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文景,就是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汉文帝(公元前202-前157年),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在位二十三年。汉景帝(公元前188-前141年),名启。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在位时间十六年。在文景统治时期,历史上称“文景之治”时期。文景时期,是西汉社会经济发展最快时期。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一下文帝和景帝主要政绩,先说汉文帝刘恒:


恩威并施、巩固皇权。汉文帝对于有功文武大臣给予赏赐。为吕后罢黜的诸侯和大臣恢复名誉和称号。打击权臣,罢黜庸官,严惩贪官,全国上下,面貌一新。经过一段时间,他慢慢收回了国家权力。

勤俭节约,虚心纳谏。汉文帝是一个历史上出名的勤俭皇帝,一件龙袍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补,补了穿,几乎就没有添置新的衣物。清点皇宫闲置马匹,供军队和驿站使用。在位二十多年,从未修缮过皇宫内苑。他不仅自己恪守原则,而且还严责各级官员必须做到,以免扰民。汉文帝广开言路,鼓励大臣和百姓发表意见。只要有人提出意见,他都会认真听取,说得对就采纳并奖励。说错了也不追究责任。

严于律己,体恤百姓。汉文帝在位期间,一改过去“天子圣明,罪臣当诛”的做法。他认为,政策出了错误,是因为自己下诏造成的。尽管大臣的建议和意见有错误,但那也是自己同意造成的。因此,错了,他就勇于承担责任。他曾多次下诏,责令自己没有什么德行,不聪明、不睿智,没有给百姓带来实惠,也不能令外夷停止侵袭,说这都是自己罪过,与他人无关。文帝曾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意思是说,农业是天下根本,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了。文帝的具体做法是:减轻田租,减轻刑罚,废除连坐,去除肉刑。什么墨刑、割鼻、刖刑(砍腿)等都废除了。自从汉文帝废除肉刑,中国历史上的后来皇帝没有一个敢恢复它了。对于农业生产有功绩者,予以升官或奖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去世,享年46岁。虽然他在位期间,没干出轰轰烈烈地大事情,但历史却对他评价很高。称其“功高莫于高皇;德盛莫于文帝”。再说汉景帝刘启:


不记私仇,善于用人。有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说明,汉景帝还是太子时,坐马车不按规矩,被守门的官员张释之逮个现行,并上告到汉文帝和薄太后那里。汉景帝受到了惩罚。汉景帝继位,张释之怕皇帝报复,提出病辞。汉景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提升他为专管刑罚的官员(司法)。像这样,汉景帝任用执法严厉的宁成做中尉,将大胆进谏的程不识提为中大夫,任用酷吏郅都、周阳等为执法官。这样,大大地震慑了皇亲国戚、官僚权贵,使他们不敢肆意妄为。

重农抑商。善待百姓。汉景帝继承了其父汉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为了百姓有地种,有饭吃。积极调配土地和人口,改变过去不准人口迁移的政策,将土地少的人口迁移至土地多的地方。且免收田租。对于全国税收,汉景帝采取三十而税一的办法,减人头税120降为40钱,减轻徭役及时间。由过去的一年一个月徭役,改为三年而一事(三年一次,最多不超过一个月),鼓励百姓积极种地,增加收益。对于商业贸易,则坚决打击积货囤奇,哄抬物价,对于不法商人予以严惩。还继续减轻刑罚,创造了历史上的“刑罚大省”(不展开讲)。

开放思想,提倡教育。汉景帝提倡轻徭薄税、多元并举,文化多样。在注重黄老学说的同时,允许多元文化发展。为后来董仲舒提出的“天元三策”提供了较好环境,他的执政后期,出现了“文翁办学”(不展开讲)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文景之治,是积极调整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政策,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载,文景时代,特别是景帝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连串钱的绳子都腐拦了。粮食多的无处可放,不少粮食放在简易粮库都腐烂变质了。当然文景之治还有许多事例,限于篇幅,恕不细说了,谢谢!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