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方多重药引。如叶天士遇一久病不愈者,看了其服用的方剂,就在原方剂上加一叶秋梧桐,病人服后病霍然而愈。时值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桐叶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病愈。又姑苏名医,樱宁生和诸士登山游玩,刚上台阶,一富家夫人难产,求医者要樱速回救治。先生顺手捡起一叶梧桐交给来人,嘱立回熬汤服下。服后立产矣。皆问此出何方?樱曰:医者意也,夫人十月怀胎而末产之,气不足也。秋叶得秋气再堕,用以助之,其气足,何不产之。一上两例足见古人对药引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现代中医一般多用药引,引药入经。借助药引増加其药力,减少药性猛烈等。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症可用。牛膝引药下行,下焦症可投。太阳症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用才胡。上肢用桑枝,下肢用牛膝。服风寒感冒的中成药,要用热姜汤送服以増強疏风散寒的功效。建脾胃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血虚乳少服用生化丸最好用红糖水送服,以増強补血散寒袪瘀的作用。服用?肾药最好用淡盐水送服,咸入肾以増其功效。总之药引可根据个人的用药习惯有起引药归经,有起佐助,左制,反佐,调合诸药等,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药引无不成为医生组方遣药高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