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陆军中将阿部规秀虽然是命丧在迫击炮之下,但真正要了他小命的却是“狼诱子”,即开国少将曾雍雅率领的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游击第3支队。这支装备简陋的地方武装冒着巨大的危险,前后两次充当诱饵,一步一步将成百上千名鬼子引诱至八路军主力部队预设之伏击战场,从而一举破敌。



黄土岭战斗的爆发是有前因的,即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辻村大队(番号为该旅团第1步兵大队,每个独混旅团一般下辖五个步兵大队)基本被歼,而在消灭这股日军的战斗中,“狼诱子”也起到了很大作用。1939年11月3日上午,在曾雍雅支队一个分队的引诱下,从涞源向银坊攻击前进进行“扫荡”的辻村大队乖乖上钩,紧追不舍到达地形险峻的雁宿崖地区(听听这名字就知道)。


在此埋伏的八路军第一军分区三个主力团和第三军分区一个团共6000余人,在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统一指挥下,突然对辻村大队发起攻击。尽管日军拼命顽抗,但是在我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围攻下、以及完全不利的地形下,战至下午4时许,700余日军被干掉500多(包括生俘13名),仅大队长辻村中佐率少数鬼子脱逃,八路军取得了雁宿崖战斗的重大胜利。



陆军少将阿部规秀是10月2日晋升为中将军衔的,被日本军界称为“山地战专家”和所谓的“名将之花”,军衔晋升固然有停年到期的因素,也肯定有准备提拔为师团长的意思。结果新的任命还没有下达,自己就损失了将近一个大队,传出去肯定影响字号和升迁,这让阿部规秀感觉非常没面子,遂决心调兵进行报复,以便找回点颜面。


于是11月4日上午,阿部率旅团属堤鸠大队(第2大队)和中熊大队(第4大队)共1600余人,自涞源出动增援辻村部队,同时寻求与八路军一分区决战。路上与辻村大队残部会和后,阿部中将率大批日军进至前一日的战场雁宿崖,而我八路军早已撤退没了踪影,日本人只能焚烧几百具死鬼的尸体,气急败坏之余,阿部开始研究下一步追击方向。




此时曾雍雅支队再次扮演了“狼诱子”的诱饵部队角色,其实游击第3支队就是个2、300人的营级建制,装备也远不如主力部队,因此这个活其实挺危险的。如果装得不像,远距离开火就撤,阿部规秀又不是脑残,很容易判断出其中有诈;要想装得像,就必须缠住日军且战且退,那搞不好就可能被敌人包了饺子,所以技术含量还挺高,需要智勇双全呐。


曾支队果然经验丰富,一路若击若离向司各庄方向撤退,阿部规秀被撩拨的怒火中烧,率领1800多鬼子穷追不舍,11月5日的夜里总算追到司各庄,仍然没有发现八路军的踪迹,遂丧心病狂放火烧村。凌晨时分,“狼诱子”再次出现在黄土岭附近,阿部规秀接到斥候的侦察报告,立即率主力直扑黄土岭,曾雍雅支队终于顺利完成任务:狼被诱来了。



毕竟是小2000的鬼子,也得承认当时八路军与日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差距,所以为保证战斗的胜利,经晋察冀军区聂司令员协调,贺老总派出120师特务团驰援杨成武一分区,使八路军的围歼部队总兵力达到近8000人,在黄土岭附近布下一个大口袋,静待日军进入伏击圈。当阿部规秀率军追至黄土岭时,环顾四周山势,陡然发现不妙,立即命令撤退,可惜已经晚了。


当日军两个半大队掉头跑路时,八路军各团纷纷到达指定位置,完成合围后于11月7日中午发起三面围攻。战斗打响后,日军被压缩在长约5里宽100余米的山沟里,战场态势极度狼狈,只能依靠火力优势拼命突围,中午时分,担负正面拦截任务的一分区1团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发现一个山包上有数名日本军官,遂调来配属的分区炮营迫击炮连实施火力急袭。


炮兵连长杨九喜目测距离后,在800米外指挥四门迫击炮齐射,其中18岁炮手李二喜打出的炮弹准确击中阿部规秀的位置,这家伙当场重伤不久毙命。在整个黄土岭围歼战中,八路军以500余人的伤亡毙伤日军900余人,同时毙杀中将一名,是一次非常漂亮的山地伏击作战。而日军为了挽救阿部旅团的残部,不仅出动两路援军急扑黄土岭,还空投了一名大佐指挥官,甚至出动十几架飞机狂轰滥炸掩护突围。


鉴于敌人大批援军接近,为避免陷于被动,在予敌以严重杀伤之后,11月8日八路军顺利撤出战斗,而正是根据曾支队的真实战史原型,才有了电影《诱狼》。


最佳贡献者
2

诱饵,为诱敌之道,兵家之必备。孙子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诱饵又有二种。

一是以人为诱,就如弃卒与死士。此多为迫不得已之下,死中求活之法,兵法之险道。

二是以一部兵力佯动为诱,诱敌误判,为我创造战机。这是兵法的正道。

打仗这事,假设两支皆接受过系统完整训练,装备齐全、建制整齐的正规军队间的对决。就如同两位接受过同样体系化训练的拳手之间的对决差不多。

双方技术相近,训练相同、实力相近。胜负与否,就得看谁先犯错。

那么如何让对方先犯错呢?就要靠诱饵。各用计谋透敌,透惑对方产生误判。然后,我从对方的失误中,寻找攻击破敌的时机。正所谓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

当然,若实力悬殊之下,那又另说。而所谓实力者,非是人数兵力,而是指训练装备水平。训练与装备,才是实力。比如训练有素的经制之兵,有三五千,往往一个结阵冲击,就能击洿数万乌合之众。战史上类此事例,数不胜数,亦无需用诱饵或用诈术。

反之,若敌强我弱,或者势均力敌之下。古今中外,历代名将破敌,则无不善用诱敌之道而取胜。

李世民虎牢关破河北窦建德联军。略用小计,即诱敌出营野战,然后一战大破之。

其时,唐军三千五百骑,虽皆为打惯了恶仗的百战精锐,却奈何兵少,无力攻坚。

河北军号称十万众,却成军以来,真没有过大规模正规仗与苦仗的历练。而对面的李世民,常胜之威名震动天下,河北军尤忌惮唐军骑兵,于时扎营也不先攻。

两军对峙不动。李世民命令,将战马千余匹放出去牧草喂料。如此,就让窦建德产生了误判,认为唐军只为阻击而来,不会主动攻击。

于是河北军开出营垒,向唐军迫近,列大阵于野外耀武扬威。当至午后时,士卒劳累,军阵开始出现了懈怠。而窦建德又要在阵前召集诸营将领会议,一时,河北军阵中嘈杂声四起,旗帜混乱。士兵们以为唐军不会攻击,纷纷奔至河边饮水。

此时,唐军突然发动,全线进攻。唐军有多猛?玄甲铁骑之名,自是无虚。李世民的族弟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先率部陷阵,从河北军阵前方突入,一直凿穿阵线自阵后而出,又自敌阵后方再返身杀回前方,铠甲上插满流矢,射得像刺猬。宗室亲贵都如此生猛,其他诸将士可想而知。于是一役而大溃敌,斩首三千,俘敌五万,生擒窦建德。

而史上最经典之诱饵,莫过于楚汉相争,汉王刘邦以身作诱,屡败屡战,牢牢的粘住了楚霸王项羽之主力。而待百战百胜的项羽回过神来之时,北方已让韩信以荡平,天下大势已去。

所以,自古用兵,善用诱饵者胜。就是现代,亦是如此。凡攻击战术原则,就必须有佯攻、助攻与主攻,佯攻即为诱饵。还有围点打援,则是以围中之敌为诱,围而不歼,诱敌来援。而我主力于敌援兵必经之道据险设伏,敌援兵既灭,围中之敌士气崩溃,则多不战而降。

诱饵部队多少,谁去为诱,自然是情况不同,运用不同。至于充当诱饵者也是人,值得提倡与否?那就哈哈了,战事一开,举国之生死存亡大事,伏尸千里,血流成河。沙场之上,又焉有妇人之仁容身之地。



3

诱饵去的时候都有不死的策划。执行人即使知道去了极可能死,但不去临阵脱逃一样枪毙!还不如顶流上,还有一线生机。

4

引敌深入,可以伏击,歼灭,以少胜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