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陵被盗掘的程度确实是不同的。清朝皇陵被盗掘、损毁的更严重,尤以清东陵为甚。其中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就是孙殿英的东陵盗掘。
清朝于1912年结束,按照优待条例,民国政府答应保护东陵。然而世事维艰,战乱纷仍,优待条例就是一纸空文。1928年,军阀孙殿英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盗掘了清东陵中乾隆皇帝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为什么是这两个陵?因为珍宝最多。)
孙殿英盗掘皇陵,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平安无事。当时社会混乱,政府腐败可见一斑。这就为清东陵后续的盗掘行为开了一个坏头。
1945年8月,日本刚投降,东陵发生了第二次盗掘。这次盗掘的罪魁祸首是地方土匪,被盗的主要有景陵,定陵,慈安的定东陵,惠陵等,损失比第一次更大。
1949年底到1950年初,地方土匪又对清东陵已经被盗过的陵墓,进行彻底的清洗,又盗走一批珍宝。
清东陵之所以被盗最为严重,一是地方军阀争斗频繁,无暇管理;周边地区匪患严重。二是孙殿英不但开了一个坏头,而且盗挖清陵,使得清陵的建筑结构为人所知,再进行盗掘,相对容易。
(清东陵昭西陵(孝庄皇太后陵寝))
(清东陵神道)
(慈禧定东陵石刻(凤上龙下))
(慈禧陵被盗掘时金刚墙旧照)
清西陵的被盗情况要好一些。目前确定的是光绪帝崇陵和瑾妃墓被盗,道光帝的慕陵是否被盗尚未确定。而且崇陵的盗墓贼比较外行,没有盗取金井中的珍宝,此事万幸。光绪帝已处清末,崇陵修建的比较简陋,对盗墓贼来说,相对容易盗掘。
(清西陵)
(棂星门)
(方城明楼)
(泰陵石碑)
相对而言,北京的明十三陵,保护情况要好的多。主要原因一,无论是北京,还是改名北平,都是国内大城市,管理相对完善。有封疆大吏坐镇,地方军阀不敢染指。日本人统治期间,估计初期没想过掘陵盗宝,后期战事不利,更加无暇顾及。傅作义将军坐镇北平期间,比较开明,治理也较好,因此明十三陵比较安全。
二是明陵宝城比清陵的要大,地宫更深,墓道弯曲(清陵墓道笔直,相对比较容易发现入口),更难挖掘。
(十三陵大红门)
明皇陵没被盗掘,不代表没有盗墓的。解放前,宪宗皇帝朱见深的万贵妃(比他大十八岁的那位)的陵寝(俗称万娘坟),就被土匪给盗掘了。
不过总的来说,明十三陵的建筑确实机巧神秘。1955年,新中国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主动发掘皇陵,也是最后一次。专家们先是打算发掘朱棣的长陵。后来觉得太难,转而准备发掘朱高炽的献陵。再后来发现还不行,又准备发掘万历皇帝的定陵。然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定陵地宫入口……明皇陵的发掘难度,可见一斑。
上图是长陵发掘委员会的名单。
注意,并非名单上的人都是赞成主动发掘皇陵的,比如郑振铎先生,夏鼐先生。只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