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曾国藩我们都知道。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咸丰二年,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听命曾国藩一人。咸丰四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国藩入南京后,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实十余万人大多是老百姓。

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记》),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 曾国荃于南京抢得大量财物,曾国藩对朝廷奏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是为杀人灭口。

这也许就是别人眼里曾国藩是坏人是屠夫的原因吧。对于曾国藩是好人还是坏人作为今天我们读历史的人来讲是没有意思的。因为对于太平天国的士兵和金陵城里的百姓来说曾国藩无疑你屠夫魔鬼绝对的坏人。

对于清朝朝廷来说曾国藩无疑是好人,大好人挽救了大清朝于危墙之下。所以我们要抱着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人物。对于我们来讲好坏我觉得不应该我们来评价。你您觉得呢?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人物应当客观的评价,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曾国藩确实有其思想和时代的局限性。

当今有人认为他是挽大厦于将倾的晚晴名臣,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圣人;有人认为他是道貌岸然伪儒学的代表,是杀人不眨眼的“曾剃头”。他的著作今天依然被人借鉴,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范本。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介绍一下曾国藩。

一、杂学古今:经世致用思想的逐渐形成

严格来说,曾国藩既不算一个纯粹的理学家,也不算一个纯粹的儒学家,而是一个以理学为核心,以儒学为主体,集古今思想之大成的一个杂家。他吸收了一切对统治阶级有用的思想,不论何门何派,不论是中国固有的还是外来的,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本着为统治阶级尽忠报效的政治目的和立功立言立德的人生追求,他用平生所学付诸实践,挽回晚晴颓败的局面,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曾的实践让经世致用之学影响到当时的政治局面,并一度影响了后世的的局面。

二、平叛天国:湘军创立路线的曲折实践

湘军首创,本为保卫当地的地方政权。蒲圻一战,湘军惨败;后来曾国藩派兵去增援靖港,结果溃不成军,湘军几千人被全歼。曾出师不利,屡战屡败,准备留下遗书赴死,这时塔齐步带来了湘潭大捷的消息才挽回了他的性命。湘军逐渐在湖南站稳了脚跟,而这时太平军也定都天京。曾这时在衡州建立船厂赶造战船,从广东购进火炮,筹建水师。陆军也建立各号军营,由鲍超、彭玉麟、罗泽南一些有作为的军官统领。后石达开总攻湘军水师大营,烧毁战船百余艘,元气大伤。

正在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时,杨、洪事变,石达开出走四川,使太平军元气大伤。曾国藩积蓄力量慢慢收复失地,最后派其弟曾国荃四路进军,围攻安庆,失去最后一道屏障,金陵最终被攻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曾国藩创湘军,筹水师,在地方政府的掣肘、皇上大臣的猜忌、太平军的打击、军队的管理等不尽其数的困难之中周转,经过自己的一次次的尝试和实践,终于平叛了二十二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失败之根本在于杨、洪内讧,使得军事力量四分五裂,最终走向失败。

三、内豺外犬:政治反动嘴脸的全面暴露

曾国藩对国内的农民运动一向采用高压的政策。曾国藩在围攻安庆时,一连几月毫无进展,于是下令围城十八个月,将里面的百姓官兵活活饿死。城破之时曾国藩甚至下令屠城,书中所写“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大快人心”,曾国藩在奏折之中亦描述“杀之以祭壕头堡阵亡将士,诸勇犹痛憾切齿,争啖其肉”,由此可见战争之激烈,曾手段之狠毒。九江之战如此,天京之战亦如此,都没能逃脱屠城的噩梦。曾国藩一手训练的湘军除亡命好战之外,还残忍、暴虐、嗜杀,他甚至诱迫和怂恿部下士兵生吃太平军的血肉心肝,充分表现了地主武装的野蛮本性。

对于外国侵略者曾却以妥协的态度。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城,咸丰皇帝在逃跑的路上下谕旨各地督、抚、将军来京勤王。曾国藩为此而苦恼,若是不发兵,则会冠以“不忠”、“卖国贼”的帽子;若发兵北进,担心朝廷命臣会趁机夺取湘军军权。他在上奏咸丰的奏折中,委婉描述湘军勤王不变来掩饰其无心北援。最终,中方战败,签订《北京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天津教案中,曾亦以中国人的性命来安抚外国侵略者,一时间背负骂名。曾国藩对待革命人民穷凶极恶的态度与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投降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反人民、反革命、反正义的做法让他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反动派,内豺外犬的态度让他的反动嘴脸全面暴露。

四、虽死犹生:地主买办阶级的延续继承

曾通过一生的言论和行动,形成了一条路线。其路线要点:继承儒学和理学,维持封建地主阶级的道统;对外屈服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换取其支持与合作;集军权、政治、财务于一身,以建立军阀制度,其创立的湘军也成为最早的军阀前身;强化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曾代表的清政府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镇压日益觉醒的中国人民革命,沿着半帝国主义半封建主义的道路走下去。曾的路线代表了地主,买办阶级的根本利益,受到他们的拥护,而其后的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无不沿袭曾的路线,甚至成为反动政权的支撑。毛主席也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这不仅表现在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凶狠、最愚顽的角色之一,还表现在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极少数超越“自在”阶段,而进入“自为”阶段的人。曾的路线尽管维护了当时的政治局面,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救中国。他代表了地主阶级的胜利,代表了帝国主义的胜利,代表了无数中国人民前仆后继革命的失败。

近代以来,自太平天国失败,又有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义和团运动受统治阶级蒙蔽而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最终推动历史进步的责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曾国藩因为其历史局限性,并未根本改变中国之面貌。曾国藩的一生也任由后人评说,圣人也好,恶魔也罢。以《曾国藩传》的作者唐浩明的一句话来说,曾国藩所摧毁的力量未必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但他所捍卫的势力应当下地狱。

3

这是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曾国藩这个人的,说他是好人,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个人有极高的修身之道以及为官之道,以及为晚清剿灭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这些,都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说他是屠夫,主要是因为他在经历了十一年的艰苦鏖战,最终艰难的镇压镇压了太平天国,在镇压太平天边的过程中,曾经杀人过多,其做法过于血腥,于乱世之中造成广大底层人民的生灵涂炭。所以,在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这个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4

他的功绩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们来说说不一样的曾国藩,他曾和他的弟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当时他们杀的那里是血流成河,而这个地方却又是南京!

曾国藩是平叛太平天国的主力,在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7月,天京(也就是南京),被围困一年多后,极度缺少物资,甚至天王洪秀全都不得不靠野草充饥,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得知洪秀全去世,少主继位,正是主少国疑的时候,本就岌岌可危的天京城,在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强大攻势下,又坚持了一个月,与7月19日终于被破。

破城后可能是大胜冲击了头脑,也可能是长年和太平天国作战打出了脾气,这次军纪严明的湘军,不再如以往般的令行禁止,可怕的屠城开始了,烧杀抢掠,死伤无数,整个南京城都差点被付之一炬,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5

曾国藩是怎样的人呢?在这里请先看前人的评论再说

辛亥革命中的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

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咸丰同年间,曾国藩在“借夷助剿”、夷商代运南漕、派人购买美国机器创办江南机器局、办理天津教案等涉外活动中的表现,指出在严重的内忧外患而大多数士大夫沉湎于义理考据之时,曾国藩能独立时代潮流,把握风云际会,并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林则徐、魏源的经世致用之学,大力倡导学习西方,开展自强新生政运动,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世人称其为半圣。他所说的各类名言,特别是在教育子女方面,拥有很高的成就。就算 是现在,曾国潘家书,还在被人广为传阅。曾国潘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正反两面性,特别是晚清重臣,后人对其评价好坏极为鲜明。曾国潘、李鸿章这两师徒,后世之人对其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曾国潘和李鸿章 是真正的实干家,不搞虚的,从实际的方面增强国家的实力。也有人说,他们是卖国贼,在外国人面前奴颜媚骨,不顾国家利益。有人说曾国潘,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朝续命, 实在是汉族人的耻辱。曾国潘这个人有这么多面,那么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呢?

让曾国潘开始平步青云的功绩,应当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看中国整个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每个王朝覆灭的先兆皆是农民起义。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汉末的黄巾军起义,元末 的各方起义,明末的闯王等等。到了清末,也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此次起义发展之迅速,骇人听闻,短时间内就占据了半壁河山,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次起义,就 是太平天国运动。晚清之时,清廷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苦不堪言。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依靠天主教的教义,发展起了太平天国,期望建立一个平等共富的国家。

九:在起义的销烟席卷大地之时,曾国潘受命组建湘军,随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潘用兵奇诡,行事凶辣,很快协同其他大将,将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了下去。

在此次镇压中,曾国潘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极为狠毒,不仅杀俘,而且还屠城。他和弟弟曾国荃,被时人称之为曾剃头、曾屠户。对于曾国潘此种做法,小编不做评论。 只客观来说,曾国潘镇压太平运动,是作为他清朝臣子应尽的责任。而对于有人说,此举是给清朝续命的说法。在面对西方列强之时,相对太平天国,小编更倾向于清朝。小编是站 在很实际的一点来看的,在面对列强之时,清朝虽然已经积弊甚深,但至少在朝廷里还是有许多有志之士,眼光深远,看见了未来的出路的。由这些受过系统教育的士大夫阶层来处 理各种状况,总比太平天国一群没有受过许多教育的人来面对要好。只看太平天国领导阶层,在取得一部分成就后,便沉迷于金银享乐之中,甚至还内斗严重来看,就不适合当时的 中国。

在说天津事件中,因为外国传教士的恶行,天津人民皆气愤不已,进行了激烈的报复。对于此种情况,朝廷派出了曾国潘来处理这一事件中。曾国潘此次的态度,使得他有了卖国 贼之称。原因无他,曾国潘鉴于法国和清朝的军事差距,选择了妥协,不仅严厉指责天津人民,而且还将扣押的传教士放走。此次所作所为,到底是好是坏,其实并不好评价。在 此次中国都有过错,曾国潘考虑到清朝不敌法国是好,但是他指责天津人民,也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在我看来,曾国潘还是功大于过的。至少他被称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足以见证他的功绩。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 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 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6

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曾国藩也不例外。处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的曾国藩,选择了忠于清王朝,延续了清王朝的寿命。他一手创立湘军。剿灭了当时太平天国的起义。所以他救了清政府,官方肯定会说他好。而当时许多起义的普通老百姓也确实被他剿灭。他的军队确实也杀了不少人。当时老百姓称呼他为曾剃头。

7

如果站在历史立场上,曾国藩保护了统一政权,维护了国体,肯定是好人。

如果站在平民立场上,不好不坏吧。曾国藩虽然屠杀了大批平民,但是维护了半个中国,没有让他们遭受战火侵袭,有功也有过,所以我个人认为好的地方也有,坏的也有。

8

怎么说呢?

曾国藩屠夫是事实,尤其是对于当时的无辜百姓。

为铲除太平天国,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军攻破天京,但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不是为其洗白,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交战中所杀无数,但存在一定历史背景而非生性嗜杀。(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对于现在人来说还是认为曾国藩是好人居多吧,但“好人卡”也应该不适合发给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关键是人家真的做到了!)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学术上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也综合了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

在文学方面曾国藩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曾国藩在书法上也有突出成就。


私德也是被后人称道。毕竟“半圣”,“古今第一完人”绝非空穴来风。

9

历史的功与败后人评价:

特殊环境,为了整体利益伤害局部,实属无奈,况且曾国藩不是出于私欲(什么高官厚禄),人品素常,曾是正面的!

10

曾国藩作为近代的一位风云人物,一直倍受争议,他兴办洋务,提出“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派出留学生到外国学习,搜罗像华蘅芳、李善兰这些人才为国所用,培养了李鸿章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功绩;但他打败太平军、特别是“天津教案”给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有“曾剃头”之称。但我个人认为曾国藩还是功大于过,最多也是毁誉参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