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办法见好就收。

拿破仑时代的大部分战争,并不是法国主动发动的,而是英国策动的。

英国之所以这么热衷于反法,主要是当时拿破仑触碰到了英国的两个禁区:自由贸易和欧陆均势

这两个禁区,以第二点为主要矛盾。

也就是说,即便拿破仑愿意与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英国也不会与他和解。因为英国绝对不会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统一,且势力强大的政权存在。不把拿破仑整下台,英国人决不罢休。

英国跟法国硬钢到底,拿破仑怎么办呢?

没办法,他也只能是硬钢到底。不然,那就只剩下向英国投降这条路了。

为了反制英国,拿破仑在1805年发动了特拉法尔加海战,但是结果不理想。法国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主帅维尔纳夫和18艘战舰当场英军俘获。

此役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转而打经济战,想出了一个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招——强制要求欧洲大陆不与英国人做生意。

为此,拿破仑构建了一套大陆封锁体系。想要把英国孤立,既让英国的商品进不来,同时也让欧洲的原材料出不去。

不过拿破仑的办法并不奏效。因为英国是当时全欧州的金融中心,欧洲大陆的封锁,起初对英国确实有很大影响,但是英国海军全歼法国海军后,牢牢控制了海洋。没有了欧洲对于英国人来说,不要紧,英国还可以通过各殖民地和海外国家的贸易补充损失。

从1805年至1809年,英国光是从美洲的出口额就从30万英镑提升到630万英镑。因此英国对拿破仑的封锁政策有恃无恐。还反而利用金元政策援助那些不满法国的国家,与这些国家进行走私交易。

拿破仑见英国小日子过得不错,就继续加大对英国的封锁,结果这一加强,就惹恼了欧洲大陆所有国家。

因为当时法国工业生产能力远不如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欧洲各国的需求。而欧陆其他各国大多停留在封建和农奴制,生产力低下,加上长期的战争和高昂的赔款,各国非常依赖英国提供的商品。比如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就因为拿破仑的经济封锁政策,百业凋敝。

所以说,拿破仑的封锁政策不仅很失败,而且还搞得欧陆怨声载道,分歧严重。



欧洲各国都反感拿破仑,那拿破仑应该怎么办呢?有两个办法。一是妥协,放弃自大革命之后在欧洲赢得的所有胜利果实,得过且过;二是继续死磕。

拿破仑是什么人?打遍欧陆无敌手,所以他选择死磕。并在欧陆收拾不服他,继续与英国眉来眼去的国家。

当时第一个挨揍的是葡萄牙,葡萄牙作为英国盟友,拒绝履行大陆封锁,导致英国通过葡萄牙这个缺口向伊比利亚半岛乃至全欧陆进行贸易渗透。拿破仑为此挑起了伊比利亚半岛战争。

英国人见到欧陆内战了,觉得打倒拿破仑的时机成熟了,就一面在伊比利亚半岛牵制并痛击法军,一面趁机与反感拿破仑久已的奥地利组成了第五次反法同盟,迫使法军两面作战。

这一战,法国有些力不从心,险些阴沟里翻了船,而且沙俄在法国与奥地利大战的时候袖手旁观,让拿破仑很恼火。

于是在1810年开始,拿破仑就跟沙俄正式摊牌了,要求沙俄选边站——是继续站在英法之间两面倒,还是支持法国。

沙俄当时选择了站在了英国人一侧,拒绝履行拿破仑要求的大陆封锁,重新和英国人恢复了贸易关系。于是之后,拿破仑就策划了远征俄罗斯的战争。

总的来说。当拿破仑制霸欧陆后,他其实就没有退路了,即便他想退,英国人也不会允许他存在。不把法国打分裂,英国人不会罢手。法国也一样,当战争启动后,已经不是谁想停就能停的了。所有人,如果不是精疲力竭,但凡还有点力气厮杀,都会继续打下去。这就像二战时期的德国,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取得的胜利果实,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如果不是苏军打到了柏林城下,德国人绝对不会想到见好就收,放弃既得利益。

我个人认为,拿破仑最主要的败笔,不是他见好没收,而是他还不够狠。他在1807年签订《提尔西特合约》后,就应该继续对奥地利进行穷追猛打,把奥地利打成普鲁士那般模样,而不是回师去打西班牙。允许奥地利继续保留15万精锐。

当时欧洲的五大国,英国、法国、沙俄、奥地利、普鲁士,拿破仑只摧毁了普鲁士。他在拿英国没办法,留着奥地利的情况下,居然又连续开拓了西班牙、沙俄两个战场,这才是他的败笔。

假如拿破仑当时彻底瓦解奥地利,巩固他在欧洲大陆的基本盘,那么1813年沙俄反攻法国时,就不会进展的那么顺利。毕竟拿破仑远征沙俄,俄军损失也很惨。而拿破仑只要还有喘息之机,他也不会败的那么惨。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1812年的拿破仑,虽然确实“见好”,但并没有“收”的余地。

在讨论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提出一些“前期所向无敌,后期一败涂地”的例子,然后问:为什么他们不见好就收呢?

拿破仑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停止进攻俄罗斯呢?

希特勒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停止进攻苏联呢?

其实,历史人物并非傻子。所谓的见好就收,也只是部分后来人一厢情愿的假想。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那时候根本不具备见好就收的操作可能。

当然,这里不讨论希特勒,就事论事说说拿破仑。

一般认识中,拿破仑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1812年的俄罗斯战争。之前拿破仑已经统治了大半个欧洲,征俄一战导致6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次年英国就缔结了第6次反法同盟, 并导致拿破仑在莱比锡等战役中失败,于1814年被迫首次退位。

那么,按照部分网友设想,假设拿破仑1812年不去进攻俄罗斯,坐拥大半个欧洲,岂不美滋滋?

这选择其实是不存在的。

简单说,拿破仑从18世纪末开始的欧洲大战,本质上说是一场两个阵营之间为了争夺西方世界主导权而进行的决战。决战的一方是欧洲传统君主们,包括英国、沙俄、奥地利、普鲁士、法国波旁王室、意大利撒丁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室等等,以英国为总后台。另一方则是拿破仑代表的新兴力量,包括法国人民以及一些受压迫的民族,如波兰和部分意大利人等。

这场战斗以法国大革命为开端,后来先后经过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山岳派)、热月党轮番登台,但大体上都只是革命政权内部派系的更替,拿破仑虽然称帝,但这个皇帝可称为革命皇帝。到1811 年,拿破仑已经在欧陆粉碎了五次反法同盟,迫使奥地利、普鲁士、俄国暂时屈从,扶持了意大利、波兰、莱茵同盟,占领了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在欧陆一时风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最终的胜利。普鲁士、奥地利暂时求和,但依旧在舔舐伤口。更可怕的是大英帝国依然对欧陆虎视眈眈。只要英国还在,就能够策动整个欧陆的传统势力不断掀起对法兰西帝国新的围剿。

拿破仑对抗英国的方式,最直接的当然是登陆英伦,占领不列颠。可惜这个计划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时候就已经被拉尔逊海军上将给摧毁了。因此拿破仑只能退而求其次,实行大陆封锁,即切断英国和大陆的联系。

而在执行大陆封锁过程中,沙皇俄国却拒绝执行。

换言之,1812年时沙皇俄国已经站在了拿破仑的对立面,破坏大陆封锁体系。如果不迫使沙皇放弃这种立场,拿破仑将遭到英国的不断围剿——此时,拿破仑在欧洲并不稳定。普鲁士、奥地利正在卧薪尝胆,西班牙的游击队牵制了数十万法军。如果拿破仑持久下去,很难顶得住敌人东山再起。毕竟,此时的拿破仑已经在追求个人的王图霸业了。

所以,假设拿破仑“见好就收”,虽然可能不如历史位面垮台得这么快,但他的收,必然造成英国、沙俄为首的传统王朝趁势反攻,最终还是一个败。而对拿破仑而言,当然宁可选择一次大胆的进攻,以图胜利地拔掉英国在欧陆的最强大盟友——只不过,他对俄罗斯的严冬完全估计不足,这才落到了如此的下场。


3

拿破仑为什么不见好就收?这个问题同样适合希特勒。

见好就收应当有两个前提性条件:

其一是所收获的已经达到预期,其二是能够知道要想获得更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况且理想能够让人无比的坚定,权力和征服的欲望更会蒙蔽理性人的双眼。

开弓哪有回头箭,一旦踏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就不会想停下脚步。

在坚定理想和权力与征服的欲望指引下的道路上,胜利能够激励人继续向前,但挫折不会让人回头,只会让人丧失理智,变得偏激。

世界上有一群人,他们只能被杀死,甚至被打败,但绝不会服输。


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天才让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这也让他强化了自身是不可战胜的神的神话,既然自己都已经认为自己不可战胜,有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征服的脚步呢?

1805年10月,拿破仑在乌尔姆战役中取得胜利,反法联盟投降。

同年12月,拿破仑以7万兵力击败了俄奥联军9万兵力,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

通过此战,俄奥两国一蹶不振,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历史悠久的神圣罗马帝国被终结。

此时的拿破仑已经成为了无敌的神,英国、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依然被拿破仑的劣势兵力挫败。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的失败之后,拿破仑第一帝国进入鼎盛时期,他也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欧洲历史上的大帝无不是雄才伟略,功勋卓著的伟大君主,只可惜这些伟大的人物,要么因故殒命,要么走向失败和落寞,也许盛极必衰是他们必然的宿命。

拿破仑走到了人生巅峰,也可惜这就是他的人生巅峰,因为巅峰过后就不得不走下坡路了。


此时的欧洲大陆几乎已经完全处于拿破仑的统治之下,除了俄国。

如果要见好就收的话,此时便是最好的时刻,但这都只以后来人的角度所做的评判,但对于拿破仑这种伟大人物来说,只有死亡才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对他来说目标达成了吗?显然没有,因为除了俄国,还有英国不再其统治之下,他觉得只有先把陆地上的俄国纳入统治,才能更好的征服海峡另一边的英国。

1812年,拿破仑率领五十多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可惜他失败了,最后只有不到3万人回到了法国。

拿破仑不是第一位败在俄罗斯苦寒的气候上的侵略者,也不是最后一位,因为后来的希特勒也在此重蹈覆辙。

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伴随着拿破仑的失败,第六次反法同盟再次向拿破仑宣战。

从此以后,战败成为了拿破仑的家常便饭。

1814年,巴黎被占领,拿破仑宣布无条件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破灭。

尽管拿破仑以伟大的人格魅力再次掌控了法国,但他的巅峰早已不在,紧接而来的滑铁卢战役更是将他彻底摧毁。

他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不可谓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对于一个雄才伟略的伟大人物来说,在没有实现伟大理想之时,见好就收不过是妄言。

后来人所谓的好,对他们来说也许远不够好。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天上人间文史鉴】,文鉴心,史鉴人,一起交流文史。

4

拿破仑为什么不见好就收?这个问题同样适合希特勒。

见好就收应当有两个前提性条件:

其一是所收获的已经达到预期,其二是能够知道要想获得更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况且理想能够让人无比的坚定,权力和征服的欲望更会蒙蔽理性人的双眼。

开弓哪有回头箭,一旦踏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就不会想停下脚步。

在坚定理想和权力与征服的欲望指引下的道路上,胜利能够激励人继续向前,但挫折不会让人回头,只会让人丧失理智,变得偏激。

世界上有一群人,他们只能被杀死,甚至被打败,但绝不会服输。

拿破仑在军事上的天才让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这也让他强化了自身是不可战胜的神的神话,既然自己都已经认为自己不可战胜,有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征服的脚步呢?

1805年10月,拿破仑在乌尔姆战役中取得胜利,反法联盟投降。

同年12月,拿破仑以7万兵力击败了俄奥联军9万兵力,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

通过此战,俄奥两国一蹶不振,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历史悠久的神圣罗马帝国被终结。

此时的拿破仑已经成为了无敌的神,英国、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依然被拿破仑的劣势兵力挫败。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的失败之后,拿破仑第一帝国进入鼎盛时期,他也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欧洲历史上的大帝无不是雄才伟略,功勋卓著的伟大君主,只可惜这些伟大的人物,要么因故殒命,要么走向失败和落寞,也许盛极必衰是他们必然的宿命。

拿破仑走到了人生巅峰,也可惜这就是他的人生巅峰,因为巅峰过后就不得不走下坡路了。

此时的欧洲大陆几乎已经完全处于拿破仑的统治之下,除了俄国。

如果要见好就收的话,此时便是最好的时刻,但这都只以后来人的角度所做的评判,但对于拿破仑这种伟大人物来说,只有死亡才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拿破仑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继续贪天之功,就像人性中对权利和财富永不满足一样,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个人能站在巅峰上,见好就收,急流勇退呢?所谓成也勇猛,败也勇猛。历史就是这样不完美,总是有伟大的另一面来填补失落的另一面,而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性,所以历史上那些寥若晨星,见好就收的杰出人物,真的是更加令人佩服,他们才是真正读懂了历史——这面神奇的镜子。

对他来说目标达成了吗?显然没有,因为除了俄国,还有英国不再其统治之下,他觉得只有先把陆地上的俄国纳入统治,才能更好的征服海峡另一边的英国。

先说一下背景吧,拿破仑是1812年夏征俄的,此时的拿破仑已经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只有西班牙和俄国不属于拿破仑。其实拿破仑本来打算先打西班牙的,但拿破仑向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的女儿求亲时,沙皇夫妇百般推辞,拿破仑随即娶了奥地利的公主,与奥地利结盟,将矛头对准了俄国。

拿破仑征伐俄国是经过认真准备的,一共集结了52万兵力,当时的俄国能集结的兵力总共只有12万,由库图佐夫指挥。拿破仑之所以失败,一是因为补给线拖得太长,物资及兵源都得不到及时补充,二是低估了俄国寒冷恶劣的天气,在10月份法军就被迫开始撤退。之后俄军一路袭扰,法军则饥寒交迫,实力大损。沙皇亚历山大乘胜追击,最后占领巴黎,流放拿破仑到科西嘉岛。

拿破仑率领五十多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可惜他失败了,最后只有不到3万人回到了法国。

拿破仑不是第一位败在俄罗斯苦寒的气候上的侵略者,也不是最后一位,因为后来的希特勒也在此重蹈覆辙。

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伴随着拿破仑的失败,第六次反法同盟再次向拿破仑宣战。

从此以后,战败成为了拿破仑的家常便饭。

1814年,巴黎被占领,拿破仑宣布无条件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破灭。

尽管拿破仑以伟大的人格魅力再次掌控了法国,但他的巅峰早已不在,紧接而来的滑铁卢战役更是将他彻底摧毁。

他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不可谓不是一个成功的人。

对于一个雄才伟略的伟大人物来说,在没有实现伟大理想之时,见好就收不过是妄言。

后来人所谓的好,对他们来说也许远不够好。

综上,不灭俄国,则无法迫使英国屈服,目的达成之前,拿破仑不会收手。另外,法国国内经济不景气,矛盾重重,需要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5

“见好就收”这四个字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登天。纵观拿破仑一生,最终的梦想就是统一欧洲,而要想统一欧洲,就必定见好而收不了。拿破仑想见好就收,其他欧洲国家会同意吗?

19世纪的欧洲大陆:风云变幻

纵观拿破仑一生,内压叛乱、外击强敌,自始自终都处在战争风云之中。从土伦战役到滑铁卢,60多长战役,只有滑铁卢一场败仗,但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就当时而言,拿破仑想要重振古代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雄风,无疑是难上加难。19世纪的欧洲,已经不再是公元前的欧洲,英国、德国、俄国群雄并立,奥地利、西班牙、荷兰等国也得益于殖民活动的巨大经济福利而毫不逊色。

拿破仑能不能见好就收?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拿破仑想要统一西欧、乃至整个欧洲无异于痴人说梦。从1793年到1815年短短的22年之间,欧洲各国先后组织了7次反法联盟战争,虽然屡战屡败,但滑铁卢一战让拿破仑的统一梦想彻底破灭。

所以说,拿破仑想要在建立起庞大的法兰西帝国后见好就收,主观客观上都不允许。对于拿破仑自身而言:统一欧洲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尚需努力;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法国的崛起和统治让其如坐针毡,只有除之而后快。

6

抛砖引玉,试从武器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武器三要素

无论如何发展,武器都离不开三个要素。

破坏力、射程、机动性。

长子西征时期蒙古骑兵

举中世纪的蒙古骑兵为例,胜在高机动性。蒙古骑兵借助充足的马匹供应可以进行数百、上千公里的迂回。除去马匹之外,士兵的因素也很重要。蒙古族群过得是游牧生活,成长在自然条件严酷的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习惯可以适应长距离的行军以及寒冷的自然环境。所以蒙古人可以击败同纬度地区生活的俄罗斯人,征服广阔的领土。相反,蒙古人对沿海、海岛地区不熟悉,所以他们远征东南亚会失败。

在冷兵器时代,在装备火炮的棱堡出现之前,骑兵可以说是最具优势的兵种。蒙古族群拥有西伯利亚这个巨大纵深的战略后方。他们可以利用高机动性优势从容后撤。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是当时欧洲最优秀的骑兵。已经按照欧洲习惯分为轻骑兵、重骑兵。法军的优势部队即重骑兵,重骑兵的坐骑为头高1.5米的母马或者骟马,经过专业训练,是一种可以在炮火的轰鸣中镇定冲锋的军马,法军重骑兵是典型的阵地冲击骑兵。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后重整法国的骑兵力量,将大革命中流散的骑兵军官重新召集回军队,才恢复了法军骑兵战斗力。由此可见法国骑兵与蒙古骑兵的差异——法国骑兵是准贵族化的军队,一旦战损,短期之内无论马匹还是军官都无法迅速补充,一般的马匹在炮火轰鸣中根本无法执行命令,所以法军骑兵重新恢复战斗力的速度较慢。而蒙古民族全民皆兵,骑兵战损较为容易快速弥补。

法国本土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温暖。法国的士兵习惯于温带或者亚热带地区作战。对于极寒气候的适应能力不如本地长大的俄军。

欧洲地缘

实际上拿破仑和俄罗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在尚未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发动针对俄罗斯的战争的。这就导致两线作战。说到这里就可以解释提出的问题了——如果拿破仑在未能征服英国后也放弃击败俄罗斯。那么等待法兰西帝国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英俄联手,从法兰西帝国的东西两个方向进攻,法兰西将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像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家是不会放弃战争的主动权的。1812年,英国与沙俄签订反法条约就是对法国欧陆霸权的遏制,沙俄意图继续西进,完全控制波兰,这一点拿破仑是不会坐视不管的。于是与普鲁士、奥地利签订同盟,发动了对沙俄的战争。

失败的远征

法军重骑兵的特性决定了法军重骑兵是个娇贵的兵种。相对之下蒙古骑兵要比他们皮实的多。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向高纬度大陆性气候地区进军,马匹因为气候骤变大量死亡,不仅是战马,挽马也损失惨重。没有挽马就没法移动火炮,也没法运输辎重。法军士兵们也是一样。大量非战斗减员是法军失败的重要原因。而鉴于法军的专业性,法军大量减员后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元气。而法国国土狭小,没有战略后方可言,很容易被反法同盟击败。

全球威慑下的平衡

翻回头来,再次探讨一下武器。片面地从武器角度来说,二战后欧洲范围内的大体和平是因为什么?

很可能是因为洲际核导弹的存在。

回到武器三要素:破坏力、射程、机动性。

论破坏力,洲际核导弹的威力可以瞬间摧毁一个地区。

论射程,覆盖欧洲全境。

论机动性,数倍音速,可变轨。

在洲际核导弹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城市都可能在数分钟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再也不需要战争动员、苦战、长途行军。

欧洲具备这种打击能力的有三个,英,法,俄,再加上遥控的美国,四方力量已经足够让现代欧洲国家不敢轻举妄动。

图片来自网络

7

拿破仑以为能一统欧洲,结果真的抗争不了俄国的严寒。

8

他要见好就收,得首先登陆英伦三岛逼迫搅屎棍屈服,否则这个搅屎棍会一直组建反法同盟永无休止。

9

个人感觉第一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第二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都想拥有世界

10

19世纪初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时期。封建势力十分顽固。拿破仑的战争非常大的程度上是巩固资本主义法国的侵略战争。严重伤害欧洲各国民族感情。使得他们纷纷加入俄英两国主导的反法同盟。这就使得拿破收不了手了,如果收手就可能成为失败的一方。这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的道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