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清皇陵被盗掘的程度确实是不同的。清朝皇陵被盗掘、损毁的更严重,尤以清东陵为甚。其中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就是孙殿英的东陵盗掘。

清朝于1912年结束,按照优待条例,民国政府答应保护东陵。然而世事维艰,战乱纷仍,优待条例就是一纸空文。1928年,军阀孙殿英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盗掘了清东陵中乾隆皇帝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为什么是这两个陵?因为珍宝最多。)

孙殿英盗掘皇陵,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平安无事。当时社会混乱,政府腐败可见一斑。这就为清东陵后续的盗掘行为开了一个坏头。

1945年8月,日本刚投降,东陵发生了第二次盗掘。这次盗掘的罪魁祸首是地方土匪,被盗的主要有景陵,定陵,慈安的定东陵,惠陵等,损失比第一次更大。

1949年底到1950年初,地方土匪又对清东陵已经被盗过的陵墓,进行彻底的清洗,又盗走一批珍宝。

清东陵之所以被盗最为严重,一是地方军阀争斗频繁,无暇管理;周边地区匪患严重。二是孙殿英不但开了一个坏头,而且盗挖清陵,使得清陵的建筑结构为人所知,再进行盗掘,相对容易。

(清东陵昭西陵(孝庄皇太后陵寝))

(清东陵神道)

(慈禧定东陵石刻(凤上龙下))

(慈禧陵被盗掘时金刚墙旧照)

清西陵的被盗情况要好一些。目前确定的是光绪帝崇陵和瑾妃墓被盗,道光帝的慕陵是否被盗尚未确定。而且崇陵的盗墓贼比较外行,没有盗取金井中的珍宝,此事万幸。光绪帝已处清末,崇陵修建的比较简陋,对盗墓贼来说,相对容易盗掘。

(清西陵)

(棂星门)

(方城明楼)

(泰陵石碑)

相对而言,北京的明十三陵,保护情况要好的多。主要原因一,无论是北京,还是改名北平,都是国内大城市,管理相对完善。有封疆大吏坐镇,地方军阀不敢染指。日本人统治期间,估计初期没想过掘陵盗宝,后期战事不利,更加无暇顾及。傅作义将军坐镇北平期间,比较开明,治理也较好,因此明十三陵比较安全。

二是明陵宝城比清陵的要大,地宫更深,墓道弯曲(清陵墓道笔直,相对比较容易发现入口),更难挖掘。

(十三陵大红门)

明皇陵没被盗掘,不代表没有盗墓的。解放前,宪宗皇帝朱见深的万贵妃(比他大十八岁的那位)的陵寝(俗称万娘坟),就被土匪给盗掘了。

不过总的来说,明十三陵的建筑确实机巧神秘。1955年,新中国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主动发掘皇陵,也是最后一次。专家们先是打算发掘朱棣的长陵。后来觉得太难,转而准备发掘朱高炽的献陵。再后来发现还不行,又准备发掘万历皇帝的定陵。然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定陵地宫入口……明皇陵的发掘难度,可见一斑。

上图是长陵发掘委员会的名单。

注意,并非名单上的人都是赞成主动发掘皇陵的,比如郑振铎先生,夏鼐先生。只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

最佳贡献者
2

很荣幸能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去参观过一些皇陵,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被盗的痕迹,至于为何明代的皇陵保存的比清代好,我个人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因素。

1、地理位置

明代十三陵都在北京郊区,盗掘容易被发现,对比起来,清陵就隐蔽许多了。

2、历史原因,被历届当权者保护

由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无论是官方还是民匪,都把明陵看成了表明自己政治倾向的工具,对其加以保护和修缮,当权者的态度是明陵能存留至今的根本原因。毕竟乾隆都主动修缮十三陵,以安汉民。

3、皇陵结构

明陵地宫结构复杂,地宫虽然位于中轴线上,但墓道口的位置就很迷幻了,找入口难度太大,从宝顶下挖又有防盗层,对比起来,耿直的清陵就更方便行事了,清陵地宫的所有主结构都在中轴线上,对着琉璃照壁打个洞,直线挖几米就是地宫入口了,说句不好听的,这简单粗暴的建筑结构,用一堆民用工具都能挖出地宫入口,炸药都不用,这怎么能不被盗。

4、国家政治因素

民国时期,国家动乱,军阀混战,为筹集军资,像孙殿英就打起了清皇陵的主意,首先慈禧那下葬方式,生怕人不知道陪葬丰厚,其次,清朝末年统治腐败,人民对其十分痛恨。最后,明朝驱逐蒙元,一直是代表汉人的正统,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下,也有民族主义的原因,明皇陵自然没有大规模的盗掘。

好了,我的回答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用。我是三七,一个喜欢自驾的成都女孩,如果有什么自驾旅行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留言,我会尽全力为您解答。

3

因为明陵在北京昌平,离城市较近,而清陵在河北人烟相对较少,另清陵系异族……

4

明朝十四座皇陵都保存完好,清朝九座皇陵为何半数被盗

明朝十四座皇陵都保存完好,清朝九座皇陵为何半数被盗

古代的皇帝对于自己死后的陵墓非常看重,很多都是在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修建陵墓,浩大的工程有时候到皇帝死的时候都没有完工,再加上皇帝的陵墓陪葬非常丰厚,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被盗墓者光顾,如今我们能看到成规模而且保存完好的皇陵,都是明清两朝的皇陵。

从统计情况来看明朝从朱元璋开始一共有十四座皇陵,分别是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而明朝从顺治皇帝开始一共有九座皇陵,分别是清东陵和清西陵,具体每个皇帝的皇陵分布位置我们在后面会提到。

如今对比来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明朝的皇陵几乎都保存完好,但清朝的皇陵被盗的就有半数之多,明朝十四位皇帝的陵墓其实并不都是保存完好,其中万历皇帝的陵墓是被官方发掘,而崇祯皇帝死的时候因为陵墓没有修建,只能和已经去世的妃子合葬,崇祯皇帝是明朝皇帝中唯一被破坏的皇陵。

清朝的皇陵要从入关之后开始,清东陵在河北马兰峪,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清西陵在河北易县,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主要是被盗破坏严重的就是清西陵,因为顺治皇帝记载是火葬,所以因为只是一个衣冠冢幸免于难。

妖麟觉得清朝皇陵被盗如此严重,总结出四个原因:

第一,民族问题。明朝帝国是汉人建立,清朝帝国是满族建立,在汉人的传统思想中,盗自己人的陵墓会被唾弃,但对于满族的陵墓就没有那么多顾虑,再加上如果不是清朝的闭关锁国策略,中国也不会出现落后的百年时间。

第二,政治问题。清朝在推翻明朝之后,帝国出现很多反抗势力,打的旗号就是反清复明,清朝为了安抚帝国的反抗情绪,做了很多善待明朝遗留皇族的事情,其中包括派军队保护明朝皇陵等,至少保住明朝皇陵在清朝统治时期没有出现被盗的问题。

第三,地域问题。古代皇陵位置的选择非常看重风水,清朝皇陵选择都是在河北偏僻山区,离京城都比较远,而明朝十三陵都在北京的郊区,位置对比的话可能大家都看出了问题,盗窃明朝皇陵很容易被发现,但盗窃清朝皇陵就不一样,很容易得手之后逃跑。

第四,皇陵结构。因为民族传统的不同,明朝皇陵吸取以前帝国皇帝被盗的教训,陵墓大多挖的非常深不说,陵墓的入口也隐藏非常好,除此之外保密工作做得也不错,郭沫若当年作为发掘明朝皇陵的主力,找了长时间才碰运气找到了定陵的入口,其后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其他陵墓入口。

清朝的陵墓结构和明朝有很大不用,入口几乎都是在影壁墙的下面,就算是不会专业盗墓的人,想找到清朝皇帝陵墓的入口都是轻而易举,更别说是专业的盗墓者,对比两个帝国陵墓盗窃容易程度,当然选择清朝的比较多。

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分析一下,明清皇陵被盗大部分都是清朝皇帝的原因。

5

因为明代是族人有盗老祖宗墓的骂名。清朝是异族是报复心态。还有明朝皇帝整体来说不是十分奢华墓里价值没有清朝的大。再说清朝初期为了平复汉人也就认同明朝的统治。没有破坏明朝的皇家墓地。

6

大明江山足足实实是汉人统治,根基深厚,所以皇帝死后都隆重入藏,埋在风水极好的昌平那边,都是汉人,所以从内心来说汉人不会主动损害的皇陵的。清代皇陵是满族人的皇陵,埋在东陵那里,后来招致破坏,全是那帮和满族人对立的混球,主要满族统治者把汉族人坑的太惨了,向军阀大孙,由于恨清朝,把东盗弄得鸡犬不宁,还有土匪,为点军费也盗清陵,最后还有别的势力,其实都是眼红的人物盗的,对于明陵那是本族人,所以不盗。

7

这个早有定论,清朝初入中原,为了稳定人心,下旨保护明陵,所以明陵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