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影视剧里面会看到这么一个画面,就是皇帝有时候会对着大臣或者其他人称自己是“寡人”或者“孤”。看到这一幕,我想很多单身的朋友会白眼翻到天,心里面估计在想:“苍天呀,就您这还寡人,后宫佳丽三千还寡人,那我们这些单色狗怎么办。”其实不要急,皇帝自称“寡人”、“孤家”的还真不代表着什么,纯粹就是自谦可能。那小喵今天就和大家来看看古代那些帝皇的自称吧。


首先我们来说的就是“寡人”。现代很多单身男女都喜欢用“孤家寡人”来自嘲,可谓是无比心酸的感觉。可是这两个称谓在古代可不是单身狗的意思,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君王用来称呼自己。

孤家却坐拥天下,寡人却佳丽三千,这是什么操作?一切都是君王们自己拍自己的马屁罢了。

首先我们来说帝皇口里的寡人是什么个意思,寡人是指寡德之人,一般做古代帝皇的自称,主要盛行于秦朝之前。古代的皇帝称为天选之子,例如周天子,这意味着能当上皇帝君王的,都是品德优秀的人,才能受上天眷顾。但是皇帝或者诸侯王总不能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称自己优秀的天子吧,这个和周礼有所违背,那该称呼啥,那便是“寡人”或者“孤家”了。根据《战国策·齐四》记载:

“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

可见,寡人最开始是诸侯王的自称,而则是诸侯国里面较弱者的自称,都是谦称。

其实寡人孤家就是皇帝和诸侯们的自谦之称,也变相告诉天下人自己的权威是独一份的,是不可挑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君王那么喜欢称孤道寡的原因。

称孤道寡,自夸一下

孤家寡人之后就是朕了,更加的接地气称呼,这多亏了秦始皇。

相信很多朋友看清代戏都会发现,这时候的皇帝不再称呼自己孤家寡人了而是称“朕”,为啥呢?难道清朝皇帝比较真实,不自夸了?这还多亏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灭六国成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国。为了彰显自己的功业和权威,他选了一个专门的官方称谓,那就是“皇帝”,而对于皇帝的自称他也选好了,那就是“朕”,这些都被后来的皇帝所沿用。

而在成为皇帝自称之前,“朕”单纯就是指人,秦朝之前人人都可称朕,据《尔雅·释诂》记载:“朕,身也”。这就是说朕在秦朝之前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用的自称,只是秦始皇把它变成了皇帝专有的自称而已。

除了寡人孤家、朕这些现代人熟悉的字眼外,古代君王还用过这些字自称。

要说我国最早的文明历史,那么夏商周应该是绕不开的,而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也诞生了最早的皇帝自称,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皇帝这个称谓。那么最早的皇帝自称或者说是君王自称是啥?那就是“予一人”。

这个称呼是最早的君王自称,根据《礼记·玉藻》记载:“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可见那时候的天子就是自称“予一人”,就是我一人的意思,可谓有趣。

到了东周末期,周天子势力已经不能压制诸侯王的势力,于是在诸侯国楚国又诞生了一个君王的自称,不谷(也做彀)。这个名称是楚国王君的自称,意思是不够的意思,还是一个自谦之词。

楚王自称不谷

结语

无论是孤家寡人还是朕等,这些帝王用来自称的词眼虽有自谦之意,可本质上却是君王权威的高高在上,真正想要告诉别人的也是权力的不可挑战,一旦被挑战,那么言语的自谦将化为杀人的剑。

最佳贡献者
2

这不过是人家做为统治者的自我谦称。其实不光统治者有谦称,在古代连普通文人士子也会用鄙人、在下等等词语来作为自己的谦称,而身份高贵的君王,他们对自己的谦称那便是“寡人”。

“寡人”的意思是要时刻警醒自己,自我的德行还不够深厚。做为统治者,要以德治国,以德服人。是为了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要为百姓们谋福利,要成为一个贤君。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诸侯、甚至一些诸侯的夫人的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所以,后来的皇帝一般以“朕”自称。

《史记·李斯列传》:初,赵高为郎中令,所度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

寡人则成为一般封君的自称,唐朝以后的皇帝偶尔也自称寡人。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等封君者也可自称“寡人”,例如作为中国明清两朝藩属国的李氏朝鲜的国王自称“寡人”。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据说是表示自谦之意,又或者是有无上的权力而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所以自称寡人。“孤”“不穀”同样有自谦之意。如:《左传·鲁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孟子·梁惠王下》:“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虽说这个词是谦称,但是这个词背后也隐藏着一种高贵,正是因为身份高贵,才拥有自己的子民。同时也为了突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周围的人,“寡人”才是最尊贵的人。

3

你以为“孤家寡人”都是白叫的?哪个皇帝手上不沾点亲人的血!

“寡人”从表面来看所谓“孤家寡人”,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实则阴暗无比!

“寡人”一词,代表了古代皇权的独特性、独立性,而他所象征的皇帝,也相同具备了唯一性、至高无上性。

这样一来,为了争夺这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各路人马都会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开国皇帝还好说,因为他们都是从“别人”手里继承过来的。而自家人的皇位相传,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让你更直白的认清,为什么古代皇帝自称“寡人”。

杀兄逼父——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知名度和功绩较高的皇帝。虽然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曾用自己的魄力创造了贞观之治,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抹去自己杀兄夺位的阴谋。

在唐高祖还在位时,太子是他的长子李建成,可为什么是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呢?那就得看李世民一手策划的玄武门之变了。

李世民先是在李渊那里告状,说太子有不臣之心,然后迫使李渊下诏让李建成进宫。然后,李世民又在李建成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埋伏,等到李建成来的时候,一举将他杀死。

最后,一切都按照李世民的剧本再走,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皆被射杀。唐高祖李渊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已经无可奈何,只得将皇位提前传给了李世民。

如此一来,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最后还逼迫自己的父亲,同时背负了不忠不义不孝之名。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最终的赢家李世民得到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其“寡人”之意,便在于此。

亲手扼杀自己女儿——武则天

武则天也是唐朝的一名皇帝(并没有贬低唐朝的意思),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名女皇帝,而且她也曾做过为了皇位不惜一切代价的事情。只不过她并没有对自己的兄弟,父亲下手,而是选择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在武则天还是妃子的时候,有一位王皇后,唐高宗极为宠幸。如果武则天想要当上皇后,就必须先扳倒这位王皇后。于是,武则天策划了又一场阴谋,她在王皇后来看望自己的女儿之后,亲手扼死了自己的女儿,并栽赃给了王皇后。不久,唐高宗李治就把王皇后给废了,武则天当上了皇后。再过几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

结语

孤家寡人,仅此而已!孤家寡人,并非仅此而已!

4

题主,我是老实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古代很多君主都是自称寡人,那顾名思义,寡人真的是指自己孤家寡人的意思吗?但是古代的一国之主一般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这有点不符合实际啊!那究竟是为何呢?

首先,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常用。之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朝各代的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但是一般被封诸侯王者均可自称"寡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而国王就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不称“朕”,而是自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而孤王,也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自称。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中国处于群雄割掉的状态,即战国七雄时代。此时,7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没有皇帝这个概念,他们都是一国之主,国王就是最高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超人一等,且权利最大,等级制度很强,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和国王走近的。所以,此时的国王身边能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称孤,或孤王,或寡人。寡人,寡德之人。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

《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那寡人这个词的发展经历如下:

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好了,到此,大家就应该明白古代君王自称“寡人”并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时刻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

5

古代君王常见的自称共有三种,朕,寡人和孤。

其中“朕”在最初只是“我”的意思,平民士大夫,皆可用于自称(屈原在离骚中曾使用过这个称呼),但在秦始皇开创帝制以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创了皇帝这个称呼,不知道为啥,他在同时规定非天子不能自称朕,于是“朕”就变成天子独有了。

“孤”在五代十国,三国时期及战国时期使用者较多,但不难看出这些时候国家都没有完全统一,距离“天子”还差了一些,而这个称呼同样没有限死仅能君王所用,曹操曾说过“设使天下无有孤”,这个时候的曹操刚吃下赤壁大败,并没有加封魏王,仅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使用此称呼也没有不妥。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中国人的谦虚从古至今,即使身居高位,仍不能忘。但这个称呼并没有固定为君主专用,一国太子或割据一方的诸侯王都有用过此称呼,而在唐朝以后几乎没有皇帝会在自称寡人了。

6

中国的古代文化所熏陶出的人,历来有两个老大难的性格缺陷。一个是之乎者也式的文邹邹,一个是扮猪吃老虎式的假惺惺。

把简单的话复杂化,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比如鲁迅——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还有一个是假惺惺式的谦虚,比如古代先秦的君王,广有四海与三千佳丽,却称孤道寡,咋听起来,还不免令人微微生厌。

今天我们解释寡人,即孤独无所依靠没有群众基础的人。


怎么听也不像是个好听的词。然而,这却是个古代皇帝的自谦之词。

那么,寡人一词,在古代必定不是现在的意思,毕竟应该没有君主愿意天天咒着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以前学过一篇文章,是孟子的弟子语录——《寡人之于国也》,里面的主角(寡人)既是先秦魏国的梁惠王。


从春秋至先秦开始,寡人就是一种诸多君主的谦称。

那时候的人们认为,王的权威是天授予的,而被授予的那个人必定是德行,才识最好的那个人,故而君主必须要以德行配位。

但是我们刚刚说了,扮猪吃老虎式的假惺惺历来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不知怎么的,什么时候,君主们就开始谦虚地和外人说“其实自己并不是德行、才识最好的那个人,当了君王只是天授罢了。”

故而开始自称为“寡人”。言下之意,自己就算不是德行才识最好的那个人,但老天爷还是选择自己来统治你们,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心里该有点数了。再一次强调自己是天授皇权,天选之子的主角光芒,乃诛心之举。

其次,这当然确实也是自谦。孔子曾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对先秦的君王们来说,孔子那一套虽然没啥意思,但是他说的话大家心里还是有数的。


古代人们认为,君王是上天选择的德行才识配位的人。如果当了君主,却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自恃清高,那便是认为骄傲,不够谦虚,便是德行有失,而自谦本质上是德行美好的一种表现。也是君主向人们暗示上天选自己当君主没有选错,自己德行配位的表现。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隐秘的一点就是,从最开始的古代君王们认为,既然自己是天授皇权的天选之子,那么从自己带上皇冠,替上天管理百姓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自己从此要抛却亲情羁绊,一切为公为苍生,就像和上天签订了众生契约一般,是皇权与众生为民的交换,把自己的余生交给上天了。那么也就说明,从此开始,家人有时候如果冒犯了皇权,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注定自己开始无奈地走上薄情寡义的道路,注定了孤家寡人的余生,任何亲情在皇权面前,需要的时候,都得牺牲,都得让路,这便是寡人了吧!


最后最直观的一点便是,古代君王一直以为自己在所驭的疆土之内是真龙天子的存在,试问真龙天子能有几位?他不过希望只有他一人罢了,故称寡人。这一点,与今意类似。

点击关注不书,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7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看过留下赞绩,你是好的大哥

8

根据《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顾名思义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中国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天子”是上天之子,称君王为上天的儿子,他的权位也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之人,君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统治天下的权利,所以君王谦称自己为“寡人”,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失德,否则会失去自己的权利。

9

最初的寡人是孤儿的意思,夏朝之后王位世袭,只有老王死了,儿子才能继承。所以大凡诸侯国王在父亲死后便自称寡人,有时又自称“孤”。孟子曰:幼而无父曰孤。

10

在古代,“寡人“并不是和现在的意思一样,“寡人”在古代的意思为“寡德之人”,大概意思就是才疏德浅的意思,这是古人的自谦用词。但在先秦时期,并不是君主专属,诸侯王、士大夫等,均可以自称为“寡人”。《左传》中记载:“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那时候,不光是男人可以自称“寡人”。女人也可以,《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

但是到了唐朝,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逐渐变成只有皇帝可以自称寡人。“孤”在先秦时期一般为诸侯王所用,三国时期,各个诸侯王也自称孤,可见“孤”的专属性强些,没有“寡人”那么复杂。

至于“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给自己的自称,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不能称“朕”。“朕”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平常的自称,没有什么特别,不分尊卑贵贱,所有人都可以自称“朕”。

“寡人”称呼的发展

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皇帝自称的原因

皇帝一般美化自己为谦逊、道德高重的人,《周易》中有上九之说,“上九”就是没有了上升的余地,达到了最高境界,高了就要走向衰落,君王之位形式上已达到上九境界,所以为“孤”,所以为“寡”。

乾隆皇帝还为自己封个“十全老人”的称号,以示自己的丰功伟绩。为了避免上九而衰落,得警示自己要谦虚,成为寡德之人。

再有,“寡人、孤”突出了自己至高无上,普天之下只有帝皇才是最尊贵的,同时时刻提醒周边群臣,我是皇帝。至于“朕”,更是为了突出皇帝的尊贵,就像衣食住行一样都是特供的,天下所有人的东西不能比帝皇的高贵,即使你富可敌国,否则就是僭越。

皇帝自称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