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历史原因,苏联境内有不少犹太人。在沙俄19世纪,俄罗斯的犹太人一度增加到500多万,约占世界犹太人总数的一半。很多犹太商人盘踞俄国的金融业、商业,也是国家举足轻重的力量。
对于犹太人的排斥和歧视,早在16世纪就开始了,后来成为一个国家政策。
反对犹太人的原因很简单,宗教和现实因素。
俄国主体民族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相信耶稣。而耶稣恰恰是被犹太人出卖钉死的,而且犹太人根本不承认耶稣是上帝之子。
在宗教决定一切的古代,宗教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另外就是犹太人是自我封闭的,和俄国社会格格不入,保持自己的一套,也让统治者反感。
俄国人不喜欢犹太人,历史上有过多次反犹太事件,手段丝毫不比其他欧洲国家温和。
伊凡四世于1567年宣布禁止犹太人到俄国来做生意,更不许他们在俄国内地发展。
彼得一世公开宣称,他宁愿接受穆斯林等异教徒来俄国居住,也不接受那些是“流氓和骗子”的犹太人。
到了18世纪,俄国还是不允许犹太人在境内定居。
但是,随着18世纪70年代后俄国吞并波兰(波兰有大量犹太人),犹太人的数量迅速增加了到一百多万。此时已经无法将他们赶走,只能默许犹太人在俄国定居,但仍然严格控制。
为了防止犹太人向俄国腹地移居,叶卡捷琳娜二世设立了严格的“帕累区”(Pale)隔离制度。犹太人被封锁在沿西部边界划出的50俄里宽的平原上,不允许其离开。
除了限制其居住外,沙俄政府还制定了其他一些措施,如在经济生活中限制犹太人的职业以及谋职机会,在教育中实行最高限额,控制犹太学生的入学人数,等等。
历史上,同纳粹德国一样,俄国的犹太人是黑锅之王,经常莫名其妙被迫害。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事件被沙皇政府嫁祸到犹太人身上,亚历山大三世的家庭教师波别多诺斯采夫扬言要将犹太人“1/3消灭,1/3同化,1/3驱逐”。对犹太人的迫害事件大规模地爆发,俄罗斯的反犹主义上升到政治层面。
甚至近代的俄罗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也被沙皇集团认为是“可恶的犹太佬试图推翻国家”。在整个革命期间,犹太人受到可怕的对待,被肆意逮捕、关押、流放,甚至在混乱时期被军警屠杀。
大家可以看看电影辛格勒名单上,波兰犹太人被强行搬走时,波兰市民对他们的驱赶和谩骂。
到十月革命时,这种“集体迫害”浪潮发生了三次,集体屠杀事件数千余起,被屠杀的犹太人总共有数十万。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至少表面上奉行民族平等政策,抛弃了沙俄时期的沙文主义思想,犹太人的地位开始上升。
尤其是,革命者中也有不少犹太人,比如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斯维尔德罗夫这些领袖都是犹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沙俄认为犹太人搞革命,也有一定道理)。
但是,随后苏联的制度,又让犹太人遭受打击。
苏联建国以后,首先废除了自由贸易。祖祖辈辈从事小生意的一百多万犹太人,顿时失去谋生的手段,被迫搬入城市内混饭吃,沦为社会底层。
而城市内犹太人的突然增加,引起了市民的不满,认为犹太佬像蝗虫一样。
资料写道:革命后特别在新经济政策实行期间,犹太人由于文化教育程度高而占据了许多政府机构以及工厂中的领导职位,普通党员和群众认为苏维埃政权和国家被犹太人控制了。肃反机构“契卡”中犹太人占很大比例,契卡领袖捷尔任斯基就是犹太人,而他们对“阶级敌人”的血腥镇压令普通民众不寒而栗。民众将肃反过火的做法也归结为犹太人的报复。
20年代中后期,斯大林在与托洛茨基以及“机会主义分子”的政治斗争中适时地利用了这种反犹情绪,将犹太人(除卡冈诺维奇之外)从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中全部清除出去。与此同时,全国各工厂、机关、学校也掀起了清除犹太人的风潮,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迫害事件。30年代的“大清洗”中,党内原来的犹太领导大部分被枪决,被关押和管制人数逐年上升,1937~1939年分别为11903人、12953人和19758人。很明显,这种对犹太人的清洗是由思想斗争和政治事件引起,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
作为少数民族的斯大林,其实对于犹太人的民族性非常了解。
他对犹太人没有好感,认为犹太人根本没有祖国,无论苏联对他们再好也不会让他们效忠。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斯大林的一大缺点是对犹太民族的态度很不友善。他作为领袖和理论家,在自己的著作和讲话中从未表露过这方面的迹象……表面上看去,一切冠冕堂皇。可是一旦他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谈起某个犹太人的时候,却总是用过分夸张的语气说话。他们蔑视犹太人,故意操蹩脚的俄语,以突出犹太人的发音或者某些负面特点。斯大林偏偏喜欢这样做……
自然,这也有个人因素。斯大林最喜爱的女儿,突然违背斯大林的命令嫁给了犹太人格里高利·莫洛索夫,仅仅3年就离婚。这让斯大林暴跳如雷,将前女婿流放。仅仅是念在他是自己外孙父亲的分上,斯大林才没置他于死地。
斯大林对于犹太人基本是打压的,甚至希望他们能够像后来纳粹搞得犹太区一样,能够独立居住,便于管理。
1928年苏联政府专门在远东辟出一块狭小的土地,建立了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希望全国的几百万犹太人都搬去这里。
然而,犹太人没有那么傻。
第一,这很有可能变为变相的流放,这种事情在沙俄时代就有过多次。
第二,这里太落后,犹太人很难生存。比罗比詹位置偏远,大多是沼泽和森林地带,条件非常恶劣,是沙俄时代流放和苦役的地区。
第三,苏联政府对这里没有什么投资。苏联只是希望犹太人获得国外的资金支持,开发边疆,自己不愿出钱。
这就导致了,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成为1个荒芜可怕的流放地。
客观来说,这里自然条件在远东算是好的,但冬季平均零下30度的气温也不是犹太人能接受的(他们很多都是生活在城镇的手工业者和小商人)。
最初有3万7000犹太人带着憧憬来到这里,很快发现连生存都困难。在这里,由于交通闭塞,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必要的粮食和生活用品。
仅仅3年后,大批犹太人离开这里,仅仅剩下1500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州今天仍然存在,和我国黑龙江省接壤,3万6300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只有10多万。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该地的犹太人仅占4.2%。
二战期间,斯大林认为犹太人没有忠于苏联,对于战争的态度漠然,也和入侵德军保持一定关系。
1944年乌克兰解放时,几位犹太人高级军政干部提出,在克里米亚(将鞑靼人迁出之后)建立一个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属下的犹太人自治区域,并将这一主张写信呈报给了斯大林。
这一主张惹起了轩然大波,让斯大林异常警觉和怒不可遏。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斯大林的反应:“这是美国犹太复国主义所采取的行动;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代理人,他们企图在克里米亚建立自己的国家,使之脱离苏联,在那里建立起美帝国主义的代理机构。
由此,
二战结束以后,斯大林以及继任者开始了几十年的强行同化犹太人政策。
许多犹太学校被关闭,禁止使用意弟绪语从事文化活动,对犹太教实施严格控制等等,以此压制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加强同化进程。
到了苏联解体的时候,犹太族群已经被大大削弱。大部分犹太人的民族性已经非常淡化,很多人根本不做礼拜,不参加宗教活动,甚至吃起猪肉。
因为族群太小又分散,很多犹太人其实和俄罗斯族已经没有不同,还频繁通婚(原则上犹太人不和外族通婚)。
所以苏联解体以后,很多犹太人去了其他国家,包括以色列和美国、欧洲,借口是被苏联迫害。
著名电影《战争之王》中,男主角尤里一家就是这种假犹太人。其实他们也许祖先真的是犹太人,只是已经有几十年放弃犹太信仰,改信仰天主教了。
时至今日,犹太人在俄罗斯仍然被歧视和打压,即便他们是超级富豪。
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在少年时期就开始用拳头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犹太佬”这个词所蕴含的特殊含义。
起初他特别害怕同小伙伴打架,直至有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碰到几个成年人。他们下班后扎堆在喝伏特加酒,这几个家伙一见到他立刻奚落道:“小犹太佬!小犹太佬!”
此时也就10岁左右的古辛斯基不知哪来的勇气,抄起地上的铁管和石块就朝这几个大人砸了过去,并且一边眼里噙着泪水一边紧追不舍。
多年后,古辛斯基在回忆起这件事情时,仍然很激动:“我当时流泪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屈辱和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