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身份其实真假未知,准确的说是“不可考”,但却是汉献帝亲口承认的皇叔,君无戏言,从此刘备的皇叔身份便成了无可置疑的。
出处
皇叔的身份,在三国中最早便是从刘备自己口中道出的,桃园结义时他曾言:“我本汉室宗亲”。关于汉室宗亲的背景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皆有记载。:《三国演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候。坐耐金失侯,因家焉。”
但实际上,历史上也有人对此产生了质疑,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元人胡三省就说过: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
向上追溯可以发现,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弟。适逢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先后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并通过“酎金失侯”,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将大部分列候夺爵罢黜。
《史记·平准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馀人。”
如此几番打压,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而前面提到的刘备先祖,刘胜之子刘贞,原被封为涿县陆城侯(陆城亭侯),亦在“酎金失侯”中被削去爵位,后定居于涿县。
这之前的记载皆有史书可考,然此时为西汉年间,“酎金失侯”发生时间约为公元前112年。此后直至东汉末年,约为公元220年,这期间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无从查证。
且据史书记载,中山王刘胜生活不加节制,好饮酒,儿子有一百二十多个,如此考证起来更加增加了难度。元朝史学家胡三省认为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刘贞一脉确有留居涿县的,但刘备是否真的在内,还真的就是无从查起,即“不可考”。
同宗
而当时,同样称为汉室宗亲的还有两人刘表和刘璋,这二人据称为西汉鲁恭王,景帝之子刘余之后。
《三国志》刘二牧传: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璋,字季玉,既袭焉位。
同为汉室宗亲,刘表据荆州,刘璋拥益州,皆有官职,有辖地,刘备亦先后投靠过。然历经几百年时间,身份实则皆不可考,所谓汉室只是一个虚名而已。既使是宗亲,却也是旁系末枝,群雄并起之时,只是为自己割据一方招揽人才找一个可以依托的身份而已。
刘表刘璋二人虽亦属汉室,但其基业却也分别为曹操刘备所取,这汉室宗亲的身份并未成为他们的护身符。因此,此时汉室之名并没那么重要了。
枭雄如曹操,亦是自称汉相,言承天子诏命。若是如此算起,人人皆可与汉室相关联。故此,刘备其身份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只要其以这个身份召集起来的从者相信即可,比如誓忠于汉室的关羽。
认证
虽然汉室之名已名存实亡,但各方诸侯却也各有顾忌,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的人毕竟还是很少。董卓李傕郭汜之辈伏诛后,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然此时的汉献帝虽无实权,却也不甘心为曹操所挟持。因此当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出现时,汉献帝便有心扶持使其为自己所用。
在古时,要想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最重要的便是看族谱,而皇室对血脉尤为看重,族谱更为严谨。因此,刘备第一次朝拜汉献帝时,献帝便使人取宗族世谱检看确认,并到偏殿请叙叔侄之礼。
《三国演义》: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自此,刘备的皇叔身份是经天子亲口承认过的,再无可置疑。但是,这里能说明刘备的出身比其它同宗刘表刘璋更为正吗?当然不是,只是刘备出现的时机刚刚好而已,汉献帝希望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刘备刚好符合其预期。
汉献帝为汉景帝第十四代孙,且不说此刘备是否真的是族谱上所载。即便是如此,按照文中所言刘备确是汉景帝的第十九代孙,而要论辈分,也是差之千里。可见献帝取出族谱查验之举,绝非是为了验证刘备身份,而是根本就为了给刘备一个正统认证的身份。
结语
因此,刘备的身份虽然来源不可考,无法确认真假,但结果确实非常确定的。自古君无戏言,汉献帝既然亲口承认其为皇叔,从此刘备的皇叔身份便是确凿无疑了,事实如何已不再重要。且在东汉末年,汉室本就衰微,一个分支宗室的身份的官方认证,实在是没什么特殊的意义,只能说是汉献帝得一个精神寄托而已。谋士提出此事时,曹操的态度为:“名虽近君,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其实也是当时其他人的观点,皇叔之名,不过虚名而已,又兼天子之认可,故当时便无人再去质疑,做这即要挑战天子,实则又无甚益处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