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前、英国仍然是世界顶级强国之一、英国人拥有辽阔的殖民地、控制着贸易、航远、金融多条世界经济命脉。

二战前、英国法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使的德国逐步做大、并且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欧洲大陆疯狂的发动“闪电战
”、欧洲国家纷纷沦陷,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國”的法國、被德国轻松干掉、法国被打的溃不成军……法国投降了。

“法国战役
”后法国人投降、英国的处境日益艰难、英国不得不独自面对德国和意大利两个强手。

正是英国的综合实力强于德国和意大利、更是拥有一漂殖民地小兄弟的鼎力相助英国人才能够拖着德国……

德国人奈何不了英国、又发动了攻击苏联……结果,德国以彻底失败告终。

最佳贡献者
2

英国自打干死了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之后就一直在玩大陆均势政策。二战之前对德国的绥靖也是均势政策的产物。


就这么想,拿破仑时期英国联合其他国家揍法国,沙俄崛起了又连着法国一起去克里米亚揍毛子,德国崛起之后又连着法国和毛子压德国。一战结束之后的德国被下了一道《凡尔赛》条约镇着,但这个条约只是让法国比较爽,对英国而言无所谓,他们反而觉得法国人在凡尔赛条约里太过分了,而且德国当时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是美国),英国也不希望看到欧陆上法国又强势崛起,因此在一战到二战开打这个时间里是暗中扶德的。


另一方面,沙俄在一战中死了,但出来一个意识形态完全与西方对立的苏联,英国人更怕的是苏联。但苏联要把手伸到欧洲,德国是避不开的,如果把德国逼紧了,指不准他们和苏联人会不会联手玩花样(当时纳粹和苏联就是眉来眼去的),所以英国就干脆放着希特勒自己玩,看看能整出什么花样。结果小胡子彻底放飞了自我...

3

英国无视德国吞并他国领土并不是二战前期,而是二战爆发前,前期的话,英国和德国都是敌对关系了。二战之前那会儿,德国将军队开进莱茵兰,干涉西班牙内战,吞并奥地利,强占苏台德.......

这一切,英国想不无视的话,那只有通过外交去干涉,强迫德国无条件撤军。不行的话,直接武力解决,这就好比1991年的海湾战争一样,萨达姆武力吞并科威特,联合国多次要求萨达姆退兵,萨达姆都无视。最后联合国通过决议,授权美国出兵,去解决伊拉克的问题,去解放科威特。

而英国法国等和德国,在那些年,陆续签订了《慕尼黑协议》、《英德宣言》、《法德宣言》、《英德海军协定》等。这种行为呢,属于是消极避战的一个心态。德国扩张,对英法其实是没好处的。虽然英国奉行平衡政策,但是德国狼子野心,昭然于天下啊。

这些事呢,你说英国是无视的,恐怕谁也不信,他都看在眼里,但是他没阻止。

这事咱们从二战爆发之后看一下,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一个月,德国获胜。与此同时,英法在9月3日,对德国宣战。然而,从1939年9月,一直到1940年5月,英法和德国之间都没有大规模的军事上的冲突,这一现象,被后人称之为“假战”、“静坐战”

按理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那么,既然已经是战争状态了,英法可以迅速出击,从西方组织兵力进攻德国,迫使德国撤军。但是,英法宣而不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这会儿他还打不过德国,没准备好。

有人会说了,英法要祸水东引,让德国去进攻苏联。曾经,英法是有这么个想法,但是这会儿已经是1939年9月了,他还祸水东引么?这会儿他已经对德国宣战了,而宣战是有很强的法律意义的,宣战之后是必须打的,只不过,是暂时没打。那么,这会儿他还祸水东引么?没有了吧,他还引的动么?十月份,希特勒向英法提出议和,英法他都拒绝了,这就说明,英法和德国动手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他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德国的战争工作。

那你假战,假战的时候说明的问题就是,他们双方,英法和德国都在筹备,都在准备作战,之前他们谁都没准备好。

这里面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就是1918年结束的一战,人们说嘛,英法死了一代人,大把大把的年轻人死于战火。失去大量青壮年这问题其实并不算是很大,整个国家再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同样是十分严重。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人们并不愿意打仗。


而更加重创英法的,则是后来的经济大危机,大把大把的工厂倒闭,大把大把的人员失业,经济倒退。而你经济倒退了,你在军事上的发展是一定受到限制的。也就是说,等到德国开战那会儿,英国军队还没准备好打仗呢。他要扩充军队,他要造武器,他要盖军营,他还要训练军队.........然而这一切,需要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英法对德宣战之后,他们都没准备好,那么,1935年,希特勒重整军被,到后来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等扩张行为那会儿,英国是不是更没准备好呢?没准备好,就不能打,打也打不过。

4

自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便开始大规模建设自己的机械化大军,并开始不断吞并周边小国。

一战后,德国战败。根据《凡尔赛条约》,是严格限制德国发展军事工业的:如陆军人数不能超过100万;不准拥有空军;此外还要求德国进行巨额赔款,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去打压德国了。

但是为什么英国会允许德国四处扩张呢?

首先,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英国的实力受到削弱,经济受到打击,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矛盾尖锐,自然无力限制德国扩张。

其次,英国有一个非常“光荣”的政策:欧洲大陆政策。英国一直不希望欧洲大陆有太强大的国家,然而在1919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英国对其十分忌惮。外加上当时欧洲大陆上拥有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因此,英国希望德国与法国、苏联相互制衡,所以也就纵许德国扩张。

如果说英国和被德国吞并的小国没有什么关系,那为什么在德国进攻英法的盟友波兰时也坐视不管呢?

德国当时扩张的方向是向东扩张的,所以英国希望苏德打起来,祸水东引,并未给予波兰实质性帮助。结果,苏联和德国共同出兵波兰,并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后,德国却调转枪头打英法,标志着欧洲西线战争正式爆发。

总之,是英国的“绥靖政策”帮助了德国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5

二战前期,英国对德国吞并周边国家的事情选择了无视。无论是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还是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英国都选择了忍让。为什么呢?是英国失去了领导世界的欲望吗?当然不是。英国只不过是过是失去了领导世界的实力。英国的实力是如何失去的呢?一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的慢,二是因为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三是因为英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中不可自拔,四是因为英国想祸水东引,诱惑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五是因为英国传统的平衡政策。因此,综合国力衰弱的英国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无视了德国对周边国家的吞并。其目的虽然是维护一战后的世界秩序,但其结果却是瓦解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战前期,英国无视德国吞并周边国家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原因: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缓慢,其重工业的发展程度被美国和德国超过。虽然英国的综合国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但其控制世界的力量在相对下降。

英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强大的呢?从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开始。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占据了世界上最广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的市场,掠夺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最为雄厚的资金。因此,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远远领先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先发展的是轻工业,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力量,英国的海军纵横世界五大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其形成有效的制约。在当时,英国拥有对世界的绝对控制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领导者是英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过程中,英国被美国和德国超过,尤其是在重工业上被美国和德国超过。拥有广大市场的美国与英国的冲突没有激化,但市场狭小的德国却与英国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德国需要英国的市场和原料,德国需要英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此时,英国单独面对德国是忐忑的。

第二点原因:英国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其综合国力远不如战争之前。一战前的英国可以单独控制世界,一战后的英国则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力量的失衡必然导致战争的爆发。一战的主要矛盾发生于英国和德国之间,所以德国与英国之间的争夺最为惨烈。在西线战场,英国损失了无数的金钱和物资以及人命。这样的损失英国能够承受吗?能够承受,但却是以其力量的削弱为代价的。

英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英国虽然逼迫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合约》,英国虽然掌控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但英国的力量却毫无疑问地衰弱了。英国的力量在一战前能够达到全球,英国的力量在一战后却失去了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有效控制,因为环太平洋地区出现了美国和日本两个强国。

英国在一战后力量削弱了,英国在一战后是依靠地区性的强国来维持在全球的控制力,如日本和美国。

第三点原因:英国陷入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不可自拔,英国的经济力量极度衰弱。面对德国对欧洲周边国家的吞并,英国除了忍耐和退让别无选择,可选择的只能是无视。

1929年开始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发展成波及全世界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处于世界市场中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英国显然也不能例外。英国的重工业本来就不如德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以后就更不如德国。工业实力不振,军事力量自然也就不强了。英国除了无视还能干什么?!

德国虽然也受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但德国通过基层发展军事重工业的措施缓解了经济危机,并且重工业发展的机会重新武装了军队。具有高素质的德国军队使英国不敢轻举妄动,万一打不过德国失去的可就是世界的领导权。英国不想打乱全世界,德国却想打烂全世界。

英国要出动军队干涉德国,就会加重英国的经济负担,这对于正陷入经济危机中的英国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不是英国想无视德国对周边国家的吞并,只是英国没有了干涉德国的力量。

第四点原因:英国想要祸水东引,通过满足德国一部分要求的做法来诱惑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在英国看来,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内部矛盾,苏联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死斗争。

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来,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就把苏联当成了绝对的敌人。有任何灭亡苏联的机会和方法,英国就绝对不会放过。为什么呢?因为苏联是无产阶级的政权,而英国则是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是天然的敌人。在英国看来,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德国和英国,矛盾当然要小一些。

德国想要获得的是原料和市场,德国想要争夺的是利润,这一切都在英国人的预料之中,是一种英国人所能接受的生存方式。而提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苏联,对英国来说是陌生的和恐惧的。出于莫名的恐惧心理,英国把安分发展的苏联的威胁想的比正在侵略的德国的威胁更大。在英国看来,以侵略的德国进攻苏联,是消除资本主义世界威胁的合理手段。

英国认为,发展模式之争远比利益之争要重要。可以让给德国一部分利益,以换取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被消灭。

第五点原因:英国在欧洲大陆上实行的一直是传统的平衡政策,以这种平衡政策来换取英国的超然地位,以这种平衡政策实现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控制。

英国与欧洲大陆并不是连在一起的,英国人的所思所想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相比于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和德国,英国其实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英国如果不对欧洲大陆分而治之,那么欧洲大陆上的事情就跟英国没有什么关系了。

欧洲大陆上有两个强大的国家,那就是法国和德国。当法国强大时,英国会支持德国;当德国强大时,英国会支持法国。在一战结束以后,强大的是哪个国家?显然是法国。所以,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对德国的极度削弱。当德国在欧洲再次崛起的时候,英国人只是以为欧洲再次实现了平衡。平衡的欧洲对英国是有利的,所以英国在内心深处是乐意无视德国对周边国家的吞并的。

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法国会在二战中快速灭亡,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德国的再次武装才是对欧洲大陆的平衡的破坏。所以,英国人认为一切的错误在于法国。法国没有有效的制衡德国,就是毁灭了英国人的平衡政策。二战后英国为什么不待见法国?这就是原因。不是因为法国弱小,是因为法国没有有效地配合英国的平衡政策。

由上述原因可知,英国之所以在二战前期无视德国对周边国家的吞并,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国的平衡政策出现了失误,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的综合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综合国力削弱的英国是无法控制国际秩序的,所以在战后的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变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英国的无视使英国不再具备领导世界的能力,英国的无视意味着绥靖政策是极其错误的。面对破坏世界秩序的力量,应该予以坚决的反对。现在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破坏和平与发展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不合理的存在。

6

在英国历史上,有个首相叫张伯伦,可以说,希特勒德国的重新崛起和二战的爆发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方面,一战结束后的欧洲格局,实际上完全控制在英法手中。1918年,随着一战的结束,英法对战败国德国也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但对德国人来说,对一战的结束并不认为是军事上的失败,这里面有很多复杂因素,但既然打不过人家,也只好自认倒霉,没想到英法借机要求德国放弃常规部队,只准许保留10万陆军,另外一个条件更让德国人异常愤怒,那就是赔偿高额战争赔款。这两个苛刻条件让德国政府和民众重新团结到了一起,当英法坐在家中等待德国送钱上门时,德国国内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到1934年希特勒进入德国政府以后,他采取的寓军于民和暗渡陈仓的策略,使德国的经济摆脱了世界经济萧条的危局,率先振兴起来并带动了军事上的重新崛起。

另一方面,英法绥靖政策使希特勒德国有了重新崛起的土壤。1936年以后,希特勒逐渐窃取德国事实上的领导权,德军也开始摆脱英法对其战败国的约束,尤其是古德里安等提出的闪击战概念开始在德军中认可,到1938年时,希特勒的膨胀野心也开始显露出来,开始以试探性的进攻对周边小国进行打击,按理,英法对德国的蚕食行为应该给予制止,但为了自身利益他们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等德国发动闪击波兰行动时,英法才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制止,可已经晚了,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以后,战火也烧到了英法自家门口,到1940年法国也小战而降,英伦三岛之战也随即展开。

可以说,德国的崛起和二战的爆发,英法是有一定责任的。

那么,英国为什么没有及时出面阻止呢?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因素。首先,一战后的欧洲工业发展,德国虽然在一战中遭受重大失败,但其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环境并没被破坏,这也是希特勒能从经济萧条中首先走出来的重要原因。其次,英国的工业发展没有德国快,虽然英国还是当时世界第二欧洲老大,但相比德国的迅速崛起,还是显得跟不上节奏。再次,英法民意环境厌战氛围浓厚。这与德国上下对希特勒发动战争表示支持完全是两回事。从一定程度讲,德国发动二战进攻英法,德国人认为是对一战的继续,打败英法,德国也就成了欧洲的霸主,但英国的经济振兴太慢,从经济萧条环境中根本无力对德国进行约束。

7

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一战损失太大。

在一战中,在欧洲本土牺牲的全是英国本国士兵,这对于英国来讲是伤筋动骨的。大英帝国虽然在当时号称世界第一,可是那是指的它的海军,当一战真打起来时,英国才发现它的部队分散在世界各地,殖民地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英国部队镇守,所以在一战之时英国的陆军就是不足的。到二战之时就更明显了,英国在亚洲、非洲动用的全是殖民地或者英联邦军队。一战又是一个比较绅士的战争,基本没有涉及平民,所以伤亡的基本都是士兵,就不会有太大的民族仇恨,所以在德国纳粹的野心一步步膨胀时,英国内部的厌战情绪还是很强烈的,所以在不涉及本国利益的情况下,英国无法做出实质性的行动来干涉德国。

二、经济危机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让所有资本主义强国全部陷入泥潭,德国纳粹也是在此机遇下等到发展的。英国自己的经济一团遭,哪里还有余力去管德国的事情。

三、苏联因素。

在综上的背景下,英法实际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苏联的创立。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立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确实可行的,受此鼓舞,各地的工人阶级运动也蓬勃发展。列宁在苏联建立以后,也信心满满的要将共产主义之火烧向西方,积极推进西方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在经济危机和共产主义的双重威胁之下,英法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支持希特勒上台就是不想让德国变成红色,如果纳粹党没上台,德国差点变成一个由选举产生的共产主义政府。之后,英法又想利用纳粹对付苏联,只是在一战后深受英法迫害的德国并没按英法的剧本走。最为重要的是,英法对德国的走向做出了严重的误判,还以为自己能震慑住德国,给与自己并不接壤的波兰做承诺,并因为德国入侵波兰而向德国宣战,把自己引入漩涡。

8

因为没有触碰到英国的根本利益所在,打了波兰就不一样了,英国和波兰签有盟约,不可能再坐视不理。

9

英国一直都是近代欧洲的领导者,为了长期保持自己欧洲老大的地位,英国一直在欧洲大陆搞离岸平衡战略,谁强了就联合其他国家打压谁。二战时的德国都几乎要控制住半个欧洲了,英国人能就这样看着?自然拼了老命也要把德国打压下去,一旦德国真的控制了欧洲,英国沦陷也不过是早晚问题。

二战之前的1938年,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德国陆续吞并了奥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安抚住这头野兽。然而,德国并没有就此停下侵略的脚步,闪击波兰,占领巴黎,英国人知道又被德国人骗了,自然不会再相信德国了。虽然一开始张伯伦是考虑过合作,但丘吉尔上台后就不一样了,任希特勒如何诱惑,英国也只有死磕到底这条路。

在德军一个多月就攻下法国时,希特勒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么快,变得更加狂妄了,他认为法国的沦陷会让英国明白德军的强大,会主动求和。然而,他遇到的是丘吉尔,英国就算被炸成了蜂窝也不会讲和。丘吉尔还将美国人拉了进来,有了美国这个强力辅助的帮忙,武器弹药、后勤补助不断输送到英国,英国才更有底气与德国死磕到底。

还有一点历史原因,英国世世代代自诩为贵族,德国虽然有钱了但还是乡巴佬,根本就看不起德国。所以英国人打心底就不愿意向德国人低头,虽然最后英国为了二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不落帝国也就此陨落,至今没有缓过来,但英国人为二战作的贡献,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10

英国想着等他们打…自己好捡便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