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高盖主,自古以来就是大忌,另外中国的一句兔死狗烹成语用在韩信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找个理由杀了不就放心了,省着以后出事,这也是奸诈小人所为。


最佳贡献者
2

大笔一挥真敢说。韩信,张良都被刘邦杀了?您老倒是加个标点符号啊。

张良是得到善终的,他老人家的死和刘邦毛线关系都没有。

韩信也不是刘邦杀的,而是韩信自己作死,被吕后和萧何合伙给干死的。

不可否认,在刘邦夺天下的过程中,韩信立下了汗马功劳,十分之七八的领土是人韩信给打下来的。

这么大的功劳一旦死去,必将会被安上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之类的陷害忠良,遍地叫起了撞天屈。

于是刘邦成了腹黑的代表,而韩信成了窦娥。

稍微扒开真实的历史,看看韩信的真实嘴脸。历史上刘邦曾经有四次杀韩信的机会,但刘邦依然没动手:

第一次:

韩信做了了刘邦的粮草官。因为犯事,管粮草的12个人都被杀了,就他一个人没被杀。

管粮草的能犯死罪说明什么?绝对的监守自盗。这一次韩信就该死,但刘邦没杀他。

第二次:刘邦当了汉王,从长安到南郑

韩信一看刘邦没戏了,又跑了,最后还是萧何把他给追回来了。逃兵该不该杀?

第三次:汉四年刘邦,被困在荥阳

让韩信发兵来救韩信,这个时候韩信却说不方不封我当齐王,我是不会救你的。该不该杀?

第四次:刘邦和项羽的彭城之战。

刘邦都快被项羽给弄死了,望眼欲穿的等着韩信派兵来救韩信最终没发一兵一卒。

事后刘邦问韩信为什么不救他?韩信竟然说我得给你保存实力,等到将来你东山再起。

这不是扯犊子吗?刘邦要是死了,东山再起个毛线?你说他该不该杀?

刚给了韩信4次机会,很多人都不记得这些,只记得刘邦最后杀了韩信。

你说你要是刘邦,你能忍吗?

3

兔死狗烹

4

历代皇帝皆如此,吾当皇帝亦如是!

5

韩信和刘邦之间的矛盾,是封建与专制的矛盾。

先说张良既是帮助刘邦打天下的,也是得以善终的。

再说韩信既没有得以善终,也没有单纯的帮助刘邦打天下。

张良是精通黄老之道,懂得功成身退的人。

功臣是帝王得天下的帮手,也是帝王安天下的威胁。

张良功成身退之后,韩信等功臣便是刘邦的威胁了。


刘邦和韩信之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君王和臣子的身份,更像是东周时期天子和诸侯的关系。

东周时期的天子空得虚名,霸权在诸侯手中。

而在韩信眼中,刘邦就是那徒具虚名的周天子,他便是封建霸主。

韩信和刘邦的矛盾是封建与专制的矛盾。

韩信和项羽一样,是封建制度的复辟者。

然而在封建制度崩塌的时代,封建主义的复辟只能是回光返照。


笔者回答过一个相关问题,可以妥善回答韩信和刘邦之前的矛盾和被吕后清算的原由。

以下是问答内容截图:

6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导性,韩信和张良确实都帮助了刘邦打天下,但是他们并不是都被刘邦判了死刑,张良是正寝,韩信倒是下场悲惨。

汉高祖刘邦对待功臣的态度,从最开始的知人善任,到后期疑神疑鬼,满心猜忌,直至很多人被处死。作为帝王,刘邦的这一波操作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刘邦出身不好,无业游民,好吃懒做,到处骗吃骗喝。后来刘邦放上了泗水亭长,官虽小,但这也让他开始结识一些官吏,人生开始有了起色。早年的经历让刘邦感触颇深,从一无所有到君临天下,这种蜕变不是我们可以体会的。开国的艰难,让刘邦更害怕失去,所以他不得不谨慎,随时要提防别人觊觎他的江山。

张良、韩信和萧何,可以说是刘邦取得胜利最关键的三个人。一个人领兵打仗,一个人出谋划策,一个人负责后勤,他们这个组合堪称完美。刘邦早期知人善用,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但是他能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恰当的地方,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史记》上记载,刘邦把自己得天下的功劳归结于他的三个部下,这也是他早期博大胸襟的体现。

当刘邦称帝之后,他的精力就放到了管理和经营上面。任何对他的江山有威胁的因素,他都是不能容忍的,这是帝王家都有的想法,无一例外。韩信手握兵权,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这一点刘邦很清楚,就算韩信忠心不二,没有丝毫反叛之意,但作为皇帝,刘邦不得不防。

张良早就看透了帝王家的心思,所以抽出时机激流勇退。不得不佩服张良,他看透了人性,也做到了独善其身。但是韩信就没有这么幸运,“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都说共患难容易,同享福太难,这句话放在帝王面前更明显。

刘邦如此对待曾经帮过他的功臣,其实可以理解。这并不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只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保全自己的基业。但在旁人眼里,这似乎有些残忍,以怨报德的做法让人不齿。出仕为官,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你们说呢?

7

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张良没有被刘邦杀死,他在西汉建立后,自觉闭门谢客,得以善终。

?第二个是韩信没有直接死在刘邦手里,他是被吕太后和萧何合谋杀死的。

有了这两个共识后,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同为“汉初三杰”,张良和韩信的结局会截然不同?

张良为什么要功成后身退?

张良出身战国七雄中的韩国贵族家庭,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富贵对他来说,如同浮云,毫不在乎。

张良在韩国被秦国灭亡后,不惜散尽家财,就连弟弟的葬礼都不搞,高薪聘请刺客暗杀秦始皇,以此来为韩国报仇雪恨。

从这里看出,张良为人豪气,不拘小节,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得到高人指点,学习《太公兵法》后,张良的思维方式已经成熟了。不再是当年那位行事冲动的热血青年,变成一个心思缜密的谋士。

在辅助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避免当年伍子胥、文仲的下场,张良决定急流勇退。

  1. 张良首先不要万户侯的封赏,只要当年遇见刘邦的留县作为封地,目的是告诉刘邦自己是一个不贪财重情义的人。
  2. 张良拒绝担任汉朝官职,解除了自己拉帮结派,意图不轨的嫌疑。
  3. 闭门谢客,独善其身。

刘邦对张良的表现很满意,从此再也没有为难他。

张良一直恪守本分,直到吕太后为了汉惠帝的继承权问题来找他帮忙。

原来刘邦想废除汉惠帝的太子之位,另立赵王为太子。吕太后想张良出个主意,张良并没有出面,而是教吕太后帮汉惠帝找到“四皓”,以此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最后张良的计划成功,刘邦没有废除汉惠帝。这就是张良的高明,既帮助了吕太后,为自己家族留后路,又没有得罪刘邦。

既聪明又谦虚,是张良得以善终的关键所在。

韩信为什么不能有好结局?

韩信出身不好,年轻时候日子很苦,一旦富贵就想着炫富。

刘邦对韩信在垓下之战前,威胁自己来谋取齐王的爵位的行为,很不满,只是没有办法。

汉朝刚建立,不适宜再来大规模内战,所以刘邦把韩信改封为楚王,其实这是一个局。

  1. 当时楚国地区,经过楚汉争霸的战乱,经济凋敝,制约韩信的实力增长。
  2. 如果韩信造反,英布、彭越可以牵制韩信。
  3. 韩信衣锦还乡,可以麻痹他的戒备心,同时让他炫富,找借口废掉他。

果然,韩信像一个暴发户,回到家长,到处炫耀,动不动就用十几万大军做仪仗队,被人家告谋反。

刘邦自然趁机用计捉住韩信,废除韩信的楚王爵位。

韩信被人算计,心里很不舒服,这个时候才想造反。这个时候,韩信兵权被剥夺,无力回天。

于是韩信教唆刘邦的心腹将领陈豨造反,自己想利用刘邦外出镇压的机会,在长安造反。

没想到还是被人告发,吕太后和萧何设计把韩信抓了,韩信三族被灭。自此,一代兵仙就陨落了。

韩信被杀,除了他能力太强的因素外,还有他的性格过于狂妄,不知审时度势,收敛自己。

小结

能力强,不免功高震主,适当谦虚,才能明哲保身。

张良和萧何做到了,唯独韩信不懂,所以才被灭族。

8

大家好,我是四眼侃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刘邦没有处死张良,张良后来封了留候,日子过得很好,最后是属于自然老死,寿终正寝。

至于韩信,后来被老板刘邦开除处死则完全是韩信咎由自取,主要是韩信犯下了以下三个错误:

其一是只顾做专业上的事,不会考虑老板的心情。蒯彻曾评价韩信说:“只知谋略,不知权术”。换句话说就是只会埋头做事一根筋,职场情商低,政治上一窍不通。比如老板刘邦兵败彭城,被项羽追得四处逃窜,狼狈不堪,韩信领兵驻扎在彭城外,自始至终坚持不发一兵一卒去救老板,只管招兵买马,保存实力,从军事专业上说,韩信是对的,当时彭城情况混乱,贸然去救,搞不好就全军覆没,另外只有保存好汉王这些军队,刘邦这个汉王才名副其实,对此刘邦的兄弟周勃曹参也是非常认可的。但挂不住老板很伤心,刘邦的心里是拔凉拔凉的,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差点家破人亡,还好是我命大,要不然你存兵干嘛,对你韩信哪还能放心。


一次伤害也就罢了,老板刘邦也不是小气的人,比起明朝的朱重八还是大气多了,可接下来的荥阳之围韩信还是照旧不救,本来说好老板刘邦待在荥阳拖住项羽,你韩信去解放魏赵这些地区,待拖不住时你要回来救,可最后还是刘邦找纪信当假汉王顶替自己才逃出来。当然从军事专业角度上来说,韩信这次的表现也绝对是专业八级的,因为兵也不多,又刚打下魏国赵国,立足未稳,此时去救也是风险极大,弄不好就得跟项羽死磕。但老板刘邦却也是扎扎实实地二次受伤了,甚至开始对你恐惧了。其实韩信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派出小股部队游击一下的,哪怕就是做做样子,老板的心情也会好很多,也不至于后来一定要把你带在身边才放心。

其二就是居功自傲,这也是老板都忌讳的。司马迁曾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则于汉家功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也就是说假如韩信从小有人教育他谦恭谨让,后来不居功自傲,像张良一样知进退的话,完全可以做汉朝的周公而世代享受福禄。人都是这样的,做出点成绩容易,难的是成绩出来之后还能保持心里平衡,韩信攻下齐国后,住上齐国王宫后,小心脏就开始膨胀了,加上遇人不淑,身边的权谋家蒯彻不断鼓动他自立,使其更加骄横,出行排场比皇帝还大,伸手跟老板刘邦要齐王当,私下收留项羽将领钟离昧,公开鄙视老板的好兄弟周勃樊哙等,凡此种种,常常让老板刘邦头疼不已,更是在恐惧中平添了一分忌恨。

其三就是对老板抱怨,对公司抱怨,并发展成怨毒。自从被贬为淮阴侯,和老板刘邦一起回长安后,韩信就开始委屈了,刚开始还好,老板问话还支愣一声,后来就直接抱怨上了,老板每次请喝酒不去,安排新工作不去,整日与人喝完酒就抱怨老板,老属下樊哙识大体给你敬礼,反倒招来一阵讥笑,暗讽老板刘邦不厚道,再后来就直接发展成怨毒了,时刻准备背叛老板,背叛公司,私下挑动陈豨起兵叛乱,趁老板外出平叛之际,暗中准备死士刺杀老板家人,这些事情哪样不是往老板刘邦心窝里捅,被老板彻底开除那是板上钉钉的,既然韩信你做得了初一,也就别怪老板我做十五了,不用老板刘邦出马,老板娘就把你给办了。

当然韩信结局如此,后世也是感其凄凉,一个穷小子,才华横溢的,好不容易出人头地了,本该是一个伟大而美好的传奇故事,结尾却让后世徒增了不少感叹,于是有人骂刘邦恨,有人说韩信傻,有人走狗烹,良弓藏地怀念了韩信一辈子。但不管怎样,其实我想说的是,事实很简单,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韩信有此下场,更多也只是在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在买单,虽有委屈,但也足以为后世警戒!

9

他们帮刘邦打天下,却被刘邦逐个杀死,最惨的人还被分给群臣吃掉

刘邦的名声在历史上向来不是特别好,有人称他为流氓皇帝,也有人叫他第二个秦始皇,因为汉朝的律法,几乎是沿用自秦朝,而刘邦本人更是被各种负面新闻缠身的一个问题皇帝。

刘邦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实真的特别多,但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刘邦成立打败项羽成立汉朝后,对有功之臣的大肆残杀。手段不可谓不残忍,令人发指已经不能描述刘邦的所作作为了。

但这些随着小编的慢慢了解慢慢发现,其实有很多被刘邦清楚掉的功臣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都属刘邦项羽争斗过程中从敌对方跑来的降将降臣。这对于晚期的刘邦来说,吃特别难以接受的,刘邦年迈时。其实一直处于一种离心的状态下,非常的多疑。对于草根出身的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天下,不愿被自己疏忽大意而断送掉,可能这也是他身为君王最不自信的地方。

刘邦斩杀的所有的功臣中,名气最大的就属韩信。有人曾评说刘邦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全靠三个人,第一个人是萧何,第二个是韩信、第三个是张良。韩信在刘邦的军中军心最高,很多士兵都非常尊崇韩信!对于韩信当时的状态,刘邦肯定是非常畏惧的。第一。韩信大权在握。如果韩信一旦起兵造反,凭借韩信的军事才能,自己肯定需要被颠覆的。第二。韩信原属项羽,只因为在项羽那里不得重用才跑到刘邦这里来!并非对刘邦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所以刘邦一直对韩信有所防范。最后韩信被杀虽然说你有小人进谗言,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责任还是在刘邦。

其实刘邦杀害的第一个功臣并不是韩信。才是,臧荼本是胆小的人,听说刘邦对自己有所想法的时候,便觉得刘邦会杀害自己,结果抢先起兵造反,给了刘邦对他下手的借口,不过事情的结果不出所料,臧荼被刘邦诛杀。但刘邦这一杀,只是开始,此时的刘邦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个接着一个的怀疑,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斩杀、诛族。满朝大臣人心惶惶。

其中除了韩信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个人,第一个便是从刘邦老家一起出来打天下的卢绾,史书记载卢绾与刘邦乃是自幼便认识,是一起长起来的兄弟,但由于刘邦的大肆杀戮功臣。卢绾感觉的到祸到临头,被逼无奈之下也起兵造反,但被刘邦以同样的手段斩杀。

死法最为凄惨的的人就是彭越,与彭越像比较,前面的人根本不算什么。刘邦不但把彭越杀了,还把彭越做成了肉泥分给众大臣分食,这样的事情简直是闻所未闻。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刘邦之所以丧心病狂的诛杀功臣,不是仅仅是因为性格多疑,可能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最大汉江山的不自信。当时社会对于贵族血统是很重视的,但刘邦的出身就是一介平凡百姓,觉得自己很难再贵族林立的秦末汉初站得住脚,所以才大肆屠杀有功之臣,有能之士。不过刘邦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刘邦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农民起义成功而走上帝王宝座的皇帝,毕竟前无古人,害怕也属于正常的。

10

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

由于滥杀,清代学者赵翼说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此言非谬也!

扩展资料

1、其实草根出身的皇帝更喜欢杀功臣。

刘邦草根出身把开过功臣都杀光了。而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大手笔,是发动胡惟庸和蓝玉冤狱,一共杀了数万人,使帮助他得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团被彻底清洗。朱元璋先是以谋逆之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等一大批功臣宿旧、大小官员15000余人。后又穷追胡党,又杀了唐胜宗等功臣,最后连数一数二的功臣李善长也被灭门。

2、贵族出身的皇帝一般都会优待有功之人,例如杨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皇帝。

刘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都是吃过见过的,对权力反到有一种平常心,愿意与人共享太平。而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都是爆发户,以前没见过太多的世面,从不知道权力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幸福,因此更怕别人染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