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孩子的哪些表现属于需要重视的“警示行为”?以下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识别和判断:

不看——不喜欢看人脸、眼睛

社交活动在生命初期已经出现,在母亲哺乳或对着婴儿微笑时,即使是三四个月的小婴儿也是有回应的。表现的方式很简单,例如对人脸的片刻凝视,或者也能回以微笑。但孤独症患儿对人眼部的注视明显减少,甚至是逃避目光的交流,有些孤独症患儿即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这是孤独症儿童一个非常经典的社交障碍表现,如果孩子有这些表现,带养人应该予以重视。

不语——不说话、学语晚、语言倒退

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最先引起带养人重视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六七个月左右的婴儿不会发出咿咿呀呀、类似与人搭话、“找人聊天玩耍”的声音,需要引起带养人的重视。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孤独症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请家长务必重视。

此外,如果孩子曾经有过语言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出现了退步;或者孩子的话总是叫人难以理解,与孩子相处的环境不符;鹦鹉学舌似的重复别人的话或者动画片里的话;甚至总是自言自语但没有任何意义,都值得家长注意。

不理——不理人、唤名无回应

对于自己名字的回应最早可出现在五六个月大时,这个月龄的小婴儿在听到自己常用的名字时会出现条件反射性的动作、反应,例如寻找叫他/她名字的人,或忽然停下玩耍等。如果孩子远远大于6月龄,但对自己的名字充耳不闻,是非常需要重视的“警示行为”。

不指——不会指物

如果1岁以上的孩子总是拉着大人到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食物或其他想要的东西前,无法用手指指向他/她需要的物品,而常将大人的手放到物品上,这种表现是比较有意义的“警示行为”。

此外,孤独症的患儿肢体语言也明显减少,例如不会用点头表示“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手势比划等。

不分享——不会分享兴趣和情感

缺乏与他人互动的欲望,在和家人玩耍时很少微笑或大笑,不会将自己喜欢的东西主动分享给他人,不会对环境中的人的痛苦表示同情,似乎缺乏同情心,不会炫耀、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或者得意之事。

不学、不玩——不会模仿、不会游戏

患儿在婴儿期就表现出不会模仿周围人的言行,如在拍手、敲鼓、言语发音等模仿方面存在困难。2岁以后表现出不会玩假装的、想象性的游戏,例如过家家,用手指模仿打电话等等。

使用物品不当、感知觉异常、行为刻板

从1岁开始就可能在孤独症患儿身上发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的现象,以重复、刻板的模式表现出来。长时间旋转、排列物品,或持续对某种物品看个不停,例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非常喜欢旋转圆形的玩具,并持续盯着这些东西看,表现出了比其他小孩对这些东西明显执着的兴趣。或者喜欢绕圈、旋转身体且久转不晕,不厌其烦上下楼梯、乘坐电梯等。

以上这些是比较有特点的孤独症的表现,但它们尚不能构成孤独症诊断。家长如发现上述迹象,应带孩子至儿童精神科、心理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科等相应科室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最佳贡献者
2

1.依赖性差。六个月大的婴儿大多数已变得依赖母亲。有时他们看不到母亲会哭泣。但是对于自闭症婴儿,他们对任何人都是相同的感觉。他们不喜欢与任何人交流,他们只想自己玩玩具,这是自闭症的典型表现。

2.不喜欢表达。大多数六个月大的婴儿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但自闭症婴儿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表情,不喜欢被人抱,特别是不喜欢自己发出声音,这是自闭症的典型表现,尤其是母亲应该更多地陪伴婴儿。

3.刻板的行为。大多数六个月大的婴儿对周围的世界非常好奇。他们希望不断探索和发现,但是自闭症婴儿的表现相对单一。他们不仅没有探索和发现的欲望,而且拥有非常单一的兴趣点。玩玩具的方式看起来会更僵硬


3

正常小孩一生下来就有与人对视的能力,随着婴儿的成长,这种能力越来越明显和强化;到了三个月的时候,一逗就会咯咯咯地笑出声音,对家长逗的行为能够理解和作出反馈。而自闭症的患儿常常自己玩自己的,逗了也没有反应,不会专注在家长身上,特别是人脸和眼睛上面。患儿再大一点的时候,表现就更加明显了,不能听懂家长的指令。

比如,正常小孩1岁的时候,家长对他说,把遥控器给我,小孩能够听得懂,而且有动作反应。而自闭症的患儿就会听而不闻,去测听力是正常的,但就是对家长的互动没有什么反应,或者反应比较差,这跟小孩自闭症的程度有关。自闭症患儿特别突出的问题,是他的语言会出现得比较晚,甚至没有。家长要重视带孩子做常规的保健体检。家长一开始要注意孩子的目光的对视和追视,还有孩子与人交流方面的表现。

4

您好。我是美国ASQ儿童脑发育评测师。

关于自闭症,我们都知道属于脑神经发育异常。需要首先要声明的是:

宝宝进入6个月,大脑在“社交/情绪/沟通”的能区尚处在快速发育阶段,家长不用看到孩子情绪、语音表达少,就急于给孩子贴标签。很多时候调整育儿方法,提高陪伴效率就可以解决问题。

接下来,讲一下6月龄宝宝正常有的情绪社交表现,您可以自行判断:

①对主要照顾者有情绪。能够识别出主要照顾者并且有发脾气、哭闹、开心微笑的情绪表达。

②玩“交互”游戏的时候,可以跟您,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虽然没有具体的发音但是有交流。

③想要跟父母玩。喜欢跟人玩耍,尤其是父亲或者母亲。

④喜欢照镜子看自己。有时候会跟镜子里的自己说话、伸手拍打镜子。

以上是几个正常6月龄该有的反应,如果您发现多条标准都出现问题,家人也觉得宝宝情绪表达确实有问题,建议到正规医院儿保科进一步筛查。


5

早期自闭症症状不容易发现,需要1到2岁才可以看出来,六个月是不能确定的。最开始自闭症的症状,给家长的印象就是孩子比较乖、比较省心、从不哭闹,但逐渐的会发现在语言能力方面发育比较迟缓、说话很晚、而且说不清楚,和别人的交流也会有困难。几乎从来不看你。可以玩自己的东西,但就是不理人。说白了就跟没有血缘关系差不多。这一些情况如果都出现,就需要考虑有自闭症的可能性。

6

你好,很荣幸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自闭症一般是在生下来之后就有的疾病,而且是终身疾病,目前我们国家的自闭症儿童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当出现了这种疾病之后,需要家长及时的带孩子进行复健治疗,疾病的症状可能会有好转,那么究竟6个月婴儿自闭症表现有哪些呢?

一般婴儿在六个月的时候自闭表现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也会有一些异常,比如对周边的玩具都不感兴趣,家长手里带着玩具引导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不会有目光的追随,而且自己也不会玩儿玩具,或者是只对一件玩具长期的感兴趣等等,这都有可能是自闭症的表现。

一般在六个月左右的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目光会随时的追随着母亲,而且在母亲不在的时候,还会哭泣,对于身边常见到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但是自闭症的孩子表现出的亲密情况就不同,对母亲的依赖就非常差了。

等过了几年之后,可能自闭症的儿童就只依赖母亲,长期和母亲相处,如果一旦母亲不在身边的话,就会大哭大闹,而且会一直哭到母亲回来,对于自闭症的干预治疗,一般都是从几个月开始效果比较好,所以一旦发现,就要及时的治疗了。


7

这是一个很有爱的问题

作为中年老奶爸,必须来回答

我的经验就是,太长不看版:小月龄宝宝的爸妈别胡思乱想,等到十六个月再说。小月龄唯一需要做的事:多说话,多交流,少用玩具代替自己陪孩子。有没有问题不是四五个月看得出的。没问题的孩子十六个月之前就能看出来没问题了。若真有问题,十六个月再做干预不迟。

好的,如果愿意继续听我唠唠叨叨几千字,那么就继续看吧。

可能没娃的人挺难理解的一个事实是,在小小娃的妈妈中,流行着一种“自闭症恐慌症”。具体表现就是,拼命怀疑自家孩子是自闭症,拼命搜索自闭症的相关资料,成天暗搓搓观察自家孩子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动作,稍有“可疑”便垂泪不止,恨不得赶紧进行专业干预,正可谓风声鹤唳。然而,其实,这些小小娃很可能根本一点问题也没有,全是妈妈瞎担心。

为啥妈妈会这么担心?因为首先,自闭症是产检不能检出的疾病。不但不能检出,而且还不是一出生就有端倪。很多自闭患儿在一岁半之前看起来几乎完全正常,而在别的孩子认知爆发、语言爆发时,这些自闭患儿却未能和同龄人一样爆发式发展,被远远留在原地。或者,有些孩子原本已经开始咿呀学语,能力却在两三岁上忽然退化,丧失曾经获得的能力。其次,自闭症的发病率近年来越来越高。根据美国自闭症方面的研究数据,2018年,全美儿童的自闭症发病率是1/58!也就是说,58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自闭儿,四舍五入一下一百个孩子里面有两个自闭儿,发病率接近2%!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不怪孩子妈们个个吓得魂不守舍。(参考资料来源:Autism Facts and Figures | Autism Speaks )

可能有人会说,一百个里面有2个?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其实这里面也有个原因,就是,美国非常在乎婴幼儿的发育筛查,只要孩子有社交方面落后的倾向,就会要求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专家。对于小小孩的自闭诊断,也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事实上,真正的重症自闭只占自闭儿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被诊断为自闭的人群中有一大半(甚至更多)有着正常的智商。但他们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干预,可能就会被认为”内向“,”不合群“,”怪怪的“,”不懂他在想什么“,从而游离在社会边缘。但是如果从小就得到需要的专业帮助和诊疗,他们能尽可能好地适应学校,适应人群,适应社会。并不是自闭患者的数目迅猛提升,而是越来越多原本不会被诊断为自闭的孩子被划入了自闭的谱系当中,从而这些孩子也得到了所需的帮助。在这个角度上来讲,被诊断为自闭也不是什么太可怕的事情。所以,美国这边宁可多把一些孩子,包括社交能力发育迟缓、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的正常孩子划到自闭症谱系里面,反正专业干预也没有坏处,过两年孩子发育好了摘掉自闭症帽子大家皆大欢喜,也不愿让明明需要帮助的孩子漏诊。这样一来,自闭症的发病率自然一路猛升。其实这并不代表自闭症患者真的在增加。

而,美国诊断自闭的最早年龄是多大呢?18个月。在18个月之前,医生的判断一般都比较保守,认为孩子爸妈可以先淡定下来再等等。尤其是一岁之前,一般医生都会叫爸妈在家里多跟孩子说话,多逗孩子玩。专业的诊断治疗什么的,都等18个月再说。当然,如果医生觉得某个孩子确实比较可疑,也会在孩子一岁左右时提醒爸妈早点去预约自闭症专科医师,免得过了18个月去寻医时发现这个医生要排半年的队才能看上,白白耽误时间。

我为啥这么清楚呢?嗯,作为一个爱担心的妈妈,作为一个有较强的搜索信息能力的妈妈,我刚刚从“自闭恐慌症”中毕业。我家宝宝十七个月了,我终于可以百分之百地说,我娃跟自闭症没有关系了。(在这之前我都不敢说这个话!)

其实,我跟题主一样,在孩子四五个月时,我非常紧张她到底有没有问题。那时,我家希希简直跟题主描述的一模一样。不爱看人,难以逗笑,一天能笑四五次就算非常给面子。所谓的”社会性微笑“,就是你对她笑期待她笑回来,那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至于到底怎么逗笑那就是随缘了,有时举高高可以笑一下,有时拍手手可以笑一下,有时学小动物叫可以笑一下,然而笑了一次之后下次这个把戏便再也不管用。她经常盯着虚空发呆,眼神接触明显比别人家孩子少些。我经常带她出门找同龄娃妈玩,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我都偷偷观察小娃们和我的眼神接触。很明显,那些孩子和我对视的时间都会比我家希希长!希希的眼神更像是飘过来,飘一下就飘走了,没有长时间的对视和沟通的感觉。至于别的,四五个月的孩子也根本都不会啥。我能看见的只有眼神接触这一点。而对一个疑神疑鬼的妈妈来说,这一点已经足够吓得我夜不能寐了。

那时候,我最讨厌、却又忍不住想看的就是各种“婴幼儿发育表”。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微信上有个公众号推一个“按月龄成长指南”,里面写六个月的孩子应该会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跟她说爸爸应该能看向爸爸,跟她说妈妈应该能看向妈妈。(后来才知道这些玩意根本是瞎扯,六个月干嘛要人家听懂人话!一岁或者十三四个月能听懂就可以了)我心里咯噔咯噔的,因为明显跟希希说任何话她都当我是空气啊!别人抱走她都不在乎的,谁抱都行,根本不认人!叫名字也当然不理了,她好像根本不care我在讲什么,也不care我在做什么,反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呆,不高兴了就嗷嗷嗷嗷哭,高兴了偶尔笑一下,也不知道她在对什么笑。大概每天笑个三四次,大部分时候是嗷嗷怪,这也嗷嗷,那也嗷嗷……反正那个时候,我是没找到半点带小孩的乐趣。在她一岁之前,我真的并不觉得她有可爱的地方。——比较难过的是,我经常觉得别人家孩子还挺可爱的,大眼睛忽闪忽闪,逗一下嘎嘎笑,多可爱啊。我家的呢,逗也不理,不爱笑,成天嚎。。。

在希希八个月的时候,家里来朋友做客,仍然是谁都可以抱她。她非常淡定,不哭不笑,神情往好了说是一派淡定风淡云轻,往坏了说就是满脸呆板。——当然也并不是永远呆板,看到她觉得好玩的事情还是要笑的,稍有一点点不舒服也还是要哭的。但是我总觉得,感觉不太对啊。。。。跟别的孩子明显有差距啊,别人家孩子都认妈妈了,也知道谁是陌生人,对陌生人要么是礼貌性微笑,要么是紧张谨慎乃至大哭,哪有这么个陌生人抱着走了都满脸平静的道理?

说起来,一直到九个半月,希希都没有表现出认人的迹象。要说我不担心,那是假的。但是医生却一直表示淡定,说,目前来看一切正常,不需要干预,有的孩子就是晚一点等等再看。——事实证明,医生是对的。我家这个小月龄时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的孩子,在九个半月时开始,跟上了同龄孩子的发育轨道。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只是一个看起来一切普通的傍晚,我跟娃她爹照常推着满脸风淡云轻一副大佬派头的希希出门遛弯。隔壁的邻居过来,打了个招呼。希希以前也见过那位邻居阿姨,她见了陌生人一向都是满脸淡定,偶尔嗷嗷,从来不笑。此时我们身为爸妈一般会找理由:“嗯她现在好像不太高兴,嗯她好像困了。。。”然后邻居也会礼貌性地表达“啊你家宝宝真可爱啊快回家睡觉吧。。。”我们以为这一次大概也是同样的情景再现。

然而,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希希忽然盯住了邻居阿姨的脸,不转眼珠地盯着,然后“哇”一声崩溃大哭起来!她哭得涕泪交流,小拳头攥得死紧,完全是被吓到了的表情。——诶,吓到了?她居然,忽然之间,被陌生人吓到了?

我们赶紧跟邻居道个歉推希希走人,结果希希仍旧一边哭,一边探头探脑去看邻居阿姨,看到了就嚎两嗓子,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才停歇下来。

那时我还有点不太相信希希居然瞬间爆发了陌生人焦虑,掌握了认人技能。然而,第二天,带她去饭店吃饭,饭店老板乐呵呵跑来围观小宝宝,当老板凑近她一米范围内并且眼神望着她看的时候,希希又爆发了,嗷嗷嗷嗷嗷嗷!

就这样,希希就好像是脑袋里的某一个开关忽然被打开了一样,她忽然明白了亲人和陌生人的区别。她开始长时间打量陌生人的脸,满脸警惕。当陌生人靠近,她会满脸紧张地看向妈妈求助。当陌生人靠得更近,她就吓得狂哭不止。她的眼神接触慢慢变好了,眼神不再是飘的,而是与大人长时间接触,开始用眼神交流。也就是说,她的表现,开始向同龄孩子靠拢了。

在那之后,一切忽然就正常了。

眼神接触正常,对陌生人的反应正常。十个月时学会了主动拿东西给妈妈,举起东西凑到妈妈眼前,妈妈拿走就嘎嘎笑。十一个月学会了指东西,看到什么想要的或是有趣的就抬起爪子指给妈妈看。十二个月开始听得懂大人讲话,能把妈妈说出口的玩具塞到妈妈手里。十三个月可以指出自己的耳朵脑袋肚肚手手脚脚。十五个月开始冒话,指着鸭子喊嘎嘎。目前快要十七个月,会说的话不多,但是已经在很努力地尝试跟大人表达她的意思了。最近学会了用“啊夫,啊夫”地吹气表示她热,要我给她脱外套。此刻我终于可以放心地说,我家崽崽不是个孤独症儿童,她是个正常孩子,是个在小月龄时曾有过一些发育落后的正常孩子。

在我认识的人里,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孩子小月龄时疑神疑鬼的家长。我有个朋友在孩子六七个月时因为孩子眼神不凝视而天天查自闭症相关文献查到半夜三点多,说她写博士论文时都没那么用心。另一个朋友在孩子三四个月时总觉得孩子太会自娱自乐好像不需要大人陪玩,也成天紧张兮兮地到处找人倒苦水。结果呢?长大了一看全是健康孩子,屁事没有!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是说自闭症不存在,也不是说家长不应该提高警惕。我只是想说,四五个月的时候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小月龄时根本无法诊断!!各个论坛上四五个月就觉得“我家孩子肯定是自闭症了这可怎么办”的家长太多了,一个个紧张得跟天塌了似的。但问题在于小月龄的孩子她表现得落后一些不能代表孩子有问题啊!医生也说,他见过了太多小月龄时表现不好、但是长着长着就一切正常了的孩子。一岁之前家长太紧张实在没什么好处,不如尽可能安心地等一等。


我是木子李,一个全职奶爸,缘分相识于此,点完关注再走呗

8

早期自闭症症状不容易发现,需要1到2岁才可以看出来,六个月是不能确定的。最开始自闭症的症状,给家长的印象就是孩子比较乖、比较省心、从不哭闹,但逐渐的会发现在语言能力方面发育比较迟缓、说话很晚、而且说不清楚,和别人的交流也会有困难。几乎从来不看你。可以玩自己的东西,但就是不理人。说白了就跟没有血缘关系差不多。这一些情况如果都出现,就需要考虑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是很少说话的,也不会对大声的呼叫做出反应。有些孩子能发出声音,但他们不能完成情景交际,他们会经常尖叫、哼歌或制造别人听不懂或听不懂的“词语”,或自言自语,也被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讲话”,是自闭症的表现之一。

9

教名没反应、不对视、目光飘忽关注点不在人身上、不会发声是六个月自闭孩子最集中的表现,此外还可能会有对声音味道过于敏感、表情单一、肌肉无力抬头晚、脖子软、坐不住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