定不让皇族将领站台,这都江河日下了再如此行事岂非脑子进水?于是东久迩宫继续坐着冷板凳,但是这帮家伙虽然躲在幕后,权力和能量还是很大的,东条英机就是被朝香宫鸠彦王等人轰下台的,这就是当时日本政治的特殊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铃木内阁总辞职,那么由谁来出面收拾残局就成了大问题,内大臣木户等人最终提名了东久迩宫,一方面,是当时日本陆海军内部很不稳定,必须有资深将领来约束,免得再出乱子,所以东久迩宫作为陆军大将比较合适;另外一方面,政府的后续事宜关乎到裕仁的身家性命,也必须由可靠的人选来办差,于是东久迩宫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皇族首相。


(东久迩宫稔彦王)


新首相的最大难题就是命令全体日军放下武器投降,如果出现兵变或者武装抵抗美军的事件发生,那麻烦就大了,因此作为皇族、裕仁叔父的东久迩宫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毕竟他代表着日本皇室。


提问中也有不准确的地方,首先日本陆海军总兵力在1945年8月并没有700万人,之前曾有专答,陆军兵力还有530万左右,而海军大约还剩130万人左右,其中海军大部分是没有武装的,因为他们的军舰大都趴在了海底。


(东久迩宫中将时期)


至于日本陆军,关东军已经被苏军彻底击败,死伤8万余被俘50多万,根本用不着东久迩宫掺合就全军覆灭了,在太平洋战场上不少岛上的日军如果再不投降,就得因为美军的海空封锁而饿死,所以放下武器是唯一的出路。东久迩宫需要解决的,就是本土的240万陆军和中国战场上企图垂死挣扎的日军,总数应该在350万人左右,同时为了模糊裕仁的战争责任,东久迩宫内阁把所谓“一亿玉碎”口号也改成了什么总忏悔。


东久迩宫内阁确实控制住了乱糟遭的日本陆军,并且“迎接”了美军进驻日本,当麦克阿瑟飞到东京前往市区时,道路两侧都是背向而立全副武装的日本兵,老麦当时心里也是没啥底,但是显然,日本人变得恭顺起来。


(担任首相)


这就是裕仁和东久迩宫内阁追求的效果:凡事配合美国人,从而换取美国在战后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他们确实做到了,殊为遗憾。


麦克阿瑟接见裕仁以后,有一张普遍都知道的照片,而东久迩宫为了维护裕仁的神秘和权威,禁止照片公开,终于惹毛了美国人,不得不于1945年10月5日宣布内阁总辞职,成为在位时间最短的首相,仅仅54天。1947年被剥夺皇籍,名字恢复为东久迩稔彦,1990年才挂掉。


8

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日本首相更迭频繁,自1885年正式创设内阁到如今,在近140年的时间里,竟然有62人出任过首相,平均每个人的任期只有2年多一点,其中最长的是安倍晋三(将近3000天),而最短者则是东久迩稔彦,前后在任仅有54天时间。那么,作为唯一的皇族首相,东久迩稔彦在任期间都做出过哪些政绩?他的首相生涯为何如此“短命”?



东久迩稔彦出身日本近支皇族,是久迩宫朝彦亲王第九子,昭和天皇的堂叔兼岳叔父,自幼性格顽劣、淘气乖张,堪称一个纨绔子弟。东久迩稔彦年轻时,曾跟随八哥朝香鸠彦(“南京大屠杀”的指挥者)到法国巴黎留学,期间留恋烟花之地,迟迟不愿回国。最终,在内大臣牧野伸显威胁要将他降为臣籍的情况下,年已40岁的东久迩稔彦才极不情愿地于1927年回国。


东久迩稔彦回国后深受昭和天皇的重用,仅用了10年时间,便晋升为军事参议官兼航空本部长。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东久迩稔彦来到中国,以第二军司令官的身份率军攻占徐州、武汉等军事要地,并凭借着“优异”战绩,于1939年晋升为陆军大将。不久,东久迩稔彦奉调回国,担任防卫总司令官兼军事参议官,主持本土防御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度无比接近首相的位子。



日本投降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领大批美军进驻,负责对该国实施军事占领和重建工作,成为日本实际上的“太上皇”。按照麦克阿瑟的命令,日本必须在短时间内解散全部武装,并对社会进行全方面的改造。由于铃木贯太郎内阁在日本投降当天总辞职,所以为了收拾战后残局、完成美国的命令,身为皇族大将、威望极高的东久迩稔彦,便在重臣木户幸一等人的荐举下,正式出任首相。


东久迩稔彦上台后,利用天皇在军人心目中的极端重要性,便借助他的名义,将战前的“一亿总玉碎”的口号改成“一亿总忏悔”,要求国内外日军全部解除武装。与此同时,东久迩稔彦还宣称,只要日军将士服从命令,他会保证国体不变、天皇地位不变,也不会追究普通士兵的战争责任。正是在得到这三条保证后,700万日军一夜之间全部解甲归田,令世界大为震惊。



对于麦克阿瑟来讲,仅仅解散日军全部武装并不够,更重要的则是弱化天皇权威,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使它此后再不会发动侵略战争。因此,麦克阿瑟在强迫昭和天皇发布“天皇是人不是神”的宣言后,又接连签署命令,要求东久迩稔彦内阁废除思想警察、释放政治犯,罢免主张维持新闻管制的内务相山崎严,并试图在日本发行军票,以掠夺该国的财富。


对于极力维护旧体制的东久迩稔彦来讲,麦克阿瑟的命令明显超出他的预期,而阁僚们也不支持他这样做,以免引起日本社会的大动荡。正因如此,东久迩稔彦便对麦克阿瑟的命令采取推诿、拖延的态度,结果引起后者的愤怒,为其招致一连串的斥责和羞辱。东久迩稔彦不堪受辱,遂在同年10月9日愤而辞职,前后在任仅54天,是日本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麦克阿瑟为惩罚东久迩稔彦,便指使昭和天皇将他降为臣籍,排除在皇族名册之外。对于这个结果,生性豁达的东久迩稔彦并不在意,而是依旧过着悠闲的平民生活。东久迩稔彦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不仅经营过茶店、裁缝店、剧场,而且还担任过一系列社会组织的领导职务,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1950年,时年63岁的东久迩稔彦突然“看破红尘”,宣布落发为僧,并组建新兴宗教-禅宗东国教。在出家仪式上,东久迩稔彦深刻反省自己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声称自己很想到中国死难将士的墓前谢罪、祭奠(“回顾半生皇族军人和政治生活,严肃反省的结果......为此我将云游全国,凭吊此次大战中阵亡的英灵,并将到海外祭扫各国无名战士之墓。”见《日本历届首相小传》)。



虽然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但或许是晚年的忏悔为他带来好运气,在此后40年的时间里,东久迩稔彦一直活得很健康,直到1990年1月才无疾而终,享年103岁,比他的侄儿昭和天皇还多活了1年。随着东久迩稔彦的离世,属于他的传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资料来源:《日本历届首相小传》、《日本学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