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在留下了“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的遗言后,命陨于五丈原,之后经过蒋琬、费祎的执政,虽然蜀国的国力得到了一些增长,但是人才衰落得很快,比诸葛亮时期,蜀国国力大减,朝中同时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

但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姜维还是一心北伐,克复中原,据《三国志》记载,自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打成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体上胜多败少。姜维虽然擅长军事,但自费祎死后,蜀汉内政无人治理,国力耗损过度。

可以说,蜀汉的灭亡姜维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但是后期的时候,姜维已经改变了策略,改变过去在各围戍内留重兵抵抗、御敌汉中之外的做法,设想放敌军入阳平关,汉军退守汉、乐二城,重兵把守重要关口,并置游军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以拉长敌人补给线并疲惫敌军,逼敌撤退,在敌军退还时一起出击,以全歼来犯之敌。

这种策略很适用于国力衰退的蜀国,并且巴蜀地形复杂,民风彪悍,只需死守消耗魏军,蜀国是不至于过早被灭亡的。

但是姜维错用三人,让蜀汉付出惨重代价,蜀汉灭亡姜维究竟有多大责任?

姜维错用的这三人,就是胡济、蒋舒和马邈。

胡济曾是诸葛亮的丞相主薄,敢于直言,不避嫌疑,被诸葛亮视为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历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曾任过中典军、中监军、前将军、汉中都督、兖州刺史、镇西大将军,最高升任为右骠骑大将军。

公元255年,也就是延熙十八年,姜维北伐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国死伤数万人,蜀国士气大涨。于是第二年春,姜维准备乘胜追击,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师,但是胡济却没有如约会师,这就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邓艾设计击败,姜维军死伤多达万余人,百姓还有士卒都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各羌族也都躁动不安。

这一战因为胡济失约,导致蜀国国力大损,再也发动不了大的战争,逼迫姜维转攻为守,这是他错用的第一人。

姜维错用的第二人就是蒋舒,当时姜维为了避祸免遭黄皓杀害,就在沓中屯田练兵,而此时钟会邓艾开始了灭蜀的征伐,后主刘禅听信谗言,不派兵支援,钟会一路打到了阳平关(阳安关),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这个关隘一旦失守,那汉中就是一马平川了。

当时阳平关的主将是傅佥,副将就是姜维错用的第二人蒋舒,《蜀记》中记述蒋舒曾经为蜀国的武兴督,后来因为不称职而被罢免,作为了阳平关的副将,从此蒋舒就怀恨在心。

《汉晋春秋》记载,当钟会到了阳平关脚下时,蒋舒欺骗主将傅佥说:“闭关固守并不是好办法,我们分兵两路,你固守关城,我出兵克敌,各行其是。” 傅佥同意了,他就带了一半人马出城,却直接到了阴平投降魏将胡烈了,胡烈见阳平关空虚就趁势袭击,城破傅佥战死。

《三国演义》中也讲了这个事情,只不过稍有变化,是傅佥出城杀敌,待回城时,蒋舒已经在关头竖上了魏国的旗帜,投降了魏国,傅佥只好在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不得出,自刎而亡,罗贯中也气愤地写道“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因为姜维错用了蒋舒,导致汉中门户失守,汉中直接暴露在魏军铁蹄之下,姜维围歼魏军的计划也泡汤了。同时关内囤积的大量粮草兵器也都被敌军所得,此消彼长之下,蜀国更加堪危。

姜维错用的第三人是马邈,当时邓艾从阴平小道穿过剑阁的重重大山,直接插入川蜀腹地,而邓艾通过阴平后的第一城就是江油城,江油守将正是姜维错用的马邈。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描写了马邈投降邓艾的事迹。不同之处在于《三国志》中写的是田章先破伏兵,后先登,长驱入城,证明马邈是战斗过之后才投降的,而《三国演义》里写的是听闻邓艾军至,马邈直接就投降了,反而是他的妻子忠义无双,听闻丈夫的不耻行为后,自缢而亡。

因为姜维错用了这三人为将,蜀国的军力一再大损,重要关隘尽皆丢失,胜利的天平一步步地倒向了魏国,而姜维要对这一切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姜维也用自己的生命报答了诸葛亮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流尽最后一滴血来为蜀国尽忠。

最佳贡献者
2

姜维,原属曹魏,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迫投降于蜀汉。投降之后,诸葛亮看重他的军事才能,便一直带在身边教导和任用,有让姜维继承他的衣钵之意。在诸葛亮于五丈原逝世后,姜维并没有马上成为蜀汉军队的主要统帅,而是被蒋琬、费祎,以及诸葛瞻等人压制着。

等到了蒋琬和费祎等人去世之后,姜维才真正的掌控着蜀汉的士卒,成为名副其实的统帅,也才能够放开手脚的进行北伐。在十一次北伐中,虽说大胜无几,但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当然了,蜀汉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姜维的不间断北伐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面对蜀汉的灭亡,姜维究竟有多大的责任?在他主政期间,他到底用错了哪些人?

蜀汉最鼎盛的时期,应当是刘备晋位为汉中王到关羽襄樊之战的前期。在这一段时间内,蜀汉占据了荆南、益州,以及汉中,君主贤明,文臣武将用心,蜀汉当真是蒸蒸日上。但是,随着襄樊之战后期的失利,荆南丢失,关羽被杀;再加上刘备伐吴止步于夷陵,且薨于白帝城,蜀汉的上升趋势急转直下。

诸葛亮的北伐,虽然一定程度上为蜀汉的发展争取时间,但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直到了蒋琬和费祎先后主政,蜀汉才又慢慢地回暖,但距离巅峰时期还是很远的。在二人去世之后,姜维主政,但是因为姜维先后发动不下于十一次北伐,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再加上他放弃之前的固守城池,引敌入彀再击之的策略,主动出击。此举虽然加大了攻击力度,但也加大了风险。

所以,蜀汉的灭亡,姜维起码占据了四成责任。其他的六成,则和刘备、诸葛亮、刘禅,以及其他的蜀汉官员有关。毕竟,后期的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不注重国家的治理,使得蜀汉一度乌烟瘴气。而蜀汉的官员,也在不断地明争暗斗,为争夺利益而大打出手。

至于姜维主政期间,主要用错的有两人,即胡济和蒋舒。

胡济是诸葛亮的好友之一,也和蜀汉的重臣蒋琬,费祎等人交好,算得上是荆州派系的元老级人物。在诸葛亮去世后,胡济担任中典军,而后升为中监军。在延熙十一年,镇守汉中的王平去世于任上,胡济接替他的位置,成为镇西大将军。

在延熙十九年,姜维发起段谷之战。面对曹魏名将邓艾的大军压境,姜维和胡济暗中约好在上邽集合。但姜维没有想到的是,胡济并没有如约到来,而失去地利的姜维一军,最终被邓艾所败,损失惨重。

《三国志》有言,“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而更令人觉得讽刺的是,后来胡济还晋升为右骠骑将军。

而蒋舒比胡济更为不堪。蒋舒和傅佥在蜀汉后期都是较为活跃的大将,但和傅佥不同,蒋舒曾因不称职而被解除过职务。但后来因为蜀汉缺乏武将,才又被姜维所任用,派遣去镇守汉中的阳平关。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而阳平关也是汉中的重点关卡。可这么一个重要的关卡,姜维却派错了将。因为之前的免职,让蒋舒心生怨恨。所以,当钟会伐蜀的时候,蒋舒以率军出关迎敌为借口骗过了傅佥,而后直接率军投敌。蒋舒的投降,导致阳平关的守备不足,以及士气低迷,最后失守。

阳平关的失守,汉中就会首当其冲。而汉中的丢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益州的安全。

所以说,姜维有军事才能不假,但是他识人不明,而且穷兵黩武,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3

三国

蜀汉灭亡。姜维到底有多大责任:先看诸葛亮临终哀呔:‘’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在历史上人们不是颂拜诸葛‘’仙师‘’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隆中预言: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他是博学多才,在三国年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初出茅芦三把火,群英会骂死王郎,夺荆州气死周瑜,刘备得诸葛,如鱼得水,刘备集团一時风起云涌,这是诸葛亮的极盛時期。

。可是刘备在白帝城临死,刘备封了他丞相,刘禅拜为相父,是蜀汉的托孤大臣。从此以后,诸葛亮的行为一反常态,执政理念不像过去的诸葛亮所为。

。当時曹魏,曹操已死,曹丕篡位称魏文帝,孙吳,孙权虽尚未称帝,凭借长江天堑,称吳侯,蜀汉刘禅继父业称汉帝。三国大局已经引成了诸葛亮隆中预言。

。这是诸葛从天道角度的预言,是一般人有所不及的。那么必竟要问,诸葛亮对天道已经应验,那么为什么要上本奏请《出师表》北代呢?他早知天命使然,为啥要逆天而行,劳而无功,曲死在行伍之中。诸葛亮这段历史,是真是假,尚末明确。总之,诸葛亮聪明反被聪明误。可是根据上述评价的观点,一定有很多人会跳出来反对,伟人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事物始终存在正反二个方面的观点,否则不存在矛盾,所以上述所说,肯定有人反对,但是矛盾是始终存在的,诸葛亮北代是为了受刘备孤之重,躹躬尽碎,死而后己,这是常理。诸葛亮自知命悬一线,借寿天不助,实质是强奸天意,在234年病逝在伍仗源行伍之中,诸葛亮逝世后到264年,司马昭伐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那么诸葛亮逝世后,刘禅又苟延了三十年,他的存在靠了什么?说到扺诸葛亮北伐是多余的,他既懂得天文,又强奸天意。

。要回答问题:蜀汉灭亡的责任,就不能不先说诸葛亮。因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摄政大臣,蜀汉灭亡,首先的责任是诸葛亮,不是姜维。

。如果诸葛亮名正言顺当好丞相一职,凭他的学问和才智,朝政大权也不会落入宦官黄皓之手,造成奸臣当道,姜维也不会被奸臣排济乃至屯田。祗于看守北大门,防守曹魏攻击,也用不到丞相亲临前线,委派姜维镇守陈仓也可平安无事,如诸葛亮在朝,朝政治理一定会有条不紊,京城的城防也不会一盘散砂,曹营大将邓艾,郭准改蜀也没那么容易,总而言之,诸葛亮应该做的没有去做好,不应该做的同样没有做好,一名于世无双的奇才,干了知错犯错的历史故事,作为奇才,六出祁山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首先其主刘禅是第一个不赞成。够了,我等待着网上的臭骂,做人要以理服人,不愿苟合,情愿挨骂!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