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到中年,害怕家里凌晨打电话,实际上最怕的是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
有一次妹妹突然给我电话,问什么时候去看看我妈。
各种原因吧,我跟我妈确实三年没见了,但平时都有微信联系的啊,我觉得很奇怪。
还没等我回复,她又说“妈妈想你”……
什么情况?我心里咯噔一下,觉着妹妹今天的操作有点奇怪,不会是妈妈病了吧……
接着她说“其实是,妈妈病了,你赶紧回来看看吧,然后给她找大医院治疗一下”。
我当时心里一下子就慌了,心里连续蹦出来好多问题:
要找大医院?是很重的病吗?怎么头两天打电话都没说过呢?
这几年我一直在外面,对妈妈照顾很少,我愧对她……
回去会耽误很多工作,这得少挣多少钱啊……
大病都花钱不少,会不会一下子又要回到解放前?
我赶紧给我妈打电话核实,原来是妹妹夸大事实……三十多岁的人哭得像个小孩,在电话里跟我妈说,妈你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跟我说,有什么病一定要去治!
第二,“怕”父母生病的背后实际上是担心自己无力去承担后果
害怕承担经济上的压力。
这样一个年纪大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落在我们中年人的肩上,各种开销本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如果父母生病,小病也会因为年龄的不支转换为大病。“大病致贫”的案例比比皆是,挣得钱再多,也经不出一场病的折腾。
害怕看到事实却无力改变。
人到中年,大部分是人是和父母分开住的。如果是白天收到电话,你或许可以赶一赶;要是凌晨收到电话,你想赶时间,交通都不一定给力。
即便是及时赶到了,照顾家人,你还是有可能留下遗憾。
百万级畅销书《过犹不及》译者蔡岱安,就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讲到自己的遗憾。
那年秋天,蔡岱安的爸爸突感不适住院了,蔡岱安从她爸爸入院当天就赶去照顾,两个多月日夜从没停过,后来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返美就医,而就在她离开的第二天,她爸爸在睡梦中逝去了。这让蔡岱安追悔莫及,没能见爸爸最后一面成为她人生的一大憾事。
第三,害怕或许无法消除,但不证明我们只可以被动面对。
我朋友亮子,是个东北人,为人特别豪爽,但他对自己却有点抠门。比如,结婚的时候明明可以买大居室,他却选了一个小房子。他说爸爸身体一直都不好,留着一笔钱当做备用金,老人住院什么的,就不会慌张了。
他还特别关注广告,像杜某斯、江某白什么的,他统统都不看,倒是对保险特别上心。听公司人事说老人商业保险过了60岁就很难买,他愣是在老爷子59岁的最后一个月办妥了老年商业保险。
亮子还每周提醒他爸爸锻炼身体,之前他老婆总觉得他神经兮兮的,但现在也开始受他影响为自己的父母去做一些努力。
当我们主动与拥抱这些问题的时候,问题不会主动消失,但是可以被一个个解决。
为父母做到一些事情了,遗憾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