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民社会?能不能要点脸,真正的平民社会是雅典民主制的玩法,毕竟一个公民大会就能决定一个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军的生死,结果玩到最后还没玩过搞专制的斯巴达。

即便是今天的西方国家,其本质上还是精英政治,比如说美国制宪会议把美国总统这个职位设计的跟专制君主一样,不同的是有任期且不能世袭,受宪法的约束。只不过西方国家公民有可以向上表达诉求的渠道,当然政府也可以选择不听。西方民主的表象,不过就是一人一票而已,但是其核心却是法治,每个人遵守法律并且为社会尽到相应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所以现在很多人学习西方民主压根没学到家,以为复制了一人一票的表象就可以强国一样。

言归正传,古典中国也没有过平民社会,如果有的话也仅仅是元朝能沾点边,元朝对基层的管理你可以理解为社区自治,因为蒙古大汗对中亚的城市自治和社区自治等制度青睐有加,再加上蒙古本身就有自治的传统,但是到了中原却水土不服,仅仅一个元末天灾元朝对基层就失去了控制。

当然有人会说科举制度疏通了上下,促进了阶级流动。这并不准确,当然有寒门子弟通过科举改变了命运,但是大部分能玩科举的人出身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并非任意一个平头百姓都能玩得起科举的。因为你要读书就得请先生,还得进府、进省、进京,这些经历成本对于小户人家来说根本就是天文数字,即便是宗族集资供子弟科举,也不过是几百人里面出一两个读书的学费以及参加考试的路费,能不能上去还不一定。

所以,平民很难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反而是大户人家的子弟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哪怕是个不学无术的废物都可以打通关节,买个功名玩玩。而且,处于古典社会底层的商人也可以在发达之后转为大地主,或者是投靠达官显贵钻制度的空子,进而让子弟走上科举政途,即便是胸无点墨也可以通过多种暗箱操作获得功名。

实际上题目所说的问题可以归结于中国古典时代的君主专制制度,我们可以从头开始说起。古典中国最开始选拔官员基本上都是豪门大族的子弟才能上去,你也可以理解为世袭,因为你爹是官你肯定也是官,这就导致了内部的不稳,因为皇帝的屁股不能稳稳当当的在龙椅上坐着,要不然东汉怎么一堆小皇帝。

而且从东汉一直到南北朝结束,只要是个大点的军头都能把持朝政,甚至黄袍加身,尤其是隋朝统一之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政治和军事话语权,以及独立的经济利益,因此为了打压这帮军头从隋朝开始就推出了科举制度,以牵制这帮军头。当然隋朝短命,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玩法,关陇贵族遭到了各种打压,武将的地位持续降低,甚至还不如一个在大雁塔下卖弄文字的秀才,这样的话关陇贵族的后人也基本上都走上了科举政途,关陇集团衰弱。关陇集团的衰弱也造成了唐朝武装力量的衰落,唐朝军事上广泛用外族武装,突厥、契丹、粟特以及沙坨等武装先后为唐朝服务,尤其是李克用的沙坨集团甚至成了唐朝的救火队。

到了宋朝更明显,因为宋朝也继承了唐朝的玩法,全力打击武将,武将哪怕功勋卓著也永远矮文官一头,甚至有文官说武将猪狗不如(酸腐文人确实有如猪狗),所以赵二屁股中箭也不难理解了。

虽然后来的大元混一宇内,给古典中国注入了武德,但是没啥卵用,元朝的武德在频繁的内讧之中消耗殆尽。后面的明朝虽然继承了大元的衣钵,但是武将的地位和宋朝一样没啥改观,举个例子,戚继光给张居正的文书里都要以门下小的、门下小犬这种奴才一样的自称。武将如此,那么底层士兵的情况可想而知,用洋人的话说是处于不光彩的奴隶地位,可想而知明军会有什么作为。

后来清帝国的崛起又给古典中国注入了丰沛的武德,而且得益于清帝国在完全汉化前凭借其朴素主义精神(内藤湖南)维持了差不多两百年的武德,对内革除弊政发展经济生产,对外打击强敌开疆拓土,给古典中国带来的最后的辉煌。但是没啥卵用,乾隆之后负责帝国武力的满洲贵族,其文采比武功更好,而且他们和帝国的文人一样,都不再为帝国的未来殚精竭虑,而是文恬武嬉,享受太平盛世,虽然地位上相比于前面的几个难兄难弟没被打压,但是这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状态同样是衰落,只不过衰落的能晚点罢了。

而且在军事上,宋、明、清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因为这三个宝贝都是越往后越依赖远射武器,肉搏能力逐渐荒废。而且宋明两个活宝都严重依赖工事,导致部队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和灵活性,而且由于依赖远射武器导致极度缺乏重步兵和重骑兵。这种被动挨打的玩法看似严密,但是只要被对手找到了弱点就会一触即溃。

所以,这个题目很搞笑。

全文完

最佳贡献者
2

有人说错了呗,至于为何说错,那得问那些有人

举个简单例子吧,就说新中国

祖宗三代贫下中农,这样的出身算是平民政治了吧,可谁能说新中国不强呢?或许有人说抗战胜利是美国人打的,可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打的吧?以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对抗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我们不说胜利,战平了吧

虽然英烈很多,但谁还敢不说中国人屹立在世界东方呢?

保卫珍宝岛,苏在边境陈兵百万,大军压境,我们屈服了么?该出手时就出手,苏某人最后也只能让小弟上。结果如何?德里变成了新德里,河内三十年没缓过劲,苏某人变成了俄某人……

平民政治和世界两极都交过手,不败!试问,说什么都不太强,底气何在?

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现在一些人吧,享受新中国带来的福利,却干些砸新中国锅的事,龌龊!

简单说一下平民政治

什么是平民?古代有四民,士、农、工、商,在四民之外,还有贱籍奴婢等,所谓平民,应该是除士之外的所有百姓

如此,平民政治应该就是除士之外的农、工、商以及贱籍奴婢参与,或者叫农工商以及贱籍奴婢跃迁进入士阶层

这很难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虽然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让更多平民得以有机会读书习字,但因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平民读书仍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隋唐之后的开科取士,是有定量的,正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样,拥有更好的资源的士族子弟,更容易成为士族,正所谓士者之家恒为士

如此,平民政治,其实是一句空话

至于拥有钱财的商人,古代重农轻商,商人没有资格去参加科举,商人家提升地位靠联姻,他们家的女儿更多的是作为士族妾室存在

平民政治真正得以实现,自明中晚期开始,清末达到鼎盛

明朝中晚期,商业发达,商人地位得以提升,明朝某位皇帝也放开了科举限制,让商人之子也能参加。放开限制后,商人之家迫切想要一顶仕子帽,在钱财开路情况下,很多落魄士族成为商家西席

有钱有资源,到明末的时候,商人已经占据地方士族一片天,由士族组成的地方士绅集团也加入了商绅

那时候,有商人说,什么士者之家恒为士,以后是商者之家恒为士。如此,从明末开始,算是实现了平民政治。至于清朝,离我们更近一些,一些商人代表至今都赫赫有名,比如早期八大皇商,中期十三行,晚期也有红顶商人胡雪岩盛怀宣等

对于农民和工人来说,平民政治,还是等新中国吧

3

宋朝的朝廷强大,所以年年向少数民族纳贡,年年挨打。

准确点讲:唐朝确立科举制后,寒门士子有了入朝主政的机会,但是也不算是平民政治社会。宋朝的朝廷是最垃圾最乐色的,题主不要做舔狗。

4

原因是“有人”说错了。宋无论形式还是实质都谈不上平民政治,以后的汉族朝廷都不太强大更是谬论。

平民政治是什么?平民当家做主,具有直接(如雅典民主制)或至少间接管理国家(如现代议会制)的权利。而宋人显然没有。虽然宋时科举制愈发完善,平民入仕的几率更大,平民或下级官吏出身的官员增多,但是:

(1)在理论上宋朝皇帝仍然是“别黑白而定一尊”的专制君主;

(2)实践中宋朝皇帝虽然权力也受到臣子制衡,但大臣的本质不光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赵家或者说皇帝本人的家奴,其制衡皇权的能力不来源于全天下公认的法律、制度,而是体现皇帝意志的法律、制度,说白了这一权力是皇帝授予的。敢说大臣当家做主?就是宋仁宗也把这种人脑袋砍了。

所以,你可以说拿寇准拉着宋真宗不准他走这种事来证明宋朝政治相对民主和谐,但要说平民政治,远远谈不上。

至于宋以后汉族朝廷不太强大就更莫名其妙。宋亡后,中国历史上只剩下了一个正史认可的汉族正统王朝,也就是明朝。

不知道这个不强大指明朝哪个方面不强大,所以把我能想到的两个方面都说一下。

(1)皇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期,明朝的代表事件就是皇帝废丞相、置内阁,清朝则是军机处。内阁表面上有很大权力(比如张居正任首辅时),但一来没有内阁法定地位,本质上是临时机构,二来内阁没有实权,其权力、地位来源于皇帝。内阁的强大其实是皇权强大的表现,明朝法律、制度为赋予内阁任何治国理政的权力。

至于宦官横行,其实也是明朝皇权强大的表现。东厂这些机构,是宦官领导,但却对皇帝负责,替皇帝监督臣子,实际上就是皇帝控制臣子的手段。宦官当政拿具体事例说,即便是明朝中后期,强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等宦官,只要明武宗、明思宗愿意,随时可以收拾他们,和唐朝宦官随意废立皇帝截然不同。唐朝那才是真的皇权旁落,明朝皇帝的皇权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有时候主动让渡一些给宦官、内阁这些人员或机构罢了。

(2)国力。这个不细说了,明朝时较西方有所落后是事实,但要说明朝军事一无是处,这个可反驳的就太多了。

5

宋以后的汉族朝廷?那别扭扭捏捏的了,直接说明朝不就得了,提问者也是够装的。

汉族朝廷不太强大指的是什么?是明朝实力还是朝臣集团势力?

明朝的文官集团势力是非常强大的,甚至能干涉立储,这点早有明证无需讨论(怎么也也比后世只会跪地喊圣明的朝臣强)。

如果是指的朝代实力,那明朝持续了276年(不算南明),满清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也是276年,如果明朝实力不强只存在了276年,那满清呢?实力也不强吗?

明朝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四大奇书,麻烦问下满清除了《红楼梦》还有什么?明朝有坤舆万国全图,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而到了满清道光竟然在战败的时候才问英吉利在哪儿。明有几何原本、物理小识、天工开物等,满清时可有与之相比的书?本草纲目那就更不用说了吧。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恐怕对明朝的不熟悉,或者受了辫子戏的影响真的以为明朝弱吧,但相比清,明真不弱,甚至面对外敌更是比满清有骨气的多。

6

汉民族的文化始终贯穿中国历史这个是主流。即使少数民族统一的中国,也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不要把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分开,到最后没有那个人是纯那个民族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只要打开了了解世界的闸门,我们中国就会一路向前,汹涌澎湃的发展壮大。没有谁人能阻挡。

7

平民?好想说句脏话啊!

我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平民”。

三苏家族,出身眉山大族,三苏这一脉虽然开始并不强势,但灾年曾拿出三四千石粮食赈灾(大概也就相当于现在千万级别吧)。

同时,苏洵的两个哥哥,全是进士出身…(三兄弟全部读书,不用干活)

然后才有苏轼、苏辙…

然后包拯,父亲官至虞部员外郎,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央部委的司长(实际更大一些)。

晏殊家族稍微差一些,父亲只是县级吏员,但祖上三代也是出过进士的…

王安石,祖父卫慰寺丞,叔祖进士,父亲历任多地州县长官,长兄进士,二兄军州判官,另外还有三个弟弟全是官员…

范仲淹,曾祖吴越节席推官,祖父吴越秘书监,父亲早年为吴越官员后降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继父平江推官…

欧阳修,父亲绵州推官,叔叔随州推官(很重要),之后由胥偃(其叔叔的朋友)推荐,才能直接参加国子监的考试,并连续夺魁(此前两次落榜)。

司马光,祖父进士,父亲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翰林院)官居四品…

韩琦,曾祖县令,祖父太子中允,父亲谏议大夫,两个兄弟皆为进士…

曾公亮,父亲刑部郎中…

寇准,父亲后晋状元…

李纲,父亲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

吕惠卿,父亲进士光禄寺卿…

曾布,祖父进士礼部郎中,父亲进士太常博士,兄长曾巩(曾巩官比较小,就不作为主角了)

章惇,高祖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祖父进士大理寺丞,族父章得象为仁宗年间同中书门下平章(宰相),父亲进士郎中、太常少卿…

韩亿,岳父王旦…

韩绛,父亲韩亿…

王旦,父亲兵部侍郎…

蔡京,父亲进士出身,官至秘书丞、侍郎…

庞籍(人家是忠臣、名臣!),没有明确记载家族长辈的具体官职,但明确说明了是官宦家庭出身…

没错了…这些大概就是所谓的平民了…

8

每个朝代的情况很不一样,很难总结。我人为这个问题的观点人为科举让社会权利格局发生了变化。宋代之前,人口,财富和粮食都掌握在勋贵的手中。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利可以和皇权进行博弈。

宋代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就是为了打压勋贵的力量。但是这些权利都到了乡绅的手里。他们拥有大量的财富、粮食和人口。而且非常分散,不可能威胁皇权。同时也对国家没有向心力。南宋的乡绅不愿意北伐,因为不愿意为解救北方人花钱。明末的乡绅也不愿意出钱给皇帝的军队发军饷。最终就是大家一起完蛋。

9

所谓宋朝贫民化。指的是地主参政的多。但也不是纯贫民。贫民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也不能参政,出生贫寒的绝对不能当官。

10

简单说汉族朝廷不强大,不准确,毕竟明朝在那摆着,还算强大。 结论不成立。

至于说平民社会造成了这种情况,就更是鬼扯,举个反例,打破世卿世禄,让老百姓能通过军功获得爵位的秦朝,第一次统一了中国。而以科举制打破门阀制的唐朝也很强大。

所以本题的论点论据全无成立,毫无解释的必要。

本题的意图或者是在借古喻今,为当代阶层日益固化的现实张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