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

这就要从两军兵种组成来看,先说八旗。根据洋人传教士记载,八旗是一支兵种齐全的武装力量,在八旗内编制有轻重步兵、轻重骑兵、火器部队、工程部队和辎重部队等兵种。洋人也记载了八旗重骑兵和重步兵防护很好,铠甲防护面积很大,而且披挂全身铠甲之后只露双目。

八旗不分轻重骑兵,战马也都是高头大马,和阿拉伯马一样高大英俊,有很强的冲击力。而且洋人还把明朝骑兵拿出来鞭尸,说明朝骑兵的战马身材矮小的矮种马,而且惧怕满洲的高头大马。

矮种马什么概念?看看越南骑警部队骑的马就知道了,还真挺猥琐

然后高头大马骑上去是这样子,所以对比来看,谁更有气势和威慑力一目了然

如果反观戚家军,很不幸,戚家军根本没有八旗那么兵种齐全,基本可以确定是无甲或者是仅有胸甲的轻步兵。一是因为明军整体披甲率低,除了将领极其私人武装,普通杂兵要么无甲要么仅有一套质量低劣的胸甲,和裸奔无异。二是明军的对手,除满洲之外披甲率也很低,比如戚家军善后两个对手倭寇和蒙古。

倭寇

戚继光对付蒙古的车营

戚继光最擅长的是根据对手的优点和缺电制定战术,以掩盖一身的缺电并压制对手的优点。比如鸳鸯阵就是利用人数优势压制倭寇当中武艺高强、擅长肉搏的真倭;而车营则是限制已经退化的蒙古骑兵的机动力以及发挥己方的火力优势。

可以说,戚继光制定战术得核心就是利用对手的优缺点,而且对手普遍都有相当大的缺陷,比如兵种不全。可是对于兵种齐全的八旗来说,戚继光完全无法发挥其优势,毕竟戚家军也基本上是单一兵种。

而且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八旗也完全能做到令行禁止。比如一次八旗兵列阵迎接朝鲜使者,朝鲜使团因为马匹受惊而惊慌失措,反而八旗兵却处变不惊,岿然不动。

所以,综合对比来说,戚家军并无战胜八旗的可能。最后补充一下哈,真正的戚家军早就被明朝给清洗了,浑河之战全军覆没的浙兵压根就不是戚家军。

全文完

最佳贡献者
2

很显然,是不能的。戚家军其实和后金八旗是有过一战的,只不过这一战不是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战斗力强盛,在嘉靖朝是出了名的。

不过戚继光时期的戚家军,主要应付的是沿海地区的倭寇。而明末的戚家军,则是应付的东北后金八旗军,而且战斗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浑河之战,戚家军全军覆没,后金惨胜。

天启皇帝刚登基,努尔哈赤就带着大军攻打沈阳城。因为辽东经略熊廷弼下岗了,辽东巡抚袁应泰又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所以沈阳城根本扛不住努尔哈赤猛攻。

在这个时候,大明朝出现了两支援军,一支是著名女将秦良玉派来的4000川兵,还有一支则是3000人组成的戚家军。

大清兵尽锐攻浙营。营中用火器,多杀伤。火药尽,短兵接,遂大溃。策先战死,仲揆将奔,金止之,乃还兵鬬。力尽矢竭,挥刀杀十七人。大清兵万矢齐发,仲揆与金、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死焉。---《明史》

沈阳被攻陷以后,这两之人马便充当了对抗后金大军的重任。其中领导戚家军的主帅是童仲揆和陈策,副将则是戚金。


川军率先渡河在桥北扎营,戚家军则在桥南扎营,两军互相照应。此外还有数万明军,躲在后面不敢参加这次大战。

川军的确勇猛,在周敦吉、秦邦彦等人的指挥下,与后金殊死拼杀,可惜后金人数众多,他们压根挡不住,结果全军覆没。川军将领基本全部战死。

  1. 这个时候轮到戚家军上场了,他们先用火炮和火器射杀大量后金士兵,后来火药用光了,就手持利刃与后金搏斗,没有一个士兵是后退一步的。
  2. 最初两军不分胜负,可是明朝大军在看戏,根本不来相助,而后金那边的援军却在源源不断地往这边输送着。
  3. 结果戚家军一败涂地,所有将士全部殉难,戚家军的将领童仲揆、张明世、戚金等人也全部战死。当然了,后金损失也极为惨重,浑河之战可谓是一场血战。

从这个时候开始,戚家军就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从戚继光兴办戚家军,到此时戚家军彻底消亡,他们为明朝服役了长达63年之久。


戚继光所领导的戚家军,百战百胜。

嘉靖年间,戚继光在义乌地区招募了一大批新兵,这批新兵就是戚家军的基础。此后在戚继光的带领下,这支人马号称是当时东亚地区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1. 公元1561年,戚继光带领督造好了44艘战船,打算应付进攻台州的倭寇。在新河地区戚继光重创倭寇大军,这是戚家军的第一次出征也是第一次大胜。
  2. 紧接着戚继光继续进军,得知倭寇到达花街之后,戚继光立刻带着人马冲入,以鸳鸯阵来应对倭寇。一顿饭的功夫,期间歼灭大敌军308人,活捉了2人,救回来的民众达5000多人。
  3. 戚继光将戚家军分成了三个部分,一部分驻扎在新河,一部分驻扎在温岭,剩下1500人由他自己亲自带领,埋伏在大田岭。此后大军在白水洋被戚家军痛击,参战倭寇被戚家军全部消灭。

连战连捷,戚家军的气势被打了出来,从此更加英勇。他们不仅在台州地区布防,后来又扩军到了6000多人,整个浙江地区,都有戚家军的踪影。


此后倭寇跑到福建去撒野,戚继光更是受命前往福建对付倭寇。可以说,祸乱明朝倭寇之乱,在戚继光手里,算是彻底被平息了。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明史》

戚家军的军事能力很强大,这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为此戚家军再次担当大任,由戚继光带领数千戚家军前往蓟辽修筑长城,防备北方鞑靼入侵。

可惜伴随着戚继光的大靠山张居正的病逝,戚继光也只能选择告老还乡,戚家军失去了灵魂人物戚继光,战斗力自然也不如从前了。


戚继光也没办法挽回明末败局。

戚继光带兵肯定是相当出色的,从他没有败绩就可以看得出来。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一点,戚继光的戚家军人数实在是太少了。

戚家军巅峰时期,也就只有六七千人。他们对付小规模的海盗,自然是得心应手,可是要让他们对付十多万兵马的后金八旗军,这未免有点为难人了。

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练兵杂纪》

再说了戚家军训练有素,可后金八旗军的训练也绝对不差啊。这么一比较的话,戚家军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戚家军完全没法跟后金军队相比。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崇祯末年的时候,国家的财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没钱怎么打仗?就算戚家军再厉害,那也只能是折戟沉沙。

后金跟明朝拼的不光是战斗力,还有就是国力。明朝当时是内忧外患,再加上无穷无尽的贪腐问题,这座大厦早就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所以拿断壁残垣一般的明朝,去跟刚刚升起的后金去斗,结果我们是一目了然的。戚继光的战斗力在这个时候派不上多大用场。


总结:崇祯帝不会用人,戚继光来了也不管用。

崇祯皇帝是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不愿意听意见。而且他独断专行,疑心病太重,导致他手里有那么多人才,他都不会用。

袁崇焕在辽东抵抗后金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成效,可惜因为他的疑心病,直接导致袁崇焕被杀。

其他人见皇帝这么荒唐,分封都自己管着自己,不想管国家大事了。这么一来皇帝的小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戚继光到了明朝末年,可能也要遭遇被崇祯怀疑的情况。到时候只要打了一次败仗,那么好了,前面所有的功劳都会给你抹掉,此外还要弄死你。

所以说摊上这么个主子,戚继光也会无能为力。其实明末有不少戚继光这样的人,可惜崇祯不会用,又有什么办法呢?

参考资料:《明史》

3

不能,打仗打的是钱粮,有钱有粮打胜仗易,无钱无粮打胜仗难。

戚家军的基本工资不高,但是奖金高啊,基本工资一年十两,工资跟其他军队差不多,但是,戚家军奖金非常高。

以十二人小队为例,杀十个倭寇就能得三百两,杀得越多奖金越高,当然其分配到个人也是相对公平的。

这就保证了戚家军的战斗力。

不要觉得谈钱庸俗,是在抹黑戚家军。能不要钱不要粮打仗的,只有一支军队。

当年湘军打太平天国,也是高工资激励,八旗兵和其他正规军,为什么打仗不行?无他,工资太低了,招不来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就只能是老弱病残,军中有老弱病残,对士气也是极大的打击,工资低,又没有绩效工资,士兵自然不肯卖命了。

而湘军不同,不仅工资高,而且打下的城市可以纵兵劫掠,这是福利啊,打下太平军老巢,把城池洗劫一空,然后一把火烧了。

戚家军打仗厉害,同样也是工资高,能招来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激励机制可以让他们肯卖命,战斗力自然强了、

而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亡于没钱,没钱怎么打仗?

明朝没钱,戚家军没工资,战斗力自然也不行了,

看历史不能因为喜欢,因为崇拜,就去神化某些人和军队,把他们都想成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的人,个别人可以高尚,群体不可能高尚。

4

戚继光活到明末能力挽狂澜吗?答案是并不能。

首先我要说明,戚继光很厉害,他如果活着,戚家军一对一打爆对抗满清同数量甚至数量更多的八旗军问题不大。然而满清与明朝的较量是全方位的较量,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各个层面的较量,是双方领袖人物素质的大考验。明朝的崇祯明显不如满清的皇太极,满清除了在总体量上,其它在各个层面几乎都完爆明朝,这不是靠某一支精锐部队或者某个名将可以改变的。

以单位战斗力而论,巅峰戚家军应该是超过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清八旗的。

以浑河之战为例,戚金率领数千戚家军与数千川军一道抗击满清八旗精锐,努尔哈赤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遭受惨重损失,多名满洲猛将战死,数人被革职,满清精锐伤筋动骨,史料记载了努尔哈赤以及后金军对这支军队的畏惧,有人甚至临阵脱逃,这在满清早期战争中是不多见的。

要知道,当时戚继光已经去世多年,此时的戚家军早就巅峰不再,假如是戚继光时代的戚家军其战斗力会更强。

所以,单位战斗力戚家军不输满洲八旗。

但是,打仗尤其是两个政权的较量是全方位的。

明朝最终灭亡其根本原因是政治和经济问题。

政治上,明朝党争严重,任何重大决策都难以完全落实,藩王制度无从更改,崇祯无力扫除明朝的沉疴积弊,反而急功近利,导致东南赋税到不了中央,而西北中原等贫瘠地区却遭受严苛盘剥,终于导致农民起义四起,天下大乱。

政治问题延伸到经济上,东南大地主联合起来对抗明政府,而崇祯无能为力,只有将财政压力压在人数最多的贫民身上,再加上明朝的藩王制度以及卫所兵废弛军队军阀化等问题,比如辽东地区一年五六百万白银,却丧城失地毫无建树,就像一个失血的大动脉,最终耗死了明朝。又比如白银外流问题导致明朝财政枯竭。

明朝的制度需要有钱来养卫所兵,建立精锐的野战部队,没钱军户就没吃没穿,战斗力就上不去,战斗力上不去就打不过满洲八旗和农民军,打不过八旗和农民军丢失的人口土地就越多,丢失的土地人口越多就越穷,如此恶性循环,最终把诺达一个大明朝活活耗死。

明朝末年不是没有精兵,著名的比如四川的白杆兵,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军等,这些部队都展示出了不俗的战斗力。

但是,这些部队因为党争、战略失误、没钱等问题全部葬送,这不是单纯军事问题,这是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的问题。

即便是戚继光复生,率领巅峰戚家军,最多也就是延缓明朝灭亡的时间,无法力挽狂澜,让明朝中兴。

戚继光之所以能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也和政治经济因素密不可分。

嘉靖用胡宗宪,胡宗宪是一个强有力的总督,而后来朝中又有张居正为戚继光撑腰,张居正时代明朝有钱,内阁意见统一,落实到军事上军队就有战斗力,打仗不被掣肘,所有才会有戚继光镇守北方战功赫赫,假如换成明末的政治经济环境,只怕戚继光也难逃松锦之战厄运。

实际上戚继光死后不久,戚家军一部就因为军饷问题闹事,结果被总兵王保全部屠杀!

大家想想,换成明末,戚家军下场又会如何呢?(老不看三国)

5

不能!

无关戚继光的个人能力也不关乎整个明朝朝局是否黑暗,在这个假设里面我们都把这些统统排除掉,包括积极光的军队是否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我们假设他的军队一直能够保持战斗力。但是明朝末年谁当皇帝?崇祯啊!

这个人是怎么回事的这个人,他一方面说如果要真的守住兵官就必须得靠蛮子,蛮子指的是谁?指的是袁崇焕,通话帮他解了京城之围,回过头来他怎么做直接把原充换给杀了,而且还是凌迟处死,因为他心里觉得袁崇焕要某法凭着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他把袁崇焕给凌迟了,然后边关彻底崩了,不仅如此,他还把孙传庭也给逼得不想去指挥证呀,其境的军队回过头人家闯王李自成都已经得事了,把整个地区的局势全部掌握在手里的,逼着孙传庭回到前线,然后战死在了商场之上!

袁崇焕孙传庭其实已经很证明崇祯这个人他的性格有缺陷,他不适合当皇帝!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既然把军队已经交到那个人手里的,你就必须得放心的把这军队扔在他手里,否则你一开始把军队交在他手中的意义究竟是如何?更何况人家辛辛苦苦替你打仗打的还都是胜仗。回过头你还不相信别人,到头来直接把本来已经趋向于好的形势一下子给他扭转的根本就玩儿不起来了,然后再逼着人家去前线,或者直接把人家给杀了,这样的做法不得不说含了一大批将士的心啊!你说人家谋反,你说人家想背着你搞事情,你拿证据出来证据一点都没有,不仅如此,杀人的时候根本就不讲理由!

仔细想想当时吴三桂某法的事为什么那么如鱼得水?一方面李自成把他老家给占了,这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整个中央政府对于军训的处理,尤其是对于军队内部有功之臣的处理,含了大部分将士的心。最终两线全崩,你大明王朝靠什么去拯救?

戚继光他的作战方式确实无敌,本质上来讲,我们可以把戚继光的作战方式想象成为一个浑身都饱满装甲的一辆钢铁战车!(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实际上气体光到了北方边关地区作战的时候,主要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战车营在这战车营在正面对决的时候,近乎于无敌游牧民族,根本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正面战场之上,击溃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子弟没有任何问题,戚继光也有这个能力!可是由于戚继光他的作战形式不同,尤其是他这种作战模式很难做到快速推进。也就是在山林里面去抓住流窜于东北地区的。八旗子弟和努尔哈赤,因此他的讨伐战争可以持续下去,但是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这个长时间就给后方的不安定因素埋下了一个隐患,尤其是这个崇祯!

这个人你保不齐他哪天脑子就抽了!抓着你直接说你要某反说你这个人不忠心,说你这个人一天到晚憋着坏水想害死我,然后稀里糊涂就把你撤职,或者严厉一点直接把你给杀了!那你能怎么办?前线本来良好的局势就这么一直折腾你,就算在怎么能征惯战你保的起人家背后捅你一刀子回过头来全线崩盘的情况吗?

不仅如此,崇祯和后来的某位委员长还特别的像喜欢微操!你打仗不对我来指挥,而且我给足你自由,你怎么下命令?这是你的事情,只不过命令都是我告诉你的,你负责替我传达命令,到时候打仗失败也是你的责任,你把我英明神武的决定全部都给弄错了!

明朝灭亡,崇祯自杀,一点儿都不冤!

6

你好,我是调侃历史幻苦君。如果戚继光跟努尔哈赤活在同一个时代,他吊打女真没问题的,戚继光在军事上水平比视女真为奴的李成梁高,而且在末期就是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做的非常出色。

东南沿海的倭患虽然平息了,但北边仍然存在鞑靼的威胁,为了加强北边的防务,朝廷决定调戚继光训练边兵。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命北上,到京师不久,便上《请兵破虏四事疏》,提出自己的边防策略。但一些官员议论不休,纷进谗 言,戚继光结果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二年(1568),由于新任蓟辽总督谭纶的推荐,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州、、辽东、保定之军务。当时坐镇蓟州的是总兵,戚继光来到后,权力不统一,诸将多不听命令。不久郭琥被调走,由戚继光单独负责蓟州防务,镇守蓟州、、山海关等处。

  戚继光到蓟镇后,将全部防区划分为十二路,上面设东、西协守,分管东西各路军队。他虽然全权负责蓟州一线的防务,但练兵主张却得不到朝廷的积极支持,于是将精力主要用到了防御工事上。他将旧城墙加高加厚,并修筑了大量空心敌台。敌台修成后,戚继光又设立车营,创立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在此期间,因北方士兵纪律散漫,荀且偷安,戚继光请求调浙兵北上,得到朝廷同意。开始只调来浙兵三千,后增到九千,最后增至二万,成为守边的主力。通过戚继光的艰苦努力,北边防务有了很大的改观。

戚继光到蓟州后不久,即根据北方的地理条件,提出了车、骑、步三军配合作战的策略。敌台修筑完毕后,戚继光便建立七座车营,分别驻守、遵化、昌平等地。每营有重车一百五十六辆,轻车二百五十六辆,步兵四千人,三千人;每车配备士兵二人,「佛朗机」炮两门。这种战车有八片可以折 叠的屏风,平时平放在车辕上,战时打开树立在一边,最边的两扇可以活动,供步兵出入。作战时,骑兵在前面阻挡敌人,战车在后面排成战斗队形;敌军逼近时,骑兵退入战车阵内,车上的士兵施放火器;火器的威力发出后,步兵从车后冲出;敌人攻势被挫后,骑兵又从车后出击。

  戚继光镇守蓟州不久,俺答汗就放弃了骚扰政策,与明政府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汗为王,设立互市于大同、宣府等地,俺答汗则严禁诸部入边劫掠。不过,辽东的札萨克图汗(或称土蛮)还经常攻掠边境,朵颜部的董狐狸也不时和明军发生冲突。戚继光积极防御,多次击退董狐狸的进攻,使其保证不再攻扰。万历七年(1579)冬,图们汗带领骑兵四万多人进犯,辽东总兵坚壁清野,朝廷命戚继光出兵声援,图们汗见明军准备充分,只得空手退去。

7

戚继光能活到晚年,明军战斗力肯定不会弱于八旗军。

很多人说女真骑兵的战斗力比日本武士强,于是我随手翻了一点资料。公元1555年(嘉靖倭乱),72名日本武士围困南京城,将8万明军堵在防御工事里面,横行江南地区80余日。八旗军能用72个人围困8万明军吗?日本武士能够做到过百不可敌,与8万明军交锋80余日,八旗军能达到这个战斗力吗?

“军卒月请粮八万,正为今日尔。今以七十二暴客扣门,即张皇如此,宁不大为朝廷之辱耶”——何良俊。

这个时期的日本岛正是战国时期,猛将如云(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织田信长……),战斗力接近巅峰,努尔哈赤不一定有日本武士厉害。

更何况,戚继光不仅打过日本武士,还北上抗击过蒙古骑兵。

公元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蒙古朵颜部酋长)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家军挥师北上击破3万蒙古铁骑。同年夏,董狐狸再次南下侵略重镇桃林,戚家军北上全歼3万蒙古铁骑,明军连战连胜。董狐狸(蒙古朵颜部酋长)损失惨重,于是蒙古人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公元1574年,董长秃(蒙古兀良哈部酋长)率领5万蒙古铁骑攻打明朝边境,戚家军出塞迎战,全歼敌5万余人,活捉董长秃(蒙古兀良哈部酋长),蒙古人全军覆没。董狐狸(蒙古朵颜部酋长)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面前请罪,董狐狸跪在地上嚎嚎大哭,请求戚继光放了董长秃,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释放董长秃(蒙古兀良哈部酋长),董狐狸发誓再也不敢入侵明朝,戚继光击败蒙古人有重大功劳,升为左都督。

戚家军总共全歼了8万蒙古骑兵,即使是面对大规模骑兵冲锋陷阵,戚家军也是百战百胜的战绩。从后来清朝与蒙古的交战记录来看,蒙古骑兵与女真骑兵战斗力基本相当,努尔哈赤不一定能够打过戚继光。

当然,一个戚继光也不够,最好再加上放权的木匠皇帝,以及首辅张居正,这样的明朝才能够真正强大。

8

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当时是跟金八旗都有一战的,可以说戚家军的名号是响当当的,其战斗力极强。

戚家军的战斗力发挥出来最主要的是戚继光的领导。但是后来,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就只有告老还乡,导致戚家军一蹶不振。

可是如果戚继光一直存在,能抵抗住努尔哈赤吗,其实未必。

首先,戚家军的人数实在少,最多的时候也没有上万,击败战斗力极强,对付人数不多的海盗自然是不在话下,但是要对后金八旗军那近十万的军队进行抵抗,着实有点呛。这是在人数战斗力上进行对比。

其次,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需要的是大量的金银支撑,但是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的财政已经支撑不起战争所需了。军队没有粮草供应,战士再怎么厉害也无法一直作战。这也是明朝末年戚家军不可能打败努尔哈赤的原因之一。

再者,即便戚家军人数够多,即便明朝末年的国家财政也足够雄厚,但是统治者的管理不行,也不足以成事,崇祯皇帝虽说没有荒废大业,但是却是听不进去话的主,即便手中有诸多人才,又如何?同样的道路,即便戚继光领导着戚家军,皇帝做不好管理指挥,抵抗努尔哈赤都要万般艰难,又说什么打败努尔哈赤呢?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到,明朝末年能不能打败努尔哈赤不是戚继光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9

明朝末年已经是风雨飘摇,已经不是一支军队就能拯救得了的。

明朝末年因为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崇祯皇帝想跟朝中大臣筹点钱,最后都筹不出多少钱,一个个损公肥私只为自保,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就算来十支八支戚家军都一样,没钱就没军饷,没军饷就意味着士气低落甚至哗变,怎么打?

10

大厦将倾,不是一根新柱子能撑起来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