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隋末的程咬金了吧,我想以他那身板,每次扛个一百斤肯定不成问题,按照唐初的法律,都够死好多回了。唐朝末年的王仙芝和黄巢也是私盐贩子。黄巢更是三代卖私盐,家中一定揽财不少,能活三代还能起事,佩服佩服!这两人合手,几乎推翻了大唐帝国。虽然唐帝国不是亡于黄巢手中,但经过黄巢这一折腾,大唐王朝也是岌岌可危了。

到了元末,农民起义轰轰烈烈。你看那张士诚,方国珍,本身就是私盐贩子。朱元璋虽说不是,但他的资金却是私盐贩子提供的。这些人乱哄哄,你放唱罢我登场,搅了个元朝底朝天。细细论起来真是好笑,就是一群卖私盐的把蒙古人给搅回到大漠老家!

要说最厉害的当属钱镠。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就说他是“以贩盐为盗“。为盗就为盗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钱镠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里的吴越王国。这个王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鱼米之乡啊。




最佳贡献者
2

为什么古代民变领袖多有贩私盐出身者?

"民变"最初指下层群众(主要是农民)进行的具有某种正义性、以暴力聚众反抗朝廷的行为,历史上的民变领袖很少是农民,中国古代十二次重大农民起义,依次是: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其领袖主要职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官吏

刘邦(亭长)王匡、王凤(评理诤讼的小吏)翟让(东郡法曹)、窦建德(里长)刘福通(巡检)、陈友谅(县吏)李自成(驿卒)徐天德(差役)陈胜、吴广(屯长)王嘉胤、张献忠(边兵)

这些民变领袖基本都是底层官吏,他们地位虽然低,但把握着大量社会资源,为地方一霸,是连接官民的纽带,他们借助朝廷之权,从事征粮征税、缉拿、诉讼、领兵等工作,并且利于利用身份结交各方人士,经营自己的势力。而其中能成事者,大多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比如刘邦,利用自己的职位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因为工作性质,经常要下基层,与群众打交道,虽然胥吏中不乏鱼肉乡里之辈,但总有王匡、王凤这样帮助底层百姓打官司,从而在民众中拥有人望的正直小吏。这些底层公务员出身的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不在民间拥有很高美誉度,都是可以一呼百应的牛人。作为官吏,还可以掌握一定的财富,比如刘福通是巨富之家出身,后来当了巡检,便有了仗义疏财的经济基础,而且到了起事的时候,招兵买马也需要大量金钱。由此,下级官吏便成为了造反的急先锋。

二、农民

杨么(相传为渔民)、杨秀清、萧朝贵(烧炭农民)、朱元璋(农民)

朱元璋算是农民吧,当和尚只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去当的,并不算是真正的职业吧,大概属于农民的农民领袖也就这四个吧。

三、商人

唐黄巢(盐商)、王小波、李顺(茶贩)方腊(漆园主)、钟相(小商人)、徐寿辉(布商)、张士诚(盐商)、高迎祥(马贩子)

这些人大多数是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平时好勇斗狠,一旦遇到苛捐杂税繁多、土地兼并严重、皇帝昏庸腐朽等的时候,特别容易带头挑事,从而成为民变领袖。

当然,还有洪秀全、冯云山是私塾教师;白莲教起义的王聪儿曾是江湖艺人;黄巾起义的张角是个烧符水治人的江湖郎中;元末农民起义的韩山童则是白莲教教主。

由上可知,古代民变领袖贩私盐出身者还真不多,出名的大概就是黄巢、张士诚这几个吧,至于这些盐贩子之所以能成为民变领袖,其共同点大概如下:

1.盐业在古代从来都是朝廷的垄断产业,是不允许私自贩卖的,因此走法律空子,经营私盐的商人,大多数是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在贩卖私盐的过程中与官府不断争斗,练就了武艺、胆识,本是性格上是具有反叛成分的,而且与当时朝廷基本是处于对立面的。

2.贩卖私盐,必然有一批人团结在自己周围,过得是刀口舔血的生活,这就为发起民变有了一定的武装基础。

3.贩卖私盐,这是一个暴利行业,其有足够的财富或收买当地百姓、或收买官府、或结交豪杰,形成一定的威望,当需要登高一呼时,有群众基础,有云集响应者。而且能进行贩卖私盐这一行业,必然在私盐运行途中需要打通多道关卡,无论是官方的,还是占山为王的,需要的不仅是人际关系、财富利益,还有可能结成了攻守同盟。

能成为古代民变领袖贩私盐出身者大多算是枭雄吧,其性格、能力、财力、人际关系、威望等都是其成为领袖的重要原因,当然,时势造英雄,与当时的历史环境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最后,古代民变领袖贩私盐出身者真的没有那么多。

3

自秦朝以来,2000的历史,民变数不可数,题主能否再多说几个民变的领袖?

刘邦多少也算平民,陈胜也是,就算是贵族,也是破落贵族。

黄巾的张角、西晋的流民帅更多,刘裕参与镇压的卢循、孙恩。

宋朝乱七八糟的民变更多,身份更是五花八门,怎么就成了“多有贩私盐出身”?

4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那就是私盐贩子,凭借着贩卖私盐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私盐贩子不仅能积累了大量的钱财,还能攒下一支心狠手辣的队伍——武装贩运。每当天下板荡的时候,一些私盐贩子就开始带头造反

第一位:王仙芝

王仙芝,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以贩卖私盐起家,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武艺,于乾符元年(874元),聚众数千人,揭竿于长垣,并发出檄文,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878年,所领导的起义军被曾元裕包围,自己战死在突围过程中。最大的成就:876年七月占领汝州城,全歼官军,使得东都大震,百官出奔,吓得唐僖宗在长安取消了重阳内宴,下诏赦免王仙芝之罪。

第二位:黄巢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与王仙芝一起成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率领的起义军大势已去,被其外甥林言乘机杀害。最大的成就:880年十二月,黄巢于长安皇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黄巢可以说是所有私盐贩子中成就最高的了,但同时也是名声最臭的一个。

第三位:钱镠

钱镠,杭州临安人,贩卖私盐起家,在唐末黄巢起义时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敌军,累迁到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自立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以后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最大的成就: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主。钱镠应该所有私盐贩子中最懂形势,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第四位:张士诚

张士诚,泰州兴化白驹场人,兄弟四人在元末时以撑船运盐为生,并夹带贩卖私盐。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张士诚与其弟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成为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元至正二十七秋,张士诚的老巢平江被朱元璋攻破,个人也被俘至金陵,后自缢而死。最大的成就: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三祐。

当然,历史有名的私盐贩子实在是太多了,带头造反更是不少,但结局好像都不太好,目光短视的多,满足于地方割据,鲜有取得像农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那样的成就,这也一件值得令人深究探讨历史现象。

5

首先感谢提问官和问答!


自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以来的几千年时间里,封建社会建立的政权统治时间多则几百年,少则几十年!

而往往在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时候,总会有一群有勇无谋,财大气粗的造反派,比如说钱缪、张士诚、方国珍,黄巢等等,而他们的职业就是“私盐贩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会投入到造反的运动中呢?


第一点就是封建社会盐业的专营制度,促使了私盐贩子的快速起家!

熟读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春秋时期以前,当时的统治者们是可以让他们进行自由的私人交易的。

当到了春秋时期的时候,齐国的相国官仲就提出了著名的“官山海”,也就是食盐业的专营制度,。朝廷要对食盐进行统一的销售,不再让私人交易食盐!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既得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后来经过慢慢的发展与完善,食盐的专营制度让朝廷的国库慢慢的充实起来,相反的就是国库充实了,可老百姓遭罪了!

食盐的专营制度下,朝廷统一的从盐户手里收购食盐,再进行全国的统一销售,当时收购的时候比如说是一块钱一斤,到了统一销售的时候就是一斤十块钱了!价格翻了十倍!

可想而知食盐专营给国家带来的税收有多大。

据《元史》记载:“国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盐独当天下之半。

也就是这时候,有些人就开始坐不住了,就开始打起了贩私盐的注意了!

食盐的利润之大让他们开始冒险进行食盐的贩卖,当时的法律极其严格,只要抓住盐贩子就是杀头,但是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当然了,既然是贩私盐,首先要有人手,这些人在长久的贩盐之路上,就开始慢慢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势力!

第二点就是造反的优势!

首先他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过得刀口舔血的日子,说不准哪天就被抓了,因为当时的法律相当严格!

那么说这些人也不是真的草莽匹夫之人,首先一个领头的人肯定是个能人,不然没几天功夫就被朝廷灭了!

再一个就是这些人做的私盐贩买利润相当大,就国家而言,国库一半都是由盐业来充实的,你想想在个人手里会累计多少财富,再说了当时的食盐制造水平不高,成本也没多少钱,得到的利润却相当高。

财富的累积也是他们在造反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比如说招兵买马,疏通关系之类的!

第三点就是官逼民反是导致私盐贩子造反的直接原因!

看起来好像是跟问题没有多大关系,可是仔细想想,私盐贩子都是什么人?就是为了利益的老百姓对吧?

那么他是既然是为了利益去做这种抓住就被杀头的买卖,那么利益不能最大化的时候他们能善罢甘休?

首先第一个就是私盐贩子都是被朝廷活活逼出来的,如果说朝廷对于价钱提的不是那么离谱,老百姓犯得着去干这事?

据记载,唐朝朝廷为了后期的战争,一次次的提高食盐价格,比如说开始的时候十块钱一斤,后来是二十块钱,再后来就是五十块钱,战争加剧了,朝廷的钱不够了,那么就再提高价格,一百块钱一斤。

你要知道,食盐这个东西虽说需求的很小,但是表示这个东西不能没有,人只要没有了食盐的摄入,一两天人就出问题!

所以你想想,老百姓辛辛苦苦制造的盐,朝廷反过来用几十上百倍的价格再反卖给老百姓,谁能受得了!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官逼民反的局面了!


私盐贩子的造反结局!

私盐贩子的造反结局都是昙花一现,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从古至今盐贩子造反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最厉害的黄巢起义结局不还是一样的失败了。

归根结底,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造反是为了利益和最基本上生活保障,没有远大的目光,也没有长远的考虑,打仗就只是打仗,从不考虑后勤保障的问题。

这也就是他们有那么多优势却往往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吧!


总结:

食盐的专营制度虽说有利于封建社会统治者能更好的快速发展,却也导致了基层人民提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也造就了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都会有私盐贩子起兵造反的事总有发生了!

总的来说,食盐专营制度的开启,有利也有弊,但是对于封建社会里王朝的统治权有着极大的好处,它进一步的巩固了皇权的统治!

6

共有四位盐贩:

1.王仙芝,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以贩卖私盐起家,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武艺,于乾符元年(874元),聚众数千人,揭竿于长垣,并发出檄文,斥责唐朝吏贪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

2.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与王仙芝一起成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3.钱镠,杭州临安人,贩卖私盐起家,在唐末黄巢起义时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敌军,累迁到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自立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以后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

4.张士诚,泰州兴化白驹场人,兄弟四人在元末时以撑船运盐为生,并夹带贩卖私盐。

1.以上资料显示,唐末中期唐玄宗,败家皇帝让政府出现赤字,起用了″榷盐法”,引用:(榷盐法”,是指食盐国家专卖制度,由以前的官运、官销制改为就场专卖制。也就是说,盐民生产食盐,政府低价买来,再高价卖给商人,由商人运输到政府指定经销店贩售)。唐朝政府有此税收入成了重要经济来源′从而剥夺了盐商的权利,盐贩子们开始了不满政府的所作所为,加入了农民起义的行列,王仙芝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引来黄巢的跟随引用:(黄巢的老家在山东菏泽,三代都是私盐贩子。贩私盐在唐朝是死罪,但是利润奇高。作为私盐贩子,黄巢家里并不缺钱,所以在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的时候,黄巢的造反更是一种借机获取更大利益的策略)。钱镠跟着加入,引用:(应该所有私盐贩子中最懂形势,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2.元末的张士诚与其弟弟贩盐,由于形受不了盐警的欺榨,与其弟及其他盐贩发起农民起义,被朱元璋镇压,引用:(而元末更是典型,朱元璋起义的经费大多是私盐贩子提供的,就连他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也都是私盐贩子出身。可以说,封建历史上的元末农民起义,基本上是一伙私盐贩子在争夺江山)。农民起义的重多,尤其是身为盐贩的农民起义有很多,成功的少之有少,盐贩子被眼前利益蒙蔽了,满足自己的一片天下,不能象刘邦和朱元璋那样成气候。(图片cr浏览器)

7

制作粗糙的官盐价格往往是制作精良的私盐价格的三到四倍,就这低廉的价格,私盐还是有利可图。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私盐贩子,他们又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1、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隋末的程咬金了吧,我想以他那身板,每次扛个一百斤肯定不成问题,按照唐初的法律,都够死好多回了。

2、唐朝末年的王仙芝和黄巢也是私盐贩子。黄巢更是三代卖私盐,家中一定揽财不少,能活三代还能起事,佩服佩服!这两人合手,几乎推翻了大唐帝国。虽然唐帝国不是亡于黄巢手中,但经过黄巢这一折腾,大唐王朝也是岌岌可危了。

3、到了元末,农民起义轰轰烈烈。你看那张士诚,方国珍,本身就是私盐贩子。朱元璋虽说不是,但他的资金却是私盐贩子提供的。这些人乱哄哄,你放唱罢我登场,搅了个元朝底朝天。细细论起来真是好笑,就是一群卖私盐的把蒙古人给搅回到大漠老家!

4、要说最厉害的当属钱镠。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就说他是“以贩盐为盗“。为盗就为盗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钱镠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里的吴越王国。这个王国的势力范围可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鱼米之乡啊。

其共同特点:

1、侠以武犯禁,过去很多贩私盐出生者都是好勇斗狠,为人义气,做人豪爽;

2、必定心狠手辣,有一定的组织性,他们有心机,有追随者,还有钱,胆子还特大。

因为一旦从事这个行业,就是死罪。反正都是死路一条,不如往大了闯,最后都会走上建立政权的道路

8

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了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拿汉朝为例子,汉武帝之前

国家的盐禁还比较宽松,很多人靠自己煮盐、贩盐致富,但

到了汉武帝中期时,由于长期对匈奴作战,导致军费支出太

多,国库亏空,于是汉武帝便接受东郭咸阳、孔仅等人的提

议,对盐进行国家专卖,民众不得煮、卖私盐,而且盐的价

格由政府规定到很高,董仲舒上书言“盐铁之利二十倍于

古”。盐又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资,因此国家从中获利

甚大。

第二个考虑是社会的安定,一则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盐的利润很大,盐商之收入比之耕种者的收入如同天壤之

别,这样会造成贫富差距的不可遏制、带来社会隐患。二则

“以农为本”,农业社会是最稳定、最易于控制的社会,因

为人都被束缚到一小块土地上,能量最小,而若不禁止私

盐,则贩盐者必多,而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不产盐,所以贩

盐者是要在国土内四处游走的,这样的话,往轻处说,则这

些人若犯法的话不好追捕,往重处说,这种具有广大交游面

的贩盐群体对朝廷的安全是有相当的威胁的。且农耕者质

朴、商贾者奸宄,后者显然更难统治。

9

古代信息,交通比较封闭,而盐商走南闯北,见识多广,同时在贩盐过程中接触不同层次的人.从而更清楚他们的需求,再则私盐贩者,相对比较聪明能干,在日积月累中积聚一定的财富,具有一定人脉,当他们遭受官府税务重压,同样也仇恨统治者,正因如此民变者相对私盐贩就具备造反各种条件,民变发生在他们身上巨多

10

首先,贩卖私盐本身就是刀头舔血的行业,往往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为了自保而非常团结,具备了随时造反的基础。其次,贩私盐者经常与官服发生摩擦与战斗,具备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再次,贩私盐是暴利行业,经费比较雄厚。第四,私盐贩子走南闯北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宽阔的眼界。所以他们往往成为造反领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